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考点55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考点55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

考点55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高涨。‎ ‎(3)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__________成立。‎ ‎2.提出:在《__________》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__________。‎ ‎3.内容 ‎(1)民族主义:以__________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 ‎(3)民生主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4.评价 ‎(1)积极性 ‎①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__________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④对结束______________、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__________》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2)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2)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__________之中。‎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3.含义 ‎(1)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__________的口号,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__________”,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意义:是第一次 ‎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答案:同盟会 民报 三民主义 革命暴力 共和国 民主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 临时约法 群众 帝国主义 耕者有其田 国共合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读:在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党人成功发动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先后失败,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重点理解]‎ ‎1.“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2.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4.运用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等。‎ 提示: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2)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提示: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同民族民主革命同等重要,实现民生主义的主要方法是平均地权,以达到为全体人民谋福利。‎ ‎[跟进题组]‎ ‎1.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孙中山把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与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中的优秀成果同中国现实民主革命的需要结合起来,构成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题干中“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对应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 ‎2.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孙中山提出“社会主义”的背景,即鉴于欧美国家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进化论盛行。社会主义学说主张社会财富的平均和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类似,因此孙中山多次讲到的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故B项正确。‎ ‎3.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提供了民权的内涵,这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了人民权利的实现,故D项正确。‎ 主题一 辛亥革命的旗帜——三民主义 ‎1.史料证史——三民主义思想 史料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 论从史出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朝政府统治,民权主义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主张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反映了孙中山反对一切君主政体,体现了较为彻底的反封建性。‎ ‎2.重点讲解——多维视角下的三民主义 从时代 背景看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从纲领 内容看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 从民生 意识看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从民主 政治看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从时代 发展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主题二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1.史料探史——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的转变 史料一 中国同盟会纲领: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史料二 “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孙中山选集 探究 根据两则史料信息,指出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民主革命思想有何重大发展?‎ 答案:变化:史料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政府,具有明显的民族狭隘性。史料二反映了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发展: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归纳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不 同 点 内 容 民族 主义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 主义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 民生 主义 只提出平均地权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不 同 点 影 响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相 同 点 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内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作用: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