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长征中学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棵高大丰满的菩提树枝冠(guàn)婆娑,形成极舒展极美丽的形状。她在自然的山坡上,在那高邃的天穹下,显示出自己的原貌来。 B. 心与心的交流是每一个正常人潜(qiǎn)在的要求,古人从心开始的沟通,总是秉烛夜谈,腊炬成灰。 C. 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àn)的中国文化。 D. 那些蜚声中外的水彩画,有一种沧桑而隽(juàn)永的生命质感,让观者的心灵在水、光、色的调和中,被裹挟着,撞击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本题中,A项,枝冠,应读guān; B项,潜在,应读qián;腊炬成灰,应写作“蜡炬成灰”; C项,渊远流长,应写作“源远流长”。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1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囊括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B. 由于“产值数字”与县级干部政绩考核挂钩,谁也不想丢乌纱帽,自然虚报浮夸蔚然成风。 C. 一个人的气质,需要持续的修炼,如同那些原来被粗糙的璞石包裹的晶莹的玉,经过日积月累的琢磨,才一点一点透露出内在潜藏的光辉。 D. 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 A项, “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从实际情况看,应用“涵盖”。“涵盖”,指包括,包容。使用不恰当。 B项,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此处褒词贬用。 C项,日积月累,形容长时间的积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此处使用恰当。 D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乡。此处语境不符。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 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C. 55年来,我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D. 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运动有着本质区别。电子竞技是相互比胜负争上游,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本题中, A项,缺主语,把“在”与“人类”对换位置。 B项,结构混乱,“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偷换主语,主语不一致。 D项,“锻炼……精神”搭配不当。 故选C。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情怀抱负或阐述观点。 C. 《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牌名。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D. “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是盛酒器具,“酹”在这里是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雪”“赤壁怀古”是词题。 5.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请用这种思维方式,任意趣解两个成语。 【答案】(1)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2)最反常的天气---晴天霹雳(3)最怪异的动物--虎头蛇尾;(4)最丰厚的稿酬---一字千金。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例句中,在内容上,前面的描述与后面的在内容上要相吻合,后面的是以书面语概括;前面的是形象语言。在句式上,前面的以“最…”,后面的为四字成语。 6.阅读漫画《失落的一角》,联系第一、第三幅图的文字,给另外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答案】示例:②因为缺失一角,它滚动很慢,所以有机会停下来欣赏小花,但它并没有放弃寻找那一角。 ④最终它发现,在它不完美时,它才最真实、最快乐 ,于是它丢掉了那一角。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和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目中给出了四幅图画,要求联系第一、第三幅图画的文字,给另外两幅图画配上文字,并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图画,明确图画的内容,找出四幅图画之间的关联,写出答案。 本题所给图画的题目为《失落的一角》,第一幅提示一个圆缺了一角,它因不完美而不快乐;第三幅提示找到了那一角,圆完美了,但它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依然不快乐。可见是四幅图画是围绕圆的残缺与完美、快乐与不快乐展开的。据此可推知,第二幅图中,缺了一角的圆与小花在一起时是快乐的,但此时它并没有忘了寻找自己缺失的那一角;第四幅图中,缺了一角圆在前面,而“一角”被丢在了后面,可见是圆主动丢掉了一角,它主动追求不完美,因为这样它才会真正快乐。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写出本题答案。注意语言通顺连贯。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近谀 、跬步、至、窈窕、华发、狼居胥、仓皇。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如果说要找出共享经济的最大亮点,那么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引领了波澜壮阔的创业浪潮。自2011年以来,每一到两年都有一些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如2011年到2013年,诞生了以在线短租为主的住房共享创新浪潮;2013年到2015年,有了各家资本裹挟下的网约车烧钱大战;2015年到2016年,产生了直播、短视频等知识共享的创业潮,以及2016年至今骤然从高潮到低谷的共享单车等。此外,还有生产制造共享、劳务共享、科研资源共享等层出不穷。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创业潮,搅动了原有的商业格局,重构了我们的生活模式,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但若要总结共享经济的一些教训,那么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共享经济产生了许多“泡沫”,造成了虚假繁荣。拿这一波“风口”上的共享单车来说,就在去年还“风生水起”,转眼间就遇到寒冬,原因何在?是因为市场快速发展引来资本竞逐,甚至为抢占市场采取恶性补贴,却忽略了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轻视了和地方管理之间的磨合。更有一些“共享经济”,只是炒作概念而没有实质,如共享宿舍、共享衣服、共享马扎等,实际是人为制造的“伪需求”。还有一些“共享经济”概念,言必称颠覆传统,态度十分激进,但是却忘记了传统产业也有自身特点和优点,如果不尊重、不理解甚至敌视传统,就很容易闭门造车、凌空蹈虚,造成“空中楼阁”。 材料二: 共享经济拉动就业成效显著,助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员工数达716万人,比上年增长22.3%。 2015—2017年我国经济平台员工数 材料三: 资本退出之后,谁来填补空缺?这可能是共享经济下半场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显而易见的是,用户的押金并非问题的正确答案。“对于互联网租赁企业,生存之道不是要盯着用户的押金,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样资本退出之后,才不至于有釜底抽薪的感觉。”上述共享汽车平台投资人表示。 “对于租赁企业来说,收取押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确保消费者不去故意损毁单车,维持运营秩序。而此目的,还可以通过建立消费者信用体系和正向鼓励等多重手段实现,不一定只依赖于押金。”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交通项目部主任刘岱宗说。 “要防止共享经济的异化,警惕那些只为吸引眼球,而无法探索出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共享经济项目。”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认为,共享经济发展已背离共享初衷,不但没有利用闲置资源并使其流动起来,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 材料四: 共享经济主要通过对资源的共同分享,实现资源利用效果和程度的最大化,促使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更加开放和互动。然而,在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对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的过程中,空间作为资源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比一般物品的资源共享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这在城市空间治理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大数据技术发展为背景,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分享,从而达到大多数人参与的目的,但由于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监管并不全面,信息在分享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泄露等问题,导致相关主体利益复杂化。比如,一些企业打着“发展共享经济”的幌子,堂而皇之地从事非法集资、窃取用户隐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共享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就其本质而言,资源拥有权与使用权的界限、界定是十分清晰的。然而现阶段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大多数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资源提供者与个人需求相互联系,平台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设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雇佣模式,更多是偏向于联盟的作用关系,这就导致部分企业企图以单纯提供信息平台为由规避风险与责任。 8. 下列针对材料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近年来共享经济最大的优点是它引领了产业革命的浪潮,不断开创新兴行业。 B. 材料二列举了2015年到2017年共享经济平台员工数量,直观地反映出共享经济在解决就业方面的突出作用。 C. 材料三讨论了共享经济如何摆脱困境的问题,认为谁来填补资本退出后的空白是最关键的问题。 D. 材料四从城市空间管理、信息获取共享、资源使用三方面深度剖析了共享经济面临的困境。 9. 下列针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在资本的裹挟下,每年都会制造出诸如共享住房、共享单车、共享知识、共享劳务等创新创业热点。 B. 共享经济对扩大就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17年,共享经济企业新增的就业岗位约占全部新增就业岗位的10%,2017年新增就业人数大大增加。 C. 为维持良好的运营秩序,确保消费者不故意破坏租赁物,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收取押金,再比如建立消费者信用体系,以消费者的信用作为担保物。 D. 部分共享经济企业企图利用平台逃避责任,有企业甚至利用平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10. 请结合材料中“共享经济”出现的问题,给“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几条建议。 【答案】8. B 9. A 10. ①从技术、产品、服务等具体而切实的方面入手,防止因资本竞逐,共享经济过快发展而导致的泡沫和虚假繁荣;②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③除押金外,积极探索建立消费者信用体系和正向鼓励等多种途径来维持运营秩序;④探索共享经济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使闲置资源流动起来;⑤优化利用城市空间等特殊形式的闲置资源;⑥加强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的监管,保障信息分享的保密与安全;⑦厘清平台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和责任。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它引领了产业革命的浪潮”与原文不符,材料一有“创业浪潮”,而非“产业革命”; C项,“认为谁来填补资本退出后的空白是最关键的问题”绝对化,“最关键”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 D项,“信息获取共享、资源使用三方面深度剖析了共享经济面临的困境”中的“困境”有误,原文说的是“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信息在分享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泄露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企图以单纯提供信息平台为由规避风险与责任”。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共享经济在资本的裹挟下,每年都会制造出诸如共享住房、共享单车、共享知识、共享劳务等创新创业热点”中“每年都”与原文不符,结合“自2011年以来,每一到两年都有一些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2013年到2015年,有了各家资本裹挟下的网约车烧钱大战;2015年到2016年,产生了直播、短视频等知识共享的创业潮,以及2016年至今骤然从高潮到低谷的共享单车等。此外,还有生产制造共享、劳务共享、科研资源共享等层出不穷”分析可知,每年的创业热点不同,文中只说明“有了各家资本裹挟下的网约车烧钱大战”受到资本裹挟。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那么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共享经济产生了许多‘泡沫’,造成了虚假繁荣。拿这一波‘风口’上的共享单车来说,就在去年还‘风生水起’,转眼间就遇到寒冬,原因何在? 是因为市场快速发展引来资本竞逐,甚至为抢占市场采取恶性补贴,却忽略了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轻视了和地方管理之间的磨合”分析,从技术、产品、服务等具体而切实的方面入手,防止因资本竞逐,共享经济过快发展而导致的泡沫和虚假繁荣。结合“对于互联网租赁企业,生存之道不是要盯着用户的押金,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结合“还可以通过建立消费者信用体系和正向鼓励等多重手段实现,不一定只依赖于押金”分析,除押金外,积极探索建立消费者信用体系和正向鼓励等多种途径来维持运营秩序;结合“共享经济发展已背离共享初衷,不但没有利用闲置资源并使其流动起来,反而提高了交易成本”分析,探索共享经济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使闲置资源流动起来;结合“在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对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的过程中,空间作为资源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比一般物品的资源共享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这在城市空间治理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分析,优化利用城市空间等特殊形式的闲置资源;结合“但由于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监管并不全面,信息在分享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泄露等问题,导致相关主体利益复杂化”分析,加强当前我国互联网平台的监管,保障信息分享的保密与安全。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从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明湖之春 老舍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③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④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⑤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⑥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⑦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⑧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注】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的稿。 11. 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作者笔下春天和秋天的大明湖各有什么特色。 12. 第五自然段横线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3.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就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出赏析。 ⑴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⑵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14. 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1. 大明湖的春色特点:不大、不明、不湖;。湖中多坝,水黑且不清,水定无波,一望无景,气味难闻。大明湖的秋景特点:明朗;晴暖无风,水平如镜,湖宽水静,充满画意。 12. 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对上文大明湖景色总结,引起下文对大明湖是为名胜的描写。 13. ⑴“煮过”形象地写出了紫丁香花在狂风肆虐中被摧残而枯黄、残破的景象,其中透着作者的伤感。 ⑵“阔气”是很幽默的说法,本指家庭富有,这里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蓇葖的名贵和丰富,其中流露出作者的喜悦的骄傲之情。 14. 作者写大明湖“明朗”的秋景是为了与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春景相对比(或衬托、反衬等),从而更突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和自己对这种现状的遗憾、失落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和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的理解,然后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例如本题是概括大明湖春天和秋天的景物特点,考生可以到原文中找到这两个季节大明湖景物的描写,最后再加以概括分析即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筛选,可以到原文如下内容中去找: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据此概括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分析语句在文中作用的题型,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去考虑其作用,同时要注意抓住句子本身进行理解和分析。本题题干中的问的是:“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从句子的结构上作用看,“话虽如此”是指上文写大明湖的内容: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是指本段中的: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所以在结构上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并且表达出了作者对大明湖名胜的认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的能力。散文中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是常考题型,这类试题要从语言的特色、手法上的把握、词语在文句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和作答。例如本题文句中的词语“煮过”“阔气”,要结合文句进行理解和分析,“煮过”句没有手法的运用,只结合文句进行分析即可,丁香花在春风的侵蚀下的衰败的形象,形象的体现了大明湖春天的惨淡的景物特点。“阔气”句也没有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文句分析即可,阔气是对大明湖白莲盛产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大明湖物产丰富的欣慰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创作的特色分析和赏鉴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结合对题干的把握,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作家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赏析,同时也要关注内容的现实意义。本题题干问的是: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文意的理解,作者写大明湖的秋景是为了写大明湖春天而服务的,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衬托出了大明湖春天景物的惨淡,抒发了作者对大明湖春景的叹息和感慨之情。 【点睛】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三、文言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是州,恒惴栗 惴栗:忧惧不安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样子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情趣 D. 故为之文以志 志:记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凌万顷之茫然 B.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游于是乎始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其高下之势 其皆出于此乎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8. 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9. 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答案】15. C 16. C 17. (1)自认为凡是这一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为我所享有了。 (2)我的深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18. 用游其他山水时的消极行动和抑郁的心情与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形成对比,反衬作者的不甘沉沦、不甘屈服、高洁的人格之美。 19. 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C项,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趣”,通“趋”,趋向。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中, A项,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于,介词,从。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D项,其,代词,它/副词,表推测,大概。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 ,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有,享有。(2)颢气,天地之气;涯,边际;洋洋乎,情怀浩荡的样子;穷,尽头。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找到运用表达技巧的语句,结合文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本题考查的是反衬手法。写游览其它山水“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意思是,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写西山之游“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意思是,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可见,用游其他山水时的消极行、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句意是: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分析可知,“内志正”与“外体直”是对称结构,中间应断开;“而后”“故”应是句首虚词,故在前断开;两个“德”中间应该断开,“者”“也”是判断句式,“者”后停顿。最后的断句是: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如该题翻译两句,第一句涉及三种句式,第二句有词类活用。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20. 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却可以从____ __、__ ___看出“山”在其中。 21. 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答案】20. “板桥”“泉声” 21. “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最后根据要求作答。此题可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来体会能暗示山在其中的特点,如“板桥”“泉声”两个词语,一静景,一动景,诗人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山泉流水桥下潺潺的鸣声表现出来,给人以画面感。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反映出的核心要素以及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从诗歌语句中进行具体分析即可。三、四句意思是,不要责怪烘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诗歌后两句主要叙述了山农性格及情感,分析时,可抓住关键词“莫嗔”的原因、“却喜”的理由来联想和形象,然后概括出山农的豪爽性格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点睛】古诗词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一、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 1. 抓住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主张。2. 抓住注解,把握诗词内容,了解背景。二、联系诗词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三、抓住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四、分析形象,注意同一形象,不同作者,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情感。掌握这四种方法,会有助于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准确分析诗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精彩而坚实的脚印,和心灵得到启迪与思考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中,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成长的足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答案】成长的足迹 不知不觉,我已踏过15个春秋。15年了,窗外的洋槐也无数次的开花凋零,天空的大雁也无数次的为目的地奔波。转眼间,我已爬上了人生的半山腰。仰头望望山顶,云雾缭乱,遥不可及。俯首看看身后,令人感慨万千。在人生坎坷的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看,那一串渐进模糊而轻巧的脚印。哦,那是我婴儿时期的步伐。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到哑哑学语,那时的我,也许会安静的坐在婴儿床上睡觉,也许会因不顺心而大哭一场,但大家都不会责备我,在为我操心的同时,又盼望着我的成长。于是,在山脚下留下了一串尚还稚嫩的脚印。奥,那一串整齐的脚印,是我上小学时的记忆。刚开始接触书,书对我的诱惑是那么大,我开始关心自己的学习。我会因学习考试考个“优”而高兴一整天,也会因被老师批评一两句而心情沮丧。一年级一年级的爬升,知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但同时也给我不少的烦恼。于是,我开始明白成长之路的坎坷与曲折。在山腰上,留下我酸甜苦辣的回味。 还有那一串最深,离我最近的脚印,是我上中学以来的历程。长大了,所见所闻多了,山路也就更坎坷了。有了对手的存在,使我懂得了奋进;有了压力的鞭策,使我奋起前行。功课重了,自由没了。成绩好了,快乐少了。我会浅唱“逍遥叹”,会吟“如梦令”,一路攀登着陡峭的山路,使我深知成长的艰辛。 看着先行者留下的脚印,似乎在告戒我:前方的路将更坎坷,但这就是人生之路。我将继续地往上爬,身后留下我。 瞧,那一串时深时浅的脚印。哦,那是我幼儿时期的见证。那时的日子是最快乐的。我不会因学习而困扰,不必担心没人和我玩,不用担心做错该怎么办,一切在我眼里都是那样新奇。眼观,手摸,鼻闻,嘴啃,我总是忍不住地去研究身边的每一样的东西。在伙伴群里,我是人人拥护的“山大王”,到阿婆家偷鸡蛋,到阿伯家要茶喝,无忧无虑的过着每一天。于是在离山脚不远处,留下了我一串快乐的回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作文。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首小诗,诗歌的标题是“痕迹”,内容对“痕迹”加以阐释,“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精彩而坚实的脚印,和心灵得到启迪与思考的痕迹”,材料告知我们要以珍视的态度对待生活,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考生可以思考在过去的人生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脚印和痕迹?这些“脚印和痕迹”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警示、意义?在将来的人生路上,我们还应该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别人的脚印和痕迹对自己有何影响?考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深挖写作素材,选取最难忘、最能表现主题的细节行文。然后分析命题,“成长的足迹”,足迹就是成长过程留下的形迹,它是一种经历,一种见证。回顾青春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足迹?从写作题材上看,“足迹”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可以是一叠叠的证书和漂亮的成绩单,它们是你求学路上充实的足迹;可以是手上一个厚厚的茧和纸篓里无数张涂鸦的稿纸,它们是你漫漫写作路上的足迹;可以是跑道上流下的点滴汗水和手上擦伤留下的伤疤,它们是你体能训练中进步的足迹……它们见证了你由懵懂无知到沉静成熟,由低落迷茫到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成长路上,总有这样的“足迹”。可以写“足迹”带给生活、学习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意义,在未来道路上,还应留下什么样的痕迹,以及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行文中要有扣题意识,适时表达心理感受,表现心灵的波动,点明这些情感在“我”心里的影响力。题干要求写记叙文,选材要贴近生活,切入角度要小,从小角度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一定要写出“成长的足迹”的典型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