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电场与磁场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电场与磁场学案

专题五 电场与磁场 一、主干知法必记 ‎1.库仑定律:F=kQ‎1‎Q‎2‎r‎2‎,仅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2.电场强度:E=Fq 或 E=kQr‎2‎ 或E=Ud。‎ ‎3.电场线的特点:“不相交、不闭合、不存在”;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且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 ‎4.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UAB=φA-φB =-UBA。‎ ‎5.电场力做的功:W=Fs cos θ或W=-ΔEp或 WAB=qUAB。‎ ‎6.电势高低的判断 ‎(1)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且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2)根据UAB=WABq,将WAB、q的正负号代入,由UAB的正负判断φA、φB的高低。‎ ‎7.电势能大小的判断 ‎(1)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2)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低的地方电势能大。‎ ‎(3)在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相互转化。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反之,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 ‎8.等势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零;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任意两个电势不等的等势面不会相交;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一组平行线上等距离的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相等。‎ ‎9.电容:C=QU=ΔQΔU=εrS‎4πkd,分析电容器的动态变化问题时要弄清楚电荷量和板间电压是否变化。‎ ‎1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1)沿电场方向:vx=v0,l=v0t。‎ ‎(2)沿垂直电场方向:a=Fm=qEm=qUmd ,vy=at=qUlmv‎0‎d,y=‎1‎‎2‎at2=qUl‎2‎‎2mv‎0‎‎2‎d。‎ ‎11.磁场和磁场力 ‎(1)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因此不能根据定义式B=FIL认为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2)安培力的大小为F=BIL sin θ ,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垂直于磁场和电流决定的平面。‎ ‎(3)磁感线的特点是“不中断、不相交、要闭合”,在磁体外部,从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 ‎(4)洛伦兹力大小F=qvB,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速度和磁场决定的平面,所以洛伦兹力不做功。‎ ‎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1)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vB=mrω2=mv‎2‎r=mr‎4‎π‎2‎T‎2‎=4π2mrf2=ma。‎ ‎(2)圆周运动:轨道半径r=mvBq、周期T=‎2πrv=‎2πmqB、运动时间t=θ‎2πT或t=‎θrv。‎ ‎(3)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确定 ‎①圆心的确定:已知入射点、出射点、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可过入射点和出射点分别作垂直于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 ‎②半径的确定:可利用物理学公式或几何知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求出半径大小。‎ ‎(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具有对称性,若带电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匀强磁场,又从同一边界射出磁场时,粒子的入射速度方向与边界的夹角和出射速度方向与边界的夹角相等;带电粒子沿半径方向射入圆形磁场区域,必沿半径方向射出圆形磁场区域。‎ ‎13.高科技仪器 ‎(1)速度选择器:v0=EB。通过速度选择器的粒子只有一种速度,与粒子的质量、电性、电荷量无关。‎ ‎(2)回旋加速器:粒子飞出加速器时的动能为Ek=mv‎2‎‎2‎=B‎2‎R‎2‎q‎2‎‎2m。在粒子质量、电荷量确定的情况下,粒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只与加速器的半径R和磁感应强度B有关,与加速电压无关。‎ 二、易错知识点拨 ‎1.根据场强定义式E=Fq,错误地认为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 ‎2.根据电容的公式C=QU,错误地认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 ‎3.在研究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时,误认为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一定重合。‎ ‎4.在电场中误认为场强大的地方电势高。‎ ‎5.在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中,不能正确区分C=QU和C=εrS‎4πkd的意义及用途。‎ ‎6.根据公式B=FIL,错误地认为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7.在判断安培力方向时,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混淆。‎ ‎8.在判断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力时,将“四指”指向用错。‎ ‎9.不能正确理解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的不同带电粒子有共同速度v=EB。‎ ‎10.误认为在回旋加速器中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有关。‎ ‎11.磁流体发电机正、负极板的判断易出现错误。‎ 三、保温训练 ‎1.(沪科教材原题)有两个半径为r的金属球如图放置,两球表面间距离为r。今使两球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Q,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那么(  )‎ ‎                     ‎ A.F=kQ‎2‎‎(3r‎)‎‎2‎ B.F>kQ‎2‎‎(3r‎)‎‎2‎ C.F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