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度高三二联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 A. 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 C. 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 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战国中期诸侯国君以物质赏赐代替封地,以玺符为凭证直接任免官吏,反映了贵族政治趋于瓦解,君主集权体制日益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体现战国的社会变革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官僚政治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战国时期仍处于分裂状态,排除。‎ ‎2.唐初,基于地方州县两级行政设置,在州之上分设十道监察区,命监察御史等分巡各道州县。中唐以后,按察使、采访使、黜陟使、观察使等,相继成为各道的专职监察官。采访使、观察使等也有了固定的驻所和判官属僚。这反映出唐代 A. 地方监察逐步网络化和制度化 B. 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 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全面监察 D. 监察官逐渐变为地方官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唐以后,按察使、采访使、黜陟使、观察使等,相继成为各道的专职监察官。采访使、观察使等也有了固定的驻所和判官属僚”,可知唐代地方监察制度逐渐成熟,向制度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地方监察制度,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同理,排除C项;根据材料“相继成为各道的专职监察官”,成为专职监察地方的官员,排除D项。‎ ‎【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全国卷反映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材料中关键信息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解读出的信息进行归纳,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比如本题的关键信息点是“专职监察官”“固定的驻所和判官属僚”联系古代监察制度可知答案。‎ ‎3.公元前5世纪,面对波斯大军入侵,整个希腊民族处于亡族灭种的严重危机之中。但即便如此,希腊人也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之后,又先后被马其顿、罗马所征服。据此可知 A. 地理因素影响希腊统一 B. 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C. 希腊地区缺乏文化交流 D. 城邦制度妨碍各邦联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各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即便经历了希波战争这样的危机,希腊人也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体,可以说明是城邦制度妨碍各邦联合,所以D项正确。地理因素是希腊城邦林立的客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希腊各邦间有着一定的文化交流,C项与史实不符。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城邦公民的直接民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材料并没在分析希腊民主政治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排除B项。‎ ‎4.《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提到的相关人物并不全部都是奴隶主贵族,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说明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审判程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罗马贵族特权,故D项错误。‎ ‎5.一天,几个英国中学生在上完历史课后,就学习内容发表评论,其中一个学生说:“通过它,我们驯服了国王,约束了暴君,避免了革命.”该学生评论的是( )‎ A. “光荣革命”‎ B. 英国议会 C. 英国内阁 D. 英国政党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驯服了国王,约束了暴君,避免了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权力受议会约束,议会具有立法权,有利于民意的体现,避免社会革命的发生,故B项符合题意;A项,“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英国内阁为行政机构,仍对议会负责,排除;D项,英国政党制度的实现依赖于议会选举,排除。‎ ‎6.1877年3月,俾斯麦在国会上发表演说:“如果你们把我的普鲁士根子去掉了,让我只当帝国大臣,那么,我相信我就不会比任何人更有影响。”对这段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德意志帝国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B. 普鲁士与各邦国矛盾尖锐 C. 德意志帝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国家 D. 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在俾斯麦带领下,德意志帝国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深厚的专制色彩,俾斯麦的言论表明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故D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是德国政体特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普鲁士与各邦国这间的矛盾,排除;C项,此时德意志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 ‎7.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其成员具有较好的素质和军事才能,能将天皇的意志和战时大本营的决策贯彻到各作战部队。清政府则采用“谋土一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这反映了 A. 日本近代军制改革的完成 B. 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 C. 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 D. 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制走向近代化,而清政府军制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这反映了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日本军制的改革,但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此时日本军制改革已经完成;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近平科技,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影响了中国军事;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高官雇佣幕僚为其出谋划策,无法体现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材料中的情景主要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 A. 对基督教的认同 B. 主张政教合一 C. 天朝上国的心态 D. 希望共建人间天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可知太平天国领导人仍具有天朝上国的心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只是将基督教作为宣传反清思想的工具,并未真正认同基督教;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太平天国领导人主张政教合一;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与洋人共建人间天国。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孙中山对“平均地权”解释为:“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据此可知( )‎ A. 实现了涨价归公,为民均分 B. 主张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C. 提出了彻底的涨价土地革命纲领 D. 有利于节制资本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平均地权的做法有利于节制资本,使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进而缓解贫富差距,故D项正确;A项,“为民均分”并不是孙中山民生思想内容,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民生主义思想并未涉及土地革命,排除。‎ ‎10.巴黎公社成立后,发出号召,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为祖国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好公民".还教育年轻社员像父辈一样忠诚勇政和憎恨压迫。巴黎公社的教育主张( )‎ A. 体现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性质 B. 旨在动员学生去反对普鲁士侵略 C. 目的为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服务 D. 继承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斗争方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巴黎公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利于维护公社政权,体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色彩,故C项正确;A项,此时列宁主义尚未诞生,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抵抗普鲁士侵略,排除;D项,法国大革命意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巴黎公社革命目标不同,排除。‎ ‎11.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据此可知 A. 中国共产党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 B. 国共之间的矛盾从此得到了彻底解决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而进一步巩固 D. 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主动放弃了政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保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提出苏维埃政府控制的地区属于国民党统治的特区,军队受国民党领导,说明中国共产党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故A项正确。B项“彻底解决”说法错误,两党代表不同利益,不可能彻底解决国共之间的矛盾,故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9月,不符合材料“1937年2月”时间,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为了抗日主动放弃了政权”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政权所在地,故D项错误。‎ ‎1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上是一篇论文的一段,但并不严谨。文中错误共有几处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北京”应为“北平”,“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应为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应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因此有3处错误,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建立。‎ ‎13.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中国与苏联建交是在1949年,故A错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冷战后亚洲的局部热战主要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中国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D错误。故选B。‎ ‎14.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该漫画表明 A. 古巴成为美苏实现和解的纽带 B. 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 C. 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D. 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存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故C项正确;古巴是美苏的矛盾点所在,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是二战结束以后的事件,故D项说法错误。‎ ‎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B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C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时代主题 D ‎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排除A。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故B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通过,说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遭受重大挫折,排除D。‎ ‎16.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官府会付给﹣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这表明 A. 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 B. 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 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 D. 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 ‎【答案】B ‎【解析】‎ 材料“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无偿劳役”,而宋代出现“雇值”,反映了宋朝官府和工匠之间存在一种类似雇佣的关系,这说明宋代工匠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自由,工匠社会地位被逐步肯定,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生产领域的流通,排除A;官营手工在明代前期仍占统治地位,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民间工匠的技术,排除D。‎ ‎17.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答案】C ‎【解析】‎ 城是从政治功能说,市是从经济功能说明,所以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C正确;A、B和D属于城市的一个方面内容,排除。‎ ‎18.明代万历年间《扬州府志》记载:“扬,水国也……聚四方之民,新都(徽商)最,关以西(陕商)、山右(晋商)次之。”又有《歙志·货殖》载:“今之所谓大贾者,莫有甚于吾邑。 虽秦晋间有来贾淮、扬者,亦苦朋比而无多。”这反映出当时( )‎ A. 扬州开始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B.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C. 跨区域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 D. 商帮群体之间竞争十分激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新都(徽商)最,关以西(陕商)、山右(晋商)次之”“秦晋间有来贾淮、扬者”可见当时跨地域商人较多且往来频繁,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不能反映扬州成为商业中心,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对比,不能反映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排除;D项,题干反映了不同地域商人的竞争,但题干旨在强调跨区域贸易现象的出现,故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19.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不是15世纪中叶,且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也不利于欧洲积累财富,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且价格革命是由于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由于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金银货币,这直接导致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学生据此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等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的结论。‎ ‎20.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 A.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 C. 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 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集中,形成垄断,垄断组织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了起来,科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故D正确;A、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错误。‎ ‎21.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胜利 C.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 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19年3月”可知是国内战争时期,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分配,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B正确;公有化程度与所有制有关,题干主旨是分配制度,排除A;题干中的分配制度在后期阻碍了生产积极性,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工农内部之间的矛盾,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联系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22.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1933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据此可知当时 A. 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B. 电子产品不受经济危机影响 C 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D. 经济复苏促使民众热衷消费 ‎【答案】A ‎【解析】‎ ‎【详解】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大量工人失业,购买收音机是由于人们待业在家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收音机销售量暴涨,不能得出电子产品都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故B项错误;1929-1933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故C项错误;1929-1933年是经济危机爆发时期,“经济复苏”表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9—1933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联系所学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分析解答。‎ ‎23.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 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 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 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成立了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用行政的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农业调整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C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措施只是减少了农产品供应,与提高美国消费能力、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无关,AB选项排除。销毁农田和宰杀猪并不是为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是题干措施的直接目的,D选项排除。‎ ‎24.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 A. 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C. 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 仍坚持传统的体制 ‎【答案】D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0年”,当时苏联处于勃列涅夫统治时期,虽然有所改革,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排除B,选D。勃列涅夫统治前期苏联经济尤其工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排除A。C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小题25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5分,共52分,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苟遽然绳之以法,必非其情之所愿。而势有所难行,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向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 ‎ ──《清实录》(雍正)‎ 材料二 在上帝庇佑和保护之下,航海业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特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亚洲、非洲或美洲,或该三洲的任何部分,或属于该三洲的岛屿,或该三洲通用地图或图片所载明或记述的岛屿,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或本共和国所属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属于本共和国的船舶仅指其业主或合法所有人确系本共和国人民,或住在殖民地的本共和国人民,并无假冒等情,其船长及船员大多数又为本共和国人民;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载运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连同其全部船具、枪炮和附属物件)亦应一并没收。‎ ‎ ——《航海条例》节选自乔明顺主编《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手册》‎ 材料三:到19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及金融中处于垄断地位,成了“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国内市场的狭小以及原料的不足,使国际市场的开拓显得日益重要。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进行自由生产和贸易,扩大国内外市场。但是保护关税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阔的从而制约了经济的自由发展。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使他们找到了锐利的武器。于是一场反对国家干预要求自由发展经济的斗争迅速掀起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而取得最后胜利。拥护自由贸易的理论是那样的强有力,这个观点的信从者队伍日益壮大……‎ ‎——谭天宇《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简要概括其基本主张、‎ ‎(2)材料一与材料二经济思想的异同点何在?试分析材料二政策出台的背景。‎ ‎(3)材料三经济思想的实践对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压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商主义:鼓励工商业发展,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推动出口,限制进口。‎ 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同:都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对外贸易方面都有所限制。‎ 异:两者发展经济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以农为本,材料二以工商业为重。材料一对民间进出口贸易限制较多,材料二对进口贸易限制较多。‎ 背景: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②十七世纪,荷兰建立起世界商业霸权。③十七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与荷兰展开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 ‎ (3)‎ ‎①人类的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进入大机器(蒸汽)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了起来。‎ ‎②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步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展开。‎ ‎④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后期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向全世界传播,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逐渐形成。‎ ‎【解析】‎ ‎(1)根据“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得出重农抑商,结合材料可知,主张以农为本,压制工商业的发展。‎ 根据“航海业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特规定”得出重商主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重商主义鼓励工商业发展,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推动出口,限制进口。‎ 根据“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进行自由生产和贸易,扩大国内外市场”得出自由主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主义思想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同:根据“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向朴实,不为华巧”“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特规定”概括得出都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或本共和国所属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等概括得出在对外贸易方面都有所限制。‎ 异:根据材料可从两者发展经济的侧重点不同和进出口贸易限制限制的方面(民间、进口)不同。‎ 背景:根据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十七世纪荷兰建立起世界商业霸权和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等方面分析回答。‎ ‎ (3)根据所学,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是英国工业革命,根据所学回答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于1908年亏损停业。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 ‎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1937年4月,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 ‎——编自《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史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启示一: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 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但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但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陷入萧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日美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打击,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由此可知,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工业现代化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新中国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启示二: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说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不足、技术薄弱,制约其发展。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因资金不足、技术薄弱难以与英美烟草公司竞争,导致亏损停业。后来改组公司,向社会招股,扩大资本,抵制了英美烟草公司将其吞并的企图。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使其处于不利地位。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扩大了资金来源,使其快速发展。‎ 由此可知,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 启示三: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如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获得发展的机遇,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后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化腾飞。‎ 由此可知,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解析】‎ ‎【详解】启示可以提炼出很多,考生择其一即可。根据材料看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可提出观点: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然后,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说明论证。最后,总结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新中国成立,我国实现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2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英国和美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制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确立和发展的历程。‎ 材料三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 ‎【答案】(1)特点:内廷官变为政府官员(外廷官),三省分工负责,互相牵制。‎ 目的: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皇权。‎ ‎(2)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法案等来限制王权,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最终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3)分权与制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制衡;立法、司法、行政分权与制衡。‎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可见内廷官变为政府官员;由材料“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可见三省分工负责,互相牵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三省分工协作,提高办事效率;三省彼此牵制,相权分散,加强皇权。‎ ‎(2)材料中叙述的是英国的政体,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来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利,到责任内阁的确立在18世纪中期,国王统而不治称为虚君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3)“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体现了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国家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的分权制衡。‎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