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理)试卷(解析版)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理科)‎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官营手工业 B. 私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说明明代中后期雇佣关系出现,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故A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产生,而不是私营手工业出现,故B错误;材料“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不是反映家庭手工业,故C错误。‎ ‎2.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请判断晋商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指的是晋商足迹遍布全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应该指的是徽商曾经发挥的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变化直接反应的是观念的变化,而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经济基础,所以A正确;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错误;C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错误;D不是外部原因的结果。‎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影响 ‎4.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造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选项A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选项B、D颠倒因果关系,排除;选项C只是对近代中国现象的描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厘清选项和材料的因果关系。造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又导致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5.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 自然经济的产生 B. 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C. 商品经济的活跃 D. 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差别。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在中国产生的时间最早,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小农经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产生的是小农经济。据此,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出现及其影响 ‎6.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7.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工资和地租跌价”“ 工业利润增多”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出现的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势力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选项C正确;选项A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而“价格革命”仅出现在西欧,排除;世界市场的扩大是殖民扩张导致的结果,而非新航路,选项B排除;选项D是商业革命内容,排除。‎ ‎【点睛】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区分新航路开辟对西欧、对世界、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而且要区分清楚在西欧发生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及各自的影响。‎ ‎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故A项正确,排除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9.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未改变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糟糕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 ‎10.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住图中曲线起止坐标的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认知。D条曲线开始于19世纪60、70年代,结束于1956年,可知描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条曲线代表的是封建自然经济,排除A;B条曲线代表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排除B;C条曲线代表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排除D。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变动·概况 ‎11.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答案】D ‎【解析】‎ 抗日战争为西南地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抗日战争前,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国土沦陷,不得不将工厂内迁。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到1942年达到了顶点,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A不正确;四川企业的增加得益于政府政策,四川人办实业的风气不是主要原因,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 ‎12.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入;B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问题,并且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影响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是一个侵略与反抗共存的时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和资本输出阶段,分界线就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自然经济却依旧在中国近代显示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态势,直到土地改革之后才最终将之清除。所以说小农经济在中国近代依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1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匮。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引起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得英、法经济发展,而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是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14.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近代化指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与理性化,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经济工业化,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ABD属于洋务运动在教育、军事、和外交方面近代化的表现,但不属于最佳答案,排除;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依据是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创办近代工业,促进经济近代化,故C正确。‎ ‎15.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 全面抗战的需要 B. 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C. 国共合作的推动 D. 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 A项中的“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段“1927——1936年”,故排除;C项中的“国共合作”的时间段分别为1924——1927年、1937——1946年。均与题目中的时间段“1927——1936年”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史实不符,故排除;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16.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答案】A ‎【解析】‎ 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其兴办工业主是要爱国心的驱使,是要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 ‎17.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以下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车 ‎②内燃机 ‎③发电机 ‎④珍妮纺纱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者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②、④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蒸汽机和汽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凡是含①、③均是错误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18.“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故答案为A项。B项,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虽然是远航的影响,但不是材料突出反映的内容,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在远航之前就已经产生,排除。D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新航路开辟不符,排除。‎ ‎【点睛】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对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的解读与分析,抓住材料的侧重点。‎ ‎19.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三个时期所发生的的历史事件可以得出,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赢得独立;1979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所以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 ‎20.‎ ‎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 B两项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D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1.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总装机容量121.2万千瓦;1907年德国已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电动机。这预示人类进入到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智能时代 ‎【答案】B ‎【解析】‎ 根据“发电厂”“电动机”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故B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发电厂”“电动机”即可。‎ ‎22.“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A. 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用企业 B. 中国扭转了对列强的贸易逆差 C. 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局面被打破 D. 晚清政府成功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竹枝词内容可推知材料所说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该局设立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事业的垄断局面,选项C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民用企业,选项A排除;选项B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始终未能扭转贸易逆差,排除;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倾略,选项D夸大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排除。‎ ‎23.(家国情怀——“实业救国”思潮)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B. 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C. 推动了政治近代化 D. 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当时的清政府已经灭亡了,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推动政治近代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战(1914—1918)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因此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需要熟练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外部原因即可得出答案。‎ ‎24.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说明 A. 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 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 C. 洋纱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 D.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洋纱涌入中国市场,本地棉花滞销,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故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棉纺织贸易经营者增多,获利颇丰”,与民族纺织业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本地棉花滞销,而不是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湖南口岸贸易的情况,不能说明洋纱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故C项错误。‎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洋纱一纵,尤为畅销”“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结合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5.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B. 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C. 政治改革后,议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 D. 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复杂 ‎【答案】B ‎【解析】‎ 煤气信号灯与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无关,排除A;1868年处于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日益繁忙,安装煤气信号灯,规范交通规则,促进了城市交通的管理,故B正确;C与材料无关,排除;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6.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下列关于这部电影表述正确的是 A. 1900年北京拍摄成功 B.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始起步 C. 满足了人们视听的需求 D.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是一部无声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选项B 正确,选项A、C排除;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选项D排除。‎ ‎【点睛】考查基础知识,较为简单,多为常识问题,注重常识积累。‎ ‎27.“2017世界移动互联网大会(WMIC)暨新媒体门户大会”将于6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将以“创观——前所未有的世界”为主题,展现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成绩。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 B.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 C. 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 D. 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答案】D ‎【解析】‎ ‎【详解】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能够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选项D正确,选项B排除;互联网大大缩小了空间距离,选项A排除;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四大媒介”为报刊、影视、广播、互联网,选项C排除。‎ ‎28.“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A. 轮船 B. 飞机 C. 汽车 D. 蒸汽机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以及“银燕”可知这种交通工具是指飞机,故B项正确。轮船速度比较慢,故A错误;汽车和蒸汽机车不符合材料中“银燕”的比喻,C和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银燕”的信息,可知答案。‎ ‎29.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体现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B.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 直接导致农村形势好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响应积极,反映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选项A正确;1958年大炼钢铁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选项B排除;选项C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农村青壮劳动力参加炼钢,影响农业生产,最终导致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选项D排除。‎ ‎30.“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正确。AB不符合史实。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并非建国初期的计划,故D错。‎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 ‎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沉重的封建剥削(或徭役赋税);自然灾害的影响;高利贷的盘剥;土地兼并严重。‎ ‎(2)全国性网络市场和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形成;长江、沿海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干线;工商业市镇繁荣。‎ ‎(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解析】‎ ‎【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可知小农负担沉重的封建剥削,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百姓遭受高利贷的盘剥,最终“卖田宅、鬻子孙”,土地被兼并。‎ ‎(2)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清代商业网络由区域性市场发展为全国性市场,而且形成了城乡市场网络;长江和沿海地区成为我国主要商品流通干线;与明代相比,清代的工商业市镇“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更加繁荣。‎ ‎(3)变化:根据柱状图可知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即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52~195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成了这种变化。‎ 影响:考查一五计划影响,根据所学,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判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期出现的大致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 ‎【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时期: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民国初年);原因:①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③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解析】‎ ‎【详解】(1)基本形式:根据画像石可知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纺织分离、耕织分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2)时间:根据曲线图可知在1912年至1919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属于黄金时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是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答案】(1)特点: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工业品,广大亚、非、拉美殖民地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最强大殖民帝国.‎ ‎(2)产品: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路设备、纺织品等.展品:茶叶、瓷器、家具等.差异: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英国是工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涉及到的国家可以看出在亚非拉的诸多国家为英国提供黄金、粮食、茶叶等原材料,而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则提供工业产品。原因:根据所学,造成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原因在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期建立起殖民帝国。‎ ‎(2)产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因此可能展出的展品有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路设备、纺织品等;1851年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根据材料“荣记湖丝”参加博览会,因此展品除了丝织品外,可能会有茶叶、瓷器、家具等。差异:根据题干要求“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在政治制度方面,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结构方面,英国是工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