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课件(3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课件(38张)

微型专题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 考纲下载 ]   1. 会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使变质量气体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 . 2. 会利用图象对气体状态、状态变化及规律进行分析,并应用于解决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 3 . 会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综合问题 . 重点探究 一、变质量问题 例 1  一只两用活塞气筒的原理如图 1 所示 ( 打气时如图甲所示,抽气时如图乙所示 ) ,其筒内体积为 V 0 ,现将它与另一只容积为 V 的容器相连接,容器内的空气压强为 p 0 ,当分别作为打气筒和抽气筒时,活塞工作 n 次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 ( 大气压强为 p 0 ) 图 1 √ 答案 解析 解析  打气时,活塞每推动一次,就把体积为 V 0 、压强为 p 0 的气体推入容器内,若活塞工作 n 次,就是把压强为 p 0 、体积为 nV 0 的气体压入容器内,容器内原来有压强为 p 0 、体积为 V 的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 0 ( V + nV 0 ) = p ′ V . 抽气时,活塞每拉动一次,就把容器中的气体的体积从 V 膨胀为 V + V 0 ,而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就要减小,活塞推动时,将抽气筒中的体积为 V 0 的气体排出,而再次拉动活塞时,又将容器中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从 V 膨胀到 V + V 0 ,容器内的压强继续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第一次抽气 p 0 V = p 1 ( V + V 0 ) , 第二次抽气 p 1 V = p 2 ( V + V 0 ) 活塞工作 n 次,则有: 在对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分析和求解时,首先要将质量变化的问题变成质量不变的问题,否则不能应用气体实验定律 . 如漏气问题,不管是等温漏气、等容漏气,还是等压漏气,都要将漏掉的气体收回来 . 可以设想有一个 “ 无形弹性袋 ” 收回漏气,且漏掉的气体和容器中剩余气体同温、同压,这样就把变质量问题转化为定质量问题,然后再应用气体实验定律求解 . 方法 总结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气体图象问题 名称 图象 特点 其他图象 等温线 p - V pV = CT ( C 为常量 ) ,即 pV 之积越大的等温线对应的温度越高,离原点越远 p - p = , 斜率 k = CT ,即斜率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 等容线 p - T p = 斜率 k = 即 斜率越大,对应的体积越小 等压线 V - T V = 斜率 k = 即 斜率越大,对应的压强越小 例 2  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状态按图 2 甲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图中 BC 段是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的一部分 . 答案 图 2 (1) 已知气体在状态 A 的温度 T A = 300 K ,求气体在状态 B 、 C 和 D 的温度各是多少? 答案   600 K   600 K   300 K 解析 解析  从 p - V 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气体在 A 、 B 、 C 、 D 各状态下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A = 4 atm , p B = 4 atm , p C = 2 atm , p D = 2 atm , V A = 10 L , V C = 40 L , V D = 20 L. 根据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由题意知 B 到 C 是等温变化,所以 T B = T C = 600 K. (2) 将上述状态变化过程在图乙中画成用体积 V 和热力学温度 T 表示的图线 ( 图中要标明 A 、 B 、 C 、 D 四点,并且要画箭头表示变化的方向 ) ,说明每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过程 . 答案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解析  由状态 B 到状态 C 为等温变化, 由玻意耳定律有 p B V B = p C V C ,得 在 V - T 图上状态变化过程的图线由 A 、 B 、 C 、 D 各状态依次连接 ( 如图 ) , AB 是等压膨胀过程, BC 是等温膨胀过程, CD 是等压压缩过程 . 总结提升 三、理想气体的综合问题 1. 定性分析液柱移动问题 定性分析液柱移动问题常使用假设推理法:根据题设条件,假设液柱不动,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及有关知识进行严谨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 . 常用推论有两个: 2. 定量计算问题 定量计算问题是热学部分的典型的物理综合题,它需要考查气体、汽缸或活塞等多个研究对象,涉及热学、力学等物理知识,需要灵活、综合地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 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① 审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 ② 分析清楚初、末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依据气体实验定律列出方程;对力学研究对象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力学规律列出方程进而求出压强 . ③ 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 . ④ 多个方程联立求解 . 对求解的结果注意检验它们的合理性 . 例 3  如图 3 所示,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内,有一长为 h 的水银柱将管内气体分为两部分,已知 l 2 = 2 l 1 . 若使两部分气体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管内水银柱将如何运动? ( 设原来上、下两部分气体温度相同 ) 答案 答案  水银柱上移 图 3 解析 解析  水银柱原来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即此时两部分气体的压强 p 1 = p 2 + p h . 温度升高后,两部分气体的压强都增大,若 Δ p 1 >Δ p 2 ,水银柱所受合外力方向向上,应向上移动,若 Δ p 1 <Δ p 2 ,水银柱向下移动,若 Δ p 1 = Δ p 2 ,水银柱不动 . 所以判断水银柱怎样移动,就是分析其合外力的方向,即判断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哪一个增大得多 . 假设水银柱不动,两部分气体都做等容变化,分别对两部分气体应用查理定律: 又因为 Δ T 2 = Δ T 1 , T 1 = T 2 , p 1 = p 2 + p h > p 2 , 所以 Δ p 1 >Δ p 2 ,即水银柱上移 . 此类问题中,如果是气体温度降低,则 Δ T 为负值, Δ p 亦为负值,表示气体压强减小,那么降温后水银柱应该向压强减小得多的一方移动 . 总结提升 例 4  如图 4 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汽缸内壁光滑,活塞厚度不计,在 A 、 B 两处设有限制装置,使活塞只能在 A 、 B 之间运动, B 左面汽缸的容积为 V 0 , A 、 B 之间的容积为 0.1 V 0 . 开始时活塞在 B 处,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0.9 p 0 ( p 0 为大气压强 ) ,温度为 297 K ,现缓慢加热汽缸内的气体,直至达到 399.3 K. 求: 图 4 (1) 活塞刚离开 B 处时的气体的温度 T B ; 答案 解析 答案  330 K 解析  汽缸内的气体初状态时 p 1 = 0.9 p 0 , V 1 = V 0 , T 1 = 297 K. 当活塞刚离开 B 处时,气体的状态参量 p 2 = p 0 , V 2 = V 0 , T 2 = T B . (2) 缸内气体最后的压强 p ; 答案 解析 答案  1.1 p 0 解析  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活塞最后停在 A 处,此时气体的状态参量 p 4 = p , V 4 = 1.1 V 0 , T 4 = 399.3 K. (3) 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的 p - V 图象 . 答案 解析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活塞恰好停在 A 处时,气体的状态参量 p 3 = p 0 , V 3 = 1.1 V 0 , T 3 = T A , 解得 T A = 363 K . 综 上可知,气体温度由 297 K 升高到 330 K 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容变化;气体温度由 330 K 升高到 363 K 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气体温度由 363 K 升高到 399.3 K 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容变化,故整个过程的 p - V 图象如图所示 . 达标检测 (1) 要使贮液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 4 atm ,打气筒应打压几次? 1 2 3 1.( 变质量问题 ) 某种喷雾器的贮液筒的总容积为 7.5 L ,如图 5 所示,装入 6 L 的药液后再用密封盖将贮液筒密封,与贮液筒相连的活塞式打气筒每次能压入 300 cm 3 、 1 atm 的空气,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 答案 解析 4 图 5 答案  15 次 1 2 3 解析  设打气筒打压 n 次可以使压强达到 4 atm. 初状态: p 1 = 1 atm , V 1 = V + nV 0 其中 V = 7.5 - 6 L = 1.5 L = 1.5 × 10 3 cm 3 末状态: p 2 = 4 atm , V 2 = V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 V 1 = p 2 V 2 代入数据解得 n = 15 4 1 2 3 (2) 当贮液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 4 atm 时,打开喷嘴使其喷雾,直到内外气体压强相等,这时筒内还剩多少药液? 答案 解析 4 解析  设停止喷雾时贮液筒内气体体积为 V ′ 由玻意耳定律得: 4 atm × 1.5 L = 1 atm × V ′ 解得 V ′ = 6 L 故还剩药液 7.5 L - 6 L = 1.5 L. 答案  1.5 L 2.( 理想气体图象问题 ) 如图 6 所示,一定质量的气体从状态 A 经状态 B 、 C 、 D 再回到状态 A . 问 AB 、 BC 、 CD 、 DA 经历的是什么过程?已知气体在状态 A 时的体积是 1 L ,求气体在状态 B 、 C 、 D 时的体积各为多少,并把此图改为 p - V 图象 . 1 2 3 4 答案 解析 图 6 答案   见解析 1 2 3 4 解析  A → B 为等容变化,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B → C 为等压变化,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 → D 为等温变化,体积随压强减小而增大 . D → A 为等压变化,体积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 3.( 液柱移动的问题 ) 两端封闭、内径均匀的直玻璃管水平放置,如图 7 所示 . V 左 < V 右 ,温度均为 20 ℃ ,现将右端空气柱的温度降为 0 ℃ ,左端空气柱的温度降为 10 ℃ ,则管中水银柱 将 A. 不动 B . 向左移动 C. 向右移动 D . 无法确定是否 移动 答案 解析 1 2 3 4 √ 图 7 解析  设降温后水银柱不动,则两段空气柱均为等容变化,初始状态左右压强相等,即 p 左 = p 右 = p 1 2 3 4 所以 |Δ p 右 |>|Δ p 左 | ,即右侧空气柱的压强降低得比左侧空气柱的压强多,故水银柱向右移动,选项 C 正确 . 答案  1.3 × 10 5 Pa   1.3 × 10 5 Pa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综合应用 ) 用销钉固定的活塞把容器分成 A 、 B 两部分,其容积之比 V A ∶ V B = 2 ∶ 1 ,如图 8 所示,起初 A 中有温度为 127 ℃ 、压强为 1.8 × 10 5 Pa 的空气, B 中有温度为 27 ℃ 、压强为 1.2 × 10 5 Pa 的空气,拔去销钉,使活塞可以无摩擦地移动但不漏气,由于容器壁缓慢导热,最后两部分空气都变成室温 27 ℃ ,活塞也停住,求最后 A 、 B 中气体的压强 . 1 2 3 4 解析 答案 图 8 解析  对 A 中空气,初状态: p A = 1.8 × 10 5 Pa , T A = 400 K. 末状态: T A ′ = 300 K , 1 2 3 4 对 B 中空气,初状态: p B = 1.2 × 10 5 Pa , T B = 300 K. 末状态: T B ′ = 300 K. 1 2 3 4 又 V A + V B = V A ′ + V B ′ , V A ∶ V B = 2 ∶ 1 , p A ′ = p B ′ , 联立解得 p A ′ = p B ′ = 1.3 × 10 5 P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