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湖北省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8年夏天,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制作的MV《哲学有点甜》刷爆了朋友圈。“海风吹拂过,爱琴海群星闪烁,世界本原是水是数是火……多反思勤训练哲学有点甜,这快乐不会变哲学有点甜”。哲学的“甜”是因为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论指导 ③所有哲学都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开展实践活动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中强调哲学的甜需要多反思,是因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题中强调哲学的甜需要多训练而得到快乐,是因为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④符合题意。 ②:哲学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但并不提供具体方法论指导,②说法错误。 ③: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开展实践活动,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极大的思想优势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全党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C.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体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并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A错误。 B: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错误。 C:题中强调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正确。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但并不提供具体方法,D错误。 故本题选C。 3.尼尔·泰森在《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中说:暗物质既不是黑洞,也不是气体云,更不是流浪行星,科学家在上天入地寻找暗物质,但却一无所获。不过科学家发现,正是由于暗物质的陪伴,平衡了宇宙大爆炸的膨胀,让宇宙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下列与尼尔·泰森的世界观一致的是 ①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④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题中尼尔·泰森的观点是唯物主义世界观,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认为器是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世界观,①③符合题意。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认识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②可排除。 ④: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意思是“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不是唯物主义世界观,④可排除。 故本题选B。 4.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其中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A.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B. 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的 C.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事物运动的方式并不是永恒不变,A错误。 B:题中观点强调运动的绝对性,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并不是不可知论,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无法分辨的,是不可知论,B错误。 C:题中观点强调真与实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不同,说明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C正确。 D:题中观点强调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运动,而不是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D错误。 故本题选C。 5.一位好友发来给你的2019新年祝福:愿岁月不改你脸,红尘不染你心;愿岁月无痕,友谊长存。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岁月不改你脸”的人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友谊长存”是可能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无能为力,“不染你心”是不可能的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岁月不改你脸不存在,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的其中一层意思,就是指在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事物的性质不变,友谊长存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在一定阶段保持不变,事物保持相对静止是可能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物质决定意识,但人在红尘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出污泥而不染,坚定内心,不受红尘沾染,③说法错误。 ④: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中国有句话叫“相由心生”,意思是,你心里怎么想,你眼里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就是灰暗的。所以调整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A.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的调控作用 C. 意识影响实践的性质和结果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题中观点强调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而不是强调人脑对意识的作用,A错误。 B:调整心态属于意识,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肯定意识对于人体生理的调控作用,B正确。 C:题中调整心态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肯定意识对人体生理的调控作用,而不是意识影响实践,C错误。 D:题中事例调整心态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强调意识对人体生理的调控作用,而不是强调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错误。 故本题选B。 7.闪光灯效应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也称闪光灯记忆,是指个人对令人震撼的事件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并且记忆的准确性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的现象。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大多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从哲学上看,之所以会出现闪光灯效应,是因为 ①意识的能动性决定了重要事件对人的刺激 ②事件对于个人的价值影响了意识反映的效果 ③重要事件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事件的特殊性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与自觉选择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题中强调闪光灯记忆所记之事件,大多是与个人有关的重要事件,说明事件对个人的价值影响了意识反映的效果,题中强调个人对令人震撼的事件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原因在于重要事件具有明显区别于普通事件的特殊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的能动性影响重要事件对人的刺激,而不是决定,①说法错误。 ④: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并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 ①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 ④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其原因在于不仅事物运用有其固有的规律,而且还在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把握事物运用的规律,从而解决疑惑,②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说法错误。 ③: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但并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因为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 鱼有一种能探测水流的“第六感”。一个科研小组通过模拟实验发现,鱼身上的侧线是一个由感觉器官组成的系统,它能探测其周围水流的运动和振动,使鱼能根据其周围水流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避开障碍物。这一研究成果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具有适应性,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②动物心理具有能动性,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其本质 ③动物心理能简单分析,得益于其生理基础的复杂多样 ④动物心理具有目的性,根源于其大脑结构与人类相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的心理活动是其本能的被动的适应环境的活动,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特有的活动,意识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排除②。④选项与题意无关。动物心理有适应性,可以适应环境。“鳄鱼试验”进一步说明,动物只是被动、机械的适应环境,动物心理没有自觉、主动的特点,故①③符合题意,选B。 考点: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意识活动的本质区别 10.由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共同合作,通过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勾勒出的人类首张黑洞图像于2019年4月10日发布,黑洞终于得到影像印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客观的,黑洞理论未经实践检验便不具有真理性 ②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科学家能够认识黑洞的前提 ③新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揭开黑洞的真面目,推动认识发展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对黑洞的认识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前提,是指一事物的先决条件,我要认识黑洞,至少要有两个先决条件,即黑洞的客观存在,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故“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科学家能够认识黑洞的前提”正确。题中通过全球射电望远镜印证黑洞,说明新的认识工具有助于揭开黑洞的真面目,推动认识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题中事例黑洞通过射电望远镜实现影像印证,说明黑洞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真理性,①说法错误。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对黑洞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不是无限接近真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的哲学依据有 ①把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出发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②研学旅行作为直接现实性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认识 ③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获取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间接经验 ④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研学旅行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验证知识,②④符合题意。 ①: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能把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出发点,①说法错误。 ③:研学旅行获取的是直接经验,而不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并没有谁比谁更可靠的说法,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李克强总理连续第三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被单独列段重点阐述,人工智能的能力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大脑功能,未来世界将更加智能化。这说明 ①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 ②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 ③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能动的人为联系 ④人工智能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活动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超越人类 大脑功能,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能动的人为联系,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说明人工智能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活动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工智能是人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但并不是意识,并不具有主动创造性,也不能够推测未来,①说法错误。 ②: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但并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运动是事物的固有根本属性,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3.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即要求我们把从中国看世界与从世界看中国两种视角统筹起来,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还要把自己摆进去,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对外方针政策。从哲学上看,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应 ①坚持在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中转变自身角色 ②把握世界格局演变的复杂性,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根据我国人们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具体稳定的联系 ④将部分置于整体中予以准确定位分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题干强调树立正确的角色观,要统筹两种视角,说明应该坚持在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中转变自身角色,题中强调要把中国自己摆进去,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应该将部分置于整体中予以准确定位分析,①④符合题意。 ②:题中树立正确的角色观,两种视角并没有主次之分,也就没有所谓的分清主流和支流,②说法错误。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我国人们发展的需要,建立具体稳定的联系,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4.习近平主席2019年的新年贺词,体现着大国情怀、大同理想,在祝福中国、祝福世界的问候声中,散发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光芒。其中“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一个人的梦,必将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这一贺词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梦想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决定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 ③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最优目标实现 ④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错误,“梦想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决定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夸大了梦想的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一个人的梦,必将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说明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最优目标实现;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故选D。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15.对于美方发起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无论怎样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这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中方的态度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哲学启示是 ①抓住主要矛盾能确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②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最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中国经济区别于他国的特殊本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题中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题中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说明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中国经济区别于他国的特殊本质,③④符合题意。 ①:矛盾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的方向,①混淆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不选。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并不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1)发展的概念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 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 ③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16.2019年5月19日新闻联播刊播“国际锐评”:面对超级大国挥出的封杀大棒,华为公司迅速启用花费十余年投入研发的备用方案,从而确保了华为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与连续供应。备用方案的启用,显示出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以及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奋斗豪情。“底线思维”蕴含的哲学智慧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②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认识活动的预见性 ④要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质变发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题中华为通过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转危为安,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题中华为十年前就未雨绸缪为今天美国的封杀做好准备,说明华为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认识活动的预见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忧患意识是影响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②说法错误。 ④:题中华为居安思危从而转危为安的事例,并不是要防止质变发生,而是当质变对自己发展不利时候,要控制其发展变化,使其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如果当质变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时候,就不会防止质变发生,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7.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题中漫画强调不让孩子吃苦,世界会让他很苦,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苦与不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④符合题意。 ①:题中漫画的吃苦是让孩子感受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而不是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①说法错误。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而不是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各方愿意携手同行,构建伙伴关系网络。目前已经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个别项目遇到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但并不能改变“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的客观事实。“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印证了 ①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④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既要看到个别项目遇到暂时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受到广泛欢迎是重点,印证了认识事物的时候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是由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决定其性质的,印证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①②符合题意。 ③: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③说法错误。 ④:题中事例个别困难和问题不能改变一带一路受到广泛欢迎的客观事实,强调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不是强调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西藏的特殊性,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党的治藏方略,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不断推进西藏发展和稳定。上述材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西藏的发展取决于党的治藏政策的不断调整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题中强调立足于西藏的特殊性,明确了党的治藏方略、提出了治藏思想和原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治藏方略、思想、原则不断推进西藏发展和稳定,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 ③:西藏的发展取决于西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党的治藏政策的不断调整是影响西藏发展的外部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0.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采用了更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设计更加节能,车厢实现WiFi全覆盖,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我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国”制造。我国高铁的发展印证了 ①新事物总是以旧事物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在批判性思维推功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③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因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我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国”制造,印证了要坚持在辩证的否定,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新旧事物的关系问题,①项与题意不符;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不合理的因素,保留其积极合理因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①我们要创新,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1.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这是因为 A.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不确定性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C.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但并不具有不确定性,人类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确定的认识,即真理,A错误。 B:题中恩格斯观点强调生产方式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并没有涉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B错误。 C:题中恩格斯观点强调生产方式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原因在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正确。 D:人类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22.2018年11月,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要求围绕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反映了我国: ①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②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生产力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④打破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激发经济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围绕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是在调整上层建筑,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也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社会基本矛盾,①②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③错误;材料反映变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寄语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脱离了人民这个源头活水,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推动文艺的发展,题中强调文艺创造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原因在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中事例强调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没有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说法错误。 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并不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是什么?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遍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4.“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我”,这是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罗马对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一提问的回答。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足轻重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依赖于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展现的 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奉献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观点,是指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说明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奉献社会,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③④联系符合题意;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人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也会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这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的观点是错误的,①项观点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正确的价值选择依赖正确的价值判断,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全面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1)坚持一分为二: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抓住本质和主流: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1)要看到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人的价值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来实现和完成的。当然,人生价值的实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我们更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传承五四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昂扬奋进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会带来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只有勇于砥砺奋斗,才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砥砺奋斗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作为。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当代青年在奋斗中应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意识的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青年一代在奋斗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③要解放思想,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认清现实,尊重规律,砥砺奋斗,扬帆起航。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背景话题,从哲学生活意识的作用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意识的作用,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分析当代青年在砥砺奋斗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作为。 【详解】材料中强调当代青年有自己的优点,即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可以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两个角度,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和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材料中强调当代青年有自己的局限性,即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可以从解放思想角度,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 材料中强调当代青年既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这是青年成长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个规律,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角度,砥砺奋斗。 【点睛】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服从自然。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3.坚持正确意识尤其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也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基因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可以根据基因错误的位置进行修改。如果人类能够完全掌握基因编辑技术,面对许多疾病,人类将不再“谈虎色变”。但是,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也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这不是反科学的态度,恰恰是科学的自爱。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基因编辑技术引发争论的原因。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基因编辑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不同人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对于基因编辑会引发不同的争论。 ③基因编辑技术是一个新出现的事物,其潜在的风险和医学应用是个复杂的问题,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个过程,人们难免对其产生质疑和争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正确认识基因编辑为背景话题,从哲学生活认识论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认识论,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说明基因编辑技术引发争论的原因。 【详解】通过解读设问和材料会发现,本题虽然知识限定是认识论,看起来是一个中观题目,但基因编辑技术引发争论实际是锁定在认识的反复性上,故本题是一个小切口的题目,而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单一原理的题目分层,有的是原理和方法论分层,而有的是原理本身分层,就本题运用知识认识的反复性而言,属于后者,即分层属于总分关系,先是总体分析认识的反复性,即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基因编辑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然后把认识反复性中的主客观条件结合材料分别进行分析: 材料中站在基因编辑的优点立场和站在基因编辑所带来的危害立场来分析认识受主观条件的限制,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材料中基因编辑作为一个新生的复杂事物,而这一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点睛】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13日,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刷屏。报道称,贫困地区的248所中学通过直播跟随某知名中学同步上课。16年来,有7.2万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高中课程,其中88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全国范围内网友的大争论,网友甲:我当年上了直播班,屏幕的那头给我开启了一个新奇的世界,激发了我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友乙:我当年也上了直播班,由于跟不上那边师生的节奏,又没有老师具体指导,缺少互动交流,课堂上睡倒一片。这次学习经历使我从学霸掉成学渣。也有人认为:教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教育资源不再受空间地区限制。然而目前的模式只解决了稀缺教育资源的输出,直播本质上还是传统优质师资的线上复制和传播,无法解决分层教学、个性化学习。教育不是“单机版”也不是“联机版”,一块屏幕改变命运尚待商榷。 运用矛盾分析法,结合材料指出应如何看待贫困地区中学网络直播班的开设? 【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网络直播班解决了稀缺教育资源的输出,但无法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一块屏幕并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对网络直播班的认识应持理性态度。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过网络直播班的学生,有考上心仪大学的,也有跟不上老师节奏,掉成学渣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网络直播班的开设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教育资源不再受空间地区限制,“一块屏幕”的资源,有总比没有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贫困地区中络直播班为背景话题,从哲学生活矛盾分析法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矛盾分析法,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应如何看待贫困地区中学网络直播班的开设。 【详解】材料中网络直播班不是万能的,解决了稀缺教育资源的输出,但无法解决分层教络直播班并没有上升到改变命运的高度,理性看到网络直播班的作用,就要运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分析网络直播班; 材料中不同的人在网络直播班中收获不同,因人而异,理性看待网络直播班,不能搞一刀切,就要运用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网络直播班所带来的作用; 材料中对于网络直播班所带来的利大还是弊大出现了争议,就要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肯定网络直播班顺应时代要求、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地区限制,这种方式带来利的一方面占据主流,而其自身的局限和弊端仅仅是支流,对网络直播班的性质界定应该是好的。 【点睛】矛盾分析法总结:矛盾分析法是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总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矛盾及其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反对一点论、片面性。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把普遍原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普遍性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未来,新的历史责任正在等着我们去共同担当。在新的历史时期,“功成不必在我”,要站稳人民立场。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态度。故此,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自觉地站在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真正把群众心思摸准,把实际情况摸透、把群众问题解决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努力让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功成不必在我”,为什么要站稳人民立场?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站稳人民立场,是为了提醒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人民,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站稳人民立场,可以端正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站稳人民立场,体现了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站稳人民立场为背景话题,从哲学生活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历史唯物主义,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分析“功成不必在我”,为什么要站稳人民立场。 【详解】材料中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自觉地站在人民立场,在历史唯物主义范围,其原因依据可以定位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材料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真正把群众心思摸准,把实际情况摸透、把群众问题解决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其原因依据可以定位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材料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原因依据可以定位在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