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一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高一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曲周一中高一第二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3题。(共9分)‎ 从源头领略中国文学之美 ‎ 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常常以为学过了“关关雎鸠”或“蒹葭苍苍”就是学过了《诗经》,我们以为吟唱被改编过的“我愿逆流而上,寻找她的方向”就是在亲近《诗经》,我们甚至以为读一些作家对《诗经》的纯美解读就感受到了《诗经》之美。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去深入《诗经》,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呢? ‎ ‎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 ‎ ‎ 《诗经》里最美的送别。“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燕》),诗中那上上下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使一幅“劳燕纷飞”的悲伤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伫立在那里的人,看着被送之人,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应该就是这“瞻望弗及”场景的延续吧。明代学者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确实一点儿都不过分。 ‎ ‎ 《诗经》里有最美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名句,同样出自《诗经》。整首诗的名字是《硕人》。“硕人”就是“高大的人”,古代以高大健硕为美。这是《诗经》305首中写得最美的一首诗,后世那些描写美人之美的词汇,与这首诗相比,都显得大为逊色。诗中写到,这美人,她的手像嫩嫩的白茅草,她的皮肤像润肤膏凝聚起来那样。最关键的,是她笑起来是那么优雅,她的眼睛是那么顾盼生姿。如此华丽丽的比喻,出现在上古时代,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 ‎ ‎ 《诗经》里还有最美的男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淇奥》),这位绝世男子性情稳重儒雅,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打磨骨叫“切”,打磨象牙叫“磋”,打磨玉叫“琢”, 打磨石叫“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更何况,这男子“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喜欢开玩笑,但不令人难堪。他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于谈笑之间,大事成就。这样的男子,是不是好男儿的典范? ‎ ‎ 《诗经》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民间的男子女子,还是征夫思妇,或者王公贵族,他们都有形有神,那么真实而生动地生活过。一个小官吏在出差的路上感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天上小星三五颗,自己却得连夜走在路上;淇水河边,姑娘叫小伙子去看水,小伙子说已经看过了,姑娘说再去看看吧(《溱洧》)……沿着《诗经》的河流逆流而上,你会感受到他们那些平凡的生活,那些与我们一样的情感路径。他们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他们的悲愤,他们的讥讽,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抑郁……都能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以或喜或悲的感染。 ‎ ‎ 不同年龄的人读《诗经》,感受会有不同。但我想说的是,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阶段,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如果一生都没有好好读过《诗经》,也一定是一件遗憾的事。 ‎ ‎ 了解中国文学的根,请从《诗经》开始。 ‎ ‎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因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根,是中国文学之“祖”。 ‎ B.《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有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也有悲愤,他们或喜或悲,真实而生动地生活着。 ‎ C.《诗经》记录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平凡生活与和现代人一样丰富的情感,它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尘,到今天仍然感染着我们。 ‎ D.《诗经》中有最美的送别,有最美的女子,还有最美的男子,我们需要好好读《诗经》,否则一定会留下遗憾。 ‎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硕人》的名句,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人顾盼生姿的神态,后世描写美人的词汇都无法与这首诗媲美。 ‎ B.“瞻望弗及”语出“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唯见长江天际流”“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其有同样的意境。 ‎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淇奥》,它形容男子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 ‎ D.“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塑造了一个朝夕为公务繁忙,夜里仍在赶路的小官吏的形象,真实而生动。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非常之少。 ‎ B.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亲近《诗经》,感受《诗经》之美,就应该深入其中,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 ‎ C.《诗经•淇奥》中的男子不仅稳重儒雅,高贵坚定、丰神俊朗,而且具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 ‎ D.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但作者强调,无论年老年少,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盛开在屋顶的莲花 葛俊康 ‎ 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 ‎ 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 ‎ 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 ‎ 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 ‎ 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 ‎ ‎ ‎ 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 ‎ 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 ‎ 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 ‎ 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 ‎ 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 ‎ 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 ‎ 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 ‎ 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 ‎ 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 ‎ 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 ‎ 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 ‎ 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王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 ‎ 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 ‎ 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 ‎ 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 ‎ 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 ‎ 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 ‎ 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 ‎ 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 ‎ 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 ‎4.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 B.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 C.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 D.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 ‎5.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材料一:‎ 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人民日报》‎2018年6月11日)‎ 材料二:‎ 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 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 传统放牧方式下,草场利用率低,且牧民很难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信息。现在牧民通过北斗手持终端“牧民通”,依据北斗卫星制定的放牧方案以及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便可以实时掌握游牧路线、草场动态、疫病防疫等信息。‎ 据了解,青海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已建立了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并建立了基于北斗的草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 北斗卫星信息技术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可以建立融牧草资源利用、家畜动态监测、疫情预警、气象灾害预报等信息于一体的高寒地区特色生态养殖模式。‎ ‎(摘编自中新网《北斗卫星“试水”青海高原智慧放牧》)‎ 材料三:‎ ‎12月30日报道 ‎ ‎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正式开通,时过五年,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 与全球其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相比,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有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 与GPS芯片价格相比,芯片单价高一直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最大瓶颈。如今,由于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工艺产能的提升,国产北斗芯片单价已降至6元,在总体性能上也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据统计,各类北斗终端及运营平台已经为23个省市、超过35万辆客货运车、远洋渔船等提供服务。‎ ‎(摘编自《参考消息》)‎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现阶段,我国的北斗系统尚不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但随着技术的升级、系统的完善,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的目标有望实现。‎ B.对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星间链路的研制,我国科研人员将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C.传统放牧方式存在草场利用率低、牧民不能全面而便捷地掌握相关信息等弊端,而运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放牧则可能避免这些弊端。‎ D.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民用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以青海省牧民们放牧方式的改变较为详细地佐证了这一成果。‎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相比,毫不逊色。‎ B.如果没有攻克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那么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可能存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不高、寿命短、易受干扰等缺点。‎ C.基于北斗的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草地自动监测站、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的建成,有助于促进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 D.以前,芯片价格高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已经解决,人们乐观估计北斗导航的民用产值将可能达到四千亿元人民币。‎ ‎8.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具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并简要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 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9.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 ‎10.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 ‎1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①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 ‎②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3.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14.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12分)‎ ‎(1) 《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辛苦操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后,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对嘉宾以礼相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陶潜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准确的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和平,毫无喧嚣和烦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第II卷(选择题)‎ 三、语言表达(9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鲁迅先生的杂文,大部分都短小精悍,似匕首、投枪,针砭时弊,直指黑暗社会的要害,极富战斗力。‎ ‎②年轻人正处在创业的大好年华,但有的人却不思进取,希望安之若素地生活,坐享前辈辛勤劳动的成果。‎ ‎③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孔维俊,看到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证,义愤填膺,在“勿忘国耻”横幅上郑重签名。‎ ‎④不要总期待对方能够“读懂”自己的心理,在做某一件事之前,最好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⑤在市人民会堂举办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成就展吸引了大量市民,每逢周末,来参观的人总是不绝如缕。‎ ‎⑥提到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这个名字大部分人会感到很陌生,但一提到她的谥号孝庄,想必都会豁然开朗。‎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内首次大型无人机应急投递演示飞行,演练了在紧急情况下,利用大型无人机进行运输、抢修和恢复通讯等一系列科目。‎ B.我们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C.由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如今有人还妄图“以武拒统”,根本就是螳臂当车。‎ D.吸烟及吸二手烟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普通列车作为公共场所,其运营部门应当切实履行控烟义务,保障公众健康需求。‎ ‎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王经理说:“对于客户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电话垂询,虚心听取顾客意见。”‎ B.这是我公司最新研制的室内装饰壁纸,色泽典雅,图案大方,定能让您家蓬荜生辉。‎ C.下月初八,将于新世纪大酒店(六楼)为小儿举办婚礼,届时恭请您务必光临。‎ D.关于朝鲜核实验问题,我方表示严重关切,敦促有关各方着眼大局,谨言慎行。‎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19.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哺(bǔ)育 夙兴夜寐(mèi) 阡(qiān)陌交通 纤纤(qiān)玉指 B. 罹(lí)难 放荡不羁(jī) 对酒当(dāng)歌 否(fǒu)极泰来 C. 溘(kè)死 断壁残垣(huán) 绕树三匝(zā) 踯躅(zhí zhú)‎ D. 伶俜(pīng) 樊(fán)笼 荫(yìn)庇 葳蕤(wēi ruí)‎ ‎20.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 B.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 D.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21.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D.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而成.共有诗歌17篇,都是屈原的作品 C.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 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遇到一名男乘客霸占别人的靠窗座位,不愿坐回自己的座位。当事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称“站不起来”。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找轮椅,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座位被占的女乘客是一名刚毕业的女生,从济南西站上车,而当事男乘客自己的座位与该座位仅隔着一两排。最后,列车长和乘警劝导男乘客无果,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的座位,直到终点。当晚,当事男子回应:称自己当时态度不太好,并向女乘客致歉。济南铁路局方面称,涉事男子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次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表示,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然而,网友并不买账,议论纷纷。戏剧性的是‎9月19日又出现了“高铁霸座女”。‎ 对此,你怎么看待?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1.A. “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语义范围扩大,原文第二段为“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 ‎2.C. “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错,这是“如金如锡,如圭如壁”的说明,见原文第五段。‎ ‎3.D.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无中生有。‎ ‎4.C A项,开篇写莲花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B项,高尚情操固然不能说没有,但不全是,大家要保住活命粮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D项,奶奶遇难固然跟船走得慢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父亲”的私心,使得奶奶无颜面对乡亲,拒绝上船。 ‎ ‎5.①奶奶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母亲,她总是慈祥地望着干活的父亲,但孩子犯了错误,却决不宽容。‎ ‎②奶奶是个倔强、正直、刚强的人,虽然面临危险,但儿子不用行动改正错误,就坚决不让步。‎ ‎③奶奶热心善良,品德高尚。总是把集体和他人的事情放在首位,洪水来时,她一家家叫醒村民;自家东西还没有收拾,让自己的儿子先搬村里的粮食。‎ ‎④奶奶品质高洁,珍惜名誉。喜欢莲花,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因儿子私自占有集体的东西而感到无脸见人。‎ ‎6.C “不能全面而便捷地掌握”说得太绝对,原文是说“很难”,程度上有区别。‎ ‎7.D “民用产值”错,范围缩小,原文是说“产业的产值”。‎ ‎8.(1)自主发展,独立运行。是我国科研人员独自研发成功的。‎ ‎(2)运行稳定。通过“三只眼”提供导航服务,不易受到干扰。‎ ‎(3)性能优越。精度高,而且独具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功能。‎ ‎(4)运用广泛。已经广泛运用于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 ‎(5)覆盖面广。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6)价格低廉。芯片单价已降至6元。‎ ‎(一点2分;只摘抄原文而没有概括的,不给分)‎ ‎9.C “经史”为名词,作“博通”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见”为名词,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是书”是“这本书”的意思,作“见”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 ‎10.C 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11.A “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文中说“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对“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的“厌”理解错误。‎ ‎12.①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若:如果;为:做;许:允许;顾:难道。) ‎ ‎②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但:只是;省略句:不使(之);状语后置:于朝廷之上。) ‎ ‎13. D A.全诗描写了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只有首句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并且也谈不上生动;B.“斟酌”是“喝酒”的意思,而非斟酌诗句;C.“相思”句是指与朋友关系好,想念就可以披衣相见。‎ ‎14.‎ 陶渊明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诗歌翻译: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 ‎15.(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6.C ①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正确。②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不合语境。③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正确。④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正确。⑤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使用错误,应用“络绎不绝”。⑥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处应为“恍然大悟”。‎ ‎17.A B项,语序不当,应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C项,成分残缺,动词“导致”缺少主语,应将句首的“由于”删去;D项“保障……需求”搭配不当。‎ ‎18.D A项,“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商家不能把对客户的询问说成“垂询”。B项,蓬荜生辉”是对别人来访时的敬称,“蓬荜”指自己的家,不能是别人的家。C项,邀请别人不能用“务必”等带有强制性的词语。‎ ‎19.D A项,“纤纤玉指”中的“纤”应读作“xiān”;B项,“否极泰来”中的“否”应读作“pǐ”;C项,“断壁残垣”中的“垣”应读作“yuán”;‎ ‎20.B项,解释不正确,耽:沉迷。所以选B。‎ ‎21.A第一句“谢”译为“辞别”;第二句“谢”译为“告诉”。B第一句“适”译为“出嫁”;第二句“适”译为“依照”。C第一句“相”译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第二句“相”译为“相互”。D项两句“见”译为“对我怎么样”。故选D。‎ ‎22.B.“都是屈原的作品”错,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23.在日常生活中类似孙某的“霸座”行为屡见不鲜。社会公众对于此类行径早已不满,这种不满日积月累,此次“霸座”事件如同引信一样,引发了人们积郁在心中的不满乃至愤怒。如果说孙某的“霸座”行径让人们愤怒的话,那么,有关方面在事件初期的处理和应对却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从媒体报道来看,孙某在列车长与乘警多番劝阻后仍然不予改正,继续表演着无赖闹剧,在这种情况下,负有维持车内秩序的列车长与乘警居然束手无策。实际上,网民们这次对“霸座”无赖共同的愤怒讨伐,体现了当下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的一种对于失德违法行为愤懑的情绪和谴责的态度,以及对于通过法治化手段有效惩治无德违法者的强烈期待。社会公众对于法治社会的感受通常不仅仅来自于一些大要案件得到怎样的公正审判,而是在于这些身边的看似不大不小的处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德违法行为能否得到及时公正的依法处置。参考立意:法治社会绝不姑息无赖行径;对“耍赖式”小恶也不能放纵;“座霸”引发公愤,盖因缺了“公德”;等等。‎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苏轼问母亲:“‎ 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 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参加殿试,中乙 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 ,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 ‎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 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