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政治(学业科)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检政治(学业科)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短信文化的发展促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个环节不断延伸,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排除A、B;C观点错误。答案选择D。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2.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答案】C 【解析】 兵马俑属于文物,属于人们精神活动的产品,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C符合题意,A错误。B错误,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有着严格的界限。材料中涉及的是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而不是强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故D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总结】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A. 只要学习文化知识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 我们应在主动感悟优秀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D. 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说明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C项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和劣质、先进和落后之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有助于实现人的完美,A项说法错误;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点睛】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从李咸用《山中》一诗中,你读出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文化传播总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②晨钟暮鼓曾是古人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 ③明月孤云这些自然物也属于文化现象 ④只有摒弃名利之心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手段。 李咸《山中》一诗从文化生活角度体现了文化传播总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晨钟暮鼓曾是古人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明月孤云这些自然物不属于文化现象,③说法错误;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考生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对政治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正确理解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排查,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提高答题正确率。 5.“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我可能遇到了假的XX”…,2017年的这些流行语,你都“怼”上了吗?网络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始终是同步的 C.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答案】D 【解析】 网络热词多为社会热点新闻、新知识、新观点的浓缩或概括。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适合题意;A、C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是错误的,排除。 6.刘谦表演的魔术受到热捧。这表明在当今社会,若仍然依靠在刀刃上表演惊险的绝技来生活,显然不值得提倡;而魔术等传统艺术很受公众欢迎,是要及时挽救的。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 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不涉及对待外来文化,AB项均与题意不符;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否定,全部抛弃,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7.2017年3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旨在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通知的主旨是基于 A. 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D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8.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爆发金融危机 B. 召开人大政协会议 C. 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D. 观看春节文艺晚会 【答案】D 【解析】 爆发金融危机属于经济现象,A项不选;召开人大政协会议是政治活动,属于政治现象,B项不选;张家界风景区是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C项不选;观看春节文艺晚会是享用文化的一种活动,属于文化现象,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文化的内涵 【特别提示】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考生在体会文化的内涵时,要特别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活动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9.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他的视野就会比别人开阔,对人、对事自然产生深层次的看法,看问题更全面,心境也比常人豁亮,对生活持有乐观态度,浑身充满激情。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B. 优秀文化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C. 文化能够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D.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干不体现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文化的作用不能用“决定”,B题肢错误,不选。先进文化能够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C题肢错误,不选。D题肢符合题意,入选。 10.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自然科学知识 C. 社会科学知识 D. 语言和文字水平 【答案】A 【解析】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A入选。其他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11.好家风是传家宝。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长辈的思想品德熏陶,长辈一个无意识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 A. 潜移默化的 B. 深远持久的 C. 被动接受的 D. 没有目的的 【答案】A 【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长辈一个无意识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A适合题意,CD是错误的;B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能够体现“潜移默化”的词语或句子: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能够体现“深远持久”的词语或句子:难以改变、保持、“乡音无改鬓毛衰”等。 1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有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创办了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属于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活动 D. 大众传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有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创办了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方式或途径。 13.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广告文化……这说明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 B. 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特色 C. 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广告文化”,说明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区域性,也没有体现文化具有的差异性和文化的内涵,故排除A、B、C。答案选择D。 考点:文化具有普遍性。 14.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材料中把“京西太平鼓”纳入学校教育是为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传递的功能,选B。A错误,教育的基本功能依然是选择、传递和创造;C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D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教育的作用 【知识总结】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 知识角度 教育作用 文化的 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 经济相 互交融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与人 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15.天津市杨柳青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 A.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经济是文化的基础,A说法错误;天津市杨柳青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说法正确;C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与题意不符;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这说明 A. 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 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C.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文化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答案】C 【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有落后与先进之分,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修养,而落后腐朽文化则不能。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该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 A.潜移默化的影响 B.健康向上的影响 C.精神愉悦的影响 D.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人接受文化影响的过程无形,是潜移默化,人接受文化影响之后持续的时间长是深远持久,本题中文化对其影响时间跨度长,故D入选,A排除。BC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本题说的是文化的影响,文化有先进健康的,也有落后腐朽的,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向上的、愉悦的影响,故排除。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8.“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解析】 经济是基础,文化不是基础,A项不选;政治是基础错误,B项不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C项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未必就搞好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那种“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经济、政治发展了,文化就必然发展”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9.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的是 A. 民族节日 B. 传统思想 C. 文化遗产 D. 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又是—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的是文化遗产,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0.“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________的原则。 A. —律平等 B. 同步发展 C. 优胜劣汰 D. 日渐趋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A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有发展程度的差别,应共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和优胜劣汰,各民族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别,故B、C错误。文化的发展应维护多样性而不是日渐趋同,故D错误。 考点:文化多样性 21.美国强行向世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 A.传播先进文化的表现 B.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C.传播落后文化的表现 D.文化产业强大的表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时间诶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由此可见,本题材料中“美国强行向世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是美国竭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表述,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相关知识。 22.中国的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对人体健康。这表明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C.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D. 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3.用“交游四海结高朋,挣来财富建中华”新的新春联,取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旧春联。春联内容的演进,反映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推崇认同,固守传统 D.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A 【解析】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此A正确;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 24.2009年,凸显中国元素的国际文化交流异彩纷呈,近二十个中国文化节带给全球各地的人们美的共鸣、心的交融和思想的启迪。这说明 A.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 中华传统文化已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C. 只有传统文化才能与世界各国交流 D. 我们热忱欢迎世界文化在中国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说明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凸显中国元素的国际文化交流异彩纷呈,给全球各地的人们美的共鸣、心的交融和思想的启迪,A项符合题意;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能为世界各国所认同,B项说法错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不限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C项说法错误;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 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25.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由汉字、数字、英文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壁、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传达了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说明 ①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消除 ②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上海世博会会徽由汉字、数字、英文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壁、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传达了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这说明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③④项符合题意;中西文化要相互交流,但要保持各自特色,不能消除差异,①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 (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还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5)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6.2010年12月27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海世博会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盛会,也是世界文明的荟萃,拥抱世界的文化之旅从这里开启。世界各国通过世博会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这表明 A. 世界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小 B. 世博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世博会是文化交流的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 A表述错误,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所以说世界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小是错误的;B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说法错误,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答案选C。 27.2010年12月13日,黄山纪念入选世界双遗产20周年。20多年来,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黄山风景区自觉遵守《世界遗产公约》,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世界遗产地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遗产教育的典范和标杆。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③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项与题意不符;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8.“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的稳定性 B、较强的区域性 C、单一性,不变性 D、鲜明的民族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信”是儒家文化,属于传统思想,但在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这说明传统思想仍然影响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A说法正确;D与题意不符;BC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9.下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 的继承。 A.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文艺 B. 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C. 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习俗 D. 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习俗、传统文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生要解答好本题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四幅图所蕴含的意义明确,根据题目第一幅图是中秋赏月,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继承;第二幅图体现的是北京西人胡同体现的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第三幅图体现的是对传统思想“天下为公”的继承;第四幅图体现的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本题选A。 考点:传统文化 30.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这体现了 A.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B. 文化具有共性 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答案】B 【解析】 中国故事引起外国读者共鸣,体现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故选B。其余选项与题意无关。 31.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 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 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 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 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的观点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传承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所以,可用文化影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这三个关键词进行反驳,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差异,而文化交融指的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发展,材料也没有体现这一点,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更没有体现文化繁荣,C项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市场,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32.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以上论断共同说明 A.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 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 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D.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上述材料中三位伟人的论断都是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选项A强调的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故颠倒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忽视了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双重性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3.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③正确;文化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但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4.我国古代众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以文学艺术形式展现了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 B. 诗歌的创作属于人们的文化活动 C.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 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答案】A 【解析】自然景观是纯粹自然的物,不是文化现象,文化是由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带有“人化”的特点,故A错误,选A。 35.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排除。窜稀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6.电视剧《全家福》立足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特点,在提炼大量反腐败案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对政治具有一定反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说法错误;《全家福》立足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特点,在提炼大量反腐败案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这体现了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政治的反映,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解答本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即政治决定文化,而未体现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 37.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既包括物质的富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有,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说明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是一样的 C.文化决定经济 D.综合国力的竞争仅仅是文化的竞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强国梦既包括物质的富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有,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故A符合题意。B错误,文化现象不同于经济现象。C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D错误,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考点: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38.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也使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交融,①④适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是错误的;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39.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选项中自然而然的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说法错误,排除;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40.国家存在三个层次:三流国家输出产品,二流国家输出标准和规则,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核心价值。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成功运行,使得我们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材料告诉我们,在我国高铁输出中应该 ①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②嵌入中国标准和规则,注入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 ③打造高铁国家符号,提高国家软实力 ④将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融入其中,进行文化渗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核心价值。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和成功运行,使得我们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材料告诉我们,在我国高铁输出中应该嵌入中国标准和规则,注入中国文化和核心价值;打造高铁国家符号,提高国家软实力。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④说法错误,错在“文化渗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1.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这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适合题意;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大众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③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D。 42.《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孔乙己新传》是人们结合现代生活对原有文化进行的改编,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新传中,通过网络推进重大公共决策,发表政治见解,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43.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适合题意;“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综合国力竞争,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中并不是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虽然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在部分家庭中根深蒂固。这表明 A. 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封建思想仍然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C.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封建思想不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文化不是经济和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项错误;“虽然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在部分家庭中根深蒂固”这表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D项正确。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 45.苹果公司北京时间2017年9月12日发布iphone8系列、iphone8和iphone8plus同时亮相,iphoneX也意外惊喜出现。有人说“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①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文化内涵 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经挤促进文化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文化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越来越多地承载着文化内涵,①正确;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表现,经济不是文化的集中表现,②错误;“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正确;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46.某市发挥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当代书画产业,书画年成交额高达50多亿元,成功地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将文化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正确;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经济应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项不选;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特别提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在选择中要注意“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才会发展”的类似提法都是错误的。 47.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某同学上街购买《文化生活》复习资料 ②南京大屠杀档案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全国人大拟将房地产税纳入立法规划 ④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抗战历史博物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现象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南京大屠杀档案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杭州博物馆,均属于文化现象,故②④符合题意;①属于经济现象,③属于政治现象,均不是文化现象,故排除①③。故选B。 48.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B. 鹦鹉学舌,亦步亦趋 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适合题意;A、B、D都不符合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排除。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 49.央视《朗读者》节目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通过聆听嘉宾的朗读,观众不仅参与了情感的互动,更在活动中受到人生的启迪。这表明 ①接受健康文化熏陶需发挥能动性 ②人们在文化活动中享用文化 ③文化活动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文化环境主导人的健康成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③项错误;文化环境能影响人的健康成长,但不能主导人的健康成长。④项错误;①②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为A。 【点睛】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50.湖北宜昌市在对城市广场进行升级改造时,遵循“法治、平安、和谐”的理念,在广场原有景观中注入大量的法治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法治文化广场,弘扬法治精神。市民在广场休闲健身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由此可见 ①法治文化广场为弘扬法治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②法治文化广场全面提升了宜昌市的文化软实力 ③法治文化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中享用文化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湖北宜昌市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法治文化广场,弘扬法治精神,表明法治文化广场为弘扬法治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市民在广场休闲健身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中享用文化,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把握文化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 (1)物质载体:强调文化离不开文化产品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文化产生:强调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 (3)文化素养:强调人们创造文化、享受文化,并且这些文化还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51.湖南某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同日,浙江温州市教育局以短信等方式向市直属中小学及下属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人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各级中小学(幼儿园)”不得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对此现象,你认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是否过“洋节”,完全是个人的事,教育局不该干涉 B. 自己的节日才是最正宗的,为捍卫传统文化,就要禁止过“洋节” C. 年轻人过“洋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过度”而迷失了自己 D.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答案】CD 【解析】 【详解】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的教育制度,而洋节往往带有宗教色彩,浙江温州市教育局的通知是正确的,A项说法错误;是否过“洋节”,完全是个人的事,国家并不禁止过“洋节”,但要注意正确引导。同时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D。 【点睛】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奏响主旋律,加强文化建设。 (1)原因:①必要性: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弘扬主流文化,这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重要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B、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52.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A. 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B. 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C. 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D. 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答案】BC 【解析】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能够满足两国民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和共同的文化情结。BC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两国红色文化的作用;各自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不是由红色文化规定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C。 【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53.《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 A.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 【答案】BD 【解析】 【详解】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这说明《朗读者》的成功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D适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D项。 54.中央财政一次性投入的4480万元近日已全额下拨,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修缮,准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投用,警示国人勿忘国耻。这表明 A. 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答案】CD 【解析】 【详解】 中央财政下拨资金修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国人勿忘国耻。这表明精神产品凝聚在物质载体中,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时代的需要,CD项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有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而不是直接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D。 【点睛】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5.《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以来,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困难。这表明 A. 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总是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 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 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推动社会的进步 D. 优秀文化作品会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答案】AD 【解析】 【详解】 《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以来,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困难。这表明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总是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AD项符合题意;文化作品有优秀与非优秀、积极与消极之分,只有优秀的、积极的文化作品才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B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D。 【点睛】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 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迸方向。这种先进文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56.第四届山东省园博会在临沂举行。38个主题展园充分展示了齐鲁大地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和风俗物产,为园林绿化行业提供一个面向社会的展示舞台,唤起了人们对和谐人居环境的关注与追求,也令园林企业收获颇丰,前11天总成交额即达1300多万元。从文化角度看,园博会的举办体现了 A. 文化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 C.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D.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 【详解】 从文化角度看,园博会的举办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通过主题园活动,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和谐人居环境的关注与追求,也令园林企业收获颇丰,BC项符合题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A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C。 【点睛】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7.“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A. 经济决定文化 B.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C.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BD 【解析】 【详解】 时至今日,封建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B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A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D。 【点睛】 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文化对经济的相对独立.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但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一致,有时文化的发展会先于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思想就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会慢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文化就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5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A. 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B. 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C. 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 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答案】BC 【解析】 【详解】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BC项符合题意;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不一定能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不一定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A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C。 59.2014年秋天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穿上了传统的中式服装。从款式上,其中的开襟,商代出现,盛行于唐宋;立领对襟,明代出现,盛行于清。从面料上主要采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宋锦。材料中中式服饰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A. 继承性 B. 民族性 C. 区域性 D. 创新性 【答案】A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中式服饰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民族性特征,是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世代相传中仍然保留着基本特征,AB项符合题意;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B。 【点睛】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0.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A.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B. 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D.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答案】AB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了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优秀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体现了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这些科普作品是由人所创造,又影响了无数的青少年,体现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AB项均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科普作品对人的影响,不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B。 【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