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随堂练习: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 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荚膜多糖 B.蛋白质 C.R 型细菌的 DNA D.S 型细菌的 DNA 3、肺炎链球菌为遗传物质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提取物+蛋白酶+R型细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S型细菌 C.艾弗里等人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脂质,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 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D.已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DNA仍具有活性 4、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 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 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 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S 型菌的 DNA 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5、经研究,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原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可使 S 型细菌的 DNA 分子受到破坏 B.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S 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能是构成荚膜的多糖分子 D.图示转化过程中 R 型细菌 DNA 上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6、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 4 个实验: ①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 ③用 18O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 4 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7、a、b 两类噬菌体被 32P 或 35S 中的一种标记后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 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果表明 a 噬菌体的 DNA 和 b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放射性 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 35S,乙管的放射性来自 32P 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随着噬菌体 DNA 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 8、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在艾弗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DNA中嘌呤碱基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进入肺炎双球菌中而把蛋白质留在外面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遗传物质经 DNA 酶处理后,不能使烟草叶片感染病毒 9、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③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 DNA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⑤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的 RNA 是转化因子 ⑥艾弗里提取的 DNA 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④⑥ 10、下图是某实验小组重复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解。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且化学成分上只含 有 。 (2)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 ;实验中, 进行搅拌的目的是 。 (3)按正常实验步骤进行时,试管的上清液中检测到的放射性(32P)很低。若在上清液中检 测到的放射性(32P)很高,其原因可能是 。 (4)据此实验该小组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但有人认为上述操作还不足以得出此结 论,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应实验内 容: 。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考查蛋白质的多样性等特点。蛋白质不具有热稳定性,也不能复制, 故选 C 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判断遗传物 质的理由。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S 型细菌的 DNA。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提取物+蛋 白酶+R型细菌,培养基上生存的既有S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B错误;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 蛋白质、脂质,并不能彻底去除其中的蛋白质、脂质等,不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 错误。已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高温可使蛋白质失去活性,DNA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说明仍具有活性,D项正确。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A、与 R 型菌混合前必须将 S 型菌慢慢冷却,否则会烫死 R 型细菌,A 正确; B、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B 正确; C、该转化实验能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但不能证 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正确; D、S 型菌的 DNA 不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引发疾病,但其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 菌,D 错误.故选:D.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加热导致 S 型细菌的 DNA 分子发生断裂,破坏了 DNA 分子的结构, A 说法正确;在基因重组过程中,S 基因片段能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分子中,该过程存在 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 说法正确;S 基因表达得到的产物是多肽或者蛋白质,而不是直接获得 多糖分子,C 说法错误;R 型细菌的 DNA 与 S 基因发生了重组,故其 DNA 分子上遗传信息 发生了变化,转化得到的 S 型细菌的性状能稳定遗传,D 说法正确。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①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 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细菌,35S 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 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 15O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 15O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 现在上清液中,15O 标记的噬菌体 DNA 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 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④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 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故选:B。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 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而艾弗里的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完 成的,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占总碱基的比例为1/2,B正确;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经DNA酶处理后,仍能使烟草叶片感染病毒,D错误。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①错误;噬菌 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两者都运用了微生物作为实验 材料,②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分离提纯的技术,没有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法,③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 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④正确;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 验证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但没有 确定“转化因子”是 DNA,⑤错误;艾弗里提取的 DNA 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 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又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⑥正确。因此,D 项正确,A、B、C 项错误。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NA和蛋白质(2)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 的大肠杆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3)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4)应另设一 组对照实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最后检测放射性(35S)的分布位置 解析: (1)T2噬菌体结构简单,只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如果想得到被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对其宿主细菌用含32P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若实验结果为上清液中检测到的放射性(32P)很高,则可能是由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造 成的;保温时间过短,大多数噬菌体还没来得及吸附就开始搅拌;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 体合成后已经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4)由于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来排除蛋白质的作用,故仅凭单一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够严 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