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中学高2018级地理中期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轮廓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该省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省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B. 该省的简称是晋 C. 该省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 图中经过该省的铁路是包兰线 ‎2. 图中横跨该省南部的高大山脉是我国(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④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该省份的轮廓特点,可以判断该省为陕西省。该省中北部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大,A正确;该省简称陕或秦,B错误;该省煤炭资源丰富,并没有大范围有色金属分布,C错误;图中铁路为陇海线,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该省南部为秦岭山脉,为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②③正确,故选B。‎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该河位于我国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东北地区 ‎4. 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 小麦 B. 甜菜 C. 棉花 D. 小米 ‎【答案】3. D 4. B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河流流量分布特征判断,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形成双汛,故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的季风性降水影响而形成双汛。‎ ‎【4题详解】‎ 注意“经济作物”的题干信息,小麦和小米不属于经济作物,而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主要处于中温带,适宜甜菜种植,而棉花主要种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不适宜东北种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的农作物分布规律判断即可。注意抓住题干基本要求,如“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不同。‎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5. 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 海拔高度 B. 距海远近 C. 气温高低 D. 地表植被 ‎6. 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A. 沙尘暴 B. 泥石流 C. 地震 D. 水土流失 ‎【答案】5. B 6. A ‎【解析】‎ 该题考查影响降水量分布的因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主要自然灾害。‎ ‎【5题详解】‎ 读图,东部地区距海洋近,降水多。西部地区距海洋远,深居内陆,降水少。东西方向降水量的差异,符合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对。海拔高度、气温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错。降水量差异影响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差异,D错。‎ ‎【6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泥石流灾害少,B错。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地震灾害少,C错。水土流失是生态破坏,D错。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地表又缺乏植被保护,所以多沙尘暴灾害,A对。‎ ‎7.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我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甲、乙、丙分别是(  )‎ A. 贵阳、西安、长沙 B. 昆明、海口、哈尔滨 C. 兰州、上海、沈阳 D. 南宁、武汉、石家庄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地全年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因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的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为海口;丙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改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故选B。‎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8. 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 节约土地资源 B. 原料有可再生性 C. 减少原料运输量 D. 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10.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 西北高东南低 B. 东高西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南高北低 ‎11. 该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是:( )‎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答案】8. D 9. B 10. A 11.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耐高温,不喜霜雪的作物”,可判定答案为年均温最高的。读图甲小于18℃,20℃<乙<21℃,19℃<丙<20℃,丁>22℃,丁地气温最高,所以该题选D。‎ ‎【9题详解】‎ 化石能源在地下开采,地表还可以耕种,木薯的种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故A错误;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而木薯作为生物能源提取乙醇的原料为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7.5吨木薯才能提炼1吨的乙醇,与“石油浑身是宝”相比较,转化效率较低,运输量较大,故C错误;木薯与化石能源相比较,更易变质和损耗,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0题详解】‎ 结合该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西北部气温低,则地势高,而东南部气温高,则地势低;也可根据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从而判断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故该题选A。‎ ‎【1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广西,广西位于我国季风区,主要补给为降水补给,故该题选B。‎ 下图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 A. ①油菜②大豆③棉花④甘蔗 B. ①大豆②油菜③甘蔗④棉花 C. ①甘蔗②大豆③棉花④油菜 D. 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 ‎13. 读图判断,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 A. 新、川、豫、贵 B. 湘、鄂、皖、赣 C. 冀、鲁、豫、晋 D. 黑、吉、辽、内蒙古 ‎【答案】12. D 13. B ‎【解析】‎ 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东北平原是大豆主要产区。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省区有湘、鄂、皖、赣。‎ ‎【12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示经济作物①主要分布在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作物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是大豆。作物③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油菜。作物④分布在两广、云南等省区,是甘蔗。D对,A、B、C错。‎ ‎【13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省区有湘、鄂、皖、赣,B对。新、冀、鲁不是油菜产区,A、C错。黑、吉、辽、内蒙古不是棉花、油菜产区,D错。‎ 新疆年均降水量较少,为了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智慧的新疆人想出了很多办法。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是( )‎ ‎①收集雨水 ‎ ‎②引流地下水 ‎ ‎③提供生产用水 ‎ ‎④减少地表径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 该地农业景观最可能是( )‎ A. 大牧场 B. 甘蔗园 C. 葡萄园 D. 稻田 ‎16. 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A. 扩大种植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B.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 C. 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答案】14. B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输水设施,其功能是引流地下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故选C。‎ ‎【15题详解】‎ 该地属于绿洲农业区,适宜葡萄种植。故选C。‎ ‎【16题详解】‎ 该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因而要发展节水农业。故选B。‎ 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该工业可能是(  )‎ A. 煤炭工业 B. 电力工业 C. 瓶装饮料工业 D. 高技术产业 ‎18. 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②提供居民食品 ③供给工业原料 ④提供能源保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7. B 18. D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工业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上游地区,与我国的主要水电站分布位置较为吻合,故判断为电力工业。故选B。‎ ‎【18题详解】‎ 图示电力工业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实现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输出地,故能为东部地区提供能源,缓解东部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工业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的主要水电站分布和西电东送的地理意义即可分析。‎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 A. 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 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 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 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20. 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 A. 耕地后备不足 B. 水资源浪费严重 C. 人均土地面积少 D. 缺水问题突出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a要素南北方差距最大,且南方远高于北方,从四种要素对比分析,南北方水资源差距最大,所以a要素为水资源;bd要素都是北方多于南方,分别为土地和耕地资源;c差距最小,南方略多于北方,为人口资源;所以选A项正确。‎ ‎【20题详解】‎ 从图中对比分析,北方耕地比重高,但水资源比重低,水、土资源搭配极不协调,所以缺水问题突出,D项正确。‎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 均为季风气候 B. 广泛分布红壤 C. 河流结冰期长 D. 耕地多为旱地 ‎22.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海拔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地理位置可以看出, 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甲乙两地都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A正确;红壤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华北平原以黄壤、黄棕壤为主,B错误;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河流无冰期,C错误;乙地位于中国南方,耕地多为水田,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甲地位于温带季风区,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而导致的热量差异。故选B。‎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 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4. 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 灌溉条件较差 B. 日照时间太长 C. 气温较低 D. 土壤盐碱化严重 ‎【答案】23. C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山脉位置可以判断甲处位于河西走廊。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强且有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利用农业生产。温带大陆气候,夏热冬冷,降水少,A错误;该地植被覆盖率低,且河流流量少,大部分河流出现季节性断流,冲积作用弱,且风力侵蚀作用强,故土层薄,土壤贫瘠,B错误;该地区灌溉农业水源主要依赖南部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C正确。该地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乙地区为宁夏平原,地势较低,土壤肥沃。丙地区位于祁连山以南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故灌溉条件较好,A错误;日照时间太长不是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B错误。由于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限制农业发展,C正确;该地气温低,蒸发弱,与乙地区相比,盐碱化较弱,D错误。故选C。‎ 兰新高铁全长1776公里,设计时速200-250千米/小时,是国内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预计今年年底全线开通运营。‎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关于兰新高铁沿线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沿线地区均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 B. 沿线地区可见大面积的柑橘林 C. 沿线地区地势平坦,草原广阔 D. 沿线地区既可见冰川,也可见荒漠 ‎26. 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将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 B. 增加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C. 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 D. 加快了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的步伐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该铁路线经过我国的一二级阶梯,A错误;该地位于西北地区,不适合种植柑橘,柑橘为亚热带作物,位于南方季风区,B错误;该地区经过一二阶梯,地势崎岖,多山地高原,C错误;位于西北地区,沿途经过荒漠,穿过青藏地区,沿途可见冰川,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该条铁路线增加了西北地区对外交流,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的繁荣,A正确;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的团结,促进经济的发展,B正确;促进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络的完善,C正确;天然气资源主要通过管道运输,D错误。根据题干要求,故选D。‎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下图为2010—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关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B.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缓慢 C. 煤炭消费量所占比例过大 D. 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28. 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C. 减轻大气污染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27. C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读图分析能力。图中我国能源结构变化不大,A错误;图中消费总量逐年攀增,故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快,B错误;图中煤炭比例高,故我国煤炭比重过大,C正确;由于能源消耗总量逐年上升,故天然气消费总量逐年上升,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城市交通压力与城市结构有关,和能源关系不大,A错误;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等有关,B错误;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调整能源结构可以减轻大气污染,C正确;能源利用率跟科技有关,D错误。故选C。‎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江和川渝地区示意图。完成各题。‎ ‎29. 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其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流量大,江阔水深,航行条件好 B. 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C. 长江干流长,支流遍布南北,通航里程长 D. 长江沿岸人口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30.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②水路交通便利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9. B 30. B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长江流经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故选B。‎ ‎【30题详解】‎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但缺乏矿产资源,而且地租水平高、工资水平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则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 第Ⅱ卷 注意事项:请把该部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31.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重要的支流,其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图。‎ 材料二 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多年平均流量(m3/s)‎ ‎288‎ 最大洪峰流量m3/s ‎2 830‎ 最枯流量m3/s ‎8.95‎ 年降水量(mm)‎ ‎457‎ ‎7月均温(℃)‎ ‎14‎ ‎1月均温(℃)‎ ‎-12‎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0.98‎ 材料三 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包括青稞、小麦等,是西藏重要的“粮仓”之一。‎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两种拉萨河流域可重点开发的能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归纳拉萨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试分析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成为“粮仓”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2)流量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小。‎ ‎(3)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②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③邻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④海拔低,热量条件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解析】‎ ‎【分析】‎ 该题目考查区域地然地理环境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详解】(1)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多晴天,纬度较低,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故太阳能丰富。该地区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质构造活跃,故地热能丰富;该地区河流流量较大,且地势落差大,故水能丰富。‎ ‎(2)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汛期时间及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结合区域位置和表格信息可以判断: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径量为288m³/S,故河流流量小;最大洪峰流量与最枯流量差别大,故流量的季节变化大;1月平均气温低,河流冬半年结冰期长;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98 (kg/m3),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故含沙量小。‎ ‎(3)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影响农业的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分析。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整体上海拔高,光照资源充足,利于养分的积累;同时该地区位于河谷地区,相对于整体地区来讲,热量较为充足,河谷地区在土壤水源方面也比较优越。‎ ‎【点睛】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方面,也有有利方面。(1‎ ‎)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2)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因此,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32.读“我国沿北纬30°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表中相应处。‎ 数字 ‎①‎ ‎②‎ ‎③‎ ‎④‎ 地形区的名称 ‎(2)据图说出我国地势具有的特点,并分析该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简述对农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②为巫山;③为四川盆地;④为横断山脉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外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3)不利影响:我国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解析】‎ ‎【详解】(1)根据经纬度(30°N附近)和地形,结合中国地理相关知识,即可得出地理位置及地形区的名称。①位于最东部,海拔最低,东临东海,为长江中下游平原;②海拔较高,且位于110E附近,为二三阶梯分界线,巫山;③处地势,四周高中间地,应为四川盆地;④处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高,落差大,地形崎岖,为横断山区。‎ ‎(2)根据图中信言可知,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气流抬升,形成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东南季风暖湿润气流深人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另一方面形成众多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系。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3)不利影响是山地面积大,平原面积小,导致耕地不足,粮食生产的压力大;起伏大的地势特点给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难度,阻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运输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33.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许多灾害与气候关系密切,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从北至北南依次为_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和 _________流域;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2)甲、乙、丙三地区在干旱出现的季节上存在差异,形成原因也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干旱经常出现的季节 自然原因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答案】(1) 华北 (黄淮海) 长江中下游 珠江 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变化影响或夏季风不稳定。‎ ‎(2) 甲:春季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同时夏季风还未到,降水稀少;‎ 乙:夏季(伏天)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丙:冬季 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加之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干旱区的分布、成因。结合图示图例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1)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结合图示可知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北至南依次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强弱不稳定极易造成这些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2)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甲地区华北平原,主要原因是气温回升快、蒸发快,夏季风尚未来临,降水少;伏旱常出现在乙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丙地区珠江流域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降水少。‎ ‎34.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山脉A是_______________,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个。‎ ‎(2)图中①是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的、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图中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大兴安岭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写出两条即可)。‎ ‎(2)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黑土地,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工业发达,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交通便利,便于粮食作物的外运;国家政策的扶持 ‎(3)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有京哈铁路线经过,靠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有辽河穿过本区,提供水源。‎ ‎【解析】‎ 整体分析: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三江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交通、机械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水源等方面分析。‎ ‎(1)根据经纬度,图中山脉A是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2)图中①是三江平原,曾经是沼泽遍地的、人迹罕至的“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交通、机械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这里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黑土地,土壤肥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成熟。工业发达,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交通便利,便于粮食作物的外运。有国家政策的扶持。‎ ‎(3)图中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水源等方面分析。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有京哈铁路线经过,靠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有辽河穿过本区,提供工业生产的水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