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高考班)
湘南中学2019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学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Ba- 137 Fe- 56 N- 14 H -1 O-16 C-12 S-32 Cl-35.5 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③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⑥氢气还原氧化铜 ⑦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⑧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A. ③⑤⑥⑦⑧ B. ③⑤⑥ C. ①③④⑤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属于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所有的燃烧均为放热反应;③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反应为吸热;④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吸热反应;⑦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放热反应;⑧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有③⑤⑥,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C和CO2的反应、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铵盐和强碱的反应。本题的易错点为⑦,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是与氧化的缓慢氧化,剧烈氧化就可能燃烧。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 A. 分子个数 B. 原子个数 C. 物质的质量 D. 物质的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答案选D。 3.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Na2CO3 B. CaC2 C. CO(NH2)2 D. CO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是盐,不是有机物,故A错误; B.CaC2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B错误; C.CO(NH2)2 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故C正确; D.一氧化碳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晴】基础考查,明确概念的内涵是解题关键;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判断,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OH与都表示羟基 B.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 C.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 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OH与都表示羟基,A正确; 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B错误; C、CH4分子的球棍模型:,C正确; D、苯分子的比例模型:,D正确; 答案选B。 5.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 kJ热量的是( ) A. 稀HCl和稀NaOH B. 1.0 mol·L-1HCl和1.0 mol·L-1NaOH C. 500 mL 2.0 mol·L-1HCl和500 mL 2.0 mol·L-1NaOH D. 500 mL 2.0 mol·L-1H2SO4和500 mL 2.0 mol·L-1Ba(O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反应不能生成沉淀,生成沉淀会放出热量。 【详解】A、稀HCl和稀NaOH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放出的热量不一定为57.3kJ,故A错误; B、未给出体积,稀HCl和稀NaOH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放出的热量不一定为57.3kJ,故B错误; C、稀HCl和稀NaOH,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故C正确; D、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且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放出的热量比114.6kJ还要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对中和热的理解,注意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2.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57.3 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 kJ•mol-1; 3.以生成1 mol水为基准;4.反应不能生成沉淀(如Ba(OH)2+H2SO4=BaSO4+2H2O) 6.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就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 石油是二级能源 C. 煤是一级能源 D. 焦炉煤气是一级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属于一级能源,故A错误; B项、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 C项、煤属于化石燃料,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C正确; D项、焦炉煤气是煤干馏的产物,是二级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的判断,注意对能源的分类信息理解是解答关键。 7. 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 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 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 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 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不违背发展低碳经济; B、塑料中含有碳元素,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不违背发展低碳经济;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减少环境污染,不违背发展低碳经济; D、有机物溶剂中含有碳元素,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违背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选D。 8.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笨的同系物符合:①只有一个苯环;②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③具有通式CnH2n-6(n6)来分析解答; 【详解】A. 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A错误; B. 符合苯的同系物的三个条件,故B正确; C. 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C错误; D. 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O2(g)SO3(g) ΔH=-98.32 kJ/mol,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 196.64 kJ B. 196.64 kJ/mol C. <196.64 kJ D. >196.64 kJ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SO2气体完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2kJ的热量,则2molSO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Q=2×98.32kJ=196.64 kJ,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因此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 kJ,故合理选项是C。 10.已知反应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则反应HCl(g)H2(g) +Cl2(g)的ΔH为 A. +184.6 kJ·mol−1 B. −92.3 kJ·mol−1 C. −369.2 kJ·mol−1 D. +92.3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方程式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则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Δ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即D正确。 11.已知: ①2C(s)+O2(g)=2CO(g) △H=-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 △H=-483.6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 H2O(g)=2CO(g)+H2(g)的△H为 A. +262.6 kJ·mol-1 B. -131.3 kJ·mol-1 C. -352.3 kJ·mol-1 D. +131.3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即可得到C(s)+ H2O(g)=2CO(g)+H2(g),则△H==+131.3 kJ·mol-1,答案为D。 1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 mol·L-1·s-1 B. v(B)=0.3 mol·L-1·s-1 C. v(C)=0.8 mol·L-1·s-1 D. v(D)=1 mol·L-1·s-1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v(A)/2=0.25; B.v(B)/1=0.3; C.v(C)/3=0.27; D.v(D)/4=0.25; 则反应速率最快的为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可快速解答,也可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来比较。 13.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 mol·L-1,经过20 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 mol·L-1,在这20 s内用该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0.04 B. 0.04 mol·L-1·s-1 C. 0.08 mol·L-1·s-1 D. 0.04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20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为△c=1.0mol/L-0.2mol/L=0.8mol/L,所以20s内该物质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故选B。 【点晴】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定义计算反应速率,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要熟记计算公式v=。 14. 下列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2,4-二乙基戊烷 B. 4-甲基-3-乙基已烷 C. 2-甲基-3-丙基戊烷 D. 2,3,3-三甲基戊烷 【答案】D 【解析】 【详解】A、2号碳不能接乙基,主链不是最长,A错误; B、4-甲基-3-乙基已烷,不符合支链编号之和最小,起点选错,B错误; C、3号碳不能接丙基,主链不是最长,C错误; D、符合烷烃命名原则,D正确; 答案选D。 15.CH3CH2CHO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吸收峰的个数是( ) A. 6 B. 5 C. 4 D. 3 【答案】D 【解析】 【详解】CH3CH2CHO分子为不对称结构,CH3、CH2、CHO中H原子的性质不同,所以其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吸收峰的个数是3。 故选D。 【点睛】在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时,首先要看分子的对称性。若分子结构对称,只需研究一半的分子结构。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相同原子团,性质相同;相同性质原子团上的相同原子,性质相同。 16.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的量 B. 升高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降低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如反应物为固体,则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如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如加入惰性气体,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锌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 B.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 加入少量Na2SO4固体 D. 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会导致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A不选;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使盐酸转化为醋酸,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可满足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故B选;C.加入少量Na2SO4固体,对反应没有影响,故C不选;D.因盐酸与Na2CO3固体反应,会导致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本题的易错点为题意的理解,因Zn过量,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可满足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 18.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的温度 B.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 对于CO(g)+NO2(g)CO2(g)+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D. 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化学平衡逆向进行,减小氯气溶解度,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 C.反应CO(g)+NO2(g)⇌CO2 (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增大压强,两边计量数相等,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 D.微溶物氢氧化钙存在电离平衡Ca(OH)2⇌Ca2++2OH-,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19. 一定条件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SiF4(g)+2H2O(g)SiO2(s)+4HF(g) △H="+148.9" kJ·mol-1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v(SiF4)消耗=4v(HF)生成 B. 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v(SiF4)消耗=4v(HF)生成,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且比例关系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A选; B、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不变,HF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B不选; C、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随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增大,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不选; D、反应有固体生成,随反应进行气体的总质量减小,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D不选; 答案选A。 20.某化学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反应,较高温度下非自发进行,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 > 0,ΔS > 0 B. ΔH > 0,ΔS < 0 C. ΔH < 0,ΔS > 0 D. ΔH < 0,ΔS < 0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ΔG=ΔH-TΔS,某化学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反应,较高温度下非自发进行,即低温下ΔG0,高温下ΔG0,所以ΔH0,ΔS0,答案选D。 【点睛】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ΔG=ΔH-TΔS0的反应能自发进行。ΔH0、ΔS 0的反应一定自发进行;ΔH0、ΔS0的反应低温能自发;ΔH0、ΔS0的反应高温能自发;ΔH0、Δ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21.除去乙烷中乙烯的办法是( ) A. 点燃 B. 通过溴水 C.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通过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点燃乙烷和乙烯都能燃烧,不能实现除杂,故A错误; B、通过溴水乙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不溶的卤代烃,而乙烷不反应,故B正确; C、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乙烯除去但引入了二氧化碳不能实现除杂,故C错误; D、通过石灰水乙烯和乙烷都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22.对于反应N2O4(g)2NO2(g)ΔH>0,要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增大N2O4的浓度 B. 增大NO2的浓度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减小压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只有温度,如使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应正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浓度、压强不影响平衡常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如升高温度,则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C。 23.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 == 2H2O(1) △H= ―285.8kJ/mol B. 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 C. 2H2(g)+O2(g) == 2H2O(g) △H= ―571.6 kJ/mol D. H2(g)+1/2O2(g) == H2O(1) △H= ―285.8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放出热量说明反应热△H<0,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说明消耗1molH2,放出285.8 kJ·mol-1,故选项D正确。 2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反应速率,从而确定化学式。 【详解】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反应速率,3υ(C)=2υ(B),υ(B)=3υ(A),所以υ(C)=υ(B)=×3υ(A)=2υ(A),所以υ(A):υ(B):υ(C)=υ(A):3υ(A):2υ(A)=1:3:2,则该可逆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2,因此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3B2C; 因此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注意把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5.立方烷的结构为,其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详解】立方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一条棱、面对角线、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所以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故答案为C。 【点睛】立方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用固定一个氯原子的方法来寻找。 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6.如图所示,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在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若用50 mL 0.55 mol·L-1B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相同 B.若用50 mL 0.50 mol·L-1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相同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硫酸和Ba(OH)2溶液代替盐酸和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相同 D.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让盐酸完全反应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BC 【解析】 【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A.中和热的含义是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的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用50mL0.55mol•L-1Ba(OH)2溶液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求出的中和热数值相同,故A正确; B.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过程是吸热过程,随反应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所以不可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故B错误; C.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 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故C错误; D.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使一方过量,所以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让盐酸完全反应,故D正确; 故选答案为:BC。 【点睛】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 27.在25 ℃、101 kPa时,C8H18在12.5 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 H2O(l)放出5518 kJ的热量。 (1)C8H18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表示C8H18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 1molC8H18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518 kJ·mol-1 (2). ΔH=-5518 kJ·mol-1 (3). 5122 kJ 【解析】 【分析】 (1)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 (2)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故18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444kJ×18=44kJ,故反应H2O(g)=H2O(l)的反应热△H=-44kJ/mol,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1)燃烧热的定义为: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根据方程式: 可知与12.5 mol O2反应的C8H18为1mol, 故答案为:5518 kJ·mol-1;ΔH=-5518 kJ·mol-1; (2)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故18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444kJ×18=44.0kJ,故反应H2O(g)=H2O(l)的反应热△H=-44.0kJ/mol;所以△H=-5518 kJ·mol-1+9×44.0kJ/mol=-5122 kJ·mol-1, 故答案为:5122 kJ; 28.现有5种有机物:①乙烯,②乙醇,③乙醛,④乙酸,⑤乙酸乙酯。 (1)请分别写出其中含有下列官能团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OH _____________②-CHO __________③-COOH 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5种有机物中(填写序号):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___②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④具有酸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___________ ⑤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聚合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H2OH (2). CH3CHO (3). CH3COOH (4). ③ (5). ② (6). ⑤ (7). ④ (8). ① 【解析】 【分析】 ①乙烯含有C=C官能团,可发生加成反应; ②乙醇含有-OH官能团,可发生酯化、取代、消去反应; ③乙醛含有-CHO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 ④乙酸含有-COOH,具有酸性,可发生置换、取代反应; ⑤乙酸乙酯含有-COO-官能团,可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1)含有-OH的有CH3CH2OH或CH3COOH,含有-CHO的有CH3CHO,含有-COOH的有CH3COOH, 故答案为:CH3CH2OH或CH3COOH;CH3CHO;CH3COOH; (2)①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乙醛; ②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乙醇;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乙酸乙酯; ④具有酸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乙酸; ⑤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聚合反应的是乙烯, 故答案为:③;②;⑤;④;①。 29.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CH3-CH=CH-CH=CH-CH3 (1)至少有____________个碳原子共面; (2)至少有___________ 个碳原子共一条直线; 【答案】 (1). 4 (2). 2 【解析】 【详解】(1)乙烯是平面结构,取代乙烯氢原子位置在同一平面内,至少有4个碳原子共面,故答案为:4;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至少有2个碳原子共线,故答案为:2; 【点睛】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共线、共面分析判断,与双键相连的碳原子为不饱和碳原子。 30.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写出H2与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L 1.00mol·L-1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H2(g)+Cl2(g)===2HCl(g)ΔH=(a+c-2b)kJ·mol-1 (2). 57.3 kJ·mol-1 (3).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ΔH=-57.3 kJ·mol-1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焓变=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 1.00 L 1.00 mol•L-1硫酸与2.00 L 1.00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放出 114.6 kJ热量,而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为中和热,结合焓变及状态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氢气和氯气反应时,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akJ+ckJ=(a+c)kJ,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bkJ×2=2bkJ,所以释放的热量高于吸收的热量,该反应是放热的,焓变△H=(a+c-2b)kJ•mol-1, 故答案为:H2(g)+Cl2(g)═2HCl(g)△H=(a+c-2b)kJ•mol-1. 1.00 L 1.00 mol•L-1硫酸与2.00 L 1.00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放出 114.6 kJ的热量,而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为中和热,则该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H2O(l)+Na2SO4(aq)△H=-57.3 kJ•mol-1, 故答案为:-57.3 kJ•mol-1;NaOH(aq)+H2SO4(aq)=H2O(l)+Na2SO4(aq)△H=-57.3 kJ•mol-1。 31.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 Δ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t1________;t3________;t4________; (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图像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 (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 (5)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1升高温度 (2). t3使用催化剂 (3). t4减小压强 (4). t5-t6 (5). t2-t3 (6). t3-t4 (7). K0〉K3=K5 【解析】 【分析】 (1)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t0-t1之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t1-t2之间,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v(正)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