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新闻教案(全国)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新闻教案(全国)3

‎2019届一轮复习 新闻 教案(全国)‎ 新闻文体特点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文本所使用的语言和技巧也有其个性,且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也是新闻这一文体的功能和所承载的使命。故新闻鉴赏类题目常从鉴赏新闻的语言、鉴赏新闻的艺术技巧等方面设题。‎ 鉴赏新闻的语言 ‎“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规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极少主观评论,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新闻在其客观叙述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于是新闻的语言也就有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常见 设问 ‎①新闻语言要求真实准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②所选文段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③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思维 定向 ‎①从语言特点入手:不同题材的新闻,其语言所具有的特色不同,先明确赏析的是新闻语言的客观平实,还是语言的情感性。‎ ‎②从语言技巧入手:鉴赏所用修辞、表达方式、说明方法等。‎ ‎③从内容入手:从文章写作目的、主旨情感出发,结合文本的内容具体分析。‎ ‎[例1] (2010·山东高考)阅读《“她只能活七小时”》(文本见总启课“读文示范”),完成后面的问题。‎ 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第⑪段作简要分析。(4分)‎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答:  ‎ ‎ ‎ ‎ ‎ ‎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题型:由题干要求对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可知本题属于新闻鉴赏类题型。‎ ‎(2)抓隐含信息:“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暗示本篇报道的语言包含作者情感或生动形象。答题时找出相关词句、修辞手法等分析即可。‎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图示,结合文本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规范答题]‎ 画线部分运用拟人手法,将青霉素和车分别称为“仁慈的东西”和“仁慈之车”,又用了“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1分)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1分)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1分)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1分)‎ 鉴赏新闻的艺术技巧 根据新闻的文本特征和高考设题角度,新闻的艺术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设题:‎ ‎1.新闻真实性方面的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新闻技巧的巧妙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的巧妙,也包含在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的巧妙。‎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 命题角度 常见设问 思维定向 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①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本文是怎样表现新闻的真实性的?‎ ‎②新闻的特点就是真实,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①从地点具体、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 ‎②从对象具体、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 ‎③从时间具体、数据运用的角度。‎ ‎④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 ‎⑤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 分析新闻技巧的巧妙性 ‎ ‎①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什么好处?‎ ‎②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③这则新闻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①从艺术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事件的连贯等方面作用的角度。‎ ‎②从艺术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角度。‎ ‎③从艺术技巧对读者的影响角度。‎ 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 ‎①新闻题目是×××,文中为什么详细叙述YYY?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从材料是否不同的角度。‎ ‎②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 ‎③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 ‎②文章叙述了×××许多事例,这是否有堆砌之嫌?‎ ‎④从能否更有利于表现主题的角度。‎ ‎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5年“本科”换来假文凭 ‎——谁该为86名受骗学生负责 要上“军校”,先交中介费 ‎2004年,时年19岁的江西考生吴江涛(化名)高考落榜。经熟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个自称可保证他上军校的人。此人自称手里有第四军医大学的入学指标。他告诉吴江涛:去读军校,穿的是军装,虽然没有军籍,但各种待遇和军校正规生没什么两样,最后发的毕业证、学生证也都是一样的,拿着证书去考研、考医师资格证都没问题。“只要交3万元,就能接到校方邮寄的预录通知书,到校报到时,可以换取正式的通知书。”‎ 听说能上军校,吴江涛很快放弃了去南昌读书的机会。几天后,他收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寄来的预录通知书——你已被录为军医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员……请持此通知书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领取军医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并报到。‎ ‎“报到时,学校有好多接新生的人,全都穿着军装。”在学校给新生召开的会议上,吴江涛和一起来报到的同学们被告知,他们还需要和委培方——湖北省黄冈市、潜江市、孝感市人事局签订一份协议。‎ 当时大家都很纳闷,事先约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但“选送委培学生协议书”上却显示,毕业后发的是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学院的毕业证。对此,校方解答:你们要先在宝鸡待一年,然后改签第四军医大学的协议,再回四医大读书。‎ ‎“当时,来育才报到的新生有200多人,一些人看到学校不满意就走了。”最终,2009届“本科”毕业学员共计86人,其中临床专业70人,护理专业16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都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过来的,为了上心目中的军校,他们分别为中介机构或中间人交纳了3~13万元不等的费用。‎ ‎5年“本科”换来假专科毕业证 ‎2009年7月,作为陕西育才专修学院唯一的一批“本科生”,这86人从该校毕业,却未能如期拿到当初录取通知书和委培协议中所承诺的第四军医大学的毕业证书。在学生和家长的多次催要下,2009年10月,一部分学生在向学校交纳3 800元后,拿到一张专科毕业证书,但发证单位却变成“湖南中医药大学”。‎ 读了5年“本科”。拿到的却是一份专科毕业证,这让学生很难接受。然而,后面的事更加让他们“崩溃”。‎ 广东籍学生陈姗姗(化名)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都上班了,可拿着这个证书时,人家却说是假的。”陈姗姗和同学们急忙登录毕业证上显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历证书查询网址”,发现他们领取的毕业证居然没有登记记录。和陈姗姗一样,她的许多同学都找到了愿意接收的用人单位,但由于没有毕业证而签不了合同。‎ ‎“当初,介绍我们上学的中间人都曾打包票,说如果上学出了问题,不管什么时候,他们会一直管这个事。”吴江涛无奈地说,现在再找那些中介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电话号码换了,还有的干脆躲了起来。‎ 声称“诚信办学”,5年后却承认不具备本科办学资质 和校方多次交涉无果后,学生们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遭遇。直到有媒体介入调查,校方才在1月13日发布一份通知:根据教学大纲及高校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必须有实习报告册1份,范例病历6份,毕业论文1份,以下学生目前资料欠缺,导致毕业证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请在2月6日前速将以上资料邮寄学院,逾期未办理者,责任自负……通知所附的名单显示,86名学生中资料交齐的有29人。“这显然又是学校的缓兵之计。”多次交涉仍看不到希望的学生,对校方已经失去了信任。‎ 发稿前,记者还获知一个重要信息:育才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向恒力向媒体表示,该校实际上并不具备开设5年本科办学的资质。打开育才学院网站上的“学校简介”,记者看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于1995年诞生,是一所以医护专业为主的大专职业院校,学校把“诚信办学、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始终放在首位……‎ 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本文是怎样表现新闻的真实性的?(4分)‎ 答:  ‎ ‎ ‎ ‎ ‎ ‎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题型:由“怎样表现新闻的真实性的”不难推知本题属于新闻鉴赏类题目。‎ ‎(2)明重点:“怎样表现”明确答题的重点。‎ ‎(3)抓隐含信息:由“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可知本题要求答出“新闻的真实性”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图示,结合文本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规范答题]‎ 这篇新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真实性:①时间具体。从2004年86名学生入学到2009年这批学生毕业,事件的发生都有具体的时间。②有关对象和地点的名称具体。有86名学生就读的陕西育才专修学院,签委培协议的湖北省黄冈市、潜江市、孝感市人事局,以及相关的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③引用当事人的话。作者直接引用86名学生中的吴江涛和陈姗姗两位学生的原话和间接引用育才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向恒力的话陈述事件,真实可信。④对事情的原因、结果认真调查——包括对86名学生受骗经过和陕西育才专修学校的办学资质的调查。‎ ‎[例3] 阅读《神湾“啄木鸟”》(文本见第1讲[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赞扬铁路职工的辛勤劳作与奉献精神,详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两位职工的妻子?(6分)‎ 答:  ‎ ‎ ‎ ‎ ‎ ‎ [审答指导]‎ ‎1.审题要“准”‎ ‎(1)定题型:由“详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两位职工的妻子”可知本题属于新闻鉴赏类题型。‎ ‎(2)明重点:“本文主要赞扬铁路职工的辛勤劳作与奉献精神”提示要紧扣主题作答,“为什么还要写两位职工的妻子”说明要答出所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3)抓隐含信息:①写两位职工的妻子属于略写;②分析原因要从职工作者、读者、主题等多角度分析。‎ ‎2.答题要“全”‎ 回顾“思维定向”中的几个答题角度,根据下面图示,结合文本完成对本题的思维过程,并在[规范答题]处写出你的最终答案。‎ ‎[规范答题]‎ 侧面衬托铁路职工的奉献精神;(2分)说明职工能够安于工作的原因,表达了对职工及其妻子的赞美敬佩之情;(2分)更好地表现主题,开阔读者的视野。(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