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重庆市垫江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入学考试试卷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入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48分) 1、阅读下列表格中的史料,由此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 ) 史料 出处 “粤之无鏄(注:一种锄草用的农具)也,非无鏄也,夫人而能为鏄也” (周礼·考工记)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今河南温县)之麦。秋,又取成周(注:以洛阳为都城)之禾。周郑交恶” (春秋左氏传)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成 C.农耕技术有所进步 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3、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如“挂牛头卖马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各国对市场缺乏管理 B.私营工商业已经兴起 C.抑商政策走向了失败 D.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 4、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 时期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 15世纪 75.11 16世纪 46.44 17世纪前半期 31.07 17世纪后半期 31.78 18世纪前半期 27.37 18世纪后半期 15.92 19世纪后半期 12.30 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5、唐代以前,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都是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唐代开始出现了临时雇佣工匠,双方两厢情愿,公平交易。宋代的工匠多系募雇而来,官府按当时的通行标准付给工匠工资。这一变化( ) A.动摇了官营作坊垄断地位 B.利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推动了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6、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 ) 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7、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 年份 地区 1699-1701 1702-1774 1804-1806 1834-1836 1854-1856 欧洲 83.6 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 13.3 9 49.4 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 3.1 8.1 13.3 29.0 43.0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 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 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 8、“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9、 表 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 时期(年) 1787-1815 1816-1820 1821-1840 1841-1845 1845-1865 高工资 农业区 10.5 19.9 9.2 7.4 13.9 矿业区 20.1 26.3 25.3 13.4 0.0 工厂区 32.1 25.1 36.5 39.7 47.1 由上表可知,1787-1865年,英国( )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10、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极力宣扬通过自由主义政策实现英国产业部门间的自然平衡。在他看来,最终的均衡甚至不是一个国有内部的均衡,而是全球作为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普遍均衡。这说明自由主义政策的实质是( ) A.实现世界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 B.建立英国控制的国际经济规则 C.帮助英国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 D.保障国际经济健康平衡地发展 11、《川沙县志》记载:旧时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土布大为减销,女工又少一技能;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这反映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 A.加速了民族工业发展 B.顺应了经济发展潮流 C.冲击了传统农耕文明 D.淡化了男尊女卑意识 12、“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于1881年投产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C.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一部分产品投入市场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13、在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中,1895年前,商办企业占22.4%;到1900年,这一比例达到76.9%。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情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 14、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 15、针对改革开放,有人“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担心“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邓小平讲话旨在( ) A.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明确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D.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16、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我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17、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和收入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 ) 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否定 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C.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8、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行业自我管制的重要机构,负责审查证券市场的准入与交易。20世纪20年代,证券市场的急剧扩张让这一自我管制变得困难重重,业内人士抱怨“根本没有一个尺度可以衡量当时股票的价值”。这表明美国证券行业的自我管制( ) A.因政府完全放任而失败 B.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C.存在着市场机制的缺陷 D.未考虑民众的投资需求 19、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爆。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 A.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20、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最后达到“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在苏俄(联)的历史上,这表现为(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制订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 )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 22、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初,一直在思考改革从何改起。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他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但是,禁酒运动却遭到质疑和反对,到1988年便寿终正寝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他( ) A.着力改善民生 B.重点发展农业 C.改革方向未明 D.放弃计划经济 23、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24、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种过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C.国际共产义运动发展受挫 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25、二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说:“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 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A.出于结束战争的需要 B.以援助贫困国家为目的 C.是为了稳定国际货币 D.以挽救经济危机为宗旨 26、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 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 2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28、《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懦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 A.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B.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C.说明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29、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0、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交融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31、马姆达尼指出,依据习俗法和地方自治政府确立起来的乡村“间接统治”既非非洲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统治模式,也非白人殖民者带来的资本主义统治模式,而就是在殖民地发明的适用于乡村统治的模式,这种统治方式造成了非洲的停滞。由此可知,马姆达尼认为( ) A.“间接统治”体现了血缘特征 B.殖民统治影响着非洲社会的发展 C.“间接统治”继承了非洲传统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非洲发展 32、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二、非选择题(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内容概要 1949年3月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又“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金融政策等方面……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950年 中央政府实施“统一财经”的政策,私营工商业受到一定打击。之后又颁布《私营企业投资暂行条例》 1953年 “党在过渡时期有两项互相联系的基本任务,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20世纪 70年代 公私合营下的私有成分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割除。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 ——摘编自《美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美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我感兴趣的是司马迁在写《货殖列传》时流露出来的对于“富”的态度。司马迁对求富应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认为求富乃是人的天性。于国而言,国富才能力强;就个人而言,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社会地位。然而在如何致富、如何为富上,司马迁是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的。同样的求富行为,因手段不同而有高下之分:“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对于这句话中所透露出的“本末之别”,我们不必十分在意。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司马迁对于“奸富”这一求富行为,至少是不齿的。在《货殖列传》中,“人富而仁义附”“富好行其德”之说不在少数;列举当世富者时,他所选取的也是些“贤人”,并着意写其富而节俭。这种“富而好礼”的价值取向是极为明显的。 ——《<史记>中的商业图景》 材料二 宋代,大商人的势力比前期增强,“京城资产百万至多,十万以上者比比皆是” 。有的富商,每年向官府输线五万缗。一般来说,富商大贾大多是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而起家的,他们从国家的各项专利中分得余润。因此,他们得以积累大量的财富。宋代商人的成分也有了变化,大商人往往具有官僚兼商人的双重身份。由于货币的威力和贱买贵卖的商业利润,大大引诱了官僚地主的贪欲,只要有利润可图,贩茶、卖酒、运木材等官僚无所不为,宋仁宗时,经商就成了一般官僚的正常副业。 ——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对待财富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非选择题(48分) 1—5 CDBBB 6—10 ACDCB 11—15CDAAD 16—20 CCCAB 21—25CCBDA 26—30BCAAC 31—32 BB 二、非选择题(52分) 33.(1)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从利用限制到改造消灭;具有阶段性,循序渐进地推进;快速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受政治因素影响。(10分) 原因: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建设国家工业化的要求;受“左”倾思想的影响。(10分) (2)发展策略: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利用经济的优势地位,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发展军事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行福利政策。(10分) (3)本质区别: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答到公有制经济或计划经济即可)美国: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4分) 34.(1)态度:对正当追求财富持肯定态度;财富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作用,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持批判态度,提倡富而有德。(4分) 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财富显示其重要作用;有些商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4分) (2)现象:大商人势力增强;商业税成为宋代重要财源;商人成分变化,官僚经商成为常见现象。(4分)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松动;商业利润的诱惑。(4分)(答两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