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作业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 选择题 (2016·河南洛阳市模拟)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土面积大 ②水热充足 ③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④土壤肥沃 ( )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2.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巴西的生物承载力有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 国土面积减小 D.植被破坏 1. C 【解析】 巴西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资源较我国更充足;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的基因宝库。因此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 2. D 【解析】 巴西热带雨林面积的逐年减小,导致其生物承载力下降。 (2016·徐州模拟)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3~4题。 3.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4.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 A. ①③⑤ B.①②③ C. ②④⑥ D.④⑤⑥ 3. A 【解析】 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湿地广布是三江源生态特征的一种表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离海洋远近没有必然联系。 4. C 【解析】 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016·福建泉州市毕业班质量检测)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5~6题。 5. 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 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6. 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 由毁林到造林 D.严禁砍伐森林 5. D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森林面积变小,这会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全球气候变暖。 6. C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1990~2000年亚洲森林面积减小,2000~2010年亚洲森林面积增大,其原因最可能是由毁林到造林。伐木与深加工、开发矿产资源将导致森林破坏,使得森林面积减少。严禁砍伐森林不合理也不现实。 (2016·辽宁鞍山市质量检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指出,全球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被砍伐。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森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减少在森林旅游场所周边和内部建设大型宾馆、游乐场所或人造景观 ②生态观光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重新造林相结合( )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②③ 8. 该基金会在世界森林大会上呼吁各国在2020年之前达到“净砍伐等于零”的目标。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7. D 【解析】 生态旅游、减少人为影响、选择性采伐与重新造林相结合均属于保护性开发方式。 8. C 【解析】 各国共同参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2016·辽宁联考)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9~10题。 9.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 A. 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10. 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 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9. B 【解析】 图中有进水管、出水管,主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 10. C 【解析】 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2016·吉林通化市联考)下图为扎龙湿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 下列就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C. 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D. 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12. 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 过度垦殖 D.土地荒漠化 11. D 【解析】 本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位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水位高。 12. B 【解析】 黑龙江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部分地区由于经营管理不当,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2016·赣州模拟)鄱阳湖被称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下图为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时间统计情况,读图回答13~14题。 13.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持续上升趋势 B. 水位低于12米天数最多的年份,也是水位低于10米天数最多的年份 C. 丰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D. 枯水期总体呈现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 14. 若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其作用主要是( ) A. 提高发电能力 B.增加灌溉水源 C. 改善航运条件 D.调节河湖水量 13. C 【解析】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波动性变化;从水位低于12米和10米的天数来看,枯水期在增加,因此可以判断丰水期总体呈现开 始晚、结束早的趋势,本题选择C项。 14. D 【解析】 注意题干是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主要应是调节河湖水量。平原地区落差小,不是为了提高发电能力。通过调节水量,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改善航运条件,但前提首先是调节水量,因此本题选择D项。 二、 综合题 15. (2016·江西南昌市模拟)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4)为什么D地区人口很少?为什么D地区能保存下来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5)简述热带雨林的破坏给全球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植被? 【答案】 (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4)D地区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D地区周围的国家,全部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均不高,由于丛林的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雨林一直未被开发;生活在浓密雨林中的印第安人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 (5)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对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等。 【解析】 (1)亚寒带针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2)A和B的纬度相近,但A位于大陆的东岸,受沿岸千岛寒流的影响,B位于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森林类型由南向北的变化,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热量差异形成的。(3)C岛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东侧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再 加上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为沿岸地区带来了热量和水分,形成热带雨林气候。(4)D地区人口少主要从气候条件不适合人的生存方面考虑。大面积森林得以保存,从落后的经济、对资源的获取少等方面分析。(5)森林的破坏带来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由于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减弱造成的。采取的措施应从工程措施、政策方面、公众参与、全球合作等方面分析。 16. (2016·河南洛阳市模拟)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银川的气候特征。 (3)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分析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答案】 (1)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光照较充足 气温日较差大(答四点即可) (2)主要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较多,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 (3)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环境。60年代主要是随人口增长要解决粮食问题,开垦湿地发展农业;90年代城市建设加快,填湖造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