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须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小说是当下中国文学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文学现象,2017年网民人数3.6亿,文学网站储藏的原创小说1600余万部,日更新达1.5亿汉字。网络小说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多产生比较热烈的社会反响。网络小说在海外迅猛发展:一是海外专门搭建了翻译传播中国网络小说的平台,如北美最早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中国网络文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二是中国的网络小说网站也积极搭建海外平台,如2017年5月正式上线的起点中文网国际版。问题在于,我们既欣慰于当代网络小说的迅猛发展,更期盼网络小说能够涌现一批大家精品。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粗放型发展阶段可以过去了,精品意识应该树立。‎ 中国网络小说并不缺乏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缺乏的是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 精神高度是指看得见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它需要历史的思考,更需要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考量。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无一不是在对时代现实的剖析中揭示人性的伟大和深刻。中国当代网络小说虽然有了一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剑仙、玄幻和后宫的描述中,网络小说作家所关注的生活似乎基本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这是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精品最为重要的原因。‎ 文化内涵既指世界优秀文化,更指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能量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根。大多数当代中国网络小说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将世界大众文化的一些要素移植到小说中来,会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却很难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只有将时代的精神高度、表现中国文化内涵与高超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中国故事,呈现出中国小说的独特性。‎ 精神高度需要作家的思想境界,文化内涵需要作家建立宏大的文化格局,这与作家的艺术追求有着必然联系仅认为网络小说创作门槛低可以尽情发挥或仅看到网络平台传播可以获取人气和经济利益,看不到这是贡献声响和色彩、展现诗情和意境的崇高创作途径,是无法创作出精品的。这确是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创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节选自汤哲声《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呼唤精品意识》)‎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在当下中国文学市场异常繁荣和活跃,因此中国网络小说已经度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 B. 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C. 精神高度需要作家的思想境界,需要作家对历史的思考,需要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考量。‎ D. 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的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只能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不能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通过中国网络小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证明了网络小说在海外得到迅猛发展的观点。‎ B. 文章第二至五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论证思维更加严密,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C. 文章先指出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再论述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论证层层深入。‎ D. 文章以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为基本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网络小说应该树立精品意识”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作者认为,文学精品都是在剖析时代现实中揭示人性的伟大和深刻。‎ B. 中国网络小说有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所以它未来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 C. 文络小说是否具备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与作家的艺术追求有着必然联系。‎ D. 当代中国网络小说不能只盯着人气和经济利益,还得贡献声响和色彩,展现诗情和意境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把未然当成已然,且强加因果,“网络小说在当下中国文学市场异常繁荣和活跃,因此中国网络小说已经度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中表述强加因果,据原文“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粗放型发展阶段可以过去了”可知,“中国网络小说已经度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的说法把未然当成已然。‎ B项,扩大陈述对象(偷换概念),“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表述错误,原文“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的只是“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并非“中国当代网络小说”,选项的概念扩大了。‎ D项,表述绝对化,“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的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只能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不能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中“不能”说法绝对,据原文“大多数当代中国网络小说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将世界大众文化的一些要素移植到小说中来,会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却很难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分析可知,选项说法绝对化。‎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曲解文意,“文章第一段通过中国网络小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证明了网络小说在海外得到迅猛发展的观点”表述有误,文中第一段证明的观点应为“网络小说是当下中国文学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文学现象”。‎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B项,于文中无依据,“中国网络小说有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所以它未来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中 “它未来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于文中无依据,据原文的内容信息来看,文中不能推断出“它未来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不久前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从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普遍共识与行动,为新形势下推进相关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路线图”。‎ ‎(摘编自人民网《让职业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材料二:‎ 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围绕国家发展和民生需求,坚持服务大局、育人为本、就业导向、多元办学、依法治教,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大格局中谋划,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要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要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建好贫困地区发展急需的中等职业学校,确保贫困地区有需求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要落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地位,为职业教育营造更好环境。‎ ‎(摘编自光明日报《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数据公开数据整理)‎ 材料四:‎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瑞士,这里年轻人的择学、择业观让人耳目一新:超过半数的瑞士初中毕业生会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深造,成为拥有熟练技术的“现代工匠”。他们也铸成了闻名全球的“瑞士制造”基石。据统计,瑞士有300余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职业技校体系相当完善。学生进入技校时,校方和学生签订合同,这份合同需到教育部门或同业公会备案。学生严格按照教程规定学习技能,并同时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按行业不同,学习技能的时间一般为2至4年。职业技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一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培训期间就被企业“预定”了。‎ 当欧洲多个邻国因金融危机而失业率高企时,瑞士的失业率却一直稳定在3%左右,这与其教育的均街发展、着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有很大关系。而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现代工匠”源源不断进入各行各业,也使“瑞士制造”在延续辉煌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环球网《瑞士职业教育打造“现代工匠”》)‎ ‎4. 下列对“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新形势下推进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B.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写入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表述。‎ C. 明确了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日益成为发展短板的问题。‎ D. 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顶层设计层面和改革落实层面都作了明确要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是教师队伍建设重要途径。‎ B. 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剑指薄弱环节,搭建“四梁八柱”,画出清晰“路线图”。‎ C. 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795万人,加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还会更多。‎ D. 瑞士的失业率一直稳定在低位,“瑞士制造”闻名全球,与其完善的职业技校体系有着极大的关系。‎ ‎6. 职业教育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案】4. C 5. D ‎ ‎6. ①国家重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②掌握技能。中等职业学校,确保贫困地区有需求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③待遇提高。明确要求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地位,职业教育环境得到更好营造。④就业向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差距逐年缩小,2017年实现反超;瑞士职业技校有的学生甚至在培训期间就被企业“预定”了。⑤职业学校培养的高素质“现代工匠”,可以使国家制造业保持辉煌并得到不断发展创新。‎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C项,曲解文意,“明确了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日益成为发展短板的问题”表述有误,据材料一“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路线图’”可知,不是明确了这些问题,而是对这些问题有了解决思想和方案。‎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曲解文意,“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不能从文中推断出来。据材料二“要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知,“强化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并列关系,而不能推断出这些做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B项,遗漏信息,“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剑指薄弱环节,搭建‘四梁八柱’,画出清晰‘路线图’”说法有误。据材料一“从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普遍共识与行动,为新形势下推进相关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路线图’”可知,“此次出台的方案”不是只有“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遗漏了其他的方案。‎ C项,于文无据,“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795万人,加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还会更多”中“加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还会更多”的信息在文中没有依据。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不能得出“加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还会更多”这个结论。‎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职业教育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的根据。‎ 材料一“不久前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出国家的重视,国家出台一系列方案,“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 ‘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 材料二中刘延东副总理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和方法,“要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建好贫困地区发展急需的中等职业学校,确保贫困地区有需求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分析这些信息可知,职业教育对掌握技能的重要作用,要确保贫困地区有需求的青少年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更多机会。‎ 据材料二“要落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地位,为职业教育营造更好环境”可知,职业教育对提高待遇有明显作用,职业教育明确了要求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地位,职业教育环境得到更好营造。‎ 材料三中图表显示,2014年到2016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与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差距逐年缩小,到2017年实现了反超;材料四中说“职业技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一般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培训期间就被企业‘预定’了”。从这些信息来看,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好,就业率很高。‎ 材料四中说“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瑞士,这里年轻人的择学、择业观让人耳目一新:超过半数的瑞士初中毕业生会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深造,成为拥有熟练技术的‘现代工匠’”“而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现代工匠’源源不断进入各行各业,也使‘瑞士制造’在延续辉煌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据以上关于瑞士职业教育的发展可知,职业学校培养出的高素质“现代工匠”,能够使国家制造业保持辉煌,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创新。‎ 根据以上的分析,分条概括作答。‎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1)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晩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样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处热闹、喜庆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作了铺垫。‎ B. 小说借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 小说中“我”的冷漠与“祥林嫂的悲惨”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 D.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文章具有真实性,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的抒发。‎ ‎8. 试分析文中“我”、鲁四老爷、短工三人对祥林嫂死的态度及原因。‎ ‎9. 面对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我”的回答显得含糊而摇摆不定。试想,如果没有第二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我”的回答会不会明确一些?请说明理由。‎ ‎【答案】7. C 8. “我”的态度是同情。“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情弱者,但面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残酷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但并不冷漠。‎ ‎“鲁四老爷”的态度是责怪、怨骂。他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体现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残忍与无情。‎ 短工的态度是麻木、不关心。他代表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觉醒的群众,同样深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残害。 ‎ ‎9. 示例一:会。因为如果没有第二问,则表现出祥林嫂希望死后能和家人见面,而“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祥林嫂,有着善良的一面,即使明知没有魂灵,也会为了给祥林嫂一丝慰藉而给出更明确的肯定回答。‎ 示例二:不会。因为“我”有着善良的一面,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站在祥林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可能会回答“有”,但又意识到这样回答会加速祥林嫂悲剧的到来。道德上同情弱者,但思想上迷茫无助、精神上软弱动摇的性格特征会让“我”的回答变得含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C项,“小说中‘我’的冷漠与‘祥林嫂的悲惨’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分析有误,“小说中‘我’的冷漠”错误,小说中的“我”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但并不冷漠。‎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审清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总之,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分析文中“我”、鲁四老爷、短工三人对祥林嫂死的态度及原因,要在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信息,概括相关答案。‎ ‎“我”的态度是同情。“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情弱者,“我”对祥林嫂的死感到不安和“负疚”;从文中“我”对祥林嫂追问灵魂有无时,不明确,躲避的回答,最后“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可知,“我”在面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残酷时,虽然想反抗,却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潜意识里想要逃避现实;“我”虽然有矛盾情感,但并不冷漠,对祥林嫂的死是同情的。‎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对于祥林嫂的死,他骂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他责怪祥林嫂惨死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对“祝福”天地不敬。体现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残忍与无情。“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态度是责怪、怨骂,冷酷无情。‎ 当我询问短工时,“‘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对祥林嫂的死,短工回答时,嫌弃的语调,淡然的态度和漠不关心的“没有抬头”,可见以短工为代表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觉醒的群众没有可怜她,同情她,这些人同样深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残害,却不自知。短工的态度是麻木不仁的,漠不关心的。‎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答题时要先明确观点,可以是:如果没有第二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我”的回答会明确一些,结合具体内容和“我”的形象来陈述理由。‎ 因为如果没有第二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剩下其他的两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和“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就能充分表现出祥林嫂希望死后能和家人见面的愿望。 “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思想情感上具有善良悲悯的一面,即使明知人死后没有魂灵,也会为了给祥林嫂一丝心灵上的慰藉而给出更明确的肯定答案。‎ 还可以是:如果没有第二问“那么,也就有地狱了”,“我”的回答也不会明确一些,结合具体内容和“我”的形象来陈述理由。‎ 虽然“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也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也有着善良的一面,但也具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缺陷,软弱和无能。如果“我”站在祥林嫂希望死后的一家人能够见面的角度上考虑,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回答“有魂灵”,“能见面”,又意识到这样的话可能会加速祥林嫂悲剧的到来。“我”在道德上是同情弱者的,可伶处境悲惨的祥林嫂,但在思想上又是迷茫无助的,回答时才会显得含糊而摇摆不定,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精神上软弱动摇的性格特征会让“我”的回答不明确。‎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域,自汉代以来,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 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 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 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共同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 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情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 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间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 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遺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败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2)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的旧例一样。‎ ‎(2)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徒耻于前负”是状语后置,即“徒于前负耻”,"徒”指只是。可排除A项。“报雪”的对象是“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是汉朝廷,不是匈奴。可排除C项。“出兵故事”是“不寻"的谓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本句断句为:“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表述有误,匈奴的首领叫“单于”。‎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错,原文说“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意思是“又应派西城长史统率五百人驻在楼兰”,是班勇在邓太后请来议论出兵时所说,无“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的事实。‎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 ‎(1)宜:应该;复:恢复;复:重新;故事:旧例。‎ ‎(2)勇开以恩信:状语后置句,“以恩信开”,且省略“之”,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缚:捆绑;诣:到。‎ ‎【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小技巧 :‎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 ‎(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 参考译文:‎ 汉朝大将班超小儿子叫班勇。班勇,字宜僚。年轻时就有父亲(班超〕的(大将〉风度。永初元年(公元107 年),西域反叛(汉朝),朝廷派班勇做军司马。班勇和哥哥班雄一起从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来。于是撤销都护。后来西域有十多年完全没有汉朝的官吏。‎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请求朝廷出兵攻击匈奴,替索班报仇雪耻,趁机收复西域。邓太后召班勇到朝堂聚会商议。班勇上奏议道从:“前孝武皇帝担心匈奴强盛,将成为众多蛮族的统帅,来逼进我们边疆。在这种情况下开通西域,分散他们的同党之人。到了永元年间,(西城那地方)没有不归附内地的。后来碰到羌人作乱,西域又断绝与汉的交往,北匈奴于是就派给各国债务,防备他们逃避租税,加高他们租税的价格,严格按照日期召会他们。前段时期之所以有反叛事情发生,都是由于管理失当,还反被它损害的缘故。现在曹宗只是为从前的失敗感到耻辱,想报复匈奴洗雪耻辱,却不查一查历史上出兵的先例,没有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凡想在荒远之外寻求立功,一万个之中没有一个成功的,如果兵火灾祸连续不断,后悔就来不及了。何况现在(汉朝)府库空虚,军队没有后续兵力,这是向远方的夷狄显示自己的弱点,向国内暴露自己的短处,臣认为不能同意。过去的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现在应该恢复它,重新设置护西域的副校尉,居住在敦煌,就如同永元年间旧例一样。又应派西城长史统率五百人驻在楼兰,西边挡住焉耆、龟兹大路,南边可增强鄯善、于寘的胆量,北面抵御匈奴,东边靠近敦煌。像这样就十分便利。”于是朝廷听从班勇的建议。‎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夏天,(朝廷)又派班勇做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驻扎在柳中。第二年正月,班勇到了楼兰,因为鄯善归附汉朝,朝廷特加班勇三绶(以示奖励〉。可是龟兹王白英还在犹豫疑惑未下决断,班勇用汉室的恩威、信义开导他,白英就率领姑墨、温宿,自己绑着自己到班勇这里来投降。班勇于是调集他的步兵骑兵一万多人到车师前王都城,在伊和谷赶走了匈奴伊蠡王,俘获前部五千多人,于是前部重又开始通畅。回来,在柳中屯田。‎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秋天,班勇调集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兵和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军队攻打后部王军就,把他们打得大败。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另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做王。班勇又派另一将校斩杀了东且弥王,也另立了他的同种族人为王,从此车师六国都平定了。后来(班勇)老死在家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锦绣江山,词人忆起吴王孙权,既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也借此抒发了渴望恢复中原的强烈情感。‎ B. “赢得仓皇北顾”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词人对他的赞赏之情不言而喻。‎ C.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绘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D.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享》与该词的语言风格,前者多些昂扬激愤,后者多些苍凉悲壮。‎ ‎15. 本词的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B 15. ①内容上,这三句提及赵王派使者探视廉颇的身体状况,晚年的他依旧身强力壮,但因使者的谗言最终不被任用,词人在此以廉颇自况,寄寓悲慨。②手法上,运用典故,借古抒怀,达到言简义丰、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把词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焦点上,由此生发感慨,赋予词中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本词主题。③情感上,表达词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强烈愿望,以及年华老去、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苦闷伤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B项,“‘赢得仓皇北顾’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词人对他的赞赏之情不言而喻”分析错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情感时,往往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对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再从分析意象或表达情感的词语入手,最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本句运用了典故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本句,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强烈表达出词人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以及年华老去、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苦闷伤感之情。从运用典故分析,作者借古抒怀,借廉颇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情感,能达到言简义丰、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把作者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之上,由此生发感慨,能赋予词中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本词主题思想。据以上分析,分成内容、手法、情感三方面具体赏析作答即可。‎ ‎【点睛】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点明老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感叹从师风尚衰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规定“_______________”得到上赏,“_______________”得到中赏。‎ ‎(3)《锦瑟》中化用望帝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词人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 (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 上书谏寡人者 (5). 望帝春心托杜鹃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受、寡、谏、鹃、惘。还要不能把一些虚词漏掉,如“也”“矣”“之”“者”等。‎ ‎【点睛】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使文艺作品成为“高峰”,首先须得在精神、气质和血脉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____________。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挺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紧紧相系,才能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才能显现出如雄鹰从高空俯视般目光如炬、视野宏阔的审美效应。因此,习近平同志号召“( )”,这是文艺创作攀登“高峰”不能回避的课题。文艺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____________、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指明了攀登“高峰”与贴近时代的关系。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说过:“在宇宙系统中,每一个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中,它的每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自由这一太阳中心运转”对文艺来说,这个“太阳”就是时代、就是历史、就是社会。在伟大时代和历史浪湖面前眼光短浅、小家子气、怯懦畏缩、庸人心态,只图“自转”,不会“公转”,不可能创作出“高峰”作品。‎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血脉相通  休戚相关  振聋发聩  形单影只 B. 息息相通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茕茕孑立 C. 血脉相通  休戚与共  震耳欲聋  形单影只 D. 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  震耳欲聋  茕茕孑立 ‎18. 下列选项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B.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C.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D.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B.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矗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C.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文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D.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矗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血脉相通:血脉,血统。原指有血缘亲属关系。也比喻极亲近的关系;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前者强调有亲近关系的彼此之间有类似或相近同宗、同族的关系,后者有亲密关系的彼此之间原本可以毫无关系,所以选择“息息相通”。‎ 第二空: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根据句意推断出此处应强调“相同”,不仅仅是“相关”,所以选择“与共”。‎ 第三空: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根据句意推断出此处不只强调声音大,还要强调声音的“唤醒”作用,所以选择前者。)‎ 第四空: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形,身体;只,单独,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根据“喃喃自语”推断出此处应有动词,所以选择“茕茕孑立”。‎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首先,“把握”才能“承担”,“聆听”之后才“回答”,这两组词语分别承接,排除B项;其次,根据对称原则,排除D项;“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和“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是从承担责任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排除A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本题就是考主谓宾搭配的问题,涉及到介宾短语在句子主干中的使用问题。首先,第一个介词“在”的出现,使“立”这一谓语缺少主语,所以排除A、D项;其次,“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的只能是“高峰”,而非“文艺”,从主宾搭配的角度来讲,排除A、B项;再次,“矗立”的重点在“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之意,排除B、D项。‎ 故选C。‎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高考前夕,高二年级学生会计划写一封公开信张贴在学校宣传栏,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长送去祝福。下面是书信的内容,在格式、表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亲爱的高三学长:‎ 你们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在2020年高考即将莅临之际,认真地祝各位学长高考成功。我们的一片心意,请学长笑纳!‎ 此致 敬礼 高二年级学生会 ‎2020年6月1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亲爱的高三学长”应顶格写 (2). “秋高气爽”改为“风和日丽”等一类没有季节限制或描绘夏季的词语 (3). “莅临”改为“到来” (4). “认真”改为“真诚” (5). “笑纳”改为“接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修改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再结合语言表达是否得体,进行修改。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 书信的格式是称呼语顶格写,所以“亲爱的高三学长”应顶格写;“秋高气爽”指的是秋天的天气晴朗凉爽,而从落款的日期2020年6月1日可知时间应该是夏天,所以“秋高气爽”改为“风和日丽”等一类没有季节限制的词语,或描绘夏季的词语,如“暑月蝉鸣”; “莅临”指来到,光临(多用于贵宾),是敬语,此处是说高考即将到来,所以把“莅临”改为“到来”即可;“认真”修饰“祝各位学长高考成功”不恰当,所以把“认真”改为“真诚”;“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要表达请学长收下自己的祝福和心意,所以把“笑纳”改为“接受”。‎ ‎21.高二(1)班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诗歌朗诵系列比赛活动。每期活动围绕一个人物展开。如果你是其中一期的节目主持人,请选择以下四个人物中符合你本期主题的一个人物在开场白中进行介绍。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2)100字以内。‎ 屈原   白居易   辛弃疾   李清照 ‎(1)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引用、排比 (2). 她有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调皮活泼,也有着“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婉含蓄,还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大气,她就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号为易安居士的李清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该围绕所介绍的人物身份、专长、贡献等或活动的主题展开,为了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题目中是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诗歌朗诵系列比赛活动,要求给符合本期活动主题的一位诗人在开场白中做介绍。有具体的要求(1)至少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2)100字以内。题中给了四个人物,做介绍时应该在活动主题的范围内结合每个人物的特点进行。特点可以有诗歌方面的艺术风格、取得的成就、精神品质、代表诗作诗句等。如,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浪漫主义诗作;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倡导新乐府运动,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等;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名篇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等,致力于抗金收复失地,却壮志未酬;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名篇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等。因为介绍的是诗人,所以可以运用的修辞有引用,比较适合的常见修辞有比喻、排比、反问、衬托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鲁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穷则变,变则通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烟草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制胜法宝。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与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 创新,需要诚实与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与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与业绩,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 美国富豪亚默尔,原先是一个贫穷的农夫。加州发现金矿以后,他与许多人一样加入了淘金大军之中。荒山野谷、天气酷热、水源奇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每天都有淘金者渴死热死。同样身处困境中的亚默尔目睹眼前惨景,毅然改变了初衷,放弃淘金,专门寻找水源。他勘察地质,挖掘水渠,引水入池,然后把水过滤澄清再分袋包装出售。几年下来,当初与亚默尔一起淘金的人绝大多数都沦为了乞丐,甚至抛尸荒野。而亚默尔却赚足了卖水钱,一下子成为美国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富翁。 ‎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此语道破了创新的真正要义。在市场竞争中,如果谁能够用心发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然后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尝试到创新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时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从每则材料里筛选提炼出关键词句,找出这些关键词句反映出的内容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如果关键词句的意思是相反的,那么立意时应该从正面的意思出发,把相反的意思统一到正面的意思之下。‎ 审题:《礼记》中的关键词是“新”。鲁迅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他肯定了创新的勇气,也能表达出实践和认知的关系。江泽民的话强调出创新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作用。综合以上对这三则材料重点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写作方向为创新对社会和国家的推动作用,创新有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创新可以有实物创新、制度创新、策划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科技创新等,写作时应该从思想创新、科技创新、作法创新等角度出发。可以写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应该是最好把握的文体,可以用事例、引用、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 立意:(1)创新对社会和国家的推动作用(2)创新有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3)综合写创新在人生发展的意义和对社会国家的推动作用。‎ 相关素材:‎ 精彩语段(1)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涸的心灵;创新是燃烧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路!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精彩。‎ ‎(2)一流的人创新;二流的人模仿;三流的人盲从。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污染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3)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的力量可以从头到尾的改变一段本无法触及的命运。‎ ‎(4)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勇气、一种智慧。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他们不甘于困顿,却毫无造反欲望;他们感到拥挤,却不倾轧乡亲同胞;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却不愿将心血仅浇灌在身边的一方焦土。于是,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远方。试图以男子汉的强筋健骨踏出人生求变的第一步,他们的步伐,沉重而响亮。‎ ‎(5)在变中求变,铸就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经营方式。“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为蝇头小利而背信弃义”。这便是当时独特的“大商人心态”,他们也踏出了中华历史上一页光辉的篇章“晋商神话”。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的继承,有远见的求变,有理智的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 人物素材(1)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2)马化腾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润迅公司做软件工程师,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软件开发的意义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后来,他联合几个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创业经验的人开始创业,打造腾讯公司。随着用户的增长,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四处筹钱,在国内的银行及投资商中屡屡碰壁后,马化腾凭着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拿到了国外22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此,QQ帝国雄踞互联网。马化腾还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勇于创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韩国网络公司有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很受韩国网民欢迎,他立即联合服装服饰、手机、饰品公司共同开发了风靡“QQ族”的QQ秀,为腾讯带来了惊人的利闰。同时鉴于网络游戏风靡世界的形势,马化腾投资运营了《穿越火线》等网络游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名言警句(1)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2)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清]袁枚 ‎(3)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4)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 ‎(5)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是科学研究的本色。——袁隆平 ‎(5)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地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李政道 ‎(6)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成见,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杨振宁 ‎(7)要成长,你必须要独创才行。——歌德 ‎(8)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莎士比亚 行文结构:你定一个有文采的扣住观点的题目。开篇提出观点——创新并进行分析。主体部分用并列结构行文,分论点“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和“创新,需要诚实与谦逊的态度”,运用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联系社会现实进行论证。结尾引用古语,紧扣题目,升华主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