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A. 同一时期民居不同 B. 同一季节海南和黑龙江穿着不同 C. 同一时刻新疆和黑龙江昼夜状况可能不同 D. 同处于平原但华北和长江流域耕作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同一时期民居的不同,是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地区差异共同影响的结果,不完全与经度跨度大有关,故A选项错误;同一季节海南和黑龙江穿着不同与我国因南北纬度跨度大所造成的温度差异有关,故B选项与题意无关;我国东西方向经度跨度大所造成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因经度差异所造成的地方时的差异,而黑龙江与新疆分处我国最东和最西,所以经度跨度大可能会出现两地在同一时刻分处晨昏线两侧的情况,故C选项正确;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水热条件的不同而耕作方式不同与两地的纬度差异有关,故D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今年是胡焕庸先生提出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80周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 黑河-腾冲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 ①东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灾害少 ②西侧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较小 ③东侧地区开放程度大,人口容量大 ④西侧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人口容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与黑河-腾冲线最不接近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 A. 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D. 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 【答案】2. B 3. A 【解析】 【2题详解】 黑河—腾冲线东侧水热等自然条件优越,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等发生频率都较高,自然灾害较多,①错误;黑河—腾冲线西侧因地形、水份和生物等原因导致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较小,②正确;黑河—腾冲线东侧地区开放程度大,可以从其它地区获取大量资源,因此人口容量大,③正确;黑河—腾冲线西侧因经济落后,社会财富较少,导致人均资源消费水平较低,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题详解】 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与黑河—腾冲线差别太大,选项A符合题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为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与黑河—腾冲线差别不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与黑河—腾冲线差别不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与黑河—腾冲线差别不大,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黑河—腾冲线,即胡焕庸线,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县,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甲、乙分别所示我国两大盆地图。回答问题。 4. 有关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水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5. 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相同的有利条件是 A. 水运便利 B. 劳动力充足 C. 油气资源丰富 D. 气候适宜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①河是塔里木河,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A正确。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B错误。②河是长江,没有结冰期,没有凌汛现象,C错误。②河的汛期长于①河的汛期,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甲盆地水资源短缺,河流水量小,水运条件差,A错误。甲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少,B错误。两盆地都是油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C正确。气候与工业发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中日钓鱼岛之争备受关注。下列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回答问题。 6. 下列有关钓鱼岛地形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A. 中部偏南有一陡崖 B. 修建环岛公路单位距离造价北部比南部高 C. 相对高度约为250米 D. 山地的坡度南部小于北部 7. 对于岛内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冬季盛行偏北风,P地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②夏季气温较高,对流活动旺盛,多对流雨 ③夏秋多气旋活动,多台风雨 A.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中部偏南地势较陡,等高线没有相交,没有陡崖,A错误。修建环岛公路多沿海岸、沿等高线修建,北部河流多,需修建桥梁,造价高于南方,B正确。图中山峰海拔最高在300-350米之间,岛岸边海拔为0米,最大相对高度约为300-350米之间,C错误。北部等高线稀疏,坡度比南部缓,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钓鱼岛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所以冬季盛行偏北风,P地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①正确;该岛纬度较低,属副热带海域、接近热带海域,夏季气温较高,对流活动旺盛,多对流雨,②正确;夏秋多气旋活动,多台风,多台风雨,③正确。D正确。故选D。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 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8. 东北地区( ) 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 人口分布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 9. 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 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 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 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读表 1 并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中心在纬度上逐渐向南移动,在经度上逐渐向西移动,因此可以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人口重心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根据同一经线上两点纬度相隔 1° 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为 度约为 111 km ,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过 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 15 km 。故选C。 【9题详解】 各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AC错误;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B错误;主要原因是由于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西南迁移,D正确。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 ; ② 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③ 促进迁入地第 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 ①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② 在住房、 、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利影响 ① 缓解当地的 ; ②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③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不利影响 ①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不足; ② 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下图为地球上的一段纬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三地太阳能资源由多到少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P>Q>R B. R>Q>P C. Q>R>P D. P>R>Q 11. 图中三地,地壳厚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P>Q>R B. R>Q>P C. Q>R>P D. P>R>Q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纬度可知为30°N,经度为东经,可判断为中国境内.P为青藏高原地区,Q为四川盆地地区,R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由于空气少而太阳辐射最大,四川盆地由于降水多,不易扩散而太阳辐射最小.R处于两者之间,故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大陆地壳厚度一般是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P为青藏高原地区,Q为四川盆地地区,R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故P>Q>R。故选A。 下图为中国某一河流干流流经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其中日蒸发总量为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影响该河干流流经地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 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 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 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13. 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14. 若该区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湿地减少 C. 荒漠化 D. 石漠化 15. 该河最可能是 A. 塔里木河 B. 松花江 C. 淮河 D. 珠江 【答案】12. C 13. C 14. C 15.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耕地、林地、草地日蒸发量较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较小,水体日蒸发量最大,因此造成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与土层的厚度无关,故A错误;同一地区太阳辐射相同,故B错误;图中耕地、林地、草地日蒸发量较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较小,水体日蒸发量最大,因此造成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故C正确;同一地区太阳辐射相同,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草地的日蒸发量较小,但日蒸发总量最多,说明该地的草地面积大,故选C。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地草地面积较大,水体面积较小,因此该地气候应比较干旱,水资源短缺,若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对水的需求量更大,过度农垦会造成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故选C。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地草地面积较大,水体面积较小,因此该地气候应比较干旱,水资源短缺,应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松花江、淮河和珠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所以该河最可能塔里木河;故选A。 读我国某岛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岛屿气候特征表现为 A. 光照充足,终年温和湿润 B. 全年高温多雨 C. 降水季节变化大 D. 冬季冰期较短 17. 甲、乙、丙、丁四地适合建盐场的原因是 A. 甲地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B. 丙地地势平坦,盐场面积大,利于海水蒸发 C. 丁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 D. 乙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答案】16. C 17. C 【解析】 试题考查海南岛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岛为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没有结冰期,C正确。 【17题详解】 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晒盐要雨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地形平坦的地方;丁地在岛屿西部,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利于晒盐,C正确;甲、乙、丙三地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不利于晒盐。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可行的有: ①发展地铁、轻轨 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 ③鼓励大排量私家车的发展 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 乙城市所在省区的优势能源不包括: A. 太阳能 B. 地热能 C. 水能 D. 天然气 【答案】18. A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吨,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吨,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吨,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吨。根据河流可以判断甲为山西,乙为西藏,丙为重庆,丁为黑龙江。故选A。 【19题详解】 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可行的有:发展地铁、轻轨,大力发展公交运输,以天然气替代汽油,①②④正确。鼓励大排量私家车的发展排放量增大,不能减排,③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乙城市所在省区为西藏自治区,主要的资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西藏自治区分布很少。故选D。 读中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黄河干流,水量迅速减少河段 A. ①以上河段 B. 从①到②河段 C. 从②到③河段 D. 从③到④河段 22. 属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的山脉是: A. 山脉E B. 山脉F C. 山脉G D. 山脉D 23. 铁路线名称与图中字母对映正确的是: A. a——京哈线 B. b——青藏线 C. c——陇海线 D. d——京沪线 【答案】21. C 22. C 2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21题详解】 黄河出青铜峡后,在②到③内蒙古段,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黄河较少有支流汇入,加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黄河的流量逐渐减少,故选C。 【22题详解】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山为太行山,对应图中的G,故选C。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为大秦线,b为兰新线,c为陇海线,d为京广线,故选C。 下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铁路干线包括( ) ①陇海线 ②京包线 ③兰新线 ④青藏线 ⑤北疆线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25. 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甲地的纬度低 B. 甲地的海拔低 C.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D. 甲地的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第二亚欧大陆桥从我国的连云港至兰州为陇海线,经兰新线、北疆线至中亚。故选A。 【25题详解】 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基本与纬线平行,甲、乙两地的纬度差异并不大,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关键原因是甲地距海远、降水少,而乙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天数多,削弱了部分太阳辐射,导致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故选C。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能量。 下表为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6. 四种农作物中,可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7. 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条件不足 B. 水热配合不好 C. 光照条件不足 D. 水分条件不足 28. 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A. 海南岛 B. 西双版纳 C. 三江平原 D. 江汉平原 【答案】26. A 27. C 28. C 【解析】 试题考查中国的农业 【26题详解】 结合表中农作物生长积温可判断出①、②属于亚热带作物,③属于中温带作物,④属于是热带作物,鄱阳湖平原位于亚热带,可种植亚热带作物①②,A正确。 【27题详解】 从表中看农作物②生长需要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成都平原多阴雨天,日照时数不足,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C正确;成都平原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和水热配合适宜种植农作物②。 【28题详解】 从表中看农作物③生长积温大于1600℃,是中温带作物,适合种植在三江平原,C正确;海南岛、西双版纳地处热带;江汉平原地处亚热带。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 A. 丙丁甲乙 B. 甲丙乙丁 C. 丙甲乙丁 D. 丁乙丙甲 30. 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冬季漫长 B. 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C. 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 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中国行政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三江平原(我国的最东边)、山东的西部(大约116°E)、浙江南部(大约118°E)、珠江三角洲(大约114°E),在春分日这天,全球昼夜平分,根据地方时的原则:位置越东,越先看到日出,据此,判断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丁,故选B。 【30题详解】 根据中国行政图判断,甲为三江平原(我国的最东边),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A对。丁为珠江三角洲(大约114°E),位于我国南部,雨季长,降水丰富,B对。丙为浙江南部(大约118°E),降水集中夏秋,冬季低温少雨,C错。乙为山东的西部(大约116°E),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变率大,D对。故选C。 二、综合题(40分) 31.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写出甲地的地貌类型,简述甲地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 (3)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答案】(1)水土流失严重,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 (2)甲区域为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3)流量变小;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河流地貌的发育、生态问题等知识点。 【详解】(1)R河流为黄河,M点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南省的旧孟津,图中M点以上河段为中游,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为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表地形崎岖,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地面裸露,所以该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2)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可以判断甲区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河流从山上流到山口位置,上游山区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而在出山口进入地形平坦区,坡降骤减,流速迅速减慢,水流搬运能力大大减弱,流水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称之为冲积扇。 (3)由于黄河MN 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很少有少支流汇入,几乎没有地下水补给,而且沿途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河水下渗、和生产生活大量引水使流量减小。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新疆局部地形示意图。右图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示意图。 材料二:艾比湖是低洼的一个大型咸水湖,海拔约171米,湖盆西北部为大风口──阿拉山口。如今该湖只剩下500平方公里左右湖面,它的大面积萎缩引发了严重的风沙天气。 材料三: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现代工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对全疆经济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1)说明艾比咸水湖的形成过程。 (2)简析艾比湖萎缩加剧当地风沙天气的原因。 (3)简述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数量较多的原因。 【答案】(1)南、西、北三面地壳抬升,中部相对下降形成盆地;接受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大量汇集;在干旱气候下蒸发强烈,湖水变咸。 (2)湖泊萎缩,湖床盐层裸露;且地下水位下降,周边荒漠化加剧;临近大风口,风沙加剧。 (3)地形较平坦;水源条件较好;交通较便捷;对外联系密切,有多个口岸城市;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陆湖的形成、内陆湖泊对荒漠化的影响、城市的区位条件等,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能力。 【详解】(1 )由左图可知,艾比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其南、西、北三面地壳抬升作用的影响,中部相对下降形成地势较低的盆地,故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地势较低的中部汇集;加之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盐分不断积累,导致湖水变咸。 (2)该地深居西北内陆地区,湖泊的萎缩,直接导致湖床盐层裸露在空气中,增加了该地的沙源;湖泊的萎缩,也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进而使周边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由图可知,艾比湖处在风口位置,风力作用显著,加强了该地的风沙天气。 (3)从地形来看,天山北坡地形较为平坦,利于城市的发展;从水源来看,天山北坡河流较多,较为丰富的水源条件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交通状况来看,天山北坡有公路和铁路干线贯穿,交通条件便利;从区际联系看,天山北坡对外联系紧密,在此影响下形成多个口岸城市;而且,新疆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也位于该地带,在省会的带动作用下,城市发展良好,因此数量较多。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贵州省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图2“贵阳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乡镇常有“八山—水—分田”之说。贵州省的贫困人口较多,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部分贫困人口脱贫。 (1)据材料归纳贵阳的气候特点。 (2)例举贵州省有哪些地质灾害,并分析原因。 (3)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4)试推测贵州省为解决易地搬迁后劳动力的再就业,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全年降水天数较多。 (2)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地面易破碎;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冲刷地面。 (3)贵州省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将人口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生产转型,增加收入,因此易地搬迁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途径。 (4)利用喀斯特地貌及多民族文化从事旅游业;利用山区特产进行贸易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贵州省气候特点、多地质灾害的原因、劳动力就业问题及易地搬迁致富的原因等知识点。试题难度不大。 【详解】(1)据材料二贵阳气候资料可以分析得知,贵阳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期,全年降水天数较多,年降水量较大。 (2)据材料一可知,贵州省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多略斯特地貌,靠近地震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多发。原因主要是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地面易破碎;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冲刷地面。 (3)贵州省的贫困人口较多,地形崎岖,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就地致富难度较大,过渡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将人口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生产转型,增加收入,因此易地搬迁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途径。 (4)贵州省的贫困人口较多,劳动力素质不高,可以利用多喀斯特地貌及少数民族多等特点,从事旅游业;利用山区特产进行贸易等。 3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10℃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示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1)分析大兴安岭两侧的A地和B地≥10℃积温差异大的原因。 (2)比较A、B两地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3)分别指出图中A、B两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就其中一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1)A地纬度位置高;海拔高;距冬季风源地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 (2)A地,以畜牧业为主,主要放牧牛、羊、马。B地,以旱作农业为主,是我国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重要产区。 (3)问题:A地: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B地:黑土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或湿地面积减小。措施:A地: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采用植物固沙为主(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水资源合理利用。B地:合理耕种;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等;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回复湿地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东北的区域经济发展。 【详解】(1)根据图可以看出B地位于松嫩平原,海拔低,气温高;A地位于呼伦贝尔高原,海拔高,而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低. (2)A地为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夏季风的背风面,降水较少,植被以草原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B地为平原,气温较高,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主要发展种植业,种植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 (3)A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脆弱,发展农业生产,容易出现土壤沙化等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从防治荒漠化的角度说明,主要有有:退耕还林还草;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植树种草,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水资源合理利用. B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大规模的发展种植业,大量湿地被开发,植被覆盖下降,出现的问题有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湿地面积缩小等问题.采取的措施:合理耕种,防止过度开垦;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作物等,保持土壤肥力;退耕还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回复湿地生态环境,扩大湿地面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