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武功县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有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 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所记载的周桓王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所述的内容可知,郑庄公在挑战周桓公的权威,故选C;A与题意无关,BD的表述不是实质,故排除ABD。 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题,因为问的是“实质”,所以考生要根据题干所述的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审题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理解“礼乐制度”的含义。 2.苏格拉底生活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的年代。“先天的理性缺失”主要是指 A.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 雅典民主自身不利于社会稳定 C. 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 D. 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故D项正确;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但不符合“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与社会不稳定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城邦体制不属于“先天的理性缺失”,故C项错误。故选D。 3.在美国制宪会议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这些代表 A. 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 B. 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 C. 强调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D. 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体制。依据材料中 “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等信息可知,这些代表强调突显联邦政府的权力,联邦政府权力在州权力之上,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联邦权力的强调,并未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也并未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A、B两项错误;D选项错误,制宪会议召开之时美国实行的是邦联体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 A. 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 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 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 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说明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故A项正确。B、C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B、C项错误。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是史实的客观反映,不存在主观片面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5.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答案】B 【解析】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观点,和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盲目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的观点。题干中的引文就体现了城市中心论的观点,认为不要城市,共产党就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就会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反对乡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正确的。因此,A、C错误,B正确;D与材料无关。 6.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A. 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 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D.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A项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故B项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至臻完善,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名师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7.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可知,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的是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选项B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战略伙伴关系,还涉及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联合国,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8.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 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1962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妥协结局,这体现了美苏两国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故D项正确;当时美苏两国争霸,不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两者展示各自实力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美苏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故C项错误。故选D。 9.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C.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D. 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排除A;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长途贩运兴盛的信息,排除C;当时苏州经济繁荣,商品应有尽有,反映了明代商业发展繁荣,故选D。 10.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 C.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过程 D. 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造就了一批“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的人,这些人依靠创造发明的才能,最终爬上来财富的顶端,权势的顶峰,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选项D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社会部分群体的上升不代表贵族的没落,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工业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过程,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变动,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11.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A. 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 B. 突出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 标志着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确立 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于金融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显然属于经济统制政策,属于经济高度集中管理,故B正确;抗战刚刚开始,并不是影响沦陷区经济,故A错误;C是解放战争时期出现;材料措施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错误。 12.下图描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某地的所有制结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 公有制经济不再起主导作用 C. 我国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走向单一 D.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年,该地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两种公有制形式,而到了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所占比重大,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D项正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排除A。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图示反映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逐渐走向多样化,排除C。 13.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路轨并抛入大海。这段史料说明了 A. 欧美列强企图控制中国的铁路运输 B. 中英两国对铁路修筑权的争夺激烈 C. 清政府对修建铁路的极端恐惧 D. 中国民众与官府对修筑铁路缺乏正确认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交通事业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耗费巨资的铁路被拆毁,铁轨被抛入大海, 说明当时人们对铁路和火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还接纳不了,没有认识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当时人们对铁路是持反对态度的。故选D。 考点: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近代交通 14.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A. 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B.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 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答案】A 【解析】 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故A正确,B错误;CD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释。 【名师点睛】 首先,要全面准确材料,不能只就局部信息进行解读,本题CD选项都存在此现象;其次,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干预。 15.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A. 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 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 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 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允许本国资本家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的,而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以解决自身发展工业的不足,这是直接目的;“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则属于最终目的;新经济政策是减少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是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应选D。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特点 16. 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大量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区域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 B. 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C.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单独发展,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地区性组织纷纷成立。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 17.朱熹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 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 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 C. 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 18.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 小说成为明代唯一受欢迎的书籍 B. 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井生活丰富 C. 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 D 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小说受欢迎,但不能说成是唯一受欢迎的书籍,故A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仅仅小说繁荣与市井生活丰富不相符,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繁荣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壮大,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文化追求,认为小说繁荣是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也说明小说具有世俗化特征,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的成就 19.“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 A.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B. 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 C. 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 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答案】D 【解析】 材料“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教皇与世俗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得到避免”表明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故D正确;文艺复兴促进宗教改革,故A错误;资产阶级兴起思想与宗教神权思想产生矛盾,故B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倡导人文主义,并没有动摇天主教的权威,故C错误。 点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 )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20.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现代通讯革命”“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判断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因此答案为C;选项A与材料中“通讯革命”不符,排除;电话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排除B;选项D中的电影、电视和通讯革命无关,排除。 21.“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可以判断出这场改革是新文化运动,A项是维新思潮;B项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C项主要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意义 【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及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多利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特点、影响及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的考查。复习备考时,一是要特别重视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方面的理解认识;二是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其形成的标志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B.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 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是孙中山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时泽东思想已经形成。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3.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 推动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 C. 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 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革时期导致各行各业的混乱,“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说明重视科技和知识,显然有利于推动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对知识分子重视,不是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故A项错误;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D是1954年提出,不符合时间。 24.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排除B;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排除D。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流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在英国诞生以来,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税收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税种。 材料一 20世纪初,处于内外交困中的清政府为了挽回危局,被迫实行新政。1909年,清政府组织编写了《所得税章程》。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所得税条例》共27条,第二年又制定了实施细则16条。1936年,国民党立法院通过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同年,行政院颁布了施行细则,规定自1936年10起,先行对薪给报酬所得和公债利息所得课税,其余各类所得自1937年1月起全部课税。 ——摘编自刘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二 1787年宪法对于税收体系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该宪法第1条第9款第4项规定:“除非得到各州一定比例直接投票者的同意,不得征收任何直接税。”从1789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会都是通过关税和特定物品消费税来维持联邦政府存续。1812年战争期间,大部分税收得以恢复征收,以支付战争开支,个人所得税也临时启用。1913年,美国终于通过宪法第十六修正案: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并征收所得税,无须在各州按比例进行分配,也无须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数据。 ——编自许多奇《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制度之历之嬗变、基本特征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答案】(1)晚清:清政府内外交困,为挽救封建统治,实施新政的需要; 北洋时期:袁世凯坚持专制独裁统治,加紧复辟帝制的需要; 国民党时期:国共对峙,持续围剿革命根据地;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为抵御日本侵略作准备。 (2)起点较早;个税因战争而开征;从临时性到制度化;逐步法制化(具有强制性) (3)作用: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调节收入差距,平衡利益分配等;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处于内外交困中的清政府为了挽回危局,被迫实行新政……北洋政府曾经颁布过《所得税条例》共27条……1936年,国民党立法院通过了《所得税行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新政、北洋政府袁世凯专制独裁、国民党围剿根据地、抵御日本侵略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原因。 (2)特点,根据材料二“支付战争开支,个人所得税也临时启用……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并征收所得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起点早、因战争开征、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概括美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发展过程的主要特点。 (3)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财政收入、宏观调控、平衡分配、国家治理体系等方面说明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武则天的评价表 ——据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等 上表为不同时期对武则天的评价表。任选表中两个时段,指出对武则天评价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评价差异:南宋朱熹认为武则天是一位篡权的暴君;民国时期振之认为武则天是一位突破传统束缚的伟大女性。 原因:南宋时期,理学盛行,三纲五常成为主流价值观。武则天作为女性登上皇位,与南宋时期的伦理纲常相冲突,因此朱熹对其持否定态度。民国时期,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洗礼,女权运动蓬勃兴起,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武则天称帝的行为符合当时进步女性要求平等的诉求,所以振之对其持肯定态度。 【解析】 【详解】根据设问要求“任选表中两个时段”,选取后分别就每个时段中的人物对武则天的评价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原因时一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应时段的历史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女性权利或地位有没有特殊的规定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27.免役法和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全国、贯彻始终的法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王安石的一些变法令上,往往有“皆以为民”,“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的言论。在他秉政期间,发布的第一道免役令规定,开封府的乡村四、五等户不纳役钱。可是在向全国推行时,乡村下户被变法派很普遍地强加了役钱负担。待到役钱收入固定下来,宋廷又变相恢复了差役。在乡役方面既出免役钱,又服差役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南宋末。青苗法公布时宣称“公家无所利其入”,“依陕西青苗例钱”不收利息。在各地推行时,有的收息,有的收息,而且城廓户和乡村上户都被抑配青苗钱。农民在纳苗、役钱时大量支付钱币,使得“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大臣孙傅后来对宋钦宗说:“祖宗法惠民,熙丰(宋神宗年号)法惠国。” ——摘编自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分析免役法和青苗法实施的实际效果。 (2)据材料归纳免役法和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共同问题,据此谈谈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启示。 【答案】(1)动机:富国强兵;保护农民利益。 实际效果: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造成钱荒,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共同问题:强行摊派;失信于民。 启示: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 【解析】 (1)结合所学,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现实,王安石着手变法。所以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可以答为:富国强兵;保护农民利益。由材料“强加了役钱负担”“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结合所学,可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未得到保证,但造成钱荒,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免役法和青苗法推行过程中的共同问题是无法真正贯彻,强行摊派,结果失信于民。从而得出的启示是:改革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有效执行相结合。 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3年1月23日 ,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历时12年的侵越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其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 ——摘自《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答案】(1)背景: ①在越南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支持和声援,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②美国要称霸世界,配合在欧洲地区的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2)越南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美国社会造成深远影响;越战后期美国内外交困,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和苏攻美守态势的出现。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从越南的社会性质和与中国的关系及美国对中国的敌视,美国的全球战略的角度加以回答即可。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美国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和对美国外交策略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面对“外夷”强凌,龚自珍产生了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建议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火器宜讲求”“多带巧匠”“修整军器”。并申明这场反侵略自卫战争的正义性质:“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而不是畏缩之流诬蔑的“开边衅”。龚自珍对鸦片战争的发展态势很有预见。据记载,直隶总督上奏请裁撤天津水师,“谓无所用,岁计费且数十万,上可其奏”。龚自珍闻知,急上书万言,“言不可撤状”,但不为所用。两年后,英国军舰果然北上攻打天津,“人始服其先识”。龚自珍对西北边疆也十分关注,曾协助历史地理学家程同文、徐松修撰《会典》“理藩院”一门,在研究西北山川地理、部落源流的基础上,较早地提出在新疆设省,开垦移民,防止外国殖民者入侵。龚自珍的早逝,使他的抵御外侮爱国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内容中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爱国主义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实践。 【答案】(1)支持林则徐禁烟;上书清廷请求重视海防;关注西北边境,协助修撰《会典》。 (2)龚自珍要求禁烟和抵制外侮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体现了士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龚自珍的爱国行为是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解析】 (1)主要活动:根据“龚自珍产生了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得出支持林则徐禁烟;根据“龚自珍闻知,急上书万言,‘言不可撤状’”得出上书清廷请求重视海防;根据“龚自珍对西北边疆也十分关注,曾协助历史地理学家程同文、徐松修撰《会典》”得出关注西北边境,协助修撰《会典》。 (2)评析:可从“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体现了士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分析龚自珍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从龚自珍的爱国行为是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分析其阶级局限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