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5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5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第 12 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 1| 美苏争锋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 ①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勾画出 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②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③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成为 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 (2)过程: 表现 美国 苏联 序幕 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政治 1947 年,杜鲁门主义提出, 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 要标志 1947 年,苏联、波兰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济 1947 年,美国提出马歇尔 计划,对西欧经济复苏起 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 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 道路 1949 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 互助委员会”,建立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军事 1949 年,美国、加拿大等 12 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 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加试) (1)德国分裂:1949 年,在美苏支持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先后建立。 (2)朝鲜战争:1948 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了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1953 年的朝鲜战争是以美苏冷战为 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随后美国武装 封锁古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3.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加试) (1)积极影响 ①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 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促进了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影响: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 宁,造成了国际形势的紧张。 1.(2016·浙江选考)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 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 B [根据“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可知,材 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杜鲁门主义” 的提出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理论,A、C、 D 三项均排除;选 B 项。] 2.(2014·浙江学考)“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的这一演说实际上 揭开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C.美苏冷战的序幕 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序幕 C [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选 C 项。] 3.(2015·浙江学考)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4.(2014·浙江学考)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整理了 一幅知识结构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 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 两极格局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与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②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 着主导作用。 ③美苏冷战是主要斗争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影响 ①积极影响 a.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 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发展 壮大自己,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②消极影响 a.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 国的霸权主义愈演愈烈。 b.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c.战后两大阵营逐渐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 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 d.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 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C [由题干信息“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的 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2013·浙江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 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1955 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七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 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2.(2012·浙江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下列 各项不属于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元正式启用 D [欧元正式启用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故选 D 项。] 3.(2015·浙江学考)1946 年 3 月,一位英国政治家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 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该政治家是(  ) A.丘吉尔 B.尼克松 C.马歇尔 D.肯尼迪 A [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故选 A 项。] 4.(2015·宁波效实中学检测)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 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 C [1947 年 6 月,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 了很大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故选 C 项。] 5.【加试题】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国际关系状况。下列选项中与图片内容 相关联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热战 C [古巴导弹危机和德国分裂都是冷战的表现。] 考点 2| 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1)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订了《巴 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 年,六国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 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 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民族独 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中立,采 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诞生:在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 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内容 ①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 和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 ②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 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此,在 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绝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 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1.(2014·浙江学考)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 赛尔的推动下,1961 年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 A.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C.“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 [在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三国领导人的推动下,1961 年召开了第一次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2.(2015·浙江选考)20 世纪 50 年代初,法国外长舒曼在一份宣言中声称: “法国做出了欧洲建设的第一个决定性举动,并且把德国也联合进来。”这里的 “第一个决定性举动”是指法国倡议建立(  ) A.欧洲原子能联营 B.欧洲煤钢共同体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西欧经济共同体 B [20 世纪 50 年代初,“第一个决定性举动”是指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的 第一步:1951 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都是 成立于 1958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 B 项。] 3.(2013·浙江学考)1967 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这三个机构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 B [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故选 B 项。] 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①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 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②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 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③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④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 (2)特点 ①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领域扩展。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③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④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3)影响 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政治地位,促使欧洲各国长期 保持合作和欧洲的和平发展。 ②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④改善和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获得固定的原料来源和广大的市 场。 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 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 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 A.冷战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欧洲一体化 D [材料中“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 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故 D 项正确。] 1.(2016·湖州期末)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 洲的稳定与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A [西欧国家联合的进程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年;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年;欧洲共同体——1967 年。A 项符合题意。] 2.“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 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 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等的自由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 D.确立欧洲的霸主地位 A [由“不想……走下坡路”“政治上的一致”、防止“沦为超级大国的附 庸”可以看出欧洲联合的目的与 A 项相符。] 3.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下列各项, 属于当时多极化趋势加强表现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C.欧洲联盟成立 D.马歇尔计划实施 C [两极格局瓦解于 1991 年,故排除 A、B、D 三项,选 C 项。] 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下列国家,属于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是(  ) A.苏联、南斯拉夫、埃及 B.美国、埃及、印度 C.南斯拉夫、埃及、印度 D.中国、印度、南斯拉夫 C [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是南斯拉夫、埃及、印度,故选 C 项。] 5.在两极格局下,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 开于 20 世纪(  ) A.30 年代 B.40 年代 C.60 年代 D.90 年代 C [不结盟运动于 1961 年正式诞生。故选 C 项。] 考点 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1)时间:1991 年,俄罗斯等 11 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 解体。 (2)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标志两极格局崩溃。 2.“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1)形成:世界政治格局中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 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重 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表现 ①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建立单极世界。 ②欧盟: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④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 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仍是对美国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⑤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提高。 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1)标志:1991 年,欧共体 12 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 约》,简称《马约》。1993 年《马约》生效,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 (2)影响:欧盟的成立使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 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大大增强了欧洲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 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是政治大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 组织;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 亚洲金融危机恶化做出了贡献。 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2)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6)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7)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2015·浙江学考)欧洲联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欧洲联盟成立的 标志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B.欧洲议会成立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 D.欧元开始流通 C [欧盟建立的标志是 1993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故选 C 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1)演变过程 ①两极格局形成:1949 年北约建立,1955 年华约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②两极格局动摇: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格局从两极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包 括中国)兴起。 ③两极格局瓦解:20 世纪 90 年代初,“华约”“经互会”解散,苏联解体, 雅尔塔体制瓦解,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 ④多极化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变化规律 ①根本动因: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直接动因:格局中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③总之,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 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 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日本东京大学田中明彦在 1991 年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存在着美国 一个中心,经济上存在着美、日、德三个中心,在政治上存在着美、俄、英、法、 中五个中心。据此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美国已彻底失去世界霸权 B.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最强 C.中国已能左右世界格局 D.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D [多个中心的出现,表明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 D 项。]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 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 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时间(  ) A.1989 年 B.1991 年 C.1922 年 D.1936 年 B [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欧洲东 部”“巨人倒下”,由此判断出此“巨人”指的是苏联,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 年,故正确答案选 B 项。] 2.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赫鲁晓夫改革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欧洲联盟成立 A [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 故 A 项正确。] 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 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 [根据所学知识,两极格局结束后,现在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 世界,多极化现在还只是一个趋势而已,C 项是错误的。] 4.(2016·嘉兴期末)欧盟的格言是“多元一体”,对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表述有 误的是(  ) A.煤钢联营为欧洲统一奠定较好政治基础 B.欧共体的诞生推动了经济进一步一体化 C.1993 年欧洲从经济实体变成了军事实体 D.1999 年 1 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C [1993 后欧盟建立,是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 并不是说变成了政治军事实体,故 C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形成、日本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事 件突出反映出(  ) ①新兴力量冲击着美国的霸权 ②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③两极格 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欧共体、日本、中国都属于两极格局之外的新兴力量,其崛起反映出美 国霸权受到挑战,故①正确;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逐渐出现,故② 正确;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体现在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上,与 材料多极化趋势信息不符,故③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与材料信息无 关,故④错误,A 项符合题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