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成都七中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高 2022 届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文彩 瞠目结舌 粗犷.(guǎng) 博闻强识.(zhì) B. 籍贯 旁征博引 揣度.(duó) 屏.息以待(bǐng) C. 苍茫 度过难关 应和.(hè) 引吭.高歌(háng) D. 淬火 天翻地覆 莅.临(wèi) 图穷匕见.(xià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音题考 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形似字要 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项,“文彩”的“彩”书写错误,应该为“采”。 B项,正确。 C项,“度过难关”的“度”书写错误,应该为“渡”。 D项,“莅临”中的“莅”读作“wèi”读音错误,读音应该是“lì”。 故选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篇幅短. 小精悍...,便于传诵。 B. 除夕这天,田教授夫妇一大早就开始准备丰盛精致的菜肴和亲手包制的饺子,等待儿女们 回来共享天伦之乐....。 C. 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已倒闭,目前只剩下顺丰、圆通、中 通等几家平分秋色....。 D. 楚汉相争时,韩信曾对比过刘邦与项羽的军队作风,他认为刘邦的军队对百姓利益秋毫无... 犯.,刘邦定能夺得天下。 【答案】C - 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 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 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 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C项,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此处为“顺丰、圆通、中通等几家”,对象错误; A项,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使用正确; B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使用正确; D 秋毫无犯: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使用正确。 故选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举办军运会,不仅彰显了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捍卫和平的决心, 而且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B. 去年“双 11”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在消费者抢购期间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假客服、 假链接等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C. 梁任公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 后,决定以他儿子所讲述的事迹为准。 D. 打车软件为司机和乘客搭建沟通平台,但司机无论是否使用该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 这样才能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 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 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 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 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项,结构混乱,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删去“通过”; B项,结构混乱,“利用……手段层出不穷”句式杂糅,可删去“利用”; C项,正确。 - 3 - D 项,“维护”和“合理要求”搭配不当,可删去“合理要求”,或在“合理要求”前加“满 足各方的”。 故选 C。 4.下列对《鸿门宴》课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 B. 至鸿门,谢.曰 谢:道歉 C. 范增数目.项王 目:递眼色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将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 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是说“臣死都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我推辞呢”,且: 尚且。 故选 D。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跽,指跪直身子,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后跟,起身 前先跪直身子。 B. 东向坐,指面向东而坐。在古代文化礼仪中,坐席堂室有别,室中坐西向东为尊,而堂上 坐南朝北为尊。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司马迁,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D. 参乘,亦作“骖乘”,指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参乘 在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 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 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 - 4 - B 项,“堂上坐南朝北为尊”错误,在朝堂上,坐北朝南为尊,所以有“南面称王,北向称臣” 之说。 故选 B。 二、文言文阅读(29 分) (一)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縣役及丧,项梁常为主 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日:“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 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 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 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 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念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藉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 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日惹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日:“此项王也。”项王 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檥(yǐ):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 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籍大喜,略.知其意 略:简略,不充足 B.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暗地里 C. 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满门抄斩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方:方圆,指土地面积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 - A.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 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B.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 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C.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 吕马童/日/若非吾故人乎/ D.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 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答案】6. A 7. C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 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籍大喜,略知其意”是说“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略: 大概、大致。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 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是说“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B 和 D 项;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是说“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汉骑司马”是 “吕马童”的身份,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A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 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 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故选 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 - 6 - 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 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氏世世代 代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 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 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 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来项梁又杀 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 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 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 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 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 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 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 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 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 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 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 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 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 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候,我就送你 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1],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 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 - 7 - 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 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 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 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 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 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 “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 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 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节选自《国语》) 【注】桓公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 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 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管夷吾)辅佐公 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即齐桓公。莒:春 秋时诸侯国,今山东莒县。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若:比得上 B. 治国家不失其柄. 柄:根本 C. 是以滨.于死 滨:迫近 D. 桓公亲逆.之于郊 逆:违背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B.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日/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C. 鲍叔对日/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相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D.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日/请诸鲁/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 - 8 - 能的高风亮节。 B. 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 究他的过错。 C. 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 的远见卓识。 D. 鲁庄公虽有施伯出谋划策,但在应对齐国“引渡管仲”的问题时,因其缺少主见,最终放 走了管夷吾。 11. 把《鸿门宴》中的句子和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 宴》) (2)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3)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答案】8. D 9. D 10. B 11. (1)你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这么做,你们 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2)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这件事。 (3)在这时鲁庄公派人捆绑管仲把他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桓公亲逆之于郊”句意为:齐桓公亲自到城外迎接他。“逆”,迎接。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 排除法做题。 本题是鲍叔牙和齐桓公的几句对话,所以“曰”后都要停顿。“夫犹是也”的意思是他也会 - 9 - 这样的。句中“夫”发语词,一般置于句首,所以应在“夫”之前停顿,这样就排除 A、B项。 “若何鲍子对曰”的意思是齐桓公说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句中的“对曰”的对象是 “鲍子”所以应在“鲍子”前停顿,这样就排除 C 项。选项确定后,梳理句意:鲍叔牙解释 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 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 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 B项,“曾差点暗杀”错,根据注释“管仲(管夷吾)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 白的衣带钩”可知:双方是交战,并非暗杀。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 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 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若”,你;“为寿”,祝酒;“因”,趁机;“若属”,你们这些人;“为 所”,表被动,被。第二句关键点:“令”,好、美好;“戮”,处死;“故”,所以;“以 戮之于群臣”,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第三句关键点:“使”, 派;“缚”,捆绑;“受”,领回;“退”,离开。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 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 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10 - 齐桓公从莒地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 要对我施加恩惠,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您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 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 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 不如他;披甲戴盔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百姓的父母。 将要管理孩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 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 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 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 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 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 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 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 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 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 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 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等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亲自到城外迎接他,和他坐下 来一起谈论天下大事。 三、默写(10 分) 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凄清,又惆怅。 (戴望舒《雨巷》) (5) 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徐志摩 《再别康桥》) (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 士皆垂泪涕泣。(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 11 - (8) 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9)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答案】 (1). 鱼翔浅底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书生意气 (4). 挥斥 方遒 (5). 默默彳亍着 (6).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7).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8). 为变徵之声 (9).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0). 士皆瞋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 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翔”“峥嵘”“遒”“彳亍”“溯”“笙箫”“徵”“瞋”。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 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 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 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根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 12 -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1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一句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表明“根”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B. “我”想除掉“根”来种上光辉的花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痛恨,对未来的渴望。 C.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表明“我”最终意识到它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D.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根”比作母亲,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14. 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3. B 14. 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或悠久历史)的敬畏、依恋之情。“坟墓” 是生命的归宿,“母亲”是生命的源头,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赞美)和敬畏。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对未来的渴望”错,诗中是对美好新事物的渴望。 故选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中的情感题要分析诗歌前几句的内容答题 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此诗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了什么。回答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 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现手法在抒发情感方面的作用。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 句分析。 本题应结合诗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分析,抓住诗歌的最后一句中的“坟墓”“母 亲”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根”象征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母亲”孕育生命,是生命的 源头,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敬畏。“坟墓”象征“生命的归宿、源头”。这句话运用 比喻修辞手法,把“它(根)”比喻成“母亲”,生动形象地指出它是孕育中国传统文化的 根本,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或悠久历史的敬畏、依恋之情。 【点睛】阅读现代诗的方法供大家参考:①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 - 13 - 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②咀嚼诗歌语 言,把握诗的形象。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我们 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 把握。③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想感情。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 悟作者的思想感情。④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欣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 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诗歌的形象性、 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表现手法也很丰富。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 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 层次的分析。此外,小学生阅读诗歌还要注意以下三点:要多朗读;要有侧重;要有选择。 五、(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联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影儿, 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 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 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 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 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 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 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 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 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 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 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骨 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 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我知道他说 - 14 - 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 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 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 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 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是同类 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 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忙, 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 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六年,未免太困苦 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 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 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 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 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 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那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 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 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来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春 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 - 15 - 为人推毂亦复佳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 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 哈哈!” 15.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写人叙事的散文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深沉,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的深刻精炼 略有不同。 B. 老俞对因果报应的询问,表现出生活的不幸让他陷入彷徨无助的境地,让人既哀其不幸, 又怒其不争。 C. 文章第三段讲述老俞的遭遇,几乎全用白描和客观的叙述,但文字中渗透着对底层劳动者 的真情。 D. 这篇散文善于运用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在故事叙述上表现出小说化 的倾向。 16. 夏志清曾评价叶圣陶“刻画人物的长处在于观察力”。结合本文试举两例,谈谈你对这 一评价的理解。 17. “春联儿”这一题目有什么内涵?在表现文章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例如:①“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 动作描写,揭示了老俞急于做生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和同伴竞争的心理。②“上下眼皮红红 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 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运用肖像、动作描写 和对比的手法,刻画出痛失儿子后的凄惨沉重。③对老俞收到大儿子来信后对我絮叨的描写, 很有生活气息,写出儿子对父母的挂念、战胜敌人的兴奋,体现了老俞对儿子的想念和爱, 为儿子感到光彩,有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 17. 内涵:①指文末提到的春联——儿子在前方打仗,没有愧对国家;为人推车谋生,也是 一个好行业。②体现了老俞勇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爱国),也表现出老俞不屈 于悲惨命运压迫的韧性(坚韧)。作用:揭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老俞的赞美敬佩和真挚的祝 福。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 16 -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让人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错误,作品表现的是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的坚韧。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 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的 描写方式: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等。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 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 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 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这一评价说明了叶圣陶善于捕捉人物的语言、动作,并用简练的方法加以表现的写作才能。 如文章开头描写老俞招揽顾客的手段,作者用了“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 柄儿提在手里”等几个动作描写,将老俞那种急于做生意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和同伴竞争的心 理揭示了出来;“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 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 来越粗”,运用肖像、动作、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了老俞痛失爱子后的悲痛和凄 惨;再如对老俞收到大儿子来信后对我絮叨的描写,如“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 应,到底有没有的?”“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 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 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很有生活气息,体现 了老俞对悲惨命运的控诉,对大儿子的挂念,为大儿子杀敌保国感到骄傲。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的内容,正 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 春联实际上是车夫老俞的精神写照,“有子荷戈庶无愧”体现老俞身上那种自顾不暇尚能勇 于承担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尚品德,“为人推毂亦复佳”表现出老俞不屈于悲惨命运压迫的 韧性。作用是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表现“我”为老俞这种可贵的精神所感动,表达了对老俞 的赞美敬佩和真挚的祝福。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 17 -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 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 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六、(13 分) 18.仿照下面的诗句,再写一组,要求修辞相同,结构一致。 示例: 把我的微笑送给你 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 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 愿那是一束迎春花 带给你温馨和喜悦 【答案】参考答案: 把我的歌声送给你 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 愿那是一缕清新的风 吹走你的烦恼和遗憾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诗句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 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题干中明确指出“仿照下面的诗句,再写一组,要 求修辞相同,结构一致”,故考生仿写的时候要关注修辞和结构。仿写时一定要与例诗的修 辞手法、表达特点、结构布局一致,当然更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 重要的是找出变化和不变的点来:首先分析示例中第一句“把我的微笑送给你”,不变的是 “把我的……送给你”,只要把名词意象“微笑”替换一下即可,比如“歌声”“爱心”“心 声”等等;再来看示例第三句“愿那是一束迎春花”,不变的是“愿那是一……”,换一个 字的量词+三个字的名词,重点换名词,量词可换可不换,比如“一束(朵、根、把、只……) 野百合(红玫瑰、康乃馨……)”;最后分析示例中结尾句“带给你温馨和喜悦”,不变的 是“……你……和……”,第一个省略号处也可以不变,保留“带着”也是可以的,后两处 省略号处必须是两个字的形容心情的感觉,比如“痛苦”“繁累”“心结”“悲伤”“快 乐”“幸福”,注意前面的动词一定要和后边并列的词语搭配照应。写好以后整体上要给人 - 18 - 美好的感觉,文采、哲理性也要具备。 【点睛】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 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 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19.仿照示例,另选两个汉字,写出新的理解,要求紧扣字形,表述简练。 示例:选——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事事走在别人前面。 值——人生要有“价值”,首先人要正直。 【答案】参考答案: 舒——懂得舍弃和给予,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舒畅。 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惩——对心的征服,才是最好的处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字,仔细揣摩所给的字的 字体结构,紧扣字形,对字形进行分解,然后用分解出来的字解释原字的含义,抓住例句中 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对该字的新的理解。注意要有一定的意蕴,这是解答 本题的关键。表述对新字的理解时,语句要简练。 如:“选”,先拆分为“辶”和“先”,把“先”理解成事事在别人前面的意思,把“辶” 理解成“走”,结合“选”的意思是“挑选”,把“辶”和“先”进行想象,表达出“被挑 选出来的人,应该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意思。 “值”,先拆分为“亻”和“直”,把“人要正直”和“人生要有价值”相结合进行组织答。 分析理解了两个例字后,就可以另选两个汉字,写出对该字新的理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 的“明”字,①____________ ,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可是,《说文解字》却 道:“明,照也。从月从囧。” ②_____________ ,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 为什么是月光穿过窗户照进来,而不是日光呢?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 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 以,③ _____________,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而在明月当空的晚上,人们才格外 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 19 - 【答案】 (1). 由“日”和“月”组成 (2).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3). 在艳阳高 照的白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 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解答时注意联 系语段的前后语境,第一空根据“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 “由‘日’和‘月’组成”;第二空根据“为什么是月光穿过窗户照进来,而不是日光呢” 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第三空根据“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 线”“而在明月当空的晚上”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在艳阳高照的白天”。 【点睛】情境补写要注意,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 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 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七、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上学的孩子 李田田 孩子,你可以走慢点 看看天上的云 摸摸路边的草 把树叶当作翅膀 孩子,你可以停一下 把沉重的书包 高高地挂在枝丫上 躺在树下梦到小王子 综合诗歌含义,联系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得改写或扩写本诗;(2)题目自拟,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3)字 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示例: 慢下来的时光 坐在考场中,提笔写字间,时光也仿佛慢了下来,静静沉淀。 - 20 - 回想起考前的急促时光,我更加珍惜这慢下来的时光,犹记得,天刚亮,我便火急火燎 地起床,简单收拾后便急冲冲地赶回学校。早起的鸟儿声声催促着,我又投入紧张的学习生 活中。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唾沫横飞,一刻也不容停歇,一不留神间便已在讲下一个知识点了。 不知不觉中,硝烟味儿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教学进度在一步步加快,心跳更是在一声声敲响。 急促的时光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更加渴望慢下来的时光。 只有经历过快节奏的紧张生活,才知道慢下来的时光弥足珍贵。轻啜一口香茗,在静谧 的夜晚一个人品读名家著作,时光慢下来,心也静下来。犹记得中考前,同样是满天繁星下, 我却仍在奋笔疾书,不时揉揉疲惫的眼睛,打个哈欠,在桌旁堆积如山的作业催促下,无奈 低头,继续奋斗。那时的我无比渴望时光能够慢下来。 我知道时光是不会等我的,所以我竭力想拥抱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哪怕它还是从指缝 中大方溜走,我也根本没有办法责怪它。在青春这张狂而凌乱的日子中,我们随波逐流,应 付着这样那样的作业和考试。压力如黄河的泥沙般随着岁月的浪潮滚滚而来。耳边是这个老 师那个家长的叮嘱,身边的话题永远离不开成绩和名次。那时候,总是想着时光如能快点走, 那我们也就不用如此煎熬。 人虽在考场,心却已高飞。多想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紧张急促的学习生活,去享受慢 下来的时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经过几个月忙碌而又刻苦的学习,我相信努力总有收获, 苦尽甘来,尽情享受慢下来的时光。 小雨淅淅沥沥,在慢下来的时光里,倾听这古老美妙的音韵,我沉醉其中,我知道,迎 着晨曦上学顶着繁星回家的日子将告一段落,在考场上笔光尺影、胶带纷飞的日子马上就要 过去。蝴蝶不经历蜕变的痛苦,就没有翩翩起舞的倩影;流星不划破天际,就不会有灿烂的 光芒。急促的时光已悄然离去,如今的我正徜徉在慢下来的时光里。 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慢下来的时光里悠闲生活。看雪白的宣纸上慢慢晕散开来的 丹青色,听岁月的流水洗涤心灵,感受轻柔的泉水从指间轻轻流远。在慢下来的时光里,尽 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心灵的静谧。 慢下来的时光,真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一首诗。本作文题目要求 “综合诗歌含义,联系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结合诗歌的标题“上学的孩子”和内容 “孩子,你可以走慢点/看看天上的云/摸摸路边的草/把树叶当作翅膀”“孩子,你可以停一 下/把沉重的书包/高高地挂在枝丫上/躺在树下梦到小王子”分析,材料的重点在“孩子,你 - 21 - 可以走慢点”“孩子,你可以停一下”,这是一则思考“慢节奏”学习和生活的作文题目。 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慢”,理解“慢”的内涵以及其对于我们的生活、事业等的作 用进行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慢”的具体理解谈自己的认识,避免抽象的描写 和空泛议论。 参考立意: 1.慢出生活本色 2.“慢”味人生 3.慢,是一种无言的智慧 4. 慢,是一种成熟之后的稳重 可用素材: 1.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 是一种旅行方式。 2.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以及传统,在工 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 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3.千人一面的网红脸再漂亮也没有持久的魅力,而摄影师小李一笔一笔 “画”出的极具中国 古典韵味的作品却因为独树一帜而让人驻足留恋品鉴久久的。与其说这是一份因为别出心裁 而产生的美,毋宁说这是慢功夫的力量。 4.当陆游一路悠悠走过浣花溪,始觉“二十里中香不断”,当仓央嘉措听尽一宿梵唱,只为 寻找一缕佛香;当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垂钓,偏爱那份清苦的宁静……我们是否应该停下焦急 的步伐,慢下来,静下来,给生活一朵花开的时间,还生活本色? 5.慢,是一种淡和的心境。慢出生活本色,乃是一泓映月清潭。白日人潮拥挤,夜晚灯红酒 绿。当快节奏的生活仿佛已如一幕幕辛辣突奇的电影,刷刷掠过之后依旧车水马龙、人声鼎 沸时,“明镜止水以定身,光风霁月以待人。”红尘之外,青灯半卧,却忽见李叔同的一角 僧衣。从翩翩佳公子到月下僧人,他斩尽往事任如沉水东逝,转身循入空门,拾起生活的平 淡安和,一如梁漱溟所言“情贵和,气贵淡,唯淡唯和,乃得其。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沈从文心底的一座边城,星野道夫镜头下的自然舒展……这些懂得拾起生活慢中美景的人, 拥有生活中的平静和淡泊。 6.慢,是一种成熟之后的稳重。慢出生活本色,乃有一片青色巍峨。“慢工出细活”,中国 人的俗语并非闲谈。一如那些雕琢美玉的工匠,一串串清悦的轻敲声间,流露出的自是一番 - 22 - 巧夺天工的自信。因为经历过风浪和沙漠,日月留下的沧海桑田,已如一抹青黛,绘至眉间。 正如星野道夫所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地度过冬天,那么他也难以感受到来自春天 的巨大幸福。”这样在经历过人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之后,终于归于平静,懂得感谢生命 分秒,慢里窥得一方妙趣的,如杨绛、如林青霞、如史铁生,他们的生活如秋阳灿烂,带着 撼动的力量。 7.慢,是一种无言的智慧。慢出生活本色,乃得一曲雨落珠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慢亦是种从容不迫的睿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成大事者,往往有深沉的智慧,一如静水流深的琴音,轻拢慢捻间,已高山水阔几许。以慢 制胜,成为人生赢家,一步一步走的踏实而坚定,生活自有不倒的信念。这番智者,未必是 强者,却是能够走得最远的人,如玄奘,用一双僧履丈量出文明的长度。 8.慢,是心境,是成熟,亦是智慧。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依旧渴望还生活一片本色, 为慢下来的脚步,更为品味慢下来的人生。 9.昔日的片段,慢慢凑成风华绝代的老电影,斑驳着的记忆最是美妙。我继续回忆着,回忆 着那些时光中的嬉笑怒骂。而这一刻,我清晰的听到钟表滴答走过的声音。于是我知道,时 光也慢下来了。 10.日历纸撕过一页一页,那些凝聚在日历纸上的时光也随之被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里,漫 漫时光汇成了历史的长河,以始终不变的速度向前流淌着,像涨潮的海水一样覆盖了未来的 每日每夜。不同于潮水的是,时光只会覆盖却不会回退,身后像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断推 着你向前,没有后退的余地,于是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无奈和焦躁。于是你便想:时光走慢 一点会更好。 行文思路: 本文记叙了作者坐在考场中,感知“时光也仿佛慢了下来,静静沉淀”,“回想起考前 的急促时光,我更加珍惜这慢下来的时光”。通过对比手法,突出表达了对“慢生活”的向 往。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 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 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 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 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 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23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