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安徽省涡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涡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涡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50分)‎ ‎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CCTV举办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③2018年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 ④2018年6月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股市下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CCTV举办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和2018年足球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都属于文化现象,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选项内容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②。‎ ‎④:选项内容属于经济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③。‎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 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A:经济是基础,文化不是基础,A错误。‎ B:“政治是基础”说法错误,B排除。‎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C正确。‎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未必就能搞好,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是不同步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法治的发展,(此处红字为新增加内容)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包括外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兴办孔子学院研究他的儒家思想,赞同他的“天下一家”。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素养是在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①③:题中“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正确;“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兴办孔子学院研究他的儒家思想”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符合题意且正确。‎ ‎②: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②选项观点正确但没有体现。‎ ‎④:题中事例兴办孔子学院传播文化,并没有涉及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材料中的校训属于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厚德载物”“诚朴雄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要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符合题意;“自强不息”“励学敦行”主要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主要讲校训对人的影响,选项中的“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题目要求无关,排除①。‎ ‎④:“人的全面发展”表述较为笼统、不具体,与题目关系不大,排除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这首《我和我的祖国》曲声厚重丰富、打动人心。2019年以来,这首歌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这表明 ‎①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取决于其艺术形式 ②现代传媒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传播的内容 ‎③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爱国主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受其艺术形式的影响,但不是取决于其艺术形式,①表述错误。‎ ‎②:材料体现了现代传媒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手段,而不是内容,②表述错误。‎ ‎③④:材料中,《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这表明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文明只有不同,才能精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促进国家间的交流。”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文化差异越大越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交融并决定政治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文明只有不同,才能精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促进国家间的交流。”这告诉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进共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 ‎:文明只有不同,才能精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促进国家间的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越大越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不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且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7. 下面漫画中的现象警示我们 ‎①必须让传统文化远离儿童 ②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必须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漫画反映了烧香拜佛的不良习俗,因此我们必须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东西,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④符合题意;①必须让“传统文化远离儿童”的说法错误;“民族虚无主义”和题意无关,因此②不符合题意;答案B正确。‎ ‎8.近年来,一批新生代音乐创作人将中国民族元素融合到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流行首乐。这种新奇、独特的音乐形式很快席卷了流行乐坛,受到了听众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众的追捧。“中国风”音乐的创作说明 A.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了文化创新 B.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 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博采众长 D.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答案】A ‎【解析】A:将中国民族元素融入歌曲,形成独特的“中国风”音乐,体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A正确。‎ B: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继承,B错误。‎ C:“博采众长”指的是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D: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不是传统文化,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9.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材料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BD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点睛】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早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功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0.习近平指出:“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哲学是深刻的,追求高素质,不能没有哲学;要做大事业,也不能没有哲学。”这段话的哲学依据是 A. 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C.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材料强调哲学的重要性,故D选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产生,排除;B说法错误,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1.“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③哲学决定着社会进步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①④项符合题意;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家并非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②项说法错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推动着社会进步,而错误的哲学思想则阻碍着社会进步,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指出,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材料表明 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C.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D. 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择 ‎【答案】A ‎【解析】A:材料主要说明,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即必须正确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真正的解放思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材料强调我们要正确对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选项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C。‎ D: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而不是决定,D说法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 “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答案】C ‎【解析】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是唯心主义观点,A不符合题意。‎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观点,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绝对静止的观点,B不符合题意。‎ C:“气者,理之依也”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符合题意。‎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主张要注重从实践中获得认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指的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认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对一名共产党员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而言,马克思主义更是科学,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B.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C. 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答案】D ‎【解析】 D: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D正确。‎ A:选项说法错误,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因为在古代曾经有过二者的统一和结合,只不过是朴素的、没有科学基础的结合。正确的表述应为“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故A项排除。‎ B: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而不是科学性。故B错误。‎ C: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和过程,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故排除C。‎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思想。有评价说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②决定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四个全面”思想作为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①正确。‎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四个全面”思想有利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不是“四个全面”思想。故排除③。‎ ‎④: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四个全面”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 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B. 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 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 万事万物的总和 ‎【答案】A ‎【解析】题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表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它与宇宙间万事万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由此可见,B、C、D三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17.“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形象地指出了 A. 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 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 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答案】D ‎【解析】D: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题中“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体现了万事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故D正确。‎ A:材料中重点强调了“每天都是新的”即运动变化的,而没有涉及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A不符合题意。‎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项说法错误,排除B。‎ C: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说法错误,排除C。‎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能力 ‎④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成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形式的差异性不能决定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①错误。‎ ‎②④‎ ‎:朱自清将所描写的荷花比喻成舞女的裙,比喻成刚出浴的美人,该描写说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这种反映受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成的影响,②④选项正确。‎ ‎③:“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能力”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故本题选C。‎ ‎19.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 B. 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 C. 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 D. 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律,A错误;“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说明要坚持矛盾观点、全面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遵循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说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从体育旅游项目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自身的身体特点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符合题意;“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参与者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D有一定道理;比较BD,设问要求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B项“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与“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直接关联,是最佳选项。故选B。‎ ‎20.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1.40年来,香港抓住历史机遇,既促进了自身繁荣发展,又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新时代国家的改革开放需要香港,也将进一步成就香港。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功能受整体功能的制约 ‎③部分区别于整体,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性质功能存在于部分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40年来,香港抓住历史机遇,既促进了自身繁荣发展,又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新时代国家的改革开放需要香港,也将进一步成就香港。这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功能受整体功能的制约,①②符合题意。‎ ‎③: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但未必推动整体的发展,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功能受整体功能的制约,不体现整体的性质功能存在于部分之中,且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22.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3.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A. 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 B. 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C. 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D.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B不符合题意;美国作家梭罗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说明《瓦尔登湖》带来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反映了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漫画(文字为: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③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题中漫画强调照搬照抄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符合题意。‎ ‎②:漫画中的照搬书本,没有涉及其是否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②不符合题意。‎ ‎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并不是所有的书本知识都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排除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5.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解析】本题以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的作用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文化生活知识,题目类型评析类,问题指向评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从知识层面,本题主要围绕的知识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从题型层面,本题的基本答题思路首先要肯定其合理之处,即文化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然后要否定其不合理之处,而这个否定并不是一味否定,而是辩证否定,即传统村落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面临困难,但因时而变的进行创造性保护和利用,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不会走向消亡。‎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江,一座闽南县城,通过40年的改革,晋江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福建第一“全国十八强”县级城市的惊人跨越。‎ 材料:“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首《爱拼才会赢》是几乎所有的晋江人都会唱的闽南歌曲,浓缩了晋江人最为宝贵的人生信条和晋江精神。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政府出台了允许群众集资办企业、允许雇工、允许股金分红、允许随行就市、允许供销人员按供销额提取业务费的“五个允许”政策。1980年,晋江农民丁和木卖掉所有值钱的家当,凑得1000块钱从家庭作坊开始创业,后来成为著名的安踏集团。1985年,面对“晋江假药案”的恶劣影响,晋江企业痛定思痛,坚定树立“诚信是金、诚信是命”的信条。2017年,面对企业销售业绩下滑,65岁的“闽南民企先驱身家百亿的恒安集团CEO许连捷放弃退休,再度出山,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晋江人“爱拼才会贏"的人生信条和晋江精神在晋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晋江精神是晋江人民拼搏坚持的强大精神动力,晋江精神极大的激发了晋江人民的意志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晋江精神塑造了晋江人民的优秀人格。‎ ‎【解析】本题以晋江的变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晋江人拼搏奋进的创业过程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和获取信息,分析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晋江人“爱拼才会贏"的人生信条和晋江精神在晋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考生可回顾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再把这些理论知识与材料对照,能够用到的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材料概括:晋江精神是晋江人民拼搏坚持的强大精神动力,晋江精神极大的激发了晋江人民的意志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晋江精神塑造了晋江人民的优秀人格。把两部分整合在一起,即可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美誉,拥有神奇旖旎的山水风光、多彩和谐的民族风情、醇厚浓郁的特色风物。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大旅游与大数据、大生态作为全省“三块长板”一起做强做优,实现后发赶超。机遇和挑战并存,贵州旅游发展实现后发赶超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一是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2016年贵州GDP排名全国第25位)的影响,发展基础差;二是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人文风情的走形、防止过度的商业化、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而严峻的挑战;三是如何摆脱区域竞争,贵州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与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周边省市区也有一定的趋同性,同质化竞争较强。这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在创意、理念、思路和规划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结合材料,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贵州旅游业应如何面对挑战实现后发赶超。‎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应正视矛盾解决矛盾,发展贵州旅游业要解决好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扬长避短;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开发与保护的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贵州旅游业应突出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生态特色,打造特色品牌。‎ ‎【解析】本题以素有“公园省”美誉的贵州为话题,以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材料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矛盾观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贵州旅游业应如何面对挑战实现后发赶超,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学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 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整合答案。依据材料“机遇和挑战并存,贵州旅游发展实现后发赶超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可得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应正视矛盾解决矛盾。‎ 依据材料“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人文风情的走形、防止过度的商业化、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而严峻的挑战”可得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开发与保护的统一。‎ 依据材料“如何摆脱区域竞争,贵州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与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周边省市区也有一定的趋同性,同质化竞争较强”,可得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贵州旅游应突出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生态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学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归结起来就是“扬弃、创新”。扬弃,就是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忘本根、辩证取舍,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守住中华文化本根,传承中华文化优质基因,就是着眼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弘扬,成为现代“活水”,为发展所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人们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不能照搬套用。‎ ‎②人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③人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不能盲目崇拜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 ‎④人们要勇于创新,注重寻找新思路,研究新问题,开拓新境界,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为话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材料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学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 根据材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归结起来就是‘扬弃、创新’”可答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人们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不能照搬套用。‎ 根据材料“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不忘本根、辩证取舍,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守住中华文化本根,传承中华文化优质基因”可知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 根据材料“着眼服务当代、面向未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弘扬,成为现代‘活水’,为发展所用。”可知人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人们要勇于创新,注重寻找新思路,研究新问题,开拓新境界,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