-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五月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五月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 B. 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C. 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实验结果不同 D.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清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流程等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均为高茎豌豆,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A、D正确;F1自交所产生的F2中,高茎∶矮茎=3∶1,即F2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此现象叫做性状分离,B正确;亲本中高茎豌豆作父本或母本的实验结果相同,C错误。 2.已知小麦抗锈病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3代,从理论上计算,F3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总数的 ( ) A. 1/4 B. 1/8 C. 1/16 D. 7/16 【答案】D 【解析】 假设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自交三代后,Aa占(1/2)3=1/8,则AA=aa=1/2×(1-1/8)=7/16,因此从理论上计算,F3中不抗锈病植株(aa)占总数的7/16,故选D。 3.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为显性。亲本为纯种的黄色非糯性和纯种的白色糯性杂交,F2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3/16 B. 6/16 C. 9/16 D. 10/16 【答案】 【解析】 F2代中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分别占F2代的9 /16 和1 /16 .因此,F2代中性状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9 /16 +1 /16 ="10" /16 ="5/" 8 . 【考点定位】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 A. 1/8 B. 1/16 C. 1/32 D. 1/6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杂交,每一对基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这几对基因自由组合,则可以用乘法法则计算出子代中基因型、表现型种类等。 【详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每对基因都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可以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子代某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AABBCC所占的比例为1/2× 1/4× 1/4= 1/32,C正确;A、B、D错误。 【点睛】乘法法则在运用时,必须是相关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才能用,如果几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乘法法则运算。 5.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通过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 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④和⑦、⑤和⑥),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①和③称为姐妹染色单体,②为着丝点,④⑤⑥⑦都为染色体,⑧是纺锤丝,⑨是中心体. 解:A、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正确;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着丝点②相连,B正确;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⑤和⑥,C正确; D、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是该生物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所以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既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6.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 分裂间期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 B.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 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D. 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完成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主要特点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B、C错误;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 7.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实质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A正确;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含有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因此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因此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D正确。 8.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间的关系.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如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与性别决定无关,故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故B正确。 C. 生殖细胞含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不仅有性染色体,还有常染色体,如控制合成呼吸相关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生殖细胞中也表达,故C错误。 D. 初级精母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Y染色体,可能含X或Y染色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解题易错点是概念的混淆: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如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伴随着X染色体遗传给后代. 9.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 A. 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C. 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D. 自花传粉的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的原因是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纯合子能稳定遗传的原因是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A错误;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与自花传粉的个体,都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若为杂合子,则不能稳定遗传,B、D错误;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能稳定遗传,C正确。 10.小明观察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精巢切片后绘制了下列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 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B. 图乙中绘制了3对同源染色体 C. 图丙中绘制了染色体12条 D. 图乙中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AXB、aY 或 aXB、AY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图乙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图丙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C错误;图乙中细胞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是AXB、aY 或 aXB、AY,D正确。 11.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由题意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丈夫为杂合子,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据此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即可作答。 【详解】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在丈夫的一个精原细胞中,含有的1个正常基因与1个白化病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进行复制,该精原细胞转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而1个白化病基因经过复制后而形成的2个白化病基因则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12.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 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若是隐性遗传病母亲是纯合子,子女也是纯合子,若是显性遗传病母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子女肯定是杂合子,A错误; B、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本题不一定是伴X显性遗传病,因此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不一定高于男性,B错误; C、该病若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遗传系谱图中父亲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C正确;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父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子代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C. 1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C.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需长时间恒温培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方法、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用32P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因此用35S标记T2 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此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C正确;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需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培养,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会导致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D错误。 14.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B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中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15.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的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只有2个,A错误;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图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B错误;图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对,且G与C这个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该是3个而不是2个,C错误;脱氧核苷酸对的两个脱氧核苷酸是反向平行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都正确,D正确。 1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 A. 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B. DNA复制不仅需要解旋酶,还需要RNA聚合酶 C. DNA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 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高尔基体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场所、方式及特点并与DNA分子结构建立联系,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DNA一条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DNA复制过程,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B错误;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D错误。 17.科学研究表明细胞中核糖体一般不单独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过程表示翻译 B. 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C. 该图表示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D. 多聚核糖体的优点是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翻译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明确翻译的场所、过程等知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图示中的核糖体与信使RNA结合,所示过程表示翻译,A正确;根据肽链的长度可推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B正确;该图表示一个信使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C错误;多聚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优点是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翻译”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8.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 TGU B. UGA C. ACU D. UCU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明确密码子位于mRNA上,组成密码子的3个碱基能够与tRNA上组成反密码子的3个碱基和其DNA模板链上相应的碱基互补配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密码子是由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不含有T,A错误;tRNA上的反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为A,据此可推知: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为U,B错误;组成密码子的3个碱基能与DNA模板链上相应的碱基互补配对,如果标有TG的DNA链为模板链,则密码子为ACU,与C选项相符,如果标有TG的DNA链为非模板链,则密码子为UGU,没有与之匹配的选项,因此C正确,D错误。 19. 下列不属于mRNA功能的是 A. 携带遗传密码 B. 转运氨基酸 C. 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 D. 将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做一个密码子(遗传密码),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经过转录,DNA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mRNA再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只存在于细胞核,RNA只存在于细胞质 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 一种细菌同时含有DNA和RNA 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和分布、细胞器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①明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②知道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③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分布、细胞器的结构。 【详解】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不可能同时含有DNA和RNA,B错误;细菌为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C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少量的DNA,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DNA,D错误。 21. 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为DNA损伤,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 A.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D. 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性状随之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病是因为缺乏DNA修复酶,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不是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B错误。控制酶的合成属于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A、D错误。 22.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 B. 所有的人体细胞内都可以发生①②③过程 C. ①~⑤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不是所有生物体内都能进行①~⑤过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的条件是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能量,A正确;能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DNA复制,B错误;图中所有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一般能进行⑤过程的RNA病毒不能进行④过程,只有逆转录RNA病毒才能进行④过程,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DNA分子的复制。 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细胞内DNA的唯一载体 B. 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 C. 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 染色体变异时DNA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DNA的分布、同源染色体中的特例——性染色体、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因此染色体是细胞内DNA的主要载体,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一定相等,例如X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二者的大小、形态存在差异,所具有的基因的数目不相等,B正确;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正确;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前者可导致DNA分子结构改变,后者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改变,D正确。 24.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 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C.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 基因突变一旦发生,改变的性状就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A 【解析】 A、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由于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翻译形成相同的氨基酸,则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正确. 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 C、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25.下图的四个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把握染色体组的概念的内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细胞中的四条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B、C细胞中每一种相同形态的染色体都各有三条,说明都含有三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C错误;D细胞中每一种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各有两条,说明含有两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 【点睛】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 ①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或相同基因,此时染色体上无姐妹染色单体。 ③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染色体数/形态数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 26.可用显微镜检测出的遗传疾病是 A. 先天性愚型 B. 色盲 C. 苯丙酮尿症 D. 白化病 【答案】A 【解析】 先天性愚型即21三体综合症,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显微镜下可观察到,A正确;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显微镜不能观察到,B错误;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显微镜不能观察到,C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显微镜不能观察到,D错误。 27.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 图中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图中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 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答案】C 【解析】 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间。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项错误;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项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项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项错误。 【点睛】 分析题图:图中①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②中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③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④中染色体多了一段或少了一段,属于染色体变异。答题时要意对3种可遗传变异进行区分,再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情况所属的变异类型,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某基因中的一条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变为A,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基因总数的 ( ) A. 100% B. 50% C. 25% D. 12.5% 【答案】B 【解析】 基因中的一条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变为A,由此导致以该突变链为模板的子代全部出错,另一条链全部正常,无论复制多少代都是一样的结果——50%。故选B。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二倍体 B. 单倍体就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 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 D.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的碱基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二倍体与单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A错误;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例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单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23条染色体,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的内涵: 30.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准确记忆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流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首先要确定所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其次要确定调查方案和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设计用于记录的表格、确定调查的地点和要点、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再次是实施调查活动,为了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可以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最后是汇总结果,整理、统计调查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31. 不同的育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基因型的个体 B. 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果实小,但营养丰富 D. 人工诱变育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有利变异的频率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多倍体育种果实较大,结实率低;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基因突变均是不定向的。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不同的育种方式的优点 32.下列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是 A. 大肠杆菌拟核上的基因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C. 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 D. T2噬菌体DNA上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孟德尔定律研究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因此大肠杆菌拟核上的基因、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和T2噬菌体DNA上的基因,它们的遗传都不符合孟德尔定律,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则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孟德尔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33.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甜豌豆的花色遗传说明某些生物性状是由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B. AaBb紫花甜豌豆的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的数量比为9:7 C. AaBb紫花甜豌豆的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的数量比为3∶1 D. 甜豌豆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 甜豌豆的花色遗传说明某些生物性状是由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A项正确;紫花甜豌豆AaBb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含有A和B基因表现为紫色,紫花和白花甜豌豆的数量比为9∶7,B项正确;紫花甜豌豆AaBb的测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的数量比为1∶3,C项错误;甜豌豆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 34.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 该细胞不可能位于卵巢中 C. 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D.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该细胞无染色单体,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项、D项正确;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可能位于卵巢中,B项错误;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 35.下列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分子中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 B. 不同 DNA 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 C. 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D. 若一条链的 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 2:1:4:3 【答案】D 【解析】 A. DNA分子中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错;B. 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相同,因为在DNA分子中A=T,G=C,B错;C.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C错;D. 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由于DNA分子中A=T,G=C,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一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A、a和B、b表示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 (1)图一甲、乙所示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①处的基因为a,则该基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一所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 (4)在图二中画出该动物体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直方图_________。 【答案】 (1). 初级卵母细胞 (2). (第一)极体 (3). 基因突变 (4). 甲 (5). 甲和乙 (6).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图一甲、乙细胞的形态和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为切入点,明辨甲、乙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及其名称,进而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1) 图一中,甲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甲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题干所涉及的“某高等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乙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 (2) 正常情况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分析图一中的甲细胞可知:若①处的基因为a,则相应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再依据染色单体的颜色可推知:该基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3) 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图一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甲和乙细胞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4)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其数目与该生物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所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共计含有4个核DNA分子,如图 【点睛】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如A、a),其原因剖析如下: 一定基因突变 一定交叉互换 两种可能 ①体细胞——有丝分裂(例: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上述情况) ②作用时期——间期 ③亲代基因型AA若出现上述情况 ①出现一条染色体颜色有两种,例:绝大多数白色,只在头上带一小段黑色 ②作用时期——减Ⅰ前期 无前面任何提示,可两种情况同时考虑 37.小鼠毛色有黄色(B基因控制)和灰色(b基因控制)两种类型,尾形有弯曲(T基因控制)和正常(t基因控制)两种类型。在毛色遗传中,某种基因型纯合的胚胎不能发育。现用多对表现型相同(性别相同的鼠基因型也相同)的小鼠杂交得到F1的性状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黄毛弯曲尾 黄毛正常尾 灰毛弯曲尾 灰毛正常尾 雄鼠 2/12 2/12 1/12 1/12 雌鼠 4/12 0 2/12 0 (1)根据杂交结果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T、t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在毛色遗传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胚胎不能发育,亲代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同时考虑两对性状遗传,则F1中黄毛弯曲尾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X (3). BB (4). Bb、Bb (5). BbXTXT、BbXTXt、BbXTY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分析表格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将每一对相对性状在F1的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统计出来,若该比例在雌雄个体中存在差异,则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所占比值较高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F1中,无论雌雄,黄毛∶灰毛均为2∶1,与性别无关联,说明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黄毛为显性性状,BB纯合的胚胎不能发育,双亲的基因组成均为Bb;在F1的雄鼠中,弯曲尾∶正常尾=1∶1,雌鼠均为弯曲尾,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尾形的等位基因T、t位于X染色体上,且弯曲尾为显性性状,双亲的基因组成分别为XTXt、XTY。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在毛色遗传中,基因型为BB的胚胎不能发育,亲代基因型为Bb、Bb。 (3) 同时考虑两对性状遗传,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XTXt、BbXT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胚胎不能发育)∶Bb(黄毛)∶bb(灰毛)=1∶2∶1、XTXT(弯曲尾雌鼠)∶XTXt(弯曲尾雌鼠)∶XTY(弯曲尾雄鼠)∶XtY(正常尾雄鼠)=1∶1∶1∶1。综上分析,F1 中黄毛弯曲尾小鼠的基因型为BbXTXT、BbXTXt、BbXTY。 【点睛】以题意信息和表格中呈现的“F1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明辨控制小鼠毛色与尾形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推知F1、双亲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38.下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 (4)α链合成后通过__________进入细胞质中,会有多个核糖体连接上去同时进行③过程,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 (2). 26% (3). 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 核孔 (5). 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涉及到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等。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①〜③所示过程及有关物质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 细胞中过程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②的α链为mRNA,其中G=29%,G+U=54%,则C+A=46%;α链对应的DNA模板链的区段中G=19%。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转录过程可推知,DNA模板链中C(29%)+A=54%、G(19%)+T=46%,可见,A=25%,T=27%,进而推知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A占一条链的比例是25%+27%=52%,占所有碱基比例为26%。 (3) 该基因突变是由于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引起,导致亮氨酸的密码子中的第2个碱基U被碱基C取代,成为苏氨酸的密码子,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A—T替换为G—C。 (4) α链为mRNA,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③所示的翻译过程,说明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生理意义在于能够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从而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 【点睛】本题的难点为(2)题的相关计算,画图辅助分析有助于突破难点。 39.下图一是某些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示意图,图二是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⑤⑥二个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来自于多倍体植物的细胞是__________。 (2)图一中的A细胞可以是从图二中的________个体中获得的,过程Ⅲ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Ⅱ表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④ (3). 花药离体培养 (4). 连续自交(至不再性状分离为止)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组与多倍体的概念、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熟记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的过程和原理、明确染色体组与多倍体概念的内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详解】(1) 在图一中,细胞A、B、C、D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1个、2个、3个、2个,据此可推知:来自于多倍体植物的细胞是C。 (2) 图一中的细胞A 与图二中的④个体的体细胞均含有1个染色体组,因此图一中的A细胞可以是从图二中的④个体中获得的。利用③个体通过过程Ⅲ培育的④个体是单倍体,因此过程Ⅲ最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4) ③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过程Ⅱ培育⑤所示的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因此过程Ⅱ的操作是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再性状分离为止。 【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过程、原理不清楚,图二中的过程Ⅰ→Ⅱ为杂交育种,Ⅰ→Ⅲ→Ⅴ为单倍体育种,Ⅰ→Ⅳ为多倍体育种;二是没有很好地把握染色体组与多倍体概念的内涵,前者是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可以依据同种形态的染色体的数目来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后者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不能通过识图得到有效信息。 40.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字母_______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 (3)如果图中④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___________对碱基。 (4)已知B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若该链的一个碱基被替代,那么对①~⑤所代表的结构的影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C (2). 酪氨酸 (3). 93对 (4). 结构不变或改变肽链中一个氨基酸(但肽链长度不变)或肽链长度改变或肽链无法合成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明辨大写字母所示的生理过程,数字①~⑤所示物质的名称,进而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 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所示的DNA复制过程、B所示的转录过程和C所示的翻译过程。 (2) 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AC,UAC编码的是酪氨酸。 (3) 图中④为一条肽链,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假设④由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2778=110m-18×(m-1),解得m=3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翻译④的模板链mRNA上共有31个密码子、93个碱基,进而推知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93对碱基。 (4) ①~⑤均为肽链。B过程表示转录。若转录时DNA模板链的一个碱基被替代,则对①~⑤所代表的肽链结构的影响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能导致其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不变,则控制合成的肽链的结构不变。 b.若其转录形成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改变,则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但肽链长度不变。 c.若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则会导致肽链长度改变或肽链无法合成。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关于蛋白质的计算技巧: ①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②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水数。 ③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计算:在不考虑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等条件下,转录、翻译过程中DNA(基因)碱基数∶mRNA碱基数∶多肽链氨基酸数(或密码子数)=6∶3∶1。 41.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 (2)若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所生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③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HhXTXt (4). HHXTY或HhXTY (5). 1/6 (6). 1/36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遗传系谱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系谱图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明辨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1) 系谱图显示:Ⅰ-1和Ⅰ-2均正常,其女儿Ⅱ-2患甲病,说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Ⅱ-1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Ⅰ-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可进一步推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①Ⅱ-1为患乙病的男性,其与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XtY,Ⅱ-2为患甲病的女性,其与甲病相关的基因型为hh,因此Ⅰ-1的基因型为HhXTY,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进而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 ②若只考虑甲病,结合对①的分析可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1/3HH、2/3Hh,h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Hh,二者结婚,所生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4hh=1/6(对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在女性或男性中的概率与其在子代中的概率相等)。 ③若只考虑甲病,由Ⅱ-9患甲病(hh)可推知:Ⅰ-3和Ⅰ-4的基因型均为Hh,进而推知Ⅱ-6的基因型为1/3HH、2/3Hh,而结合对②的分析可知Ⅱ-5的基因型也为1/3HH、2/3Hh,因此Ⅱ-5 与Ⅱ-6结婚,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hh=1/9。若只考虑乙病,由Ⅱ-9为患乙病男性(XtY)可推知:Ⅰ-4的基因型为XTXt,表现型正常的Ⅰ-3与Ⅱ-5的基因型均为XTY,进而推知Ⅱ-6的基因型为1/2XTXT、1/2XTXt;可见,Ⅱ-5与Ⅱ-6结婚,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1/2×1/4XtY)÷1/2XY=1/4。综上分析,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 【点睛】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 (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①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用基因填空的形式表示表现型,再看亲子关系)。 (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若不知道遗传方式,则首先要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为切入点,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 、“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 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已知遗传方式,则需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