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模拟导航历史试题(第四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模拟导航历史试题(第四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2020届新高考模拟导航历史试题(第四卷) ‎ 一、单选题 ‎1. 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了 A. 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 B. 商周君主拥有绝对权力 C. 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 D. 商周政权由国人主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民众的建议对统治者存在一定的影响,反映出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而是体现国人对统治者的影响,排除A项;商周时期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国人只是可以提建议,而不能说明其主导政权,排除D项;‎ ‎2. 钱穆指出,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这可以说明汉代 A. 宰相由贵族私官演化来 B. 封建旧制度遗蜕罄尽 C. 家宰职权扩大威胁皇权 D. 保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汉代皇室事务,照例都归御史中丞管,御史中丞隶属于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于宰相”可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故选D;A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封建时代贵族管家称宰,秦汉统一后,家宰就变成了国家政治领袖,管国家政务”不符,排除;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家国一体的特点,C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 13 -‎ ‎3.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A. 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本 B. 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 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 D. 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答案】C ‎【解析】‎ 从理学的思想来源上看,它不仅仅是思想领域上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宗教、逻辑以及哲学上的融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特点;B选项说法过于狭隘;D选项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含义。‎ ‎4.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作用是 A. 发展同乡文化 B. 救济同乡商人 C. 为流寓人士提供了聚会与娱乐的空间 D. 增强同乡共业商人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信息“地域性会馆”“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说明会馆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同乡共业商人的市场竞争力,故选D;AB不是主要作用,排除;会馆不是聚会与娱乐的场所,排除C。‎ ‎【点睛】‎ ‎5. 以儒家士大夫为主体的中国文官系统,至少在理论上,认为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表明,中国的官僚系统 A. 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唯一使命 C. 有助于形成清廉政风 D. 对君主的苛政、暴政有一定制约作用 ‎【答案】D - 13 -‎ ‎【解析】‎ 依据“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可知,政府的责任和使命是保持国家平稳发展。而“至少在理论上”“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则赋予了官僚体系维护“生民”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基于以上分析可知,A项较片面,B项说法绝对化。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本题选D项。‎ 点睛:材料“政府不仅可以征集资源,保持国力” “至少在理论上”“更必须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解题的关键。‎ ‎6. 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A. 最惠国待遇 B. 司法豁免权 C. 领事裁判权 D. 关税自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在租界设会审公廨……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反映了列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故C正确;材料与最惠国待遇无关,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列强的司法豁免权,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自主权,故D错误。‎ ‎7. 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 C. 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救国诉求强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 - 13 -‎ 根据材料中“商+”思维所反映的内容,可得出,“商+”思维里的内容都是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关系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故A项的理解正确;19世纪中叶实业救国思想还没有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情况,故C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 这说明当时 A. 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 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 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 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学生对内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结果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选A项。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不符合抗战后事实,国民党不愿意走和平之路,B错误;表格数据说明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仍然抱幻想,C错误;国共内战并不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D错误。‎ ‎9.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C.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D.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 13 -‎ ‎【详解】本题考查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题中的“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体现了台湾必须回归祖国的原则性;“四目”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则体现了灵活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材料未体现,排除A;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C;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方针是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的,排除D。故选B。‎ ‎10.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反映的理论成果推进了(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 全面协调发展观念的形成 C.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个代表思想,该思想是新时期中共的治党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选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是南方谈话的提出,排除A;该理论成果是政党管理思想,与全面协调发展观念和社会主义本质无关,排除BD。故选C。‎ ‎11. 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A. 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 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 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 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A项正确;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C项错误;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D项错误。‎ ‎12. ‎ - 13 -‎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13. 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 促进信仰自由 B. 巩固君主立宪 C. 强化专制统治 D. 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选项排除。‎ ‎14.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答案】D ‎【解析】‎ - 13 -‎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苏联曾经采取过资本主义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斯大林提及的两条道路并不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中没有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内容,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成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发展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不符合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 ‎15.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排除B;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排除D。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繁荣·流派 二、材料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材料二 王者之制禄爵,公、候、治、子、男分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 - 13 -‎ ‎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法律文献的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2)材料二、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的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以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材料二、三、四反映了两种制度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或调动参政积极性巩固罗马政权;影响后世法律 ‎(2)分封制。因为西周是按爵位高低赐土地,受赐的诸侯应向周王尽一定义务,定期朝觐周王;否则将会被治罪或周王率天下诸侯讨伐之 ‎(3)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4)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都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详解】(1)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和《民法大全》均是罗马法发展的巨大成就。作用:根据材料“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可归纳出其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也有维护统治、提高平民社会地位的作用。 (2)制度:材料二三体现的是分封制下诸侯的级别、权利与义务。原因:根据材料“王者之制禄爵,公、候、治、子、男分五等”、“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归纳出西周是按爵位高低赐土地,受赐的诸侯应向周王尽一定义务,定期朝觐周王;否则将会被治罪或周王率天下诸侯讨伐之。 (3)制度及特征:根据材料“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可知描述的宗法制,其最大特征是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4)关系及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其作用体现为二者都对巩固周朝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 - 13 -‎ ‎17. 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解析】‎ ‎【详解】‎ - 13 -‎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如本题的论题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的信息提取观点,论证依据所学围绕古代对外交往,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进行论证,具体事例从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回答。‎ ‎【点睛】本题属于典型全国卷开放题型中情景创设类型题。即通过创设新情境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命题者对此不作评判性界定,由学生选定论证的切入点。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学生能够围绕提出论点进行有效论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1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答案】(1)特点:实用性,继承性。(2分)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2分,答出两点即可)‎ ‎(2)作用: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分)原因:科技成为引领经济、深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3分)‎ - 13 -‎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2分)应对: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并综合所学很容易得到第一题的结论。结合国情作答第二问。我国古代农业发达,是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故本题综合作答即可。同时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知,经济是基础,政治和思想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本题答出经济与政治上的原因即可。‎ ‎(2)首先要答出近代科学的社会背景,答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类进入蒸汽与电气时代即可。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答出科技自身的地位即可。言之有理即可,也可以作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也可赋分,不必拘泥与参考答案。‎ ‎(3)动摇了人类的生存根基也就是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的负面影响。如PM2.5就属于工业污染,光化学污染等,对社会环境等问题,同时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影响。综合作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 ‎19.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请回答:‎ ‎(1)简要说明材料一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的意图能否得以实现。‎ ‎【答案】(1)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 13 -‎ ‎(2)称霸世界,掌握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其意图不能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抵制,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国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雅尔塔会议后逐渐形成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两极格局逐渐取得以往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根据材料二“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等信息可知,体现了美国对世界领导的企图,即体现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称霸世界,掌握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的政策。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掌握对战后世界领导权的企图未能实现,战后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格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抵制美国,阻碍了美国对战后世界的领导。‎ ‎20.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 ‎——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三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请回答:‎ - 13 -‎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以中国为例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未开化和半开化国家”的双重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从全球经济视角分析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19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影响:带来民族危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促进近代化。‎ ‎(2)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影响:加速经济全球化。‎ ‎(3)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 ‎(4)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国际经济组织)的推动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可从工业革命方面回答主要原因即可。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一“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从对中国既带来灾难和又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回答影响即可。‎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建立金融体系、贸易体系方面回答美国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紧扣设问要求“全球经济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速经济全球化方面回答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即可。‎ ‎(3)根据材料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概括主要理念即可。‎ ‎(4)关于概括推动19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材料一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推动、材料二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 ‎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