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杭高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5月学科测试 (历史)试题卷 命题:高三备课组 审题:高三备课组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规范答题,在本试题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施展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中概括了中国四次重要的“转变”:“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清末古今之变”,下列属于“商周之变”中西周出现的新制度的是 ①宗法制 ②封建子弟之制 ③立嫡立长之制 ④官僚政治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④ 2.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文献总结了以往历代都城营建,提出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设计规划原则,这一原则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并远播海外,为周边亚洲国家所接受。这部历史文献中还记载了 A.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B.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C.国有六职,……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3.《史记》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时有如下描述:“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4.南宋学者朱亨道曾记载某次思想史上的辩论盛会:“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吕祖谦)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当时辩论时“元晦”对手的核心主张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本心体悟 C.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D.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5.“十年,(韩镛)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逐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韩镛应该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下列史料所在文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有复开张 ②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 ③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④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7.历史的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内行厂、文渊阁、通政司 ② 密折奏事、文字狱、军机大臣 ③ 宣政院、国师、枢密院 ④ 北门学士、陇右道、政事堂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8.民国中学教材《评注国史读本》写道:“鸦片之战,为西力东渐之第一著:而同盟军之役 次之。”并强调“鸦片之战”后的鸦片不绝是“辱国病民,不亦甚哉”,“同盟军之役”中的 咸丰出逃、城下之盟更是“辱国甚矣”。下列论述符合该书观点的是 ①“鸦片之战”揭开近代化第一篇章 ②将两次战败的影响与国耻联系起来 ③“同盟军之役”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两次战争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严复《文钞·原强》:“中国知西法之当师,不自甲午败衂之后始也。海禁大开以还,所兴 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 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据此,严 复的主旨是 A.肯定了师夷长技的成就 B.阐释了富国强兵的内容 C.否定了学习器物的价值 D.强调了政治变革的必然 10.下图是1872~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厂矿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快速发展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商人投资工商业热潮 C.列强暂时放缓经济侵略利于民营工业大发展 D.清政府的政策对民营工业的发展放松了限制 11.山西省阳泉市有一座战争纪念碑,主碑高40公尺,寓意战争发生的年份;主碑与副碑组 成了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正太(石太)铁路,寓意当年这场战争以破袭该铁路拉开序幕。此 战役 A.根本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C.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D.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12.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曾回忆说:“前几个月在冀鲁豫地区 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全打光了。 地里种不上粮食,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 放区人民的负担。”为此,中共中央做出的决策与下图相符的是 13.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 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14.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 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并于12月同步付诸实施。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此两岸实现了直接三通 B.两岸开始打破隔绝的状态 C.九二共识是协议达成基础 D.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5.提米斯托克利战功卓著,亦是民主制最激进的支持者,却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放逐。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在雅典因为宗教、道德和政治的理由经常使用。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很容易被政客煽动 B.直接民主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C.陶片放逐制有利于防止专制 D.雅典民主成为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16.罗马安东尼王朝的五贤帝执政时期(公元96年—192年)被誉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以下发生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是 A.提图斯皇帝建成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大斗兽场 B.罗马统治下的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在一个斯多亚画廊里讲学 C.西塞罗发展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D.哈德良皇帝建成罗马最宏伟的神庙建筑万神殿 17.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上写道:“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这表明当时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18.在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法国国民议会中的参议院拥有极大的权力,下列不属于当时法国参议院权力的是 A.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参议院同意 B.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C.可组成最高法院审判共和国总统 D.内阁要对参议院而非总统负责 19.下列不同时期的德国疆域图中,与历史人物俾斯麦的活动空间相符合的是 A B C D 20.以下是十月革命前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排序符合当时俄国历史进程的是 ①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资产阶级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共同发动起义 ③彼得格勒的一次群众集会被临时政府军队开枪驱散 ④列宁写作《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1.在德国历史上,在整个20世纪,没有任何一个日子像11月9日这一天一样,能如此引发德国人对历史、政治和社会的讨论,如此直击德国人的内心深处。因此,11月9日被称为德国的命运之日。 以下事件中,发生于1918年11月9日的是 A.德国基尔港水兵拒绝同英国交战,发动兵变 B.柏林工人起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C.德国签署投降协定,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 D.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军修建的“兴登堡防线” 22.二战期间,日本“神风突击队”有人驾驶自杀飞机,带着炸药,频频撞向盟国的舰船。据史料记载:“1945年3月21日,九州东南方向海面上的美国海上机动部队遭到日海军神雷特攻飞行队的奇袭,这是樱花自杀飞机首次参战。”以下战役中(见地图)最有可能使用了自杀飞机的是: C D A B 23.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经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二战后,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C.北约的建立 D.实施马歇尔计划 24.西方有学者认为: “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和大量小额股票的发行,资本主义企业所有权已经分散,大量的小额股票持有者已变成了股份企业的共同占有者,因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的资本主义是新的资本主义,是“人民资本主义”,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人民资本主义” A.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关系 B.大幅改善了基层民众的生活待遇 C.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25.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论断唐代“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唐宋文化的转折性 B.宋代文化的开创性 C.历史演进的连贯性 D.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每题10分,28、29每题15分,共计50分) 26.(10分)晚清时期,中国人的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清政府并未就此而觉醒,仍然自高自大,竟将向外屈服称为“羁縻”“安抚”。1861年,为办理对外交涉而设立的总理衙门,其基本方针为“办理外交之事,非恐决裂,即涉迁就,势本难以周全。两害相形,则取其轻,实未敢因避迁就之讥,致蹈决裂之害”。(意为避免与外国决裂)作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作用却只限于此而已。 ——摘编自刘慧娟《试论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形成的基本轨迹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64年4月,在处理普鲁士与丹麦因战争而在中国渤海湾发生的“战船纠纷”时,奕䜣曾初步提出国家主权问题。他运用有关领海的国际法理论,成功迫使普鲁士公使释放被扣留在中国领海的丹麦船只,解决了棘手的外交难题。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因万国公法直斥之”。1868年“修约”期到来之前,曾国藩也主张中国应“委婉而又坚定地拒绝外国人在修筑铁路、设置电报、内地通航、在中国水域运盐以及建立货栈等方面提出的一切要求,认为这些活动将有损于中国国民的生计”。后来郑观应进一步指出“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夺之”。 ——摘编自施建兴《国际法输入与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发轫》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人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主权观念变化的原因。(6分) 27.(10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一个渐进而又创新的过程,英国和美国一般被认为是原生型的民主制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从1776年到1787年这将近十一年的时间里,殖民地的人们一方面需要一个秩序、权威和力量来对抗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为了解决一个旧的问题而制造出新的问题,因此不愿意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强大的政府。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我们看到制宪的过程已经体现了宪法将要做出的选择:个人的自由始终是制宪过程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为了获得秩序,为了获得这种团结的力量,又需要制宪。 ——袁明主编《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1)联系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说明材料一中提到的“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4分)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的“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指什么?它们是如何被解决的?(6分) 28.(15分)唐长安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繁荣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人、突厥人(狼卫)、粟特人、波斯人、昆仑奴……国际化的人员构成,搭配长安封闭式的坊市、宵禁等中世纪“禁欲系”的城市制度,这样的长安充满了无限可能。……打开狼卫偷来的长安舆图,方正的城市布局恢弘而有序。……西汉的都城在长安,隋唐的都城也在长安,却已不是一个长安了。 ——摘编自《长安十二时辰》网络剧评 材料二: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韩愈《谏迎佛骨》 注: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此事件在全国引发一场浩大而狂热的礼佛风潮,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此表加以谏阻。 材料三: 唐代诗人笔下的长安是多样的,王维写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白中意它“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孟郊有感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则伤感于安史之乱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摘编自唐代诗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长安城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略析隋唐与西汉相比“已不是一个长安了”的主要表现。(5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内引发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的原 因,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韩愈激烈反对“迎佛骨”的原因。(4分) (3)阅读上述所有材料,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代繁盛的旗帜和标杆,试从文化角度概括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韩愈的谏诤与杜甫的忧患都是士大夫社会责任感的突出体现,试以孔孟、朱熹、顾炎武的思想为视角加以阐述。(6分) 29.(15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场文化运动被认为是西欧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重要分水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民抗疫,大家自觉在家隔离,很多人叫着嚷着被憋坏了。其实,在忙碌的现代社会,疫情所带来的隔离正应该让人们静下心来,去关注平时没有精力考虑的事情。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流行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一群青年躲在郊区,每天以讲故事解闷,结果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催生了著名的《十日谈》诞生,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程。 ——《疫情中应关注些有益的事》 材料二: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也曾主管圣彼得大教堂建筑的伯尼尼设计。广场以1586年竖立的方尖碑为中心。……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当教皇在教堂前为信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地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们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多少弥补了一点因大教堂前增加了一段巴西利卡、人们在一定距离内看不到完整的大穹顶的缺憾。伯尼尼说,柱廊像欢迎和拥抱朝觐者的双臂。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材料三: 宗教改革虽然存在着种种缺陷,但是它对西方近代文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却是无可怀疑的。黑格尔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可以说,宗教改革运动对于整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1)阅读材料一,《十日谈》的作者是谁?联系所学知识,这部作品体现了哪些思想,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程?(5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当时罗马教皇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的目的何在?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设计体现了怎样的寓意?(4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阐释宗教改革运动在哪些方面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6分) 杭高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5月学科测试 (历史)答卷页 注意事项:选择题请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填在答题框内,写在他处者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每题10分,28、29每题15分,共计50分) 26. (1)(4分) (2)(6分) 座位号 27.(1)(4分) (2)(6分) 28. (1)(5分) (2)(4分) (3)(6分) 29.(1)(5分) (2)(4分) (3)(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