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肥一中、合肥六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在明朝被引进中国、明朝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因此对应的时期是明清时期。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上述事件没有发生,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下列各项中,符合元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 A. 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B. 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五大名窑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使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故C项正确。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是鼓风冶炼铁的工具,排除A。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五大名窑闻名中外,排除B。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根据题意限定时间“元代”,结合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这首诗描述的农具是 A. 耧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筒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代筒车,筒车是灌溉的工具,故D项正确。耧车是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与材料的灌溉工具不符,排除A。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与材料强调筒车不符,排除B。曲辕犁是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来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与材料不符,排除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材料信息“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二是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各选项的史实,找到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即可。 4.探究历史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A. 耕耙耱技术的普及 B. 垄作法的应用 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代田法的推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是从唯物史观是角度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根据材料“私田开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合法性得到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等信息可知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C项属于生产力进步的表现,选C。耙是指将土地犁出沟,耱是将土地表层碾磨成粉末;耕耙耱技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与材料不符,排除A。垄作法属于耕作方式,利于集中施肥 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所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 5.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A. 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 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 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班牙在殖民地搜刮的财富主要用于奢侈享乐,材料与殖民大国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贵族实力下降,故B项正确;封建主实力下降,故C项错误;在对外殖民掠夺中,欧洲逐渐富裕起来,故D项错误。 6.下图是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工业革命使欧洲国际竞争力下降 B. 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 C.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对进步性 D. 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450-1820年世界白银流向变化示意图”可知,此时期白银的主要流向一是中国,另一个是欧洲;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主要事件有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二者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有利于全球性贸易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D正确;工业革命发生于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国际竞争力加强,A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白银流向,不能说明中国是全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B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期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已落后于世界潮流,故C错误。 7.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差异巨大的根源是 A. 航海方式不同 B. 政治体制不同 C. 经济基础不同 D. 对外政策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航海家远洋航行主要服务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中国当时是小农经济模式,远洋航行是宣传国威,是经济目的服务于政治目的,故C 项正确;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和明朝都是封建王朝,故B项排除;航海方式和对外政策是造成中西方航海差异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故A、D项排除。 8.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由李鸿章创办并体现其“求富”思想的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湖北织布局 C. 汉阳铁厂 D. 轮船招商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李鸿章”“求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故本题答案选D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用工业,排除A项;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BC两项。 9.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D.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895年到189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A项。B项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时间不符,排除;C项“1895年到1898年”南京国民政府还未产生,排除;D项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发生在民国政府初期,排除。 10.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促成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 国内统一,局势安定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 D. 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935年,在贵阳督剿红军的蒋介石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是促进表格中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1933-1936年正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并不是国内统一,局势安定,A错误;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开始于晚清时期,B错误;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不是材料中的主要原因,D错误。 11.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无端撤回专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图中B点到C点的时间是1957-1960年,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导致农业生产的下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新中国制定了经济建设的计划;B选项错误,自然灾害是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苏联无端撤回专家主要对工业发展造成了影响,与农业生产下降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其中促使a到b段的重要政策原因是 A. 《论十大关系》发表 B. 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八字方针”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1960年,到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而且从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a到b段明显上升,主要是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的调整导致,D正确;《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成功召开都是1956年,时间不符合,A和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是1958年,是导致a之前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 【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3.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形应该出现在 A. 戊戌变法时期 B.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C. 五四运动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强行剪辫。故答案为B项。A项戊戌变法时期未提出剪辫的主张,排除;C项五四运动时期,剪辫运动已经历近十年的时间,不符合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排除;D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人们已经普遍剪辫,不符合“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抽出应这种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主要手段。 14.1888年,总长2000米的“紫光阁铁路”落成,但是慈溪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这说明 A. 封建思想束缚科技传播 B. 等级制度阻碍近代社会发展 C. 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D.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均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慈禧太后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做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可以看出,慈禧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先进技术的抵制,说明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强调的是“火车汽笛声”会“破坏京城‘气脉’”,这是传统思想,但不是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天朝上国思想,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火车在中国的运用、推广艰难,没有体现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均衡,排除。 【点睛】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 15.“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 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 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 D. 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提出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反对凯恩斯主义,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货币主义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建立混合经济,选项C正确,选项B排除;选项A不符合史实,自由市场经济不等于自由放任,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货币主义理论创立时间20世纪50年代,选项D排除。 16.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 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B.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 实行余粮收集制 D. 禁止自由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列宁所说的“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指的是A项,因为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以BCD三个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选项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成为潮流,很多国际组织建立起来。其中,以“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使命的组织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关贸总协定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界银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与材料中“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相符,故D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稳定汇率,消除外汇管制,提供短期贷款,选项A排除;关贸总协定目的在于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选项B排除;北美自贸区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非全球性的国际组织,选项C。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战后建立的各国际组织的职能,抓住材料“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18.1968年3月,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流失了14亿美元的黄金。美国已无法继续维持统一的美元黄金官价,被迫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时的黄金官价(即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但必须经美国政府同意;另一种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表明 A. 黄金双价制导致美元与黄金脱钩 B. 美元变相贬值速度进一步加快 C. 美元已经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D. 美国失去对国际金融的支配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另一种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人市场上,金价凭供求关系决定,这样随着金价上涨,导致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故答案为B项。A项黄金双价制还存在着美元与黄金相关联的情形,排除;C项美元已经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此时美国对国际金融仍有支配权,排除。 19.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曾说:“欧洲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目标是要一步一步的,首先通过经济一体化,接着政治一体化,最后军事一体化,从而达到欧洲的统一,”欧洲向政治一体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是 A. 欧盟的成立 B.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 欧元的启动 D.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成立表明欧洲向政治一体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故答案为A项。B项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排除;C项欧元的启动是欧盟建立之后的一项措施,排除;D项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排除。 【点睛】欧洲联合的过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7年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国家签订“马约”,1993年欧盟成立。 20.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多于”留欧“票数,英国不再是欧盟成员国。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以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 欧洲联合未能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 D. 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从欧盟的脱离,说明英国并没有从欧盟获取更大的利益,体现出欧盟发展道路面临着新的挑战,D正确;英国并不是欧共体创始国,A错误;欧盟并没有因为英国脱欧而一体化进程中断,B错误;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快速发展,C错误。 【点睛】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将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2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说明全球化 A. 对当今美国来说弊大于利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中、英、美等国在全球化中的起起落落,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美国等在其中主导并受益,A项错误;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在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B项不符合题意;大英帝国衰落是没有处理好全球化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只保守受益,在竞争中落伍了,C项错误。 22.据统计,1979—1988年的十年间,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3%,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2.8%,还不及前者的,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A. 世界贸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B.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陷入境 C. 美苏两国的经济霸权更加巩固 D. 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日益加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33%,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2.8%”表明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低廉,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这表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日益加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故B项排除;材料“1979-1988年的十年间”表明C项错误。 23.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材料旨在说明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B. 科技革命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C. 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的电脑、手机、互联网都是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它们为人类情感沟通提供了便利,深深影响着人类生活,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而不是对生产方式的影响,B项排除;D项,材料反映了科技发展丰富了人们生活,而非对人们形成制约,排除。 24.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进口的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据此可知英国 A. 成为“日不落帝国” B. 极力对外倾销商品 C. 工业革命效果明显 D. 抢占世界原料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54—1856年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比例很高,进口的贸易中,原材料占比例很高,说明英国工业生产能力很强,这是工业革命的效果,故C正确;“日不落帝国”指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极力对外倾销商品,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抢占世界原料市场,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54—1856年”,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这反映了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C. 发展中国家谋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 区域集团化是实现全球化的步骤和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国际舞台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峰会的大量出现,体现了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通过多边峰会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增强经济合作,本质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互相依赖程度加深。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信息,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逐渐加深,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谋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材料信息“G20峰会”、“欧盟峰会”不符,排除;D项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但与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不符,排除。 第Ⅱ卷材料解析题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題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以宋代为例,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1)表现:时间、空间上均不再受限制;海外贸易发达;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夜市”“晓市”活跃。 (2)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市民阶层有了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解析】 【详解】(1)表现:由材料“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可归纳为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由材料“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可归纳为海外贸易发达;由材料“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两街巷门上行百市”可归纳为时间、空间上均不再受限制;由材料“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可归纳为“夜市”“晓市”活跃。 (2)影响:从“宋代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可得出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映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中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答案】(1)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均面临发展困境。 (3)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实行社会救济、兴建公共工程等。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 【解析】 【详解】(1)“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表明是罗斯福新政;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了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困境: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国均面临发展困境。 (3)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政策、兴建公共工程等。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货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1973年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随后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随后日本、加拿大等国亦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美国史新编》 材料二 欧元,每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它们充满活力,和谐地并存于当今的欧洲。纸币的反面是各类桥梁,包括很早以前的小桥和现代先进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 ——《第一财经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并析该体系瓦解的原因。 (2)据材料二析“欧元”设计的象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析启用欧元会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表现: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美元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或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2)象征: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积极影响: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有利于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有利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消极影响:可能使欧洲面临更大汇率波动;可能使欧洲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将给欧洲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被迫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并结合所学可概括为,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美元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可,原因有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2)第一小问的象征意义,依据材料二“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象征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等可概括为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第二小问的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