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1
2019 届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训练(全国)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他父亲来把他搂回去了。我和行健、米 梦坚持待在北京。我们三个都是打小广告的。就是在纸上、墙上、马路牙子上和电线杆子上 印上一个电话,如果你需要假毕业证、驾驶证、记者证、停车证、身份证、结婚证,护照以 及这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证件,找打这个电话,洪三万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天中午我去洪三万那里拿墨水,经过中关村大街,看见一群鸽子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 行道上蹦来蹦去,在欢快的人和鸽子群里看见一个人冰锅冷灶地坐着,缩着脑袋,脖子几乎 完全缩进了大衣领子里,我走到他面前,说: “一袋鸽粮。” 他叫林慧聪。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比我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结 束高考,作文写走了题,连专科也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是,一人一年载 三棵树,一座山需要十万棵树,一个春天至少需要十三亿棵树,云云,挺诗意,题目是《如 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很 多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 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 子,他对半都没考到。 父亲问他:“怎么说?” 他说:“我去北京。” 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告诉你,北京。林慧聪也想去,他去北京 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他想去北京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 很多年前林家老二用刀捅了人,以为出了人命,吓得当夜扒火车来了北京。他是个养殖员, 因为跟别人斗鸡斗红了眼,顺手把刀子拔出来了。来了就没回去,偶尔寄点钱回去,让家里 人都以为他发大了。林慧聪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 二叔没有想象中那样西装革履地来接他,穿得甚至比老家人还随意,衣服上有星星点点 可疑的灰白点子,林慧聪出溜两下鼻子,问:“这是鸡屎?” “不,鸽屎!”二叔吐口唾沫到手指上,细心地擦掉老头衫上的一粒鸽子屎,“这玩意 儿干净!” 林家老二在北京干过不少杂活,发现还是老本行最可靠,由养鸡变成了养鸽子的。不知 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弄到了放广场鸽的差事。他负责养鸽子,定时定点往北京的各个公共 场所和景点送,供市民和游客赏玩。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他给他两笼,别 的不管,他只拿鸽粮的提成,一袋他拿五毛,剩下都归慧聪。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 “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 “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 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那房子说凑合是抬举它了,暖气不行,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 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她暖和了就不管房客。 “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 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 定准,大部分时候你也搞不清他们究竟在说哪个地方。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 的,不下雪的冬天叫什么冬天。 完全是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梦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 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慧聪很想和我们一起住,但他无论如何舍不得用鸽子做见面礼, 他情愿送我们一只老母鸡。他还是来了。 天气预报,要来大雪,傍晚就到。 回去的路上我买了二锅头和鸭脖子,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上落下来。我们 喝到十二点,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夜空看上去极度的忧伤和沉郁,然后 我们就睡了,醒来已经上午十点,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 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对他们三个喊: “快,快,大雪封门!” 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鸽子在院 子里和屋顶上翻飞,这样的天,麻雀和鸽子都该待在窝里哪也不去的。这群鸽子不,一刻也 不闲着,能落的地方都落,能挠的地方都挠,就是它们把我们的房门抓得嗤嗤啦啦直响。但 看见两只鸽子歪着脑袋靠在窝边,大雪盖住了木盒子。行健说,这两只鸽子归他,晚上的酒 菜也归他。我们要庆祝一下北京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收音机里就这么说的,这一夜飘飘 洒洒、纷纷扬扬,落下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节编自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小说开头以宝来被打傻的情节奠定全文沉重的基调,全文展现从乡村来到北京的底 层人物的命运,表现作者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人文情怀。 B.小说的主人公是林慧聪。他勤劳、质朴、坚强,即使卖鸽粮也要在北京奋斗下去; 也浪漫、执着,即使苦寒仍然希望大雪封门看看雪的样子。 C.小说主要叙述方式是顺叙,也用了插叙的手法,例如交代林慧聪来北京的原因等, 插叙使小说故事情节完整,手法富有变化。 D.小说中的“鸽子”有象征意味,它们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象征着人 物短暂的快乐,在大雪降临时的死亡象征着悲剧的必然性。 E.小说在阴暗寒冷的基调中不乏景色,如“我们”接纳寒冷环境中的林慧聪同住,大 雪中林慧聪充满激情地赤脚踩雪等,这些情节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8.作者在小说中写到“我”这个人物,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5 分) 参考答案 7.(4 分)【答案】BD 8.(5 分)【答案】①情节方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串起情节,展现众多人物命运;② 人物方面:“我”也是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我”的生活情态和心理活动更丰富地展现 底层人物的多样情态;③主题方面:通过“我”关注林慧聪的生活和理想来展现底层人 物的善良和期望,表达作者人性关怀的主题。(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5 分)【答案】①为全文营造一种阴冷的氛围,“雪”是寒冷的象征,揭示人物生存环境 的苦冷;②表现人物不屈的浪漫理想情怀。在林慧聪眼中,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美好 事物的象征,是支持他在北京打拼的精神支撑;③反衬现实生活的沉重,用雪的洁白美 好和浪漫衬托底层人物艰辛的生存现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读者关注底层人物。 (答出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米 赵新 和其他主食比起来,米饭,我是天天吃顿顿吃也吃不烦吃不厌,媳妇叫我“米虫子”。 可是有一个问题很是让人添堵:米里的沙子太多,吃饭时总是很响亮很清脆地硌牙,碗里像 有炸弹似的,吃得小心翼翼,吃得提心吊胆,吃着吃着吃出一肚子火,扔下饭碗了事。 下顿饭还是这样。 我非常向往买些不带沙子的米,吃个放心,吃个坦然,吃个舒畅,吃个欢喜。 有一天单位组织下乡,先到了某个县城,又从这个县城下乡到了某个乡镇。这个镇子很 大,恰逢集日,街市上人山人海,叫买叫卖,非常热闹。 我在农贸市场挤挤碰碰地转悠时,看见一个老汉蹲在那里卖米:那米雪白晶莹,幽幽地 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玉。 弯下腰细看细瞅细挑,没有一粒沙子。 戴上花镜再看再瞅再挑,还是没有沙子。 请了几个人帮着看帮着挑,仍然没有沙子。 我很兴奋,我很激动,忙问这米怎么卖。老汉郑重其事地报了价钱,并且申明这米是自 家产的,价钱虽然偏高了些,却配得上米的品质。 老汉问我要多少,我说:“豁出去了,要你 100 斤!” 老汉很严肃地说:“同志,我这人光明正大,不遮不瞒,不欺不诈,你要 100 斤,我只 能给你 98 斤。” 我说:“老哥,别呀,2 斤米我能做好几顿饭呢!” 老汉顺手提过旁边的一条口袋说:“分量保证给够你,另外 2 斤就是这里边装着的沙 子。” 我大吃一惊:“沙子?” 老汉平静如水:“沙子。” 我看一眼,那沙子也是米粒般大小,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 玉。如果把这样的沙子和米混在一起,肉眼凡胎,断然看不出来。 我说:“老哥,我光要米不要沙子。” 老汉很憨厚地笑了:“同志,对不起,那我这米不卖。” 我说:“不卖?那你咋不把沙子和米混到一起?” 他说:“那不是坑人么?” 我说:“你这也是坑人呀!” 他说:“这坑和那坑可不一样。这坑是明着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问心 无愧;那坑是暗里坑,我怕有人骂我坏了良心,掘了我家的祖坟!” 想想是这么个理,人家叫明唱响了,你完全可以不买嘛。又往深刻之处一想,就觉得这 老汉很真诚很老实很厚道很可爱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不搞惟妙惟肖的伪装,不作浑水摸鱼的手脚! 老汉 60 岁左右,一张松弛的皱纹纵横的脸,一双结满老茧的手,嘴唇上的胡须丛里还 有一粒黄色的饭渣。他的鞋也破了,露出半个脚趾头。 我说:“老哥,这米我买。”随即给了他 100 斤大米的钱,要了他 98 斤的米。 老汉拉住我的手:“同志,你先别走,你还没要我那 2 斤沙子哩。” 我说:“我不要你的沙子!” 老汉把钱退给我:“你不要沙子,就把大米还给我,我不占这份便宜!” 我愣了。心想,这人真是有脾气,不要他的沙子他还不依! 老汉说:“我的沙子也是钱,那是经过加工的;你拿回城里种花养草,喂鸟喂鸡,比大 米用处还大哩。” 看着他固执认真的样子,我就要了他 2 斤沙子。 午饭以后我又来到了集市上。走到卖米老汉那里,我突然看见有好几个人把他抓住,正 推推搡搡地押了他在街面上走。秋风萧瑟,黄叶飘零,那老汉的脚步踉踉跄跄,留下一路汗 腥。 押着他的人愤怒地斥责:“光天化日之下,你竟敢明目张胆地坑害顾客,让人家买你的 沙子!”又一个说:“你把那沙子掺和到米里卖,不就没事了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开头细致描摹“我”吃米饭怕吃到沙子的神态。写“我”对不掺沙子的米饭的 渴望,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中的“我”弯腰细看、戴上花镜再瞅、请人帮着看,这一系列的做法既体现出 对大米质量的不放心,又暗示“我”在以往买米的经历中常吃亏上当。 C.小说在叙述老汉与“我”的对话时,用了“郑重其事”“严肃”“平静”“憨厚”等词 对老汉进行神态描写,突出他光明正大、不遮不掩、老实木讷的特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让读者感受真实可信;又是故事的参与者,由 于“我”有爱吃米饭的特点,小说情节得以往下推进。 E.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只有寥寥数笔,但意蕴颇丰,作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既 为深秋季节的写实,又为突出老汉的惨淡生活。 8.小说在写到大米和沙子时都用到了“雪白晶莹,幽幽地闪着光,颗颗晶莹剔透,玲珑如 玉”的语句,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老汉卖米不掺沙,却又把沙子明码标价和米一同售价。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 进行分析。(5 分) 参考答案 7.【参考答案】BD(B2 分 D3 分) 8.【参考答案】这样描写大米,可以突出“我”对它的满意,同时也表现出老汉的诚实。(2 分)这样描写沙子,既说明它是老汉为顾客着想细细加工过的,是有用之物,又因其完 全可以鱼目混珠,但老汉却不这样做,突出老汉的美好品质。(2 分) 9.【参考答案】示例一:老汉的行为值得同情。首先,卖米收入微薄,老汉“鞋破了,露出 半个脚趾头”,生活困窘,为了生计而不得已才这么做,其次,“我”吃米饭时常吃到沙 子,可见米里掺沙是普遍现象,老汉要生存,又不想违背良知,实在无奈。(观点 1 分, 分析 4 分,能答出两点就得 4 分)示例二:老汉的行为可以理解。(如果答成“值得肯 定”或“值得称赞”,不得分),首先,老汉为生计虽将沙子与米等价出售,但他不把沙 子掺到米里,不影响购买者食用。其次,老汉售卖的沙子经过要选加工,是有用之物, 这和其他商贩所掺的沙子不同;再次,老汉明确告诉购买者实情,这已不再是欺骗,只 能说是为了谋生变相的涨价。(观点 1 分,分析 4 分,能答出两点就得 4 分)示例三: 老汉的行为是错误的,首先,“明着坑”也是坑,坑人总是不对的;其次,强迫消费者 按米加买他的沙子,属于强买强卖行为,不可原谅。(观点 1 分,分析 4 分,言之成理 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边一篇小说,完成 4~6 题。 三代 唐勇 能买这么好的房子要运气,还要财力。 对于女儿的眼光,当老总的父亲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值,这样的地段这样的别墅,三 百万元买来放着都会赚钱。”“关键是那一个一百二十平米的私家花园,赠送版,想一想不美 都不行。”女儿刘诗涵高兴起来咯咯咯地笑出声。 “也不能空着,像得种点花草什么的。”妻子想了想又说:“小的水池、假山、葡萄架、 亭子之类装饰一下吧!” “爸妈,现在全世界都崇尚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我提议在咱花园里多种些树吧! 像桃、李、杏、梅、樱桃、枇杷啥的,可以看花开,还可以吃无污染的水果。负氧离子也多, 亲,健康有宜。”读大二的诗涵接着说。 几天后,花园里便神奇地出现了几十棵树,像片小树林。有三棵樱桃树、两树葡萄、两 棵杏树、两棵李子树、两株梨子树、三棵苹果树、两棵枇杷;一株柳树两株黄桷 兰、一棵 白玉兰、还有一株罗汉松一株丁香,两株红枫一棵槐树和一株银杏树一棵梧桐树。树大的如 啤酒瓶粗,三、四米高;细的如撑衣棍只有一米多高。共二十七棵树。 别墅三层楼装修好后三个月刘总全家搬了过来,正是春三月,花园里的果树也开花了, 红的粉的白的,仿如云霞,花香四溢。附近的业主和前来聚会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只有刘总 从乡下来的老爹,似乎不大高兴,有时在花园里闷闷抽一阵旱烟,叹口气说:“可惜呀!” 没多久,刘总老爹回乡下去了,说在大城市住不惯。进个屋还要脱鞋穿鞋啥的,在乡下 还有几块田地他侍弄,就当锻炼身体。在这里,他除了和孙女一起给树松松 土、浇浇水就 没啥事儿,他歇不惯就走了。临走时他对诗涵说:“这树再长大些该挪窝了,不然可就可惜 了。”诗涵笑着说:“爷爷,那叫移栽;行,我搬几株上快 递公司给您寄过去,给您和奶奶 解闷行不。”刘老爹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在乡下,他曾在一大片荒山上栽种了核桃树和花椒 树。 头一年,花园里死了六棵树,也没有虫蛀虫咬,慢慢干枯死了的。第二年又死了三棵树。 这一年诗涵大学毕业,且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她要念硕士课了。 父女俩坐在花园里,晒着暖暖的太阳。诗涵忽然对刘总说:“爸,我想到你公司去实习 一下,不想死读书了。”刘总抬头诧异地问:“诗涵,你不念书啦!”“不是嘛,我想利用课 余时间来学习学习,以后念完硕士还得出来工作嘛。增加知识技能、增加社会经验、增加工 作能力。”诗涵说完后幽幽叹了口气又说道:“我现在知道爷爷为啥说树儿活不完叹气了, 他是有栽树的经验呀!” 刘总喝了口茶说:“这样,你先到公司总经办去吧,先熟悉熟悉公司情况,然后到几个 部门去实习一下。对了,涵涵,咱花园里还有多少树。” 诗涵认真地数了两遍回答说:“还有十八棵。” 刘总问:“如果让你总结?” 女儿故作严肃地说:“爷爷会说,这是由于果树栽培和种植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 刘总说:“那只是一方面,是否该请园艺专家给咱这花园规划、设计、施工一下,现在 咱这花园还只是个小树林呀!”他接着问女儿:“用你的专业知识总结呢?” 诗涵是学财务管理的,她很快回答:“固定资产损失百分之三十;直接经济损失购树款 两万元,间接损失含人工费、运输费、挂果应得收益、管理成本等一万五千元;一共损失了 三万五千元。” “算得倒挺精细”刘总看了看女儿,又看看树;接着说:“人才,用好了是资源,如果 某部门用非所长,某部门所长之人过多就会闲置资源或引起相互间激烈竟争,当然会有所损 伤浪费资源。就像这些树一样。” 父女俩一时沉默了。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爱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本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女儿对话中的“亲”“快递公 司”等词汇,时代感强,也符合人物身份。 B.文中写“妻子”提议在私家花园里中上花草,既是为了变现“妻子”的生活情趣, 又是为了与下文“女儿”的提议对比。 C.女儿想到父亲公司实习,是因为她李姐了爷爷叹气的原因,觉得人长大也要“挪 窝”,要尽快到工作岗位上磨炼自己。 D.父亲夸女儿“算得倒挺精细”,是觉得女儿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的确没有死读 书,能够胜任到自己公司实习的工作。 E.文章以“父女俩一时沉默了”收束全篇,表现了父女二人内心的沉重,文字简洁, 语言朴实,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5.文中三人各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家里的小树林的?请分别加以概括。(3 分) 6.小说围绕三代对小树林的认识展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5.爷爷是从农民栽培和种植果树的角度,父亲是从老总对人才资源进行配置的角度,女儿 是从学生自身发展与财务管理的角度。 6.①人物塑造上,通过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差异,有利于表现了三代人的不同形象。 特点:爷爷经验丰富、女儿聪明机灵、父亲沉稳深刻。 ②情节安排上,通过对一件事的认识来串联情节,使得文章情节紧凑、集中。 ③主题揭示上,通过不同认识的交流和碰撞,揭示了出身份阅历对人认识的影响,最后以父 亲的话作结,“推树及人”,引发人才资源配置的思考,深化主题。 ④读者感受上,通过对不同认识的比较,引发读者的思考,读者也可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3 点即得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