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17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从归类上看,从属于“题型一 品味关键词(炼字)”,但因“赏析诗眼”题的方法与“题型一”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指出“××”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3.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 ‎[解题方略]‎ ‎1.确定“诗眼”5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 ‎2.赏析“诗眼”4意识 ‎(1)要有多要素意识 ‎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要素分析“诗眼”(关键词),是最有效的。‎ ‎(2)要有多层级意识 ‎“诗眼”与重点字(词)在句子中、上下片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固然,诗人的情感与句子、上下片、全篇密不可分,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分析“诗眼”与重点字(词)在这些层级中的不同表现。‎ 从局部角度,看“诗眼”对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所起到的作用,或者看它是如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精确性的。从整体(全诗)角度,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 ‎(3)要有多角度意识 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感情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 ‎(4)要有规范答题意识 ‎①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②结合全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③从该字(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 维 井邑①傅岩②上,客亭③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④闲。‎ ‎[注] ①井邑:市井。②傅岩:地名,相传为商朝傅说隐居之地。③客亭:旅客休息之所。④广川: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北景县西南广川镇。‎ 如果诗眼是一首诗思想感情的凝聚点,那么此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  ‎ ‎ ‎ ‎  ‎ 参考答案:“闲”字。表达了诗人一种自由快乐(或平和轻松)、逍遥闲静的情感。诗人登楼眺望,从傅岩自然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了阔远的山水之图和渔舟与飞鸟归家的情景,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快乐;暮色降临,大地一片寂静和寥廓,诗人的心也是一片闲适与安宁。‎ ‎[白话诗歌]‎ 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站在高高的城池上观赏落日的景象,遥远的水面上映着苍山的倒影。岸上有零星的火光,有几只小船孤零零地停在水面上,一些渔家与夕鸟相伴而归。在这寂静又广阔的天地之间,心绪也跟那宽广的河水一般闲适。‎ ‎[诗歌鉴赏]‎ 首联“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诗人把全诗的布景放到云雾之间,不但有辽阔与沧桑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这样设景,既拉大了人与景的距离,使之不至于太过清晰切近而失去朦胧美感,又给之后要展现的实在的物体布置了一个较为虚空的背景。“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两联,前面两句从大处着笔,显示出高、远、壮、阔之感,后面两句则从细节上加以点缀。正如绘画中“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的章法,颔联结构的布置也具有绘画般的技艺:高处的城楼、略低的夕阳、遥远的水边及更远一些的苍山倒影,错落参差,具有画面的美感。颈联两句,诗人将视角从辽阔的大背景中拉回,关注于眼前的小景与细景,“宿”是静,“还”是动,动静结合,展现了水面的遥远与闲静。而“岸火”则消解了“孤舟”的寂寞之感,给有些寂寞清冷的画面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调,让全诗的写景不显得呆板与死寂。尾联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自由快乐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 这首诗中,诗人将村镇、客亭作一层远景,落日、苍山作一层中景,孤舟、渔家作一层近景,由远到近,由点到面再到点,构成了一幅层次错落、虚实结合、点面清晰的山川风景图。‎ 赏析关键句(炼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1.(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2016·全国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3.(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4.(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5.(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6.(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 ‎[解题方略] 赏析关键句(炼句)2步骤 赏析关键句(炼句)重在赏句中“意”、句中“技”,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具体分析时可从以下2步骤入手:‎ ‎[应用体验]‎ ‎7.(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  ‎ ‎ ‎ ‎  ‎ ‎ ‎ 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表现手法)生动贴切;(作用)②动中见静,(表现手法)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作用)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作用)‎ ‎[白话诗歌]‎ 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等授官叙爵,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多病心神已耗尽,超群的英才全靠诸位来识别辨明。‎ ‎[诗歌鉴赏]‎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肃静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举子们答题的情况。举子们入场后,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作者面对此景象不禁生发感慨:济济贤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作者自谦年老多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吴仲俊 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 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  ‎ ‎ ‎ ‎  ‎ ‎ ‎ ‎  ‎ 参考答案: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的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③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每点2分,共6分)‎ ‎[白话诗歌]‎ 春天如同向东流逝的水已渐渐离人远去,盛开的百花已次第凋零。昨夜的露水落在桑叶上,今晨还未干;楝花开时,人们穿起了薄薄的罗纱衣,享受着初夏的风。在轻轻地吟咏中,不断地推敲锤炼诗句;在半醉的酒意中,展示出自己的豪气。与你这一别,来日还能有几次相逢?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怀,总是忧郁不快的,即便是年老也是如此。‎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首联,描写春天将逝、百花凋零。颔联,描写露水未干、夏风习习。颈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通过动作、神态等相关细节描写,来彰显诗人作诗、饮酒时的情态。尾联,表达离别时忧郁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高考近年来考查较少,从全国卷命题来看,更倾向于在选择题中考查。‎ ‎1.(2013·湖北高考)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2.(2013·天津高考)“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2011·湖北高考)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 ‎[解题方略] 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 ‎[应用体验]‎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6分)‎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解题方略],分条答题)‎ ‎  ‎ ‎ ‎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效果)‎ ‎[白话诗歌]‎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别让它在枝头长啼。啼声会惊破我好梦,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诗歌鉴赏]‎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