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2018-2019‎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题干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自给自足的闲适的生活状态。所以D正确;A集体耕作没体现;B土地应归农民个人私有;C产品主要供自己家庭消费。‎ ‎2.《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 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答案】B ‎【解析】从绘画作品不难看出,清代时期依然采用的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据此,判断选项:C项“出现”,错误,是在东汉;A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在近代开始落后;D项属于无关项,南宋已经完成南移。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 ‎3.‎ ‎ 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 ……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反映出当时农村 A. 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 B. 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 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体现的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经济思想。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品经济的内容来;C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了耕与织这两个方面,而且作者强调的也是这两个方面;D项说法错误,男子是家庭的支柱。‎ ‎4.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水排是东汉时期;三星堆青铜是商朝时期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钧窑属于北宋时期;马王堆素纱禅衣属于西汉时期,依据时间排序,C正确。‎ ‎5.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说明政府放松了对经商地点的限制;从“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说明政府对经商时间放松了限制。这都说明了北宋时期城市的商业职能增强了,A正确。B项的“停止”错误;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人的身份地位,排除D。‎ ‎6.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 ‎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 ‎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以看出“西安市”是在城市的边缘,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商业活动的空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②正确;由图片中“明光宫.长乐宫.北宫.桂宫.未央宫”等可以看出④正确;③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项。‎ ‎7.明清之际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专制制度的衰落 C. 西方文明的影响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A ‎【解析】根据“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可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影响,故选A项;题意中反映的这种商品化倾向明显的思想与专制制度的衰落没有必然关系,也不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影响,故排除B、C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当时没有出现松动,故排除D项。‎ ‎8.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 根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A、B、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与海禁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因此ABC项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海禁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的转型。故选D。‎ ‎9.“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D ‎【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所以答案选D。‎ ‎10.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②世界范围的商业市场初具雏形 ‎③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取代了战争 ‎④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欧洲居主导地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影响。根据“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②④正确;①属于新航路开辟科技影响;③取代战争说法绝对,排除。故答案选B。‎ ‎11.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B. 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 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流的密切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所以A、B、C项都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排除;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不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选D项。‎ ‎12.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 B. 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C. 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 D. 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中国在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从太平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带来了高产的玉米和番薯,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新航路开辟后,洲地区是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首先“发现”的,美洲地区并不是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荷兰、法国在美洲都有殖民地。所以不可能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D项正确。‎ ‎13.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 英国、西班牙 B. 荷兰、葡萄牙 C. 英国、荷兰 D. 荷兰、英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图表中甲国商船的运载能力在17世纪达到顶峰的信息可知此应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由图表中乙国商船运载能力自16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后期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信息可知此应为在16世纪末.17世纪中后期.18世纪后期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英国。故本题应选D项。‎ ‎14.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说明 A. 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B. 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C.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 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B ‎【解析】《航海条例》的制定与废除主要体现了英国在贸易发展方面的变化,不是由于民主政治的完善,故排除A项;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对世界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增加,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故选B项;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结果,故排除D项。‎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A.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普及 B. 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 福利制度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垄断组织的产生并迅速地发展。故选B。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与资本的急剧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这样在生产内部,无计划性得到一定的调整,因此说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C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项是在二战后。‎ ‎16. 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 A. 改良蒸汽机 B. 蒸汽机车 C. 汽车 D. 电灯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所以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电灯,ABC三项均排除,D项正确。故选D。‎ ‎17.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A. 柴油机和汽油机 B. 柴油机和电动机 C. 蒸汽机和内燃机 D. 内燃机和电动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故排除A、B项;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故选C项;内燃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不是火车使用的动力,电动机也不是飞机使用的动力,故排除D项。‎ ‎18.“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A. 农业灌溉的需要 B. 旅游观光的需要 C. 商品运输的需要 D. 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置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商品输出成为此时对外侵略的主要手段,“…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的主要原因是商品运输的需要,C正确;农业灌溉的需要和旅游观光的需要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和B项错误;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置的需要显然不是开凿运河的主要原因,D错误。‎ ‎19.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A. 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 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 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答案】C ‎【解析】1790年和1898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正确;A、B、D表述错误,排除。‎ ‎20.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 这些地区受西方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B. 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C. 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 这些地方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 ‎【答案】A ‎【解析】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最早遭受西方的侵略,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自然经济逐渐开始解体,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早开始产生于沿海地区,A正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是材料中现象的客观反映,B错误;此时的清政府并不是注重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C错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21.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 C.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强 D.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 ‎【答案】B ‎【解析】“有伤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说法,所以何琨山的商业计划受阻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束缚,故排除A项;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阻碍了何琨山商业计划的实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故选B项;题意中没有反映何琨山对计划受阻所采取的措施,所以无法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故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可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 ‎22.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直接推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强调的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与收回利权爱国主义密切相连。‎ ‎23. “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民族危机加深 B.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C.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即“1870年以后……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即“到了1900年……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故本题应选B项;A项应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C、D两项均由B项所致,与设问要求“直接原因”不符,故排除。‎ ‎24.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最主要原因是 A.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正确;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不是此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A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此阶段发展的内部原因,C和D项错误。‎ ‎25.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 ‎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 ‎②国家的基本统一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官僚资本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②③‎ 正确;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是民国时期的原因,国民政府官僚资本的形成不是此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①④排除,选择B正确,A、C和D项错误。‎ ‎26.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 A—B段 B. B—C段 C. A—B段 D. D—E段 ‎【答案】D ‎【解析】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1949——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允许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因此不是一直呈下降的趋势。D—E段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和C三个阶段均是正确的阶段特征,排除。‎ ‎27.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 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 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 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 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法令意在保障工人们的就业以便刺激消费,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减轻而非加强对工人的剥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未放弃自由企业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8.‎ ‎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D. 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选C,A发生在1978年, B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 D项出现于1991年。‎ ‎29.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 “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 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1953-1957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柱状图显示1957年电力、生铁等生产指标大幅度提高,体现出“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B正确;A是1958年实施;C是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D是2001年,时间不符合,排除。‎ ‎3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 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 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答案】B ‎【解析】1984年我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权是此次改革的重点,材料中的“松绑”主要是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故选B。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的事情,A错误;非公有制企业是中共十五大之后提出的企业形式,C错误。此时的改革重点是扩大企业所有权,不是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D错误。‎ 二、判断题 ‎3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答案】正确 ‎【解析】我国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技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本题正确。‎ ‎3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明朝宣德年间发明了青花瓷,至今被人奉为珍品 ‎【答案】错误 ‎【解析】青花瓷不是明朝时期发明的,元代就已经发明了青花瓷,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属于精品。故本题错误。‎ ‎33.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答案】错误 ‎【解析】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间是1984年,本题错误。‎ ‎34.1980年,我国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答案】正确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0年首先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本题正确。‎ ‎35.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以公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答案】错误 ‎【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故本题错误。‎ 三、材料解析题 ‎36.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七十年代分别打出了怎样的旗号?‎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上诉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代化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工业)动力:实业救国(经济民族主义)。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因素: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政府政策(社会制度)‎ ‎【解析】(1)运动:依据材料一地图中信息可知是洋务运动;旗号:结合所学可知是自强、求富。‎ ‎(2)性质: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动力:依据材料二“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信息可知是经济民族主义;根源:依据所学从近代社会的性质回答。‎ ‎(3)变化:依据材料三中“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的信息和所学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 ‎(4)因素: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从民族独立和政府政策等回答。‎ ‎37.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答案】(1)特点: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 ‎(2)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工业革命。‎ ‎(3)原因: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 ‎(4)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 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 ‎(1)这次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2)罗斯福新政首先从哪一行业入手整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3)面对危机,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体现了哪一经济理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迎来了什么样的新时期?‎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哪些新变化?‎ ‎【答案】(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自由放任”‎ ‎(2)金融业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 ‎【解析】(1)根本原因:依据所学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回答;经济政策:依据所学可知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金融行业;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经济理论: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体现出了凯恩斯主义;新时期:依据所学可知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新变化:依据所学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以及“新经济”出现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