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中全程训练计划政治课练39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练 39 寻觅社会的真谛 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D 解析:D对:花山岩画记录的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都是对当时的社会存在的反映。A不符合题意: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B错: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不能说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反映。C不符合题意。 2.[2019·沧州质检]戚戚于“故园何处”的浓浓乡愁,痛心于文物被拆的历史记忆,痴迷于古典名著的精神追求……涌动在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是文化的“还乡”与“寻根”。这体现了(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真实再现事物本质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涌动在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是文化的“还乡”与“寻根”。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同时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④错误。 3.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创造新辉煌、开辟新境界。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客观条件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树立“四个自信”,才能使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4.[2019·长沙模拟]新时代新形势不仅需要新的发展观、改革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在实践过程中被推翻 ③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④综合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②错误,原有的真理性认识不会被推翻;④错误,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这表明( ) ①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先进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材料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社会意识的不完全同步性,②与题意不符。 6.时代发展波澜壮阔,摄影艺术大有可为。做到记录时代,做到用光用影用情怀,以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通过摄影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历史的中国、当代的中国、文化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由此可见( ) A.灵感情怀是摄影作品充满活力的源泉 B.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借助摄影艺术的传播 C.摄影使得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D.摄影作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本质。社会实践是摄影作品充满活力的源泉,A错误;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借助摄影艺术的传播观点说法过于绝对,B不选;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本身就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摄影使得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说法错误,C排除;通过摄影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全面了解中国,这说明摄影作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珍贵的历史资料,D正确。 7.“怼”音“dui”,读第四声。该字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表述为“怼,怨也”。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中,它既保留古代“怨恨”的词义,也有新的意义,比如“相互嘲弄”“开玩笑”“相互批评”“指责”等,词义常常比其早期的意义程度轻。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 ①“怼”的词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怼”的词义作出不同的解释 ③“怼”的词义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 ④网络语境中“怼”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比古代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怼”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中,被赋予新的意义,词义常常比其早期的意义程度轻。这表明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也在发生相应变化,③正确;但“怼”仍然保留古代“怨恨”的词义,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正确;②④说法错误。 8.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 解析:题眼是“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由题眼可知,我国对人口政策的调整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9.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对: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③对: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编纂民法典是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说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0.[2019·江西南昌三校联考]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游子对故乡记忆的眷恋和思念,源于异乡的孤独、思乡的愁苦和归乡的尴尬。“乡愁”其实是“城愁”,是从乡间走到城市里的那个群体在“愁乡”,他们不光“愁乡”,且因找不到融入感也“愁城”。“乡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乡”而起。这告诉我们( )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特点鲜明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非实践的 D.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乡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乡”而起。这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A符合题意,D错误;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特点鲜明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错误。 11.香港回归20年的实践证明: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充分照顾香港的特殊情况和港人利益,并有力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这表明( ) ①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社会进步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趋势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①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②不选。“一国两制”政策是在特殊的国情下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而进行的制度创新;20年的实践证明它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又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社会意识,③④正确。 12.城市对于周边地区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心。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由20个城市群、10个超大城市、20个特大城市、150个大城市、240个中等城市、350个小城市组成的6级国家城市空间布局新格局。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D.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答案:B 解析: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属于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B入选;改革既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也有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C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理论创新,A不符合题意;解决社会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选。 13.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C 解析: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B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目的;正确答案是C。 14.[2019·山东临沂检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下列对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这一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才能解决 D.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答案:C 材料:A、B、D是对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认识;C是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本题要求选错误认识,C符合题意。 15.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 ①改革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形成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一“共识”的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②正确;不改革将产生危机,改革才能抓住机遇,解决矛盾,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③正确;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①错误;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④错误。 16.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修订的环保法已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环保法修订和实施的哲学 依据是(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如影随形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答案:C 解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环保法修订和实施是对上层建筑的完善,根源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需要,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正确。A中“相互决定”的说法错误。B中“如影随形”的说法否定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不合题意。 17.[2019·桂林调研]“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 )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在阶段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说法不准确;“三权分置”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实施“三权分置”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②正确;“三权分置”是为农民服务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错误。 18.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会议看出,建立这一制度,就是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使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人民。这体现了( ) A.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要抓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就是要推进国有资产管 理的公开透明,使国有资产更好地服务发展、造福人民。这体现了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符合题意;建立管理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C与题意不符;建立这一制度并没有体现抓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与题意不符。 19.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文艺工作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 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是因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③正确;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④正确;①②与题干材料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 20.[2019·广东惠州调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转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具有随时性、随意性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④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且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的,②③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④表述错误,国家性质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决定,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1.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 ) A.明确了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 B.是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最直接表述 C.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 D.指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主要靠发展生产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判断明确了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A符合题意;发生变化的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基本矛盾,B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C错误;材料只是表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涉及主要矛盾的解决,D不符合题意。 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尊重与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政府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②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安置政策 ③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④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A 解析: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旨在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故③④符合题意。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安置政策旨在维护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提供条件,搭建平台。①②做法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3.[2019·东莞模拟]毛泽东在题为《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要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中,强调了人民战争的思想,认为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的群众观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要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说明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②正确;毛泽东认为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正确。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④不符合题意。 24.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重要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起主体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出该方针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利益的重视,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②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课时测评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邯郸模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际任务和重大举措。这说明改革是( ) A.对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改革并不会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A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正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错误。 2.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 ①“厕所革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指导作用 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反映了这一指示的指导作用,②符合题意;推进“厕所革命”是根据社会实际状况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④属于认识论角度,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3.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 ) A.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答案:D 解析: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突出改革的重要性,是推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4.[2019·广西模拟]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 ) 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②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④符合题意,选B项。全面深化改革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不是完成,②错误;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不能决定社会发展进程,③错误。 5.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捡煤渣老婆子的辛酸,灾区的饥民总不会像阔老太爷一样去种兰花……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一个人的社会意识取决于其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地位 ②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就不会有相同的社会意识 ③在阶级社会,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 ④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阶级社会,穷人、煤油大王、捡煤渣老婆子、灾区的饥民、阔老太爷等,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意识取决于其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地位,也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意识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①③符合题意;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也可以有相同的社会意识,②表述绝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6.[2019·武汉调研]“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五年激流勇进,“制度”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简政放权,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改革与法治两翼齐飞、双轮驱动,让制度完善融入改革全过程。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社会是在基本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③上层建筑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完善 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已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表述错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没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 ) ①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在创作中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在创作中实现形式与风格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①②符合题意;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③错误;材料与文艺形式与风格的统一无关,④排除。 8.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但有的地方在执行时却走样变味,成了层层填表、数字脱贫,不仅没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反而导致扶贫干部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浩瀚”的“表海”里。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警示广大党员干部( ) ①制定政策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②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要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扶贫决策执行走样是因为有些地方没有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政策在执行时走了样,不是政策制定的问题,故舍去①。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史观,舍去。 9.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 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引导者;④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②正确指出了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2019·广东韶关模拟]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及工作状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秩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亟须建立一种新的人伦秩序。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对社会意识提出新要求 ②生产关系的变化需要新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③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推动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居住环境及工作状态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秩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亟须建立一种新的人伦秩序,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对社会意识提出新要求,生产关系的变化需要新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①②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未涉及,排除。 11.[2019·衡水中学模拟]“静座当思自己之过,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有( ) ①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 ②要将群众呼声作为验证认识真理性的依据 ③要坚持以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闲谈多听百姓之言”,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错误;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③错误。 12.漫画《民意为先》旨在告诫我们( ) ①群众心声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与漫画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通过了相关决议。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原因。(18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有利于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不适应的方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善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完善上层建筑以推动经济基础发展,才能助推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每点6分,共18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材料中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背景和意义的信息,在“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知识限定范围内,调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知识加以说明。 14.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材料 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 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8分)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每点6分,共18分) 15.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16分) 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6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5分) 解析:该问是依据类试题,应侧重从原因的角度作答,答题时先依据设问知识限定梳理教材相关知识,然后依据材料信息确定答题要点即可。具体来说,该市政府“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出台……的政策措施”的做法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等,然后理论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