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业(江苏专用)

课时检测(十五)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徐州一中检测)《申报》1897年7月14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社会思想的解放 C.政治运动的影响 D.近代西方的影响 解析:选D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晚清上海社会生活等变化非常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外部因素是近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解放、政治运动的影响等都属于内部因素,故A、B、C三项错误。‎ ‎2.(2019·南京调研)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解析:选C 报刊、郑观应和康有为对缠足问题的关注表明少数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女性裹足,这是风气开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 ‎3.(2019·江苏名校一模)《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社会的发展进步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落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解析:选A 材料大意为:女鞋制造非常精致,但奈何大多数女子的脚都是弓形。庚子年过了之后依旧是这样,什么时候强迫改变颓败的风气?这反映了妇女缠足观念根深蒂固,以及男女不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这种传统观念在现实中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4.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  )‎ A.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 C.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 解析:选D 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时局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故A项排除;断发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触动清政府的国体,故B项排除;维新派主张的“断发”不具有革命色彩,故C项排除。‎ ‎5.下图是民国初年“剪辫子”的历史场景,两幅照片中主人公的服装、神态和动作反映出(  )‎ A.国人普遍认同剪辫易服 B.西式生活成为国民共识 C.剪辫易服运动一呼百应 D.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 解析:选D 新派人士欣然接受剪辫,路人被警察强行剪辫的不情愿的态度,表明当时的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并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 ‎6.(2019·海门一模)《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 B.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 C.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 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 解析:选D 据材料“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项正确。‎ ‎7.(2019·无锡一模)右图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解析:选C 漫画中的“青天白日”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在民国时期,漫画中的人把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作为破旧的手段表明理解是肤浅的,故C项正确。‎ ‎8.(2019·南京调研)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解析:选C 材料表明在废止缠足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不一致,说明思想观念新旧冲突,故C项正确。‎ ‎9.1905年3月,某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出(  )‎ 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 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 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 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 解析:选D 材料仅为某一学者的声明,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先进习俗取代了落后习俗,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丧葬礼仪也属于纲常礼教的内容,“抛弃”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明的习俗,故D项正确。‎ ‎10.(2019·姜堰中学期初)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  )‎ A.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 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 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解析:选B 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主要指的是近代交通的变化,故B项正确。‎ ‎11.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 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 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 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 解析:选B 材料中“用局内学生司之……奉为开山之祖”表明天津电报业国人自办,故B项正确。‎ ‎12.右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的寓意是(  )‎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 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解析:选B 漫画中体现压制舆论,媒体被挡住,反映媒体环境恶劣,故B项正确。‎ ‎13.(2019·泰州中学调研)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社会舆论受教会控制 C.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D.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解析:选D 材料介绍西方,不能体现“崇洋”,故A项错误;教会办的报纸报道新闻,不是控制舆论,故B项错误;1879年介绍西方并不是“开始”,故C项错误;《万国公报》作为新式报刊把美国总统描述成“皇帝”,这反映了当时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故D项正确。‎ ‎14.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 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解析:选D 材料中“《定军山》《长坂坡》”都是京剧传统名戏,这说明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故D项正确。‎ ‎15.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 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解析:选D 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成为新的传媒媒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日渐占据重要席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5分)‎ ‎16.(2019·宿迁质检)伴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往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后不论新旧,一概剃头,以遵国制。如有抗命不遵,即系二心,岂是本朝人民?此等顽钝,许地方捉拿前来,以军法重处,不论一省一城,(凡)不剃头者,即开列册藉,明白详报,发兵进剿……‎ ‎——《明清史料·丙编》‎ 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剃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为汉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为满饰也,不容。于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鳖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 北魏、辽、金、元凡必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承天佑,于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材料二 “市肆行人见使行服着,有感于汉朝衣冠,至有垂泪者,此必汉人,诚可惨怜”“华人见东方衣冠,无不含泪,其情甚戚,相对惨怜”。‎ ‎——朝鲜李窅(1622~1658)《燕途纪行》‎ 材料三 庄士敦(苏格兰人,1919年应邀担任溥仪的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学说老师——引者注)使我相信西洋人是最聪明最文明的人,而他正是西洋人里最有学问的人。……只因庄士敦讥笑说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我才把它剪掉了。……‎ 我这一剪,几天功夫千把条辫子全不见了,只有三位中国师傅和几个内务府大臣还保留着。因为我剪了辫子,太妃们痛哭了几场,师傅们有好多天面色阴沉。后来溥杰和毓崇也借口“奉旨”,在家里剪了辫子。那天,陈(宝琛)师傅面对他的几个光头弟子,怔了好大一阵。‎ ‎——溥仪《我的前半生》‎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严格推行“剃发令”的原因。(2分)‎ ‎(2)据上述材料,具体指出从17世纪中叶到民国时期,汉族男子对“剃发”一事持哪些态度?(4分)“剃发易服”和近代中国出现的“断发易服”有何区别?(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溥仪为何毅然“剪了辫子”?学术界普遍认为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溥仪的断发行为是否具有这一色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5分)‎ 解析:第(1)问,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上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孙之獬的个人行为和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民众行为对比概括;第二小问,“剃发易服”体现满清的民族压迫,而“断发易服”体现民族解放,顺应世界潮流。第(3)问,据材料中的省略号分层概括溥仪断发的原因,溥仪的断发行为不具有革命色彩,原因从其自身说明。‎ 答案:(1)原因:巩固满族的统治地位;将前代少数民族政权的灭亡归因于它们的汉化措施,要禁止满族汉化。‎ ‎(2)态度:降臣贪图富贵,主动剃发,并推波助澜;中原、江南人民虽知螳臂当车,但多奋起抵抗;百姓恐惧死亡,被迫剃发;晚清一些汉族文官以支持“剃发”作为维护专制政体的表现。‎ 区别:“剃发易服”是满清统治者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的政策。‎ ‎“断发易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受西方工业化潮流和民主思潮影响,主张剪短发,穿西装,积极与文明世界融合。‎ ‎(3)原因:外籍教师的影响;西方文明的冲击。‎ 判断:不具有。‎ 理由:溥仪是满族统治者,个人认识上也体现不了反满革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