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调研(二)(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调研(二)(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调研(二)‎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我国某地(36.5°N)一住户,大门朝南,欲在距大门1米的上方修一雨棚(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既能很好的遮雨,又能保证冬至日正午太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最合理宽度约为( )‎ A. 1.15米 B. 1.41米 C. 1.73米 D. 2.08米 ‎2. 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太阳光照射进屋内的时间是( )‎ A. 近6个月 B. 近8个月 C. 10个多月 D. 12个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大门上方1米处修一雨棚,为使冬至日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说明冬至日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90°-(36.5°+23.5°)=30°。距大门1米的上方与雨棚构成一个直角三角 形,靠近雨棚那个角则为从30°,而可以计算出该雨棚的宽度约为cot30°*1=1.73 m。故选C。‎ ‎【2题详解】‎ 大门上方1米处有一雨棚,雨棚的宽度为1.732米,根据已给的余弦和正弦公式,作某日正午太阳光线,使雨棚的影子正好落在门口,tan60°=1.732。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法射入室内,小于60°则可以射入室内,当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60°=90°-(36.5°N-X),太阳直射6.5°N.太阳直射点从6.5°N到23.5°N再从23.5°N到6.5°N,时间大约为4个月,故太阳直射6.5°N以南的时段(约为8个月)正午太阳光能射入室内。故选:B。‎ 暑假期间,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花费大约4个小时徒步穿过我国长江流域某山区公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视线受阻的公路边常设有凸面镜用于保障汽车的行车安全,凸面镜应该设置在图中(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 )‎ A. 进入时步行最为省力 B. 全程以下坡路段为主 C. 爬坡高度不超过40米 D. 离开时身影朝向最高山峰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凸面镜应该放置在山路拐弯处,且凸面镜往往放置在山路拐弯的外侧,用来观察看不到的视野盲区。读图分析,甲地位于山路拐弯的外侧,中间有山脊阻挡视线,应该设置凸面镜。故选A。‎ ‎【4题详解】‎ 读图分析,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m,该游客沿着公路步行,公路高程大致从760-770m 到730-740m,途中起伏不到40米;迎着旭日进入,从西侧进入,注意方向标,从图中右侧进入,游客要先上坡,因此比较费力,途中以上坡路段为主;游客花费大约4个小时离开时,太阳位于东南方,身影位于图示的下方,没有朝向最高山峰。故选C。‎ ‎2019年10月12日第四届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暨水环境与绿色基础设施研讨会在保定市召开。多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国内外学者50余人,500余名参会代表等齐聚于此,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及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经验和问题。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影响最明显( )‎ A. 下渗 B. 地表径流 ‎ C. 降水 D. 水汽输送 ‎6. 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 美化城市环境 B. 增加下渗量 C. 调节小气候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水体间关系,可以判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聚集了部分的地表径流,所以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地表径流。故B项正确。对下渗影响小。故A项错误。对降水、水汽输送没有太大的影响。故C项、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6题详解】‎ 公园中荷花池能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故B项正确。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属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功能。故A项、C项、D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下图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 )‎ A. 甲处低压系统强度大,易形成台风 B. 乙处被低压槽控制,天气晴朗 C. 丙处此时盛行偏北风 D. 丁处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下沉 ‎8. 该季节( )‎ A. 松花江流域阔叶林枝繁叶茂 ‎ B. 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C. 西伯利亚驯鹿向北迁徙 ‎ D. 斯里兰卡附近洋流流向与洋流①方向相反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读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处是低压中心,等压线较稀疏,强度较小,不易形成台风,A错;乙处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B错;丙处北部为高压,此时盛行偏北风,C正确;丁处与相邻的两条等压线中气压较高的相同,为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下沉辐散,D错。故选C。‎ ‎【8题详解】‎ 海洋是低压,陆地是高压,为北半球冬季,该季节松花江流域处在阔叶林枯枝落叶,A错误。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为西北风的影响,B错误。西伯利亚驯鹿向南方气温较高处迁徙,C错误。洋流①为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流,冬季印度洋斯里兰卡附近洋流向西流向,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时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时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前后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 3月~10月 B. 3月~6月 C. 6月~9月 D. 10月~次年3月 ‎10.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11. 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 D 10. B 11.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甲时间河床最低,以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间河床抬高,以淤积作用为主,为枯水期;由甲到乙,应该是由丰水期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多雨,10月后雨季结束,所以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故选B。‎ ‎【11题详解】‎ 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再加上潮流带来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是为了拦截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河口修建大型水闸不能加速汛期洪水下泄。减弱潮流冲淤能力。拦截河流入海泥沙会造成河口淤积,不合理。故选A。‎ ‎2019年我国春运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前往式汉、重庆、西安等地的人群最常退票或改签,也更容易捡漏、刷到余票,成为春运“变卦”城市。春运中,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但前往贵港、贺州等地的春运回家“困难”城市也不少,前十位广西独占5席。左图为春运“变卦”城市,右图为春运回家“困难”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形成春运“变卦”城市的直接原因是( )‎ A. 交通枢纽,运行车次多 B. 服务业少,接待能力弱 C. 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 D. 路况复杂,调度管理难 ‎13. 过半数人员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的主要原因是( )‎ A. 务工收入增加 B. 航空班次增多 C. 高铁线路增加 D. 工作距离缩短 ‎14. 为减少春运回家“困难”城市,广西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③推进房地产开发 ④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2. A 13. C 14. D ‎【解析】‎ ‎【分析】考查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12题详解】‎ 武汉、重庆、西安等城市经过车次较多、选择余地较大,所以乘客最常退票、改签,也更容易捡漏、刷到余票;相关城市均为省会城市,服务业较发达,接待能力强;相关城市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的情况,无材料信息;现阶段,我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不存在管理难度,所以A选项正确。‎ ‎【13题详解】‎ 高铁速度快、性价比高,成为众多春运人群的优先选择,随着我国高铁线路不断增加、联系范围越来越广,过半数用户可实现12小时内返乡;收入增加会增加回家的可能性;航空班次虽然增加,但是价格昂贵,且航空港有限,乘坐人数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外出打工人数较多,工作距离相对较远,所以C选项正确。‎ ‎【14题详解】‎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外出打工人数仍较多,经济落后地区房地产开发不能吸引大量人口,春运回家仍旧比较困难;承接珠三角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返乡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春运人数;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会增加春运的运输效率,所以D选项正确。‎ 下图为“南京与部分城市人口-经济联系统计图”“南京与部分城市位置示意图”,其中,资本投资额≥15 亿元属于强经济联系,资本投资额<15 亿元属于弱经济联系;人口流动(日均人次)≥30000 属于强人口联系,人口流动(日均人次)<30000 属于弱人口联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根据材料,以下关于不同城市之间比较的说法正确的( )‎ A. 相较于马鞍山,常州与南京人口联系程度较弱 B. 滁州与南京的联系属于强经济--强人口联系 C. 芜湖与南京的联系属于弱人口--强经济联系 D. 扬州与南京的经济联系和人口联系均强于淮安 ‎16. 影响图中城市与南京经济联系最弱的因素是( )‎ A. 空间距离 B. 行政区划 C. 长江水运 D. 城市规模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从南京与部分城市人口-经济联系统计图可以看出,常州与南京的资本互投额明显大于马鞍山,常州与南京人口联系程度更强,A错误。滁州与南京人口流动量较大,但资本互投额较小,属于弱经济--强人口联系,B错误。芜湖与南京人口流动量较小,但资本互投额较大,属于弱人口--强经济联系,C正确。扬州与南京的经济联系均强于淮安,人口联系弱于淮安,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淮安距离较远,经济联系较弱,空间距离影响较大,A不符合题意;镇江、扬州、常州均属于江苏,经济联系强,行政区划影响较大,B不符合题意;芜湖、马鞍山位于长江沿岸,没有不位于长江沿岸扬州、常州的经济联系哟,说明长江水运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城市规模大的经济联系强,城市规模影响较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图为“攀枝花—六盘水”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下面小题。‎ ‎17. 图示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 B. 铁路、水运发达,能源丰富 C. 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较低 D. 接近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 ‎18. 图中地区开发的方向是( )‎ A. 大力发展种植业,提高规模化水平 B. 发挥优势,建成能源和矿冶基地 C. 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巩固工业结构 D. 恢复植被,退耕还草还湖,保护生态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判断,该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储量丰富,A项正确。该地区位于长江上游,落差大,航运条件差,B项错。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较低不是影响图示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优势条件,C错。东部发达地区为能源的主要消费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图中地区地形起伏大,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将加剧水土流失,A项错。该地区水能、煤炭资源丰富,可以建设能源基地,发展冶金等高耗能工业,B项正确。要合理适度开发矿产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C项错。区域发展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因地制宜加快经济发展,该地区湖泊少,体现不出退耕还湖,D项错。故选B。‎ 二、双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气候资料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该地的河流可能会存在春汛现象 B. 该地气候的成因可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该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西岸 D. 该地一年中有3个月月均温在0 ℃以下,不适合森林生长 ‎20. 根据该地的气候可知,该地( )‎ A. 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 B. 植被一定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 C. 为了增加保温效果,民居墙体普遍较厚 D. 适合该地生长水果是柑橘、葡萄等 ‎【答案】19. AB 20. AC ‎【解析】‎ ‎【19题详解】‎ 该地有三个月月均温在0℃以下,位于温带,故冬季该地可能会有积雪,则春季时积雪融化河流可能会存在春汛现象,A正确。该地有两个月左右降水最丰富,且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季节分配明显,为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可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该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C错误。该地一年中有3个月月均温在0 ℃以下,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D错误。故选AB。‎ ‎【20题详解】‎ 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A正确。植被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主要由地形决定,B错误。冬季气温较低,为了增加保温效果,民居墙体普遍较厚,C正确。柑橘、葡萄属于亚热带水果,不适合该地种植,D错误。故选AC。‎ 下图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 )‎ 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C.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D. 丁处岩层中可能发现珊瑚化石 ‎22. 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可信的是( )‎ A. 图中曾经出现过两次褶皱 B. 图中经历过两次地壳抬升和下沉 C. 岩浆活动可能发生于图中沉积物形成之后 D. 断层发生于岩浆活动之后 ‎【答案】21. BD 22. AC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B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据图可知,丁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岩层中可能发现珊瑚化石,D正确,综上本题选择BD。‎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岩层有两次不同方向的倾斜,则据此判断该地曾经出现过两次褶皱,A正确;该区域存在两个侵蚀面、三个不同序列的沉积岩层,因此该区域经历了两次地壳抬升,三次地壳下沉,B错误;断层顶部的砂岩层、石灰岩层被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能晚于图中沉积物形成的时间,C正确;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D错。综上本题选择AC。‎ 京沪高铁二线贯通了京津冀、环渤海、鲁苏腹地、长三角地区,是连接北京与上海的又一捷径。下图为“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线路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有关京沪高铁第二通道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冬冷夏热,季风气候显著 B. 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C. 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 ‎24. 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有( )‎ A. 缓解京沪之间客运压力 B. 加强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C. 推动区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D. 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答案】23. AD 24. AB ‎【解析】‎ ‎【23题详解】‎ 京沪高铁第二通道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故A项正确。图示地区多平原,土壤肥沃,地势低平,耕地资源丰富。故D项正确。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穿过地区主要地形是平原和少部分丘陵,地形不复杂。故B项错误。图示区域河流众多,河网密布,但是地势起伏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故C项错误。故选AD。‎ ‎【24题详解】‎ 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客运量,加强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故A项、B项均正确。交通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并且高铁主要提供客运服务,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小。故C项、D项均错误。故选AB。‎ 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张爱萍将军写下诗句“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下图为“若尔盖沼泽区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诗中描述若尔盖沼泽“绿原无垠漫风烟”的自然原因是( )‎ A. 地势起伏大,对流旺盛 B. 地势高,天气多变 C. 空气稀薄,光照强 D. 地形影响,多大风 ‎26. 当年红军穿越草地艰难,是因为当地( )‎ A. 地质灾害多 B. 沼泽泥潭广 C. 夜间气温低 D. 草原植被少 ‎【答案】25. BD 26. BC ‎【解析】‎ ‎【25题详解】‎ 若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区域等高线稀疏,表面地势起伏小,A错误。该地海拔在3000米以上,湿地上空空气湿度大,多阴雨天气,,天气多变,光照较弱,B正确,C错误。该地区海拔高,地形差异大,近地面之间温差大,形成大风天气,D正确。 故选:BD。‎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由此可以看出,红军穿越草地艰难因为沼泽泥潭广。“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说明气温低。草地地形相对平坦,地质灾害少。 草原植被少不是穿越草地艰难的原因。故选:BC。‎ 第II卷(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苏河流域(图)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昆马力克河和 托什干河为阿克苏河的两大支流,表1为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组成和年内分配表。‎ 材料二:红枣具有喜强光照,耐寒、耐旱、耐热的特点,据统计,目前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近400万亩,阿克苏的红枣就占到了三分之一。阿克苏红枣生长环境好,自然桂枝风干,与内地红枣相比,个大、皮薄、肉厚、味甘,口感极佳。当地红枣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少,进行有机种植。‎ ‎(1)读表可知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的径流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 ,该季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 ,这两条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更大的是 河,原因是 。‎ ‎(2)根据材料分析阿克苏红枣种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发展红枣种植及其加工业对阿克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4)游人认为“阿克苏地区应大面积推广有机红枣种植”,试说明你的意见(赞同或反对),并说明理由是。‎ ‎【答案】(1)夏季 高山冰雪(川)融水 昆马力克河 山体高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气候干旱,利于自然风干;病虫害少。(任答三点) (3)增加收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任答三点) (4)赞同,高品质红枣需求量增大;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有机种植污染小。(任答三点) 反对,加剧缺水;可能导致盐碱化;土壤持续供肥能力差;当地资金短缺、技术缺乏。(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以新疆天山地区为背景,考查河流水源补给、农业区位条件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图像、文字、表格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新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气降水少,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因 此河流汛期在夏季,从表中径流年内分配数据也可以看出河流流量夏季最大。昆马力克河上游源自海拔6995m、7443m的高山,海拔高,冰川融雪量更大。‎ ‎(2)种植农作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水源、土壤,应从这些角度分析其有利条件。位于新疆的阿克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昆马力克河和托什干河为阿克苏河的两大支流,有灌溉水源;气候干旱,病虫害少,也有利于自然风干,红枣便于晾干保存。‎ ‎(3)有利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红枣种植和加工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当地加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 ‎(4)先表明观点,再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赞同,可从种植红枣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方面找理由,阿克苏的红枣口感佳,市场广阔;实行有机种植,污染小;土地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廉价。反对,可从种植红枣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方面找理由,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扩大种植会加剧缺水;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地盐碱化;土地使用不当导致土壤持续供肥能力差甚至荒漠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地跨我国三大阶梯,干流流经我国11个省、市、区。长江流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它集中了山、水、林、田、湖、草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哺育着人类与各种生物,赋予我们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园。然而,长江流域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下图为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源头所处的甲地是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该地湿地广布,简述该处湿地的成因。‎ ‎(2)长江上游的乙地是我国物种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游的丙段是我国洪涝灾害较为频繁发生的地区,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河段洪涝频发的原因。‎ ‎(4)大量的人口居住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给长江水质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水污染日趋严重一直是长江保护的核心问题。要保障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守护好水资源和水环境,请你为保护长江水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高原地形,多冰川分布,冰川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2) 纬度较低,且又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优越;山地的相对高差大,山地水热垂直分异明显;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且变率大(集中于夏季);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支流丰富,水系发达,汇水面积大;受泥沙淤积的影响,河床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严控长江流域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对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循环的活力;提高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质的意识等;制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流域为材料,考查河流的不同河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措施,综合考查河流的开发与保护。‎ ‎【详解】(1)湿地的形成,要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角度考虑水的来源和去向。甲地位于青藏高原,高原地形,海拔高,气温低,多冰川分布,冰川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地表水散失少;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水丰富;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使该地区地表水富集,形成湿地。‎ ‎(2)物种丰富主要与水热差异明显有关,这与纬度、相对高度密切相关,也可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位于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纬度较低,且又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优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山高谷深,山地的相对高差大,山地水热垂直分异明显,有利于不同温度带植物生存;地处横断山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物种得以保存。‎ ‎(3)洪涝灾害的发生,要从地形、气候、河流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丙段位于武汉附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且变率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地势低平,泥沙淤积,‎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支流丰富,水系发达,汇水面积大,流域内同时降水,汇入干流,导致干流水位较高;受泥沙淤积的影响,河床较高,易出现决堤现象,形成洪涝灾害。‎ ‎(4)保护水质,要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同时要加强污染物的治理,还要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此外,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往往水体更新快、水质较好。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发展;严控长江流域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建污水处理厂,对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加强污染物的治理;植树造林,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循环的活力,加快水体更新;提高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质的意识等,共同努力来保护水源;制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让保护水资源有法可依。‎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称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除首都莫尔兹比港和最大港口城市莱城,巴新人口集中分布在内陆的H地区。巴新地处板块边界,地形地质复杂,火山地震频发,森林茂密,交通不便,全国97%的土地为800多个文化风俗各畀的土著部族拥有。近期,巴新政府计划在莫尔兹比港和莱城港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但遭到国内部分民众反对。下图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形图。‎ ‎(1)从气候角度简析巴新人口集中分布在H地区的原因。‎ ‎(2)分析莱城港成为巴新最大港口的区位条件。‎ ‎(3)简析航空运输成为巴新各城市间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4)巴新政府计划在首都莫尔兹比港和莱城之间修建公路,简述修建该公路面临的困难。‎ ‎【答案】(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H地区地势较高,气候较为凉爽;排水快。‎ ‎(2)莱城港通过公路与中部高地地区相通,港口的腹地范围大;人口多,经济活动规模大,物资的进出口量大;莱城港地处港湾地区面积大,风浪小;港口水深,便于大型船舶的停靠;港区陆域较平坦,便于筑港。‎ ‎(3)地质地形复杂,公路、铁路等陆地交通线修筑难度大,费用高;巴新地形多山地,主要城市之间公路运输时间长,航空运输速度快;船舶航行速度慢,各岛屿上的主要城市之间交通出行常依赖航空运输。‎ ‎(4)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缺少修建公路的资金;公路沿线山地、河流多,火山、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沿线地区属于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公路建设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土地属土著部族私有,征用土地难度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区域背景,考查城市区位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站点和线路的区位条件。‎ ‎【详解】(1)本题考察影响城市的区位,该地区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所以该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H地区。 (2)本题考察港口的区位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域条件: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位于峡湾中,风浪较小;纬度较低,无结冰期。陆域条件:地势平坦,便于港口的建设和布局;巴新人口集中分布在内陆的H地区,莱城港通过公路与中部高地地区相通,经济腹地广阔,且腹地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3)本题应从航空运输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比较进行分析,航空运输适宜长途运输,巴新各城市间距离较远,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读图巴新地势起伏大,陆运交通投资较大,线路较少,且速度较慢,用时较长;水运交通虽运量大,但速度最慢,运输效率低。 (4)巴新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经济落后,缺少建设资金和技术;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河流较多,建设难度较大;穿过雨林地区,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材料“全国97%的土地为800多个文化风俗各异的土著部族拥有”可能会导致征地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莱索托位于非洲东南部,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西坡,为内陆国家,因其国土完全被南非环绕,故被称为“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中之国。莱索托为热带草原气候,5-9月为旱季,10-4 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000mm。莱索托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 材料二:由莱索托和南非共同兴建的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将从奥兰治河上游引水到法尔 河,以满足豪滕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工程于1990年开工,计划分期兴建5座大坝、1座水电站、200千米的大型穿山隧道,到2020年全部工程建成时,莱索托向南非的输出水量为70立方米/秒,水电装机容量l8万千瓦。莱索托每年从南非获得约三千万美元的售水收入。‎ ‎(1)简析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得以建设的地理原因。‎ ‎(2)说出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选线的优点。‎ ‎(3)推测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简述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建成后对莱索托和南非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莱索托境内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但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豪登省城市众多,人口集中,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需求量大。‎ ‎(2)引水线路短;基本可自流引水;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3)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莱索托年降水量较多,易出现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白然灾害;沿线地区劳动力短缺;工程沿线地区交通不便;资金短缺。‎ ‎(4)对莱索托:增加国内电力供应;增加外汇收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工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 对南非:缓解豪登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豪登省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相关工业发展;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和资源的调配相关知识。‎ ‎【详解】(1)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分析。读材料可知,莱索托年降水量在700 -1000 mm左右,境内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拙设施;莱索托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有富余水资源。豪登省(首府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城市众多,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短缺严重;豪登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制约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因此工程得以建设。 (2)该题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例读图,图中引水线路短,工程量小;从山上引水基本可自流;水源地位于高山地区,河流上游,水质好。 (3)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从自然灾害、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该工程位于山区,根据等高线判读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莱索托年降水量较多,山区易出现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沿线地区人迹罕至,本地劳动力短缺;读图可知工程沿线地区没有交通线,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等的运输。 (4)工程建成后无论从对莱索托积极影响还是对莱索托的积极影响都是从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方面分析。对于莱索托来说能增加国内电力供应;增加外汇收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工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对南非的影响是能缓解豪登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南非的供水能力;有利于豪登省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充足,促进相关工业发展;引水灌溉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