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单元总结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单元总结学案

单 元 总 结 ‎  考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之一是“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纵观近几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图形图表的题量都较多:1.图形图表题可以考查多个知识点,涉及生物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图形图表的分析,既可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又可以了解生命活动的实质和联系;2.图形图表题具有情境新、重能力,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的特点;3.图形图表题具有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区分度高等特点。下面简略谈一谈图形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一)图像题(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 解题策略: ①归纳课本中的结构图,突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②关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有关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转换;③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些知识点。‎ ‎(二)图解题(遗传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生理功能图解)‎ 解题策略:①注重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抓住动态过程中变化的主体,明确主体变化的特点、原因、意义等,特别要明确动态过程中相关“点”和“量”;②仔细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③充分运用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快速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解准确作答。‎ ‎(三)坐标题(坐标直方题、坐标曲线题)‎ ‎ 解题策略:①看清二标,即横坐标与纵坐标;②弄清直方图、曲线所示的含义,注意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转折点、终点、交叉点、平衡点等)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影响这些点的主要因素及限制因素等;③‎ 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原因,搞清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上升、平缓、转折),揭示各段直方图、曲线的含义。‎ ‎(四)表格题(数据表格、过程表格、结果表格、材料表格)‎ 解题策略:①注意行标题和列标题的含义、数据的单位;②关注表中数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等,如数据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是到某个数值就不变了等;③要注意特殊数据,如最多、最少、平均、总和等,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想清道理;④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格要注意比较,得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命题规律】从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看,知识点主要侧重于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命题角度最大变化是以新情境材料联系教材知识应用,其中概念应用、识图判断以及各种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成为考查的主要方向。‎ ‎【命题趋势】教材中易被忽略的小考点在近两年高考中持续走红,识图判断应用比例加重,实践中的应用考查始终是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对生物适应性、新物种形成的作用分析会成为高考热点。随着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本专题的高考命题会继续以实验分析与获取信息的双重考查为趋势。‎ 案例示范1 图1为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红色的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白色的隐性基因b。图2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番茄(A、a位于5号染色体上,B、b位于6号染色体上),自交后代中出现一株基因型为AaBbb的三体(如图所示)。‎ ‎ (1)若以图1植株为父本的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也可能是         。 ‎ ‎(2)三体的形成属于    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根尖细胞     进行辨别。该三体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基因型为                。 ‎ 解析 (1)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理论上应该全部表现为白色。若出现部分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B转移到染色单体1或2上。也可能是图示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2)亲本为二倍体,子代中出现三体,可能是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出错,产生了基因型为ABb或aBb或Abb或abb的配子。三体不是一个新的物种,其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1)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基因B (2)染色体 有丝分裂装片 AB、Ab、Abb、ABb、aB、abb、ab、aBb 案例示范2 西瓜可消暑解渴,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子(B)对小子(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 ‎ ‎(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通过③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                                。 ‎ ‎(2)若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授粉得到F2,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      。 ‎ ‎(3)通过⑧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    。 ‎ ‎(4)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呢?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 (1)试剂1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③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B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通过①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A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④→⑤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3)二倍体的体细胞和四倍体的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含有六个染色体组,其单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4)详见答案。‎ 答案 (1)通过③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属于可遗传变异(染色体变异),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杂交育种 (3)33 (4)如下图 简要说明:若四倍体西瓜(gggg)自交,则子代的基因型为gggg,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浅绿色;若四倍体西瓜(gggg)作母本,二倍体西瓜(GG)作父本,则子代的基因型为Ggg,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所以四倍体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发育成的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深绿色的是三倍体,所结西瓜的果皮为浅绿色的是四倍体。‎ 案例示范3 图1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机制。图2表示用基因型为Aa的拟南芥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内蒙古乌海沙地地区的蒙古冰草的总和称为      。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上图中c表示的是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之间存在    。其过程经历的生物进化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隔离。b的实质变化是                    。 ‎ ‎(2)曲线    是随机交配的相应曲线。曲线Ⅳ的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曲线Ⅲ的F6中AA基因型频率为   。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    。四个不同条件下发生了进化的种群是曲线    。 ‎ ‎ 解析 (1)某一区域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从图中可知蒙古冰草与沙生冰草虽都来自同种生物,但已成为两个物种,即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该过程经历的生物进化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曲线Ⅰ是随机交配的曲线,因为随机交配从第一代开始Aa的个体占整体的概率为1/2。曲线Ⅳ表示的是连续自交,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n。曲线Ⅲ表示的是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2n+1)、AA基因型频率为(2n-1)/(2n+1),所以F6中AA基因型频率为63/65。曲线Ⅱ表示的是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2/5。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和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代的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 (1)种群 生殖隔离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或基因频率的改变) (2)Ⅰ 1/2n 63/65 2/5 Ⅱ和Ⅲ 社会责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究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水稻,使水稻平均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中国累计推广种植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推广试种,杂交水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近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讲学、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aaB_;基因型为bb的植株雄花序变成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因此,雌株的基因型为A_b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端的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因而也为雌株。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结果:‎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998‎ ‎1001‎ ‎1999‎ ‎  请你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 ‎ ‎(2)玉米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免除雌雄同株时杂交育种必须去雄的麻烦。选育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应确保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株,以符合生产要求。那么,选育的纯合子雄株的基因型应为    ,纯合子雌株的基因型应为    。 ‎ ‎(3)已知大田中正常植株都是杂合子,请你利用这种正常植株设计一个育种程序,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提示: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很难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用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容易达到育种的目的)‎ 答案 (1)♂AaBb×♀aabb或♀Aabb×♂aaBb ‎(2)aaBB AAbb ‎(3)‎ 在获得的二倍体植株中,雄株即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aaBB)‎ 既长出了雌花序,雄花序也转变为雌花序的雌株也为符合要求的雌株(AAbb)‎ 不能长出雌花序,仅是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的雌株(aabb)不符合生产要求,淘汰。‎ 见《针对训练》P61‎ 生命观念 ‎4‎ 科学探究 ‎5、11‎ 理性思维 ‎2、3、9、10‎ 社会责任 ‎6‎ 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缺失会导致(  )。‎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减少 B.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 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 D.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DNA分子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会导致该核苷酸所在的基因发生结构的改变,而对其他基因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减少;碱基配对方式是不会随碱基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缺失导致该核苷酸所在的基因发生结构的改变,不会引起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若缺失的脱氧核苷酸位于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中,或者位于不表达部位,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D 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 B.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1∶1‎ C.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 D.突变品系不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解析 甲图个体两个SCK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100%含SCK基因,个体自交F1中全部含有抗虫基因,全部表现为抗虫;乙图个体两个SCK基因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50%含有SCK基因,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占50%;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3/4含SCK基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品系也可能突变为敏感品系。‎ 答案 B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在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则甲病的遗传特点及S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0.625%‎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5%‎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5%‎ 解析 双亲无甲病,女儿患甲病,由此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只考虑甲病,5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6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30%,S患甲病概率=(2/3)×30%×(1/4)。从色盲症角度考虑,5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S患色盲的概率=(1/2)×(1/4),则S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2/3)×30%×(1/4)×(1/2)×(1/4)=0.625%。‎ 答案 B 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解析 诱变育种的生物学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和不定向的特点,故诱变后的植株不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故B项错误;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新品种全为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全为纯合子,故C项错误;二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四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和原二倍体植株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是高度不育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 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 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 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  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一定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 由表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随时间的推移,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该种群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故1970年Aa基因型的频率不是1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 C 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基因型为AaBbCCDd,这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8种 B.③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 C.个体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8,重组类型占37/64‎ D.若要尽快获得优良纯种aaBBCCdd,则应采用图中①②③过程进行育种 解析 A项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植物,由于4对基因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产生8种配子。B项中,①②③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因用秋水仙素处理,所以个体Ⅰ体细胞染色体数仍为24条。C项中,①④⑤为自交产生后代,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2/4)×(2/4)×1×(2/4)=1/8;子代重组类型为表现型不同于亲代的类型,可将4对相对性状分开考虑,后代中非重组类型为A_B_CCD_,共有(3/4)×(3/4)×1×(3/4)=27/64,所以重组类型为1-(27/64)=37/64。D项中,单倍体育种可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 B 生物的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会引起基因的丢失 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库,获得新物种 C.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D.环境变化剧烈会加快生物的变异速度,导致生物快速进化 解析 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突变,不会引起基因的丢失,A项错误;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和淘汰,获得的是新品种,没有新物种产生,B项错误;自然选择能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但新基因的产生与自然选择无关,C项正确;环境的变化只是对生物起选择作用,与变异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答案 C 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B.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 C.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D.用a酶、b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AGATCC- -TCTAGG-序列会明显增多 解析 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则能相互连接。‎ 答案 B 科学家目前已经确定可以导致天生没有指纹的基因,这种天生无指纹的情况被称作皮纹病或者入境延期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天生手指肚上没有指纹。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将存在这种情况的人的基因与没有这种情况的人的基因进行对比,发现SMARCAD1基因突变影响指纹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制作皮纹病患者的组织切片,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SMARCAD1基因 B.入境延期病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在患者家庭中调查该病的发病率 C.无指纹患者和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均含有致病基因 D.无指纹是一种表现型,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21三体综合征是患者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不一定存在致病基因。‎ 答案 D 在大面积种植只含一种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2N=18)以后,调查发现,小菜蛾种群对该种甘蓝产生的毒蛋白具有更强的抗性。为此,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种外源抗虫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的转基因甘蓝,这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存在下图所示的情况(细胞中只有2个抗虫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1)检测A基因和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得到转录,可采用       技术。 ‎ ‎(2)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小菜蛾种群抗性增强的原因:                    。 ‎ ‎(3)甘蓝是雌雄同株植物,体细胞含两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强抗虫,含一种抗虫基因的甘蓝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甘蓝不抗虫(普通甘蓝)。‎ ‎①体细胞含两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甘蓝与普通甘蓝杂交,若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比例为25%,则该转基因甘蓝的两个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中    类型。 ‎ ‎②可选取图中    类型的转基因甘蓝的花粉培育出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利用花粉培养出幼苗的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 ‎ ‎③图甲所示类型的植株自交,F1中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 ‎(4)下图为人工远缘杂交培育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可育萝卜-甘蓝植株的示意图。‎ 图中过程①需要做的处理是        ;图中的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 解析 (1)采用分子杂交技术(DNA-RNA分子杂交)可检测A、B基因在细胞中是否转录。(2)通过自然选择,小菜蛾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抗性个体增多。(3)图甲的基因型可记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与aabb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无强抗虫植株。其自交,则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表现为强抗虫的植株占50%。图乙的基因型可记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与aabb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强抗虫植株占50%。图丙中基因型可记为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与aabb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强抗虫植株占25%。培育单倍体强抗虫转基因甘蓝,需要A、B两个基因位于同一花粉细胞中,即图乙类型或图丙类型转基因甘蓝产生的花粉,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①为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受精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72条染色体。‎ 答案 (1)分子杂交(或RNA-DNA分子杂交、核酸分子杂交、RNA分子杂交) (2)通过自然选择,小菜蛾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3)①丙 ②乙、丙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③1/2 (4)秋水仙素处理 72‎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    (填“相同”或“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 ‎ ‎(3)研究者发现了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4)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P “平衡致死系”果蝇(♀)×待检野生型果蝇( ♂)‎ ‎①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 ‎②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 解析 (1)此果蝇是杂合子说明基因型是Aa,含有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的实质就是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在该对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由于卷翅基因A纯合致死,因此卷翅基因频率是逐渐下降的。(3)因存在平衡致死系果蝇,即AA或BB纯合致死,根据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Ab和aB,而AAbb和aa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AaBb,故子代基因型和亲代基因型都一样,A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4)由题意可知,雌性亲本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或一种配子。如果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一种配子,F1中卷翅基因型都是AabbDD,自由交配后,AA纯合致死,AabbDD∶aabbDD=2∶1。如果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雄性个体产生abD和abd两种配子,F1中的卷翅基因型是1/2AabbDD和1/2AabbDd,F1中的配子有1/4abD、1/2AbD和1/4abd,F2子代中卷翅AabbD_∶野生aabbD_∶新性状aabbdd=[(1/4)×(1/2)×2+(1/4)×(1/2)×2)]∶[(1/4)×(1/4)+(1/4)×(1/4)×2]∶[(1/4)×(1/4)]=8∶3∶1,即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答案 (1)不相同 不遵循 (2)下降 (3)100% 不变 ‎(4)①卷翅∶野生=2∶1 ②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