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进阶提分秘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进阶提分秘诀

一、分析考情心中有数 近三年选择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 ‎ I卷23题,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唯物论(与辩证法组合考)‎ II卷22题,毛泽东用兵,物、意关系(单独考)‎ III卷23题旧体诗的变化,物意关系(单独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I卷21题,习特理论,认识论(单独考)‎ III卷21题主要矛盾理论的变化(单独考)‎ I卷20题零工社区的创新推广,认识论(单独考) ‎ II卷21题杂交水稻的失败(单独考)‎ III卷23题恩格斯语录,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单独考)‎ I卷20题,智库建设,认识论(单独考)‎ II卷22题,老马识途,认识论(单独考)‎ 从近三年的选择题考情看,三年共考选择题10个,占比为10/31,达到32%。考查形式主要是单独考。考查重点是认识论。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知识没有单独考,而是与第五课组合考。‎ 近三年主观题考情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II卷40题,杂交水稻的推广,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单独考)‎ ‎ ‎ III卷39题,屠呦呦获诺奖,追求真理的知识(单独考)‎ 从近三年主观题考情看,共考2道,占比为2/9,达到22%。考点集中在认识论上,考查形式为单独考。‎ 综合近三年选择题和主观题的考情看,本单元共考12道题,占比为12/40,达到30%,与平均数持平。考点集中在认识论,三年来每套题都有一个认识论试题,不是选择题就是主观题,其中7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考点涉及到实践和认识关系、追求真理的知识、认识的无限性和反复性等。复习中尤其注意这个特征。唯物论部分只考了三个选择题,涉及考点主要是物意关系、意识能动性。 ‎ ‎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 ‎【答案】错误 ‎ ‎【解析】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答案】错误 ‎【解析】不一定是正确反映。‎ ‎5.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 ‎【答案】错误 ‎【解析】客观实际是出发点。‎ ‎6.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 ‎【答案】错误 ‎【解析】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答案】错误 ‎【解析】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 诊断反思,查漏补缺 ‎1.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2.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答案】C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纸箱、树木、家具、纸张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主要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题目并没否认这一点,所以D是错误的。选项A、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 ‎3.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取得了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从哲学上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物质与暗物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4.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说明(  )‎ A.人脑是思维运动的物质载体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事物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了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B ‎【解析】大脑越用越灵,强调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B项正确表达了这一重要性。A强调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C项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项错误。‎ ‎5.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比如男性头长和鼻指数。容貌的这种特点就会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从而为一些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方便。这说明(  )‎ ‎①物质世界具有客观性 ‎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 ‎③人们突破规律的制约,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本身正确但不为材料所体现;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突破规律制约”的说法是错误的;②④正确切题。故选D。‎ ‎6.“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答案】D ‎【解析】“树上结西瓜”表明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选D项。A、B、C三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 ‎10.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 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表明(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 ‎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11.一种被称作“超级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感染患者甚至导致死亡。科学家指出,人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出现细菌耐药问题的原因之一。据悉,我国科研人员已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这说明(  )‎ ‎①尊重医疗规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出现耐药性细菌 ‎ ‎②细菌耐药有其自身规律,人们无法有效抵御细菌对人类健康的侵害 ‎ ‎③医疗实践为医学研究提供研究课题,推动医学发展 ‎ ‎④抗菌素的研究与科研人员的个人爱好有直接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①,排除②;科研人员的研究根据实践需要而非个人爱好,④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③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A。‎ ‎12.由多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国际合作小组,利用重离子对撞机使两个接近光速的金原子核对撞,成功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重的反物质反氦-4。该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宇宙最初形成的详细过程,解开一些不解之谜。这说明(  )‎ ‎①反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不完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 ‎②探测反物质的实验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 ‎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 ‎ ‎④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13.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偏好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的高热量食物,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行为机制——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可以调控人体的生理活动 ‎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当我们吃进高热量食物的时候,精密复杂的神经中枢会让我们体验到愉悦感,这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③入选;这一发现对于人们对抗肥胖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对抗肥胖服务,④入选;材料未体现①②。‎ ‎14.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滴水穿石体现了物质的反应特性,这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②根系沃土、④犬吠非主体现了生物的反应形式,这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③敬德保民属于人类的意识。从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角度,A符合题意。‎ ‎15.“我在这里祈祷,也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歌手汪峰的一曲《北京北京》,令无数北漂潸然泪下,同时也激励着他们追逐梦想。这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相对独立性 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文学作品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再现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16.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其理论依据在于(  )‎ ‎①理想、信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②高昂的精神使人振奋,萎靡的精神让人颓废 ‎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利于获得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②④本身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本题选D。 ‎ ‎24. 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  )‎ ‎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 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25.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答案】A ‎26.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  )‎ ‎①其正确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用来指导实践是不成功的 ‎ ‎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  ④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可以看出,对待书本知识不可盲目相信,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性,故选①③。②④说法错误。 ‎ ‎27.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③中的“总会”说法错误。‎ ‎28.科学家发现,在已知的最大病毒——潘多拉病毒的基因组中,有93%不能追溯到自然界已知的任何生物演化支系中。而这些独特的基因很可能成为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三个生命域之外的“第四个生命域”存在的有力证据。这一新发现佐证了(  )‎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②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 ‎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显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C ‎29.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治水三字经》更是千百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同时,《治水三字经》强调“遵旧制、勿擅变”。“勿擅变”不是不变,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治水中总结出的用水经验和方法,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趋利避害。‎ 结合材料,从意识的作用角度,说明人们在治理都江堰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治水三字经》是千百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治水三字经》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又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治理都江堰时坚持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立足实践,使主观符合客观。‎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跳动运用知识能力。从材料得知,都江堰治水过程中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人们尊重、利用规律。‎ ‎30.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从市场准入、工商注册登记、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各种以创业为主的小微企业给予支持,一大批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诞生,它们在扩大就业、活跃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工作思路的哲学依据。‎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是基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新的认识。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我国的经济形势面临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常态下的新问题,我国政府针对新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正是适应新形势所采取的正确对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必须采取新的对策,而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正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