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和核酸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1第1单元第2讲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和核酸学案

‎ 第2讲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和核酸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4.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核酸、糖类、脂质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DNA与RNA的异同;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和作用(科学思维)‎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科学探究)‎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科学探究)‎ ‎5.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责任)‎ ‎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有机碳骨架 ‎(1)概念: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状、分支链状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2)组成:‎ ‎2.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组成:C、H、O。‎ ‎(2)种类和功能 ‎3.细胞中的脂质 ‎1.糖类物质不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核糖和脱氧核糖。(√)‎ ‎2.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提示] 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 ‎3.可与斐林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4.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 ‎5.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6.类脂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 ‎①C、H、O ‎②O原子的含量高 ‎①C、H、O(N、P)‎ ‎②H原子的含量高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类脂、固醇 合成部位 淀粉:叶绿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 联系 ‎1.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蓖麻在播种时,播种的深度相对较浅,从物质代谢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油料作物种子含脂肪较多,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气量相对较大。‎ ‎2.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提示] 实验思路: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 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 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2018·镇江市一模)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性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二糖都由葡萄糖聚合而成,都可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C.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属于细胞的能源物质 D.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 D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的元素组成相同,都为C、H、O;二糖中麦芽糖由葡萄糖聚合而成,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聚合而成,乳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聚合而成,其中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但属于细胞的能源物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2019·华师一附中摸底考试)下表是人体血脂的正常生理指标数据。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含量 总脂 ‎4.5~7.0(g·L-1)[450~700(mg·dL-1)]‎ 总胆固醇 ‎2.8~6.0(mmol·L-1)[110~230(mg·dL-1)]‎ 胆固醇 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 磷脂 ‎1.7~3.2(mmol·L-1)[130~250(mg·dL-1)]‎ 甘油三酯 ‎0.23~1.24(mmol·L-1)[20~110(mg·dL-1)]‎ A.磷脂含有C、H、O、N、P,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B.胆固醇酯占血液中脂质的70%~75%,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一旦超过1.24(mmol·L-1),人体就一定会患病 D.在血浆中能够检测到性激素、脂肪酸等固醇类物质 A [磷脂含有C、H、O、N、P,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正确;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70%~75%,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错误;血液中正常的甘油三酯含量是0.23~1.24(mmol·L-1),超过1.24(mmol·L-1),人体可能会患病,C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 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不是固醇类物质,D错误。]‎ 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特点及转化 ‎3.(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 B.都能够为细胞合成ATP提供能量 C.都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 D.两者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C [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而C、H的比例要高于葡萄糖,A正确;葡萄糖和脂肪都是能源物质,因此都能够为细胞合成ATP提供能量,B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两者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即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也能转化为血糖,D正确。]‎ ‎4.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C.ab段种子干重增加说明光合速率一定大于呼吸速率 D.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可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D [油料作物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变为糖类,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故导致有机物的总量增加,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B项、C项错误,D项正确;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导致种子干重减少,当c点后种子干重再次增加,说明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不是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点时,‎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项错误。]‎ ‎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苷酸 核苷酸的组成成分:a.磷酸,b.五碳糖,c.含氮碱基。各成分的种类:b有2种,c有5种。‎ ‎(3)核苷酸的种类 ‎(4)核酸的结构层次 ‎2.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分类: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2)“三看”法快速区分DNA、RNA ‎1.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 ‎[提示] RNA中不含有T,DNA中不含有U。‎ ‎2.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3.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提示] 病毒的核酸也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4.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提示] 遗传信息决定于碱基的排列顺序。‎ ‎5.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提示]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核酸和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蛋白质 DNA RNA 元素 C、H、O、N、P C、H、O、N等 组成单位 合成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 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 核糖体 分子结构 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般为单链结构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结构多样性的决定因素 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2.DNA、蛋白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1)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1.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碱基、遗传物质归纳 生物种类 核酸种类 碱基种类 核苷酸种类 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 DNA和RNA ‎5种 ‎8种 DNA 病毒 DNA病毒 DNA ‎4种 ‎4种 DNA RNA病毒 RNA ‎4种 ‎4种 RNA ‎2.归纳核酸的功能 ‎3.DNA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提示] 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考查核酸的种类、结构、分布和功能 ‎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碱基相同的核苷酸不一定相同 B.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或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DNA不同,RNA也不同 C [含有碱基A、G、C的核苷酸可能是对应的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碱基T和脱氧核糖是DNA中特有的成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DNA和RNA均不相同。]‎ ‎2.(2019·扬州高三模拟)如图中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如果甲中的m是U,则甲一定是丙的基本单位 B.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一定是乙的基本单位 C.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如果甲中的a是核糖,则甲物质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可以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B [甲是核苷酸,是乙和丙的基本单位,乙是DNA,丙是tRNA。如果甲中的m是G,则甲可能是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核糖核苷酸,是DNA或RNA的基本单位,B错误。]‎ ‎ 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 核酸和蛋白质的综合考查 ‎3.(2019·大同模拟)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都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B.二者都是线粒体、内质网和染色体重要的组成成分 C.合成蛋白质需要核酸参与,合成核酸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D.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氮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D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内质网的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没有核酸,B错误;合成核酸需要酶参与,该类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C错误;核酸中氮元素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正确。]‎ ‎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1.糖类的检测 ‎(1)原理 ‎①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2)检测步骤 ‎①还原糖 ‎②淀粉 ‎2 mL待测组织样液+2滴碘液―→呈蓝色 ‎2.脂肪的检测 ‎(1)检测原理:脂肪+ ‎(2)检测步骤 方法一:核桃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 ‎(1)检测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检测步骤 ‎1.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 ‎(3)唯一使用乙醇溶液——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配制苏丹Ⅲ染色液。‎ ‎3.实验中的注意点 ‎(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唾液应现用现取,使用前要先进行稀释,实验时注意加热至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37 ℃)。‎ ‎(3)脂肪鉴定的过程中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色液易溶于酒精。‎ ‎(4)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1.如图是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成分的操作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甲试剂也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 B.可用菠菜叶片替代苹果 C.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 D.甲试剂由甲、乙两种液体组成,使用时先加甲液再加乙液 C [根据选材及颜色变化可知该实验测定的是还原糖,其中甲试剂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不能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A项错误;由于菠菜叶片呈绿色,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所以不能用菠菜叶替代苹果,B项错误;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项正确;斐林试剂由两种液体组成,使用时应先将两种液体混合后再加入样液中,D项错误。]‎ ‎2.(2019·衡水金卷)现有甲和乙两种物质,物质甲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物质乙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物质甲与物质乙混合后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下列关于物质甲和物质乙及相关试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甲可能是麦芽糖酶,物质乙可能是麦芽糖 B.物质甲一定是蛋白质,物质乙一定不是还原糖 ‎ C.物质甲可能是纤维素酶,物质乙可能是纤维素 D.组成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的两种溶液种类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 A [由于物质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所以物质甲一定是蛋白质,物质乙不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但与物质甲混合后能产生,说明物质乙本身不是还原糖,但可以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状态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故物质乙不可能是麦芽糖,A项错误、B项正确;纤维素可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产生葡萄糖,C项正确;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均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组成,但二者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同,D项正确。]‎ ‎3.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糖可用________检测,淀粉可用________检测。‎ ‎(3‎ ‎)实验器材: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纱布、漏斗、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4)实验步骤:‎ ‎①用研钵将茅草根磨碎,过滤,取其滤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滤液。‎ ‎③往A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摇匀,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④往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还原糖的鉴定: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的鉴定:与碘液反应呈蓝色。(4)③A试管需要水浴加热,加入的应为斐林试剂。④A试管加入的是斐林试剂,则B试管加入的是碘液。(5)①如果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茅草根内含有还原糖;否则没有。②如果B试管中出现蓝色,说明茅草根内含有淀粉;否则没有。‎ ‎[答案] (2)斐林试剂 碘液 (4)③1 mL现配斐林试剂 ④2滴碘液 (5)①如果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茅草根内含有还原糖;否则没有。②如果B试管中出现蓝色,说明茅草根内含有淀粉;否则没有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1.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2)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步骤 ‎3.现象:细胞核部分被染成绿色;细胞质部分被染成红色。‎ ‎4.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选材 应选择口腔上皮细胞或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的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2)蒸馏水:①配制染色剂;②冲洗载玻片。‎ ‎(3)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1.以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B.显微镜下观察绿色出现在细胞核中,说明DNA只分布于细胞核中 ‎ C.该实验的结果说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D.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 D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应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本实验只能说明DNA和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情况。]‎ ‎2.(2019·长沙模拟)如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 D [染色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标本进行染色,不是对标本进行先后染色。]‎ ‎3.(2019·青州质检)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的盐酸处理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时迅速杀死细胞,可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质和呈红色的细胞核 C [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A错误;用8%的盐酸处理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但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这样可以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C正确;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1.DNA一般是双链结构,某些病毒中存在单链的DNA;RNA中的碱基也能相互配对形成氢键构成双链,如tRNA。‎ ‎2.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不提供能量。‎ ‎4.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蔗糖、多糖。‎ ‎5.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不仅有磷脂,还有胆固醇。‎ ‎6.斐林试剂实际上是新配制的Cu(OH)2,呈浅蓝色,不是无色,故非还原性糖(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 ‎ 1.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分布场所: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 ‎2.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分布场所:细胞质。‎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4.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5.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6.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且水浴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D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 ‎2.(2018·江苏高考)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脂肪具有缓冲、减压的作用,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而导致溶血,B错误;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脂肪酸,人摄入过多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C正确;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少量胆固醇,人体内的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3.(2014·全国卷Ⅱ)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DNA,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DNA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对细胞染色,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 ‎4.(2018·全国卷Ⅰ)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B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原核细胞的拟核含一个裸露的环状DNA分子,该DNA的复制及转录都需要酶催化,故拟核中存在由DNA和酶构成的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复合物中参与DNA复制的蛋白质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如果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因为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正确。]‎ ‎5.(2016·江苏高考)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C [还原糖、DNA的鉴定分别使用斐林试剂和二苯胺试剂,A选项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B选项错误;二苯胺试剂和NaOH溶液都是无色的,C选项正确;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发生紫色反应,D选项错误。]‎ ‎6.(2019·江苏高考)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 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 ℃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 ℃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1)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存在,紫色深浅的变化可代表蛋白质(肽类)含量的变化。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时,先向含有组织样液的试管内加入NaOH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3~4滴,因此要用到试管、滴管和量筒,不需要酒精灯加热,也不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2)淀粉遇碘变蓝色,常用碘液检测生物组织中淀粉的存在。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说明玉米萌发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胚乳中储存的淀粉,使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3)在验证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的实验设计中,要严格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设置1号试管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试管2中应加入发芽前玉米提取液。试管3与试管4对照,预期二者的颜色变化都是蓝色→砖红色,说明发芽玉米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并催化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如果试管4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失活。‎ ‎[答案] (1)双缩脲 ①②③ (2)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 (3)①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发芽前玉米 ③蓝色→砖红色 淀粉酶已失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