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学考班)试题
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二化学(学考班)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环保建议中,你认为不能采纳的是( ) A. 开发、使用新能源 B. 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发动机燃料 C. 禁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 大量使用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D 【解析】 解:A.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故A正确; B.用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作发动机燃料,减少污染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正确; C.禁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可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能污染水资源,所以不能大量使用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侧重考查了常见的生活污染源,注意环境的保护,题目较简单.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 0.8 mol氧气 B. 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C. 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 D. 含NA个氢分子的氢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n=N/NA知物质所含的分子数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A、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8 mol;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的物质的量为0.2mol;D、含NA个氢分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分子数最少的选B。 考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3.认识危化品标识,有助于预防危化品危害。贮存下列物质的容器应贴如图标识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汽油 D. 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氢氧化钠是腐蚀性试剂,故A不符; B. 硝酸铵是易爆物质,故B不符; C. 汽油是易燃液体,故C符合; D. 浓硫酸腐蚀性试剂,故D不符;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NaCl B. He C. MgO D. 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间形成离子键,故A不符; B. He原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不形成化学键,故B不符; C. MgO是离子化合物,镁离子和氧离子间形成离子键,故C不符; D. H2O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故D符合; 故选D。 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氨气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 氨气由氨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 氢氧化钠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如空气、盐酸、食盐水,虽然有一个名称,但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6. 成人人体中缺某种微量元素时,会引起贫血,该元素是( ) A. 碘 B. 氟 C. 铁 D. 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引起贫血的原因是缺铁元素引起的,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微量元素在人体中作用等知识。 7.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铁盐溶于水生成的Fe(OH)3胶体,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等杂质 B. 维生素C高温时容易被破坏,所以不宜热锅爆炒蔬菜 C.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都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 D. 可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真丝围巾和合成纤维围巾 【答案】C 【解析】 解:A.铁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强吸附性,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等杂质,故A正确;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而变质,应避免热锅爆炒蔬菜,故B正确; C.20种氨基酸一部分由机体自身细胞生产,另外一部分要由食物来供给,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可由人体自身合成,故C错误; D.真丝围巾材料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的羽毛气味,合成纤维不具有此性质,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盐类水解、维生素、氨基酸以及有机物的鉴别等知识,为高考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中等. 8.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是( ) A. 盐酸 B. Fe (OH)3胶体 C. 氯化钠溶液 D. Cu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浊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都是溶液,Fe (OH)3胶体属于胶体,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 9.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O2与O3 B. H2O与H2O2 C. 与 D. CH4与CH3C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 O2与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 H2O与H2O2是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故B错误; C.与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 CH4与CH3CH3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同属于烷烃的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A。 10.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Cl-、CO32- B. K+、H+、HCO3- C. Ca2+、CO32-、SO42- D. Fe3+、NO3-、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Cl-、CO32-不产生沉淀、气体和水,故A正确; B. H+与HCO3-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 Ca2+与CO32-产生碳酸钙沉淀,故C错误; D. Fe3+与OH-生成氢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与食品相关的做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 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 B. 用工业石蜡“美容”瓜子 C. 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D. 用适量小苏打疏松面包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人吃后会引起中毒,故A错误; B. 用工业石蜡“美容”瓜子,石蜡在人体内不能消化,故B错误; C. 聚乙烯塑料是塑料,一般用于包装或制器具,其中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不能包装食品,故C错误; D.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膨胀使面包疏松多孔,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反应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 A. 往氨水中滴加酚酞 B. 往稀硫酸中通入氨气 C. 往品红溶液中通人足量二氧化硫气体 D. 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解:A.氨水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故A不选; B.氨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故B选;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C不选; D.氯气可置换出碘,淀粉遇碘变蓝色,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注意物质的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关系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B. 用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并在量筒中稀释 C.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易引起酒精外洒,从而导致火灾,故A错误; B. 用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故B错误; C.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符合操作规范,故C正确; D. 少量浓硫酸沾皮肤上,立即用抹布擦去,用大量水清洗,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反应:SO42-+Ba(NO3)2 ==BaSO4↓+ 2NO3- B. 稀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 C. 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6H+ == 2Fe3+ + 3H2↑ D.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 + 2H+ == H2O+ 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钡易溶,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的反应:SO42-+Ba2+==BaSO4↓,故A错误; B、稀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H+ + OH- == H2O,故B正确;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e+ 2H+ == Fe2+ + H2↑,故C错误; D、碳酸钙难溶,保留化学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aCO3+ 2H+ ==Ca2++ H2O+ CO2↑,故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下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电极是负极 B. 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比银活泼,铜是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银。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16.实验室配制250 mL 0.2 mol·L-1NaOH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玻璃棒 B. 胶头滴管 C. 试管 D. 容量瓶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根据配制步骤选用仪器。 【详解】实验室配制250 mL 0.2 mol·L-1NaOH溶液时,需要用烧杯溶解,用玻璃杯搅拌,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用胶头滴管定容,不会用到试管,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明确配制步骤为解答关键,根据配制的步骤,分析过程中所需的仪器,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分析能力。 17.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放热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放热,以此解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M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A项错误;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与N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B项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项正确; D. 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1、放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如本题中C项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而像A、B项无法比较。吸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如Ba(OH)2∙8H2O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18.反应C(s)+H2O(g)CO(g)+ H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增加水蒸气的物质的量 B. 改变反应的温度 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D. 增加单质C的物质的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增加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故A错误; B. 改变反应的温度,改变反应速率,故B错误; 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 C为固体,增加单质C的物质的量,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压强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gCl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AgCl是非电解质 B. 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C. 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D. 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详解】A. AgCl的水溶液不导电,但是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所以AgCl是电解质,故A错误; B. 固体NaCl不导电,但氯化钠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 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CO2溶于水能导电,,但不是本身导电,所以CO2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20.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是 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 Ca(OH)2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和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Ca(OH)2与NH4Cl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吸热反应,故B错误;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所有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故D错误;此题选C。 考点:考查放热吸热反应的判断相关知识 21. 下列不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是 A. 天然气 B. 生物质能 C. 氢能 D. 太阳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天然气是化石能源,A项正确;B、生物质能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B项错误;C、氢能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C项错误;D、正太阳能属于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新能源 22. 25 ℃、101 kPa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2O(l) ===2H2(g)+O2(g); ΔH =+571.6 kJ·mol-1 B. 2H2(g)+O2(g)===2H2O(g); ΔH =-571.6 kJ·mol-1 C.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1 D. 2H2(g)+O2(g)===2H2O(l); ΔH =-285.8kJ·mol-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则1mol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285.8 kJ,氢气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l); ΔH =-285.8kJ·mol-1,A中方程式将氢气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乘以2,在反向即可得到,A对;B中水的状态错误;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C的焓变符号错误;D中焓变的数值计算错误,应为ΔH =-571.6 kJ·mol-1,选B。 考点: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3.如图为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片溶解 B. 锌片为正极 C. 铜片质量减少 D.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原电池中锌做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 B、装置图为原电池,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铜片的质量不变;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详解】A、原电池中锌做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A正确; B、分析装置图可知,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铜片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2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 ) A. 温度和压强 B. 反应物的浓度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详解】因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外界影响因素。 答案选C。 25.在下列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反应的实验:Zn + 2HCl==ZnCl2+H2↑,开始反应产生H2的速率最大的是( ) 试管 温度/℃ 等质量锌的形状 盐酸浓度/mol·L-1 A 35 块状 2.0 B 35 小颗粒 2.0 C 20 小颗粒 1.0 D 20 块状 1.0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于反应Zn+2HCl=ZnCl2+H2↑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表面积或形成原电池反应可增大反应速率,反之反应速率减小。 【详解】C、D与A、B相比较,A、B温度较高,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则反应速率A、B大于C、D,A与B相比较,A固体表面积较小,反应速率最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题关键:把握反应速率的影响条件和规律,温度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50分) 26. 完成下列各题。 (1)氨气(NH3)接触氯化氢(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写出铝(Al)与氧化铁(Fe2O3)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1). NH3+HCl===NH4Cl (2). 2Al+Fe2O3Al2O3+2Fe 【解析】 【详解】(1)氨气(NH3)接触氯化氢(HCl)生成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 (2)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铝(Al)与氧化铁(Fe2O3)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三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Al2O3+2Fe。 27. 从A甲醛 B葡萄糖 C乙醇 D乙酸 E油脂 等五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在空格内. (1)工业上制备肥皂的主要原料是 . (2)能用于除去热水瓶胆水垢〔主要成分:CaCO3,Mg(OH)2〕的是 . (3)家居装修材料中散发出的有毒物质是 (4)常用做燃料和医药上消毒剂的是 (5)糖尿病人通常是指病人的尿液中 的含量高. 【答案】(1)E(2)D(3)A(4)C(5)B 【解析】 解:(1)工业上制备肥皂的主要原料是油脂,故答案为:E; (2)能够与CaCO3,Mg(OH)2反应的是乙酸,故答案为:D; (3)家居装修材料中散发出甲醛,故答案为:A; (4)乙醇常用做燃料和医药上消毒剂,故答案为:C; (5)糖尿病人通常是指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高,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 2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是___________; (3) O和S二者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 (5)CH4和SiH4二者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 (6)MgO和Al2O3中,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7)NaOH和Mg(OH)2中,碱性较弱的是___________; (8)NO在空气中会变成红棕色的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9)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1mol HClO4含有_________mol O。 【答案】 (1). Na (2). Ne (3). S (4). SiO2 (5). CH4 (6). Al2O3 (7). Mg(OH)2 (8). 2NO+O2===2NO2 (9). +7 (10). 4 【解析】 【详解】(1)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或钠); (2)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3)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变大, O和S二者原子半径较大的是S; (4)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氧化物是SiO2; (5)非金属性C大于Si,则CH4和SiH4二者热稳定性较强的是CH4; (6) Al2O3具有两性,MgO和Al2O3中,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是Al2O3; (7)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NaOH和Mg(OH)2中,碱性较弱的是Mg(OH)2; (8)NO在空气中会变成红棕色的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 (9)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7;1mol HClO4含有4mol O。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 还有SiO2、Al2O3等杂质)提取Fe2O3。操作过程如下: (1)I和II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名称_____; (2)沉淀A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 , 固体B是____________; (3)写出II步骤中生成Fe(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SiO2 (3). Fe2O3 (4). Fe3++3OH-=Fe(OH)3↓ 【解析】 【分析】 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还有SiO2、A12O3等杂质)提取Fe2O3,依据提取流程图,加入过量盐酸,氧化铁和氧化铝全部溶解为氯化铁和氯化铝溶液,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为沉淀A;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铁全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铝全部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 【详解】(1))(I)和(Ⅱ)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名称为过滤; (2)依据分析判断可知A为SiO2,B为Fe2O3; (3)(Ⅱ)步骤中生成Fe(OH)3的离子方程式为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30.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已知H2O(1)=H2O(g);△H=+44.0kJ·mol-1,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 【答案】 (1). N2H4(l)+2H2O2(l)===N2(g)+4H2O(g) △H=-640 kJ/mol (2). 408 (3). 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给条件结合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 (2)依据(2)中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和H2O(1)=H2O(g)△H=+44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写出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3)依据反应产物的性质分析无污染物产生分析; 【详解】(1)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l)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kJ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结合定量关系写出,1mol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640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1)+2H2O2(1)=N2(g)+4H2O(g)△H=-640kJ·mol-1; (2)16g液态肼物质的量=16g÷32g·mol-1=0.5mol, 由①N2H4(1)+2H2O2(1)=N2(g)+4H2O(g);△H=-640kJ·mol-1; ②H2O(1)=H2O(g)△H=+44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把②×4方向倒转得到③4H2O(g)=4H2O(l)△H=-44×4kJ·mol-1=-176kJ·mol-1, ①+③得到N2H4(1)+2H2O2(1)=N2(g)+4H2O(l);△H=-816kJ·mol-1, 所以0.5mol液态肼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408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反应吸放热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难点(2)可以根据所学盖斯定律①-②×4进行回答。 31.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 nZ(g) +2W(g).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则 (1)上述反应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______; (2)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已用去的Y占原来物质的质分数是__________。 【答案】 (1). 1 (2). 25% 【解析】 【分析】 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5min末已生成0.2molW,则: (1)v(Z)=,计算n; (2)根据已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占原来量的百分数= ×100%计算. 【详解】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5min末已生成0.2molW,则: (1)v(Z)== =0.01mol/(L·min),计算n=1; (2)根据已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占原来量的百分数= ×100%= =25%。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计算,难点(1)注意对速率定义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2)利用三段式,明确变化量和剩余量,根据已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占原来量的百分数= ×100%公式计算。 32.根据下图回答: (1)反应物是__________;. (2)2min内A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 (3)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B (2). 2.5 mol/(L·min) (3). 5A+4B 4C 【解析】 【分析】 (1)反应物是A、B的量减少,而C的量增加; (2)v=△c÷△t来求解; (3)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 【详解】(1)反应物是A、B的量减少,而C的量增加,所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 (2)v=△c÷△t= =2.5mol/(L·min); (3)反应物是A、B的量减少,而C的量增加,所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A、B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6-1):(7-3):(4-0)=5:4:4,所以方程为5A+4B 4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涉及根据图象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3)注意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要分析物质的变化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