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生物) 一、单选题(36道题,每道1.5分,共54分)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 B.水在叶绿体中分解需要ATP提供能量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时需要ATP提供能量 D.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3需要消耗ATP 2.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下列相关看法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C.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D.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A、B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小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 B.A、B两种细胞器都能产生ATP,产生的ATP都从细胞器中运出 C.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细胞能够正常生长 D.改变光照强度一定会改变A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4.下列各组性状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绿色 5.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不能 C.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连续自交可以用来选育显性纯合子,测交不能 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4 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8.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一个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B. 该生物是二倍体生物,有可能是生产者 C. ①和③是染色单体,⑤和⑥是同源染色体 D. 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9.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DNA的任何部位,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线粒体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常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培育中国黑白花牛与转基因棉花的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11.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B和b中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一定不同 B.甲细胞中染色体①和②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C.乙细胞中出现基因a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 D.甲、乙细胞中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12.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13.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B.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无氢键的断裂和生成 C.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④两个生理过程 D.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通过抑制②③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14.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在细胞核内合成并执行功能 B.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DNA的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D.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的mRNA序列可能不同 15.在细胞分裂后期,一种特异蛋白降解酶(APC)可通过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粘连而促进细胞的分裂进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APC的含量可发生周期性变化 B.APC可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了APC的活性 D.温度变化可通过影响APC的活性影响细胞的分裂进程 16.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乙、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内 B.甲、乙两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 C.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17.如图表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②合称基因表达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两种方式,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的 C.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D.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千变万化 18.人体中含有生长激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 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细胞中 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D.转录的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19.下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20.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B.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C.一个含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 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由l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2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艾弗里等人的转化实验的效率与DNA的纯度有关 C.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 D.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2.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P D.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23.下列有关真核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2n=24),研究水稻的基因组应分析12条染色体上的DNA 序列 B.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由0. 4变为0. 6且无新基因产生,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基因型,使种群出现大量变异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只要没有致病基因,就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C.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D.产前诊断一定程度上能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转录时,解旋酶与基因相结合,RNA聚合酶与RNA相结合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体易位 C.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6.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输工具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及理由是( ) 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使目的基因能够准确定位与其结合 D.必须同时具备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以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准确表达 27.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代表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代表能合成人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一般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点且能自我复制,常作为运载体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28.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技术的叙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C ) A.单倍体植株可能具有育性 B.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四倍体马铃薯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一定得到纯合体 D.欲获得显性纯合体,单倍体育种一定比杂交育种所需的时间短 29.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⑤过程中,Ⅰ→Ⅱ途径比Ⅰ→Ⅲ→Ⅴ途径所用时间短 B.由②获得⑧的过程利用了射线处理能够诱导基因定向突变的原理 C.常用花药离体培养先形成④,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种子或幼苗获得⑤ D.由③获得④与由③获得⑥的原理相同,由③获得⑦和Ⅰ→Ⅱ途径的原理相同 3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含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水稻(2N=24)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的是水稻体细胞中13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 C.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新品种 D.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种子 3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 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3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33.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施用新型抗生素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发生了进化 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3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方向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 D.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3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3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二、非选择题(5道题,一共46分) 37.图①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②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特点。 (2)图②中的B图为__________细胞,对应图①中的__________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①中的__________段。 (3)图②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_____________(用图②中的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关系密切。 (4)图①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 38.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 39.下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合成多肽链的原料来自______和______。 (2)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_步骤,该步骤发生在细胞的______部分。 (3)图中(Ⅰ)是_______。按从左到右次序写出(Ⅱ)_______内m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__。 (4)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40.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如有一种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 ,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进入2个细胞。 (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 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体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缺失的植株称为缺体) 。 (3) 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①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 而丢失。 ②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 (填“雌”或“雄”)配子育性很低。 (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 (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 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 ,在后代中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41.假设小麦的低产基因用A表示,高产基因用a表示;抗病基因用B表示,不抗病基因用b 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图是利用低产抗病小麦(AABB)及高产不抗病小麦(aabb)两个品种,通过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让②过程得到的高产抗病小麦植株自交,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是__________。 (2)经过⑥过程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此种方法比较难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 (3)经过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⑤过程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 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生物答案) 1-10CDCAD DACCB 11-20CBDAC CBDBD 21-30BBBDD ACCDC 31-36CDCCCD 37. (1)DNA复制 受精作用 流动性 (2) 次级精母 IJ GH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4)不同 GH段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数目,OP段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二倍 38.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 HhXTXt HHXTY或HhXTY 1/ 36 1/ 60000 3/ 5 39答案:(1)肠道吸收(食物) 人体自身合成 (2)翻译 细胞质(或核糖体) (3)tRNA(转移RNA) 核糖体 TGATTCGAA (4)C 40.(1)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由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2条染色体 (2)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 (3)①多于 联会(形成四分体) ②雄 (4)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自交 41. (1)杂交育种 1/2 (2)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及多害少利性) (3)单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参考答案 1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其可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该阶段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其中水的光解所需能量来自叶绿体中光合色素所吸收的光能,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葡萄糖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3不消耗ATP,而葡萄糖的合成消耗ATP,C正确、D错误。 2.D 解析 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A正确;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农谚中有“松土保墒”的说法,指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从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C正确;中耕松土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D错误。 3. C 解析:从题图来看,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B中产生的CO2不能满足A中光合作用的需要,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A错误;A、B两种细胞器都能产生ATP,线粒体中产生的ATP可运出线粒体,参与需能的生命活动,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并不运出叶绿体,而是在叶绿体内部参与暗反应,B错误;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因此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细胞能够正常生长,C正确;改变光照强度不一定会改变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故选C。 4.A 【详解】 A.绵羊的白毛和黑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绿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D 【分析】 本题考查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A错误;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测交可用于基因型的鉴定,故测交也能,B错误; 自交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可用测交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的培育,随着自交代数增加,纯合子所占比例增多,测交不能,D正确。故选D。 6.D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7.A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B错误; C、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D错误。 故选A。 8. C 【解析】图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但是也可能是四倍体的生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中看出,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具有中心体,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不可能是生产者,B错误;①和③是姐妹染色单体,⑤和⑥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 9.C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发生改变,A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只发生在基因内部,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B项错误;线粒体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项错误。 10.B 11.C 解析 基因B和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可能相同,A错误;甲细胞中染色体①和②是同源染色体,其上对应位置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由于该生物个体不含基因a,则乙细胞出现基因a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C正确;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则同种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D错误。 12.B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mRNA和tRNA主要在细胞核中经转录过程产生;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tRNA上有反密码子与之对应,tRNA有61种,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13.D [②④两过程的模板和酶都不同,A项错误;③过程mRAN与tRNA碱基互补配对,有氢键的断裂和生成,⑤过程有氢键的断裂,B项错误;环丙沙星能抑制①过程,不抑制④过程,C项错误。] 14.A 【分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 A、用于转录的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NA分子双链中,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C正确;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的mRNA序列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A。 15.C 【解析】 【分析】 APC可以消除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故作用的时期是着丝点分离的时期,即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 例如在有丝分裂过程中,APC的含量在后期会增加,其他时期会下降,会出现周期性变化,A正确;APC可作用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着丝点分裂的时期,B正确;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引起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C错误;APC是蛋白质,温度变化会影响APC的活性,D正确。故选C。 16.C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分别为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错误; B、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B 【解析】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方式,所以B错误。 【答案】 B 18. D 【解析】考查两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情况,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这两种基因,其转录都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翻译则是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内完成的;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而不是前期;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19.B 答案:B 解析:④代表的物质是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项错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无特异性,但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差异很大,B项正确;转录时该片段只有一条链可作为模板链,C项错误;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越低,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D项错误。 20.D 【分析】 1.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2.DNA中碱基有A、T、C、G4种,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4种,假设由n对碱基形成的DNA分子,最多可形成4n种DNA分子。 【详解】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A正确;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B正确;一个含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1000种,C正确;β珠蛋白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β珠蛋白所特有的,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能根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目推断其排列方式的种类。 21.B 22.B 23.B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2n=24),水稻的体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故研究水稻的基因组应分析12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由0.4变为0.6,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 C、隔离中的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正确; D、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基因型,使种群出现大量变异,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要求考生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4.D [解析]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没有致病基因也可能会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C错误;产前诊断一定程度上能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D正确。 25.D 解析:转录时,RNA聚合酶与DNA结合,A错误;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或易位,B错误;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异常所致,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D。 26.A 【解析】 【分析】 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详解】 A、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A正确; B、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目的基因能够与之结合,B错误; C、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于重组后进行重组DNA的筛选,C错误; D、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是便于重组后进行重组DNA的筛选,D错误。 故选A。 27.C 【分析】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一般需要使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详解】 分析可知,图示为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中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不仅需要DNA连接酶,还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错误。 28.C [解析] 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具有育性,A正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由于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可能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四倍体马铃薯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不一定得到纯合体,因为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基因型可能为Aa,C错误;显性个体可能是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所以欲获得显性纯合体,单倍体育种一定比杂交育种所需的时间短,D正确。故选C。 29.D 【分析】 1、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缺点 技术复杂,成本高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抗病植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2、分析题图:Ⅰ-Ⅱ是杂交育种,Ⅰ-Ⅲ-Ⅴ是单倍体育种,Ⅰ-Ⅲ-Ⅳ是多倍体育种,②→⑧是诱变育种。③→⑦是基因工程育种。 【详解】 A、Ⅰ→Ⅱ途径表示杂交育种过程,Ⅰ→Ⅲ→Ⅴ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①的基因型为AABB,②的基因型为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⑤,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射线处理可以提高突变率,B错误; C、经过Ⅲ过程培育形成的④是单倍体,不能形成种子;Ⅴ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由③获得④与由③获得⑥的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由③获得⑦和Ⅰ→Ⅱ途径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 30.C 解析:异源二倍体生物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却是二倍体生物,A错误;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水稻是二倍体生物,因此水稻基因组计划只需测定12条染色体,B错误;杂交育种一般步骤:杂交→选择→自交纯合化,C正确;在单倍体育种中,先将花药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不是处理种子,D错误。故选C。 31.C 解析: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是种群,A错误;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B错误;新物种形成一定存在基因频率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正确;由于地理障碍,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属于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C。 32.D 【分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 两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A正确;由题意可知,穿梭育种是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所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由题意可知,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C正确;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通过育种考查进化相关知识,考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现代进化理论和育种原理准确判断各个选项。 33.C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详解】 A、现代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A错误; B、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超级细菌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并不一定灭绝,D错误。 故选C。 34.C 【分析】 共同进化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黑色和灰色桦尺蠖为同种生物,二者的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详解】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错误;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不是共同进化,B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由于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故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只要基因频率未变,豌豆就没有进化,D错误。 故选C。 35.C 【分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 A、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正确; B、蜂鸟的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蜂鸟与倒挂金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 C、抗药性突变不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细菌中原来存在着各种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青霉素对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C错误; D、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向着特定的方向进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概念;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6.D 37.DNA复制 受精作用 流动性 次级精母 IJ GH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不同 GH段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数目,OP段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二倍 【分析】 图①:根据图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a阶段为有丝分裂,BC段进行DNA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末期;b阶段为减数分裂,FG段完成DNA的复制,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LM表示受精作用;MQ阶段为受精作用后的第一次有丝分裂。 图②:A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是有丝分裂中期,D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 (1)分析题图,图①中AC段和FG段DNA加倍,其原因是DNA复制;L点→M点表示经过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其中精子和卵细胞通过融合形成受精卵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2)图②中的B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B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发生在图①中的IJ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①中的GH段。 (3)图②中的A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符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特点。图②中的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使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 (4)GH段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其染色体数为正常体细胞数目;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两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点睛】 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曲线图的方法:根据斜线的有无,若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先减半再增终减半代表减数分裂,加倍后再恢复代表有丝分裂;有斜线代表DNA变化,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 38.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 HhXTXt HHXTY或HhXTY 1/ 36 1/ 60000 3/ 5 【详解】 (1)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2),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系谱图可知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 ②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XTY或2/3HhXTY。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几率是2/3,为XTXt的几率是1/2,所以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1/2×1/2=1/4;因此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 ③Ⅱ-7为Hh的几率是2/3,Ⅱ-8为Hh的几率是10-4 ,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2/3×10-4×1/4=1/60000。 ④由于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为hh的概率为2/3×1/4=1/6,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所以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6:(1-1/6)=3/5。 39. 答案:(1)肠道吸收(食物) 人体自身合成 (2)翻译 细胞质(或核糖体) (3)tRNA(转移RNA) 核糖体 TGATTCGAA (4)C 解析:图示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转移RNA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不再合成蛋白质。 40.答案:(1)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由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2条染色体 (2)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 (3)①多于 联会(形成四分体) ②雄 (4)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自交 解析:(1)由题可知,6号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未进入2个子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2条染色体未进入2个子细胞。(2)该农作物(2n=42)有21对同源染色体,由于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20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3)由表格可知,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理论上,子代中单体和正常二倍体各占50%,而实际上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说明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而丢失。由第二组杂交实验可知,n-1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4)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乙品种6号单体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41.杂交育种 1/2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及多害少利性) 单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分析】 分析题图:①②③是杂交育种,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⑥是诱变育种。 【详解】 (1)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是先杂交,再自交,然后选择所需表现型,再连续自交纯化得到纯合子,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让②过程得到的高产抗病小麦植株(1/3aaBB、2/3aaBb)自交,后代出现aaBB的概率是1/3+2/3×1/4=1/2。 (2)⑥过程使用射线照射,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因此利用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 (3)④、⑤过程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单倍体育种的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周期。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原理、优缺点等,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