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七庙太祖、三昭、三穆,诸侯五庙太祖、二昭、二穆,公卿三庙太祖、 一昭、一穆。”该记载主要体现了西周的政治特点是 A. 各阶层等级森严 B.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C. 王权神权相结合 D. 周天子与诸侯分治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昭穆制度是宗庙制度之一,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故A项符合题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借神权巩固王权,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这反映了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 A. 三省分权 B. 皇帝专制 C. 宰相专权 D. 权力制约 【答案】D 【解析】材料“各执己见,杂署其名”等信息反映三省内部存在权力制约关系,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三省职权的区别,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皇帝专权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分散,且君主专制政体下不可能容忍宰相专权,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下表反映了 皇帝 措施 清太祖 设立内三院,贵族议事不合其意,就令内三院再加详议。 康熙帝 设南书房,在此处理一些机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日衰。 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处理军国大政,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架空。 乾隆帝 乾隆五十六年宣布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A. 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极大 B. 清朝前期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C. 清代皇权一步步走向顶峰 D. 清朝机构的设置主要为限制宰相权力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逐渐衰落直至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南书房”、“军机处”和“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符合题意;清朝机构的设置主要为加强君权,且清朝不存在宰相,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利克里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剥夺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除十将军 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些改革 A. 使雅典民众拥有一切参政权 B. 有利于提高雅典民主政治程度 C.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D. 保证了司法实践的公平与公正 【答案】B 【解析】伯里克利改革时期,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权利,有利于提高雅典民主政治程度,但并非民众就是公民,故排除A,B符合题意;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的是梭伦改革,故C不符合题意;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雅典司法实践不可能保证公平和公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史学界和法学界中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流传至今仍不减其影响,主要在于其蕴涵的罗马法精神。罗马法精神具体是指 A. 自然法精神和理性精神 B. 诚实守信的观念 C. 主权在民的民主平等精神 D. 平等互利的观念 【答案】A 【解析】罗马法精神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故A符合题意;诚实守信属于罗马法精神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罗马法并不适应民主政治而存在,并不蕴含主权在民的民主平等精神,故C不符合题意;平等互利的观念与古希腊民主政治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每逢选举,英国几个贵族便划船来到一些衰败的城镇进行“水上投票”,选出他们自己的议员;而西部和北部一些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向议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后来这种局面得以改变得是 A. “光荣革命”发生后 B. 《权利法案》颁布后 C. 责任内阁制确立后 D. 1832年议会改革后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英国选区分布不合理,导致新兴资产阶级无法正常参政议政。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划定选区,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与选举权,故D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后发生后,英国议会民主掌握在大资产阶级和贵族手中,选区分布不合理,故AB不符合题意;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和完善,只是协调了议会与内阁的关系,选区分布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1974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女议员芭芭拉•乔丹说(我想把几个弹劾标准和总统的某些行为放在一起,进行对照,麦迪逊在制宪大会上重申:如果总统企图颠覆宪法,他就应该受到弹劾。”据此可知,美国政治制度体现了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总统制原则 D. 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如果总统企图颠覆宪法,他就应该受到弹劾”,体现了立法与行政的分权与制衡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联邦制是就国家结构而言,主要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总统制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张鑫保教授曾说:“当两个社会、两种文化相撞的时候,产生的冲突,导致了两次中英战争,中国人称之为鸦片战争,其实不应该被称为鸦片战争,因为导因不是鸦片。”据此,张鑫保教授强调 A. 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没有任何关系 B. 虎门销烟致使英国侵略中国 C. 鸦片贸易并非是中英鸦片战争的根源 D. 工业革命的开展引发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鸦片战争“其实不应该被称为鸦片战争,因为导因不是鸦片”,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与鸦片走私有关,但中英鸦片战争的根源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故排除A,C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是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并非根源,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揭示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 反映了《礼记•礼运》中“大同”的思想 B. 体现了农民起义中的社会主义平等色彩 C. 符合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 D. 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愿望 【答案】C 【解析】材料“农民千百年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愿望和要求,故C符合题意;“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对和谐平等的理想社会的描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平分土地的内容,而且《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对中国既有思想观念的发挥,没有体现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愿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条款,该条约 第一款 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第六款第四条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A.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B.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C.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D. 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约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允许“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故选C;A是《南京条约》,BD是《辛丑条约》,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开始“南北议和”,袁世凯一面威胁孙中山让位,一面又挟持清帝退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如愿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临时约法》颁布 A. 表明革命党人尚未掌握临时政府实权 B. 说明临时政府缺乏人民大众的支持 C. 体现了革命派对民主共和制度的维护 D. 反映了革命党人的宪政意识较薄弱 【答案】C 【解析】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故选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党人已经掌握临时政府实权,排除A;两个“临时”的出现是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政权的人民支持程度无关,排除B;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并不能说明革命党人的宪政意识较薄弱,排除D。 12.下面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抵制日货 莫被日奴耻笑 A. 社会矛盾已发生根本变化 B. 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 C. 新的斗争方式不断涌现 D. 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答案】D 【解析】根据“抵制日货”“莫被日奴耻笑”可知,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抵制日货的民族意识,故选D;中国的社会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B漫画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中“不断涌现”无法体现,排除。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这场战争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一二八事件 D. 七七事变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A. 开天辟地 B. 握手言和 C. 分道扬镳 D. 走向成熟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这是中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D。开天辟地指的是1921年的中共一大,排除A;1935年中共和国名党还处于十年对峙时期,还未握手言和,排除B;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基于民族大义积极地寻求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抗日,这包括对国民党的争取,故分道扬镳的说法不符合1935年的历史情境,排除C。 15.1944年,美国记者哈里逊•福尔曼在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后,他在《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吿》中这样写道:“凡见到过八路军的都不会怀疑他们,他们之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对此合理解释的是当时 A. 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B. 敌后抗日战场的抗战更具有艰巨性 C. 中国共产党威望已超越国民党 D.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之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可知,福尔曼认为八路军坚持抗战和共产党实行的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密切相关,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无法体现敌后抗日战场的抗战更具有艰巨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威望已超越国民党,排除C。 16.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A. 彻底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 促使无产阶级民主思想深人人心 C. 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阶段 D.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C 【解析】材料“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说明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故C符合题意;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封建专制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无产阶级民主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是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对世界而言 A. 结束三座大山长期对中国的剥削和压迫 B. 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坚实基石 C. 鼓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对话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对世界而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故C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对中国而言,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国家政治建设逐步开展奠定坚实基石,故A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之际,两大阵营逐渐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尚无法推动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对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下面是一张1953年的选民证,那一年,人民的选举 A. 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 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C. 通过新中国起草的第一部人民宪法 D. 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 【答案】D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1953年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实证。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故D符合题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A不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一个历史新纪元,故B不符合题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人民宪法,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这一制度不是“飞来峰”,而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这一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说明该项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结合所学,相关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D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历史图片能够反映事物和传达历史信息。下面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全民族抗战争时期 B. 十年文革时期 C. “大跃进”运动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一切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联合起来”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全民族抗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合作,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故A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时期主要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故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新时期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国家 A. 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B.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 提出村民民主自治的方针 D. 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可见邓小平强调国家应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故A符合题意;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村民民主自治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构建法律框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这部法律,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A. 民族区域自治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 C. 1982年宪法 D.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答案】C 【解析】由材料“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知这部宪法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结合所学,1982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C符合题意;ABD属于普通法,而非“根本大法”,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对以上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 该政策最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 B. 该政策成功解决了香港和台湾问题 C. 一个国家是前提,两种制度地位相当 D. 该政策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答案】D 【解析】“一国两制”照顾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故D符合题意;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提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故A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得到成功的应用,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故B不符合题意;一个国家是前提,两种制度地位不同,作为主体的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2019年是香港回归22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A.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 为国际社会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范例 C. 促使台湾问题随之得以解决 D. 标志着在中国彻底结束列强侵占历史 【答案】B 【解析】“一国两制”也为世界上仍在分裂中的民族和国家实现和平统一,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故B符合题意;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标志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迈出一重要的步伐,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故AC不符合题意;1999年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表示,“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习近平在此强调 A. 台湾人民都赞同一国两制 B. 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收复台湾 C. 台湾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台湾回归祖国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说明台湾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符合题意;台湾岛内存在对一国两制不同的看法,而国际反华势力并不希望祖国统一,故A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具体祖国统一的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是一种典范政治,保证其正常运作的第一推动力便是贵族的典范作用,但是自西周立国百年之后,贵族阶层变得贪图享乐,素质普遍下降,以致最终失去示范,自乱其制。因此,贵族政治日渐无法正常运转,并且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春秋时期,诸侯、大夫逐级僭越,卿族之间的相互斗争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过程。面对强宗大族对君权构成的巨大威胁,君主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以打击贵族势力、维护君权,而社会也急需建立起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以适应已经变化的客观形势,这便是官僚政治。 ——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原因。 (2)列举秦朝、唐代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并从政治角度简析官僚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原因:贵族政治的特性导致其自身的衰败;君主打击贵族势力、维护君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社会处于大动荡时期,政治变革风起云涌。 (2)说明: 秦朝: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唐代: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和抑制暴政。 【解析】(1)从材料中“贵族阶层变的贪图享乐,素质普遍下降,以致最终失去示范,自乱其制”可以看出,贵族阶层的腐化和贵族政治的衰败,导致分封制的崩溃和宗法制的没落;从材料中“君主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以打击贵族势力、维护君权”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使得官僚政治逐步的建立;从材料中“春秋时期诸侯、大夫逐级僭越,卿族之间的相互争斗”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争霸战争也是导致贵族政治走向末路的原因。 (2)第一小问“制约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官僚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的制度是朝议制度,唐朝官僚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官僚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和抑制暴政。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不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体制,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韩恩山《浅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彭真同志曾在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人大制度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编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的具体表现。 【答案】(1)作用:巩固并扩大了统-战线;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水平和巩固执政党的权威地位。(任答两点即可) (2)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3)表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出依法治国。 【解析】(1)由材料“不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可得出巩固并扩大了统一战线,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由材料“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得出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由材料“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结合所学,可得出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水平和巩固执政党的权威地位。 (2)由材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可得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除此之外,结合所学,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3)关于“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可以从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加强立法、健全基层民主和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作答。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目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摘编自1982年《廖成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材料二 两岸关系越是要发展,越是会面临不停地阻力和挑战。有学者提出,“大陆方面现在的具体任务是防止台湾分离主义走向正式独立”。在台湾民众中,出现小部分的“独派”,他们要求“安定”,要求维持现状,台湾人民有其独特心态,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世界上有些国家也会因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希望看到统一后更加强大的中国,也会在无形中对两岸的统一造成干扰。因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让台湾民众深刻体会到祖国对统一的诚意。 ——摘编自《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共两度合作的成果并指出廖成志的政治愿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认识。 【答案】(1)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政治愿望: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2)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有较深的疑虑;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解决方法:加强两岸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归属感坚持“九二共识”,借用两岸“三通”的实现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民族复兴是两岸人民包括国共两党共同使命;国共两党合则双利,分则伤害民族利益。 【解析】(1)成果: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政治愿望:根据“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目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得出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2)问题:根据“在台湾民众中,出现小部分的‘独派’”得出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的缓和;根据“台湾人民有其独特心态,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得出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有较深的疑虑;根据“世界上有些国家也会因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希望看到统一后更加强大的中国,也会在无形中对两岸的统一造成干扰”得出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解决方法:根据所学,可从加强两岸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坚持“九二共识”,实行“三通”等分析回答。认识:可从国家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民族复兴是两岸人民包括国共两党共同使命,国共两党合则双利等分析总结。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摘编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防止独裁暴政的? 【答案】(1)特点:直接选举、法律至上、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任答三点即可) (2)原则:分权制衡原则。 (3)措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司法权;同时规定三权分立,彼此间相互制约;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从而防止了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人权力过大面形成专制。(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特点:根据“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直接选举、法律至上、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原则:根据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可知,美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3)措施: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可从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权之间相互制衡和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等进行说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