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能直接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F1个体的性状为双显性 B. F1产生4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 C. F2的表现型为9:3:3:1‎ D. F1测交后代4种个体的比例为1:1: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F1个体的性状为双显性是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的结果,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F1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直接体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B正确;‎ C、F2的表现型为9:3:3:1是双杂合子自交的结果,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C错误;‎ D、F1测交后代4种个体的比例为1:1:1:1,间接体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B。‎ ‎2.下列培育新品种与其育种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培育“特异功能”的细菌--单倍体育种 B. 无子西瓜--多倍体育种 C. 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基因工程育种 D. 矮秆抗病小麦--杂交育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能用单倍体育种,可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进而培育出“特异功能”的细菌,A错误; B、无籽西瓜的培育采用的是多倍体育种,B正确; C、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实现的,即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育种方式,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用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是杂交育种,D正确。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过程发生了(  )‎ A. 交叉互换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 交叉互换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C. 基因突变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基因突变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如图的次级精母细胞,左图中前两个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A和a,而右图中相应基因都为a,所以左图中前两个染色体上的A和a不是交叉互换导致的,只能是基因突变形成;右图中能明显看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4.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 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 B. 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能自由组合 C. 基因发生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变化 D. 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答案】C ‎【解析】‎ ‎【详解】A、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缺失,若A缺失,可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 B、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能自由组合,说明两者行为一致,能体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基因发生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变化,这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 D、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说明两者行为一致,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 故选C。‎ ‎5.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中,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原理相似 D.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占95%左右,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 B、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部分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 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由于在制作装片过程中,要进行解离,使细胞失去活性,所以在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6.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7号与8号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几率是1/6‎ C. 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5‎ D.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错误; B、1号、2号正常,他们的女儿6号患病,说明1号、2号都是杂合子Aa,则7号是Aa的概率是,因为3号是aa,所以8号是Aa,则7号与8号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几率是2/3×1/4=1/6,B正确; C、已知7号是Aa的概率是,8号是Aa,则11号是Aa的概率是,是AA的概率是 ,所以其带有致病基因(Aa)的几率是,C错误; D、据图分析,9号是Aa,都是不知道10号的基因型,所以无法预测12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B。‎ ‎7.现有核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含有32P的精原细胞,若将该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至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则理论上对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和分裂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 若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C. 若每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D. 若每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时,DNA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因此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每个子细胞中的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第二次分裂间期又进行了一次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因此第二次分裂中期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有一条单体上的DNA是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而另一条单体上的DNA的两条链都含31P。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DNA分子只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因此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 P。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水稻是一种自花传粉植物。二倍体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高茎粳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粳稻,再让F1自交产生F2。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F2中一株高茎粳稻和一株高茎糯稻杂交,后代有可能出现4种表现型 B. 取F2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约为3:1‎ C. 用F1的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后代某一植株上粳米与糯米的比例约为1:1‎ D. 让F2中的高茎粳稻自由交配,后代F3中高茎粳稻占子代总数比例约25/36‎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F2中任取一株高茎粳稻和一株高茎糯稻杂交,如果基因型都是杂合体,则后代会表现出4种不同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 F1杂合子Aa,则取F2(3A_、1aa)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约为1:1,B错误;‎ C、用F1Aa的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后代基因型为AA和aa,因此后代某一植株上只有粳米或糯米,C错误;‎ D、由于F2中的高茎粳稻基因型为A_B_,所以A、B的频率都为2/3,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高茎占8/9,粳稻占8/9,因此,后代F3中高茎粳稻占总数的8/9×8/9=64/81,D错误。‎ 故选A。‎ ‎9.某种生物只能产生四种等量的配子ORS、Ors、oRS、ors,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为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和oRs两种配子,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oRs、OrS、orS四种配子,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 C、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ors、ORs、orS四种配子,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按照图中基因型,应该能形成ORS、Ors、oRS、ors四种配子,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其突变方向由环境决定 B. 单倍体植株长的弱小,并且一定是高度不育的 C. 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都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D. 基因自由组合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等,其突变方向不是由环境决定的,A错误;‎ B、单倍体植株长的弱小,但不一定是不育的,如果单倍体植株所含染色体组的数目为偶数,则其也可育,B错误;‎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即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表现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 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D. 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杂交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隐性性状在正常情况下也会表现出来,A错误;‎ B、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B正确;‎ C、兔的白毛和黑毛是相对性状,狗的直毛和卷毛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只有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12.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 B. 过程③存在A-U、C-G(G-C)、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 C. 过程①、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D. 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的为③⑥,A错误;‎ B、过程③为转录,即DNA转录为RNA,存在A-U、C-G(G-C)、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B正确;‎ C、由于RNA一般为单链,过程⑤RNA的复制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的复制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C错误;‎ D、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是mRNA、RNA、tRNA,D错误。‎ 故选B。‎ ‎13.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需同时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独立遗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与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 ‎①有色植株×aaccRR→50%的有色种子 ‎ ‎②有色植株×aaccrr→25%的有色种子 ‎③有色植株×AAccrr→50%的有色种子 A. AACCRr B. AaCCRr C. AACcRR D. AaCcRR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有色植株×aaccRR→50%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根据有色植株×aaccrr→25%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两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一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根据有色植株×AAccrr→50%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根据上面三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推知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基因型为AaXb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 )‎ A. AaY、Xb、Xb B. AaXb、Xb、Y C. AaXb、aXb、AY D. AXb、aXb、Y ‎【答案】A ‎【解析】‎ ‎【详解】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个体,一个精原细胞通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的配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含等位基因A、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但X、Y染色体正常分离,所以产生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YY和XbXb,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产生AaY、AaY、Xb、Xb共4个精子细胞,故选A。‎ ‎15.下图所示为四个物种不同时期的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A、B细胞中均含有3个染色体组,C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没有 B. 猫叫综合症是由于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C. 多倍体植物有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早熟等特点 D. 经过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二倍体,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因此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生,A错误;‎ 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个片段而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 C、多倍体植物有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都比较大、发育迟缓,出现晚熟等特点,C错误;‎ D、二倍体植株产生的花粉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经过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二倍体,一定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D。‎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选择的调查主题和方法合理的是( )‎ A. 研究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在道路上随机对过往车辆的司机进行统计 B. 研究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我们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 研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 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路口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C ‎【解析】‎ ‎【详解】A、研究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红绿色盲患者是被禁止开车上路的,因此不能在道路上随机对过往车辆的司机进行统计,A错误;‎ B、研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B错误;‎ C、研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C正确;‎ D、艾滋病是传染病,是由病毒传染引起的疾病,不是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18.下面为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 A. ③有可能是腺嘌呤 B. 与⑤有关的碱基对一定是A-T C. ①②③中特有的元素分别是P、C、N D.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由于③、⑥碱基之间有3个氢键,即C-G,故③有可能是鸟嘌呤或者胞嘧啶,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和⑤配对的碱基之间有2个氢键,即A-T,故⑤为A或者T,因此与⑤有关的碱基对一定是A-T,B正确;‎ C、①是磷酸,组成元素是C、H、O、P,②脱氧核糖,组成元素为C、H、O,③含氮碱基(C或G),组成元素是C、H、O、N,故①、③中特有的元素分别是P、N,脱氧核糖没有特有元素,C错误;‎ D、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B. 转运RNA上的碱基只有三个 C. RNA含有4种碱基 D. 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有些生物中的RNA作为酶具有催化作用,A正确;‎ B、转运RNA碱基数目较多,不只3个,B错误;‎ C、RNA含有4种碱基A、G、C、U,C正确;‎ D、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20.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基因都是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B. 基因位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 C. 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 原核生物的基因大部分在拟核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 C、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错误;‎ D、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核膜,只有拟核,拟核内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除外在细胞质中有质粒存在,质粒上也有基因分布,因此原核生物的基因大部分在拟核上状,D正确。‎ 故选D。‎ ‎21.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 A. 图①、图④ B. 图③、图④‎ C. 图②、图③ D. 图①、图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①和图④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 B、图③和图④‎ 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②和图③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①和图②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22.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试从理论上分析,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 )‎ A. a的基因频率为44% B. 雌、雄个体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C. 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 D. 两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7:8‎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为20%A、80%a,雄配子的比例为1/3A,2/3a,因此产生的后代为1/15AA、6/15Aa、8/15aa,因此a的基因频率=11/15,A错误;‎ B、精子活力下降不影响雌雄个体的比例,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2/5,C错误;‎ D、由A项分析可知,后代为1/15AA、6/15Aa、8/15aa,故两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7:8,D正确。‎ 故选D。‎ ‎23.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羽毛的相对性状芦花和非芦花是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任意两只非芦花鸡杂交都只能得到非芦花鸡。为了帮助养殖户在雏鸡时根据羽毛特征即可区分鸡的雌雄,选用的杂交方式为 A. 雌性芦花鸡与雄性非芦花鸡交配 B. 芦花鸡自由交配 C. 雄性芦花鸡与雌性非芦花鸡交配 D. 非芦花鸡自由交配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意可得,任意两只非芦花鸡杂交就只能得到非芦花鸡,可得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为使养殖户在雏鸡的时候根据芦花与非芦花性状辨别其雌雄,可选择雌性芦花鸡与雄性非芦花鸡交配,这样后代中芦花鸡均为雄鸡,非芦花鸡均为雌性。故答案选择A。‎ ‎24.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 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以基因型如右图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 A. 上升 B. 不变 C. 下降 D. 先升后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两种:AD、ad,且比例是1:1,因此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DD(胚胎死亡):AaDd:aadd(胚胎死亡)=1:2:1,因此该生物自由交配后,后代成活的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是AaDd,不论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始终是A=a=50%,D=d=50%。故选B。‎ ‎25.人体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配子中有23条染色体,某正常女性可以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 A. 22条 B. 23条 C. 0~22条 D. 0~23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男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Y是来自祖父的,女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X是来自祖母的,常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是0到23条不等,故某正常女性和正常男性可分别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0-22条,1-23条,综上所述,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长期地理隔离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 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D. 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生物进化了,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但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只有当两个种群基因库产生较大的差异时,存在了生殖隔离,才会产生新物种,A正确;‎ B、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 C、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C正确;‎ D、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但不能代表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 故选D。‎ ‎27.如图是基因型为BbXAY的动物进行减数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B. 该细胞产生的4个配子,有3种基因型 C. 基因a是因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产生的 D. A与a、B与b同时分离,进入不同子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但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因此能产生3种配子,B正确;‎ C、该生物的基因组成中不含a基因,因此基因a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错误;‎ D、B和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2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理:低温可诱导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解离: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1h,使组织细胞分离开 C. 染色:可用双缩脲试剂代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D. 观察:高倍镜发现视野中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理: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解离:用解离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浸泡根尖1h,使组织细胞分离开,B错误;‎ C、染色:可用龙胆紫、醋酸洋红代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C错误;‎ D、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因此镜检时只能发现视野中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D正确。‎ 故选D。‎ ‎29.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两过程的场所、原料均不同 B. 甲、乙两过程中均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C. 甲、乙两过程中酶作用机理相同,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D. 甲过程最终形成的两个产物是相同的,乙过程所产生的图示两个产物是不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是复制,乙是转录,所以甲、乙两过程的场所相同,都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内,但是原料不同,A错误; ‎ B、甲是复制,乙是转录,因此甲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乙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 ‎ C、甲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乙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但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D、甲复制过程最终形成的两个DNA是相同的,乙转录过程所产生的图示的两个RNA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D。‎ ‎30.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外祖父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HY,传给母亲的是XH,A错误;‎ B、外祖母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HXh,其中Xh传给母亲再传给男孩,B正确;‎ C、祖父传给父亲的是Y染色体,C错误;‎ D、父亲的基因型是XHY,男孩的Xh基因不会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B。‎ ‎31.某小组用图所示卡片搭建DNA分子模型,其中“P”有30个,“C”有10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D”表示核糖 B. “T”表示尿嘧啶 C. 若要充分利用“P”和“C”,需60个“D”‎ D. 若要充分利用“P”和“C”,需5个“A”‎ ‎【答案】D ‎【解析】‎ ‎【详解】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碱基有A、T、G、C共四种,图中T、C、A、G卡片表示四种含氮碱基,P卡片表示磷酸,D卡片表示脱氧核糖,“P”有30个,可组成3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即需要30个脱氧核糖。若要充分利用“P”,需要组成15个碱基对,其中“C”有10个,可构成C-G碱基对10个,故还需要构成A-T碱基对5个,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2.己知tRNA呈三叶草结构,内部有4个环形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单链,因此不含碱基对 B. 理论上密码子有64种,tRNA最多有61种 C. tRNA上有一个反密码子,而mRNA上有若干密码子 D. 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被多种tRNA携带 ‎【答案】A ‎【解析】‎ ‎【详解】A、tRNA是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内部含有氢键,是DNA转录的产物之一,A错误;‎ B、在理论上密码子有64种,由于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因此tRNA最多有61种,B正确;‎ C、 tRNA上有一个反密码子,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能够决定一种氨基酸叫做一个密码子,故mRNA上有若干密码子,C正确;‎ D、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被多种tRNA携带,D正确。‎ 故选A。‎ ‎3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如果一个类型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将会得到的遗传病可能是( )‎ A. XO性别畸形 B. 苯丙酮尿症 C. 先天愚型 D. 白血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XO性别畸形是由于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条导致的,与题图不符,A错误;‎ B、苯丙酮尿症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错误;‎ C、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征,是指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与题图相符,C正确;‎ D、白化病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与题图不符,D错误。‎ 故选C。‎ ‎34.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而培育出如鹤顶红、水泡眼等金鱼品种。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错误的是 A. “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 B. 人工培育金鱼的过程中,金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着变化 C. “逐日去其不佳者”其实是人工选择 D. “自然奇品悉具”是选择的结果,若不经人类驯养,将不会出现与鹤顶红、水泡眼等性状相关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A正确;‎ B、人工培育金鱼的过程中,会选择合意表现型的个体,淘汰不合意表现型的个体,通过繁殖增加合意基因的频率,减少不合意基因的频率,因此金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着变化,B正确;‎ C、“逐日去其不佳者”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C正确;‎ D、“自然奇品悉具”的根本原因是在人工选择条件下,把人们不喜欢的变异个体进行了淘汰,保留符合人们需求的变异个体,与鹤顶红、水泡眼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不是经人类驯养才产生的,而是在人类驯养之前就产生了,D错误;‎ 故选D。‎ ‎35.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 ‎①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肿瘤的治疗 ④花药离体培养 A. ②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农作物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NA复制时,碱基配对容易发生出错,所以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①正确;‎ ‎②秋水仙素的作用之一是阻止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于前期,②错误;‎ ‎③肿瘤的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阻止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可以达到抑制其增殖的效果,③正确;‎ ‎④花药离体培养是减数分裂产生花粉后,获得单倍体的过程,与细胞的分裂间期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6.图甲为XY型性别决定的家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乙为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完成家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20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B. 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乙中的EF时期 C. 图乙中时期DE和时期HI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因相同 D. 图甲中染色体1和2的相同位置上分别为t和T基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家鼠为XY型,所以完成家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19+XY=21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A错误;‎ B、图甲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中的EF时期,B正确;‎ C、图乙中时期DE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期HI表示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因不同,C错误;‎ D、图甲中染色体1和2的相同位置上分别为t和T基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37. 已知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AU,它所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碱基序列转录而来? ( )‎ A. GAT B. GAU C. CUA D. CTA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GAU,则对应个mRNA上的密码子是CUA,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上的GAT转录而来的。故选A。‎ ‎38.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 1:3,1:2:1和3:1 B. 3:1,4:1和1:3‎ C. 1:2:1,4:1和3:1 D. 3:1,3:1和1:4‎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3;‎ ‎②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2:1;‎ ‎③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3:1;‎ 故选A。‎ ‎39. 某雌雄异株二倍体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色素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花色的遗传反映了基因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 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9种 C. 若蓝花雄株×紫花雌株,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则雌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D. 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占,则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该植物种群内花色对应的基因型共有3×5=15种,B错误;‎ C、蓝花雄株与某紫花雌株(A_XbXb)杂交,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A_XbY),据此不能准确判断出雌株亲本的基因型,C错误;‎ D、若蓝花雄株×蓝花雌株,F1中的紫花雄株(A_XbY)占3/16,即3/4×1/4,则雄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D正确。‎ 故选D。‎ ‎40.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 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 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一定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不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A错误;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基因的结构,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在细胞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f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根据子代表现型的比,写出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是______。若让子一代中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代雌果蝇中灰身直毛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的雌、雄果蝇亲本,请你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X染色体上,选择______(写出表现型)亲本交配。‎ ‎【答案】 (1). X (2). BbXFXf BbXFY (3). BY,bXF 或BXF,bY (4). 1:5 (5). 21/32 (6). 分叉毛雌,直毛雄 ‎【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雌性后代中没有分叉毛,雄性后代直毛与分叉毛之比是1:1,说明直毛和分叉毛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控制果蝇的灰身和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而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由此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根据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中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产生 BY和bXF 各两个,另一种可能是产生BXF和bY各两个。‎ ‎(3)由题意知,子一代灰身果蝇的基因型是BB和Bb,其中Bb占2/3,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bb,所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aa=2/3×1/2=1/3;由于亲本基因型为BbXFXf、BbXFY,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概率是BBXFXF=1/3×1/2=1/6,杂合子的概率是5/6,因此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单独分析灰身与黑身:由于F1产生的B频率为1/2,B频率也为1/2,所以F2中黑身(bb)占1/4,灰身占1-1/4=3/4;单独分析直毛与分叉毛:F1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其比例为XF=3/4,Xf=1/4,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中1/2为XF ‎,1/2为Xf,由此自由结合产生的雌果蝇(XFX—)中直毛占3/×/2+3/4×1/2+1/4×1/2=7/8;综上分析,F2雌果蝇中灰身直毛占3/4×7/8=21/32。‎ ‎(4)由分析可知,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分叉毛雌性与直毛雄性果蝇杂交,后代的雌性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都是分叉毛,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杂交后代不论是雌性还是雄性果蝇都是直毛,因此可以用分叉毛雌性与直毛雄性果蝇杂交,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42.野生猕猴桃是富含Vc的多年生二倍体(2N=58)植物。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示表示的育种方法中:①表示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_。‎ ‎(2)③和⑦过程都用到的药剂,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④过程是自交,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AAA的细胞经过过程⑥,成功接受抗虫基因B,得到抗虫新品种植株AAAB,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⑥过程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经过AA植株花粉刺激后,该植株能结出无子果实,无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诱变育种 (2). 多倍体育种 (3).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4). 1/36 (5). 限制酶、DNA连接酶 (6).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育(有效)的配子 ‎【解析】‎ ‎【详解】(1)由图示育种过程可以知道:①为诱变育种,③为多倍体育种。‎ ‎(2)③⑦为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AAaa是四倍体,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1:4,所以AA=1/6,则产生的AAAA的概率是1/36。‎ ‎(4)⑥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5)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9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8天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87条,该植株AAA为三倍体,所结果实无籽,其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能育(有效)的配子。‎ ‎43.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回答下面的问题。‎ ‎(1)物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的统称。‎ ‎(2)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岛上B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假设人为抛弃隐性个体,并让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则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经过这种人为作用,该种群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 (2). 遗传变异 (3). 地理隔离 (4). 自然选择 (5). 已与C形成生殖隔离 (6). 70% (7).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解析】‎ ‎【详解】(1)物种指的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的统称。‎ ‎(2)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是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B物种已与C形成生殖隔离,因此B物种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 ‎(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AA占40%,Aa占60%,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60%×1/4=55%,aa基因型的个体占60%×1/4=15%,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A%+1/2×Aa%=55%+1/2×(60%×1/2)=70%。没有经过人工选择之前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1/2×30%=35%,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44.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 ‎、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沿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3+浓度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 ‎(3)当铁蛋白基因表达时,少数铁蛋白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铁蛋白的原理是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 ‎【答案】 (1). GGU (2). …CCACTGACC… (3). 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 (4). 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 (5). 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6). C→A(C-G→A-T或G-C→T-A)‎ ‎【解析】‎ ‎【详解】(1)据图可知,携带的tRNA是最左边已经离开核糖体的那个,上面的反密码子是甘氨酸的反密码子(tRNA上)是CC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据图可知,铁蛋白基因中决定“-甘-色-天-…”的mRNA链碱基序列为…GGUGACUGG…,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2)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核糖体不能与铁蛋白mRNA一端结合,不能沿mRNA移动,从而抑制了翻译的开始;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 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能够翻译。‎ ‎(3)翻译过程中,mRNA分子可以被重复利用,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色氨酸的密码子为UGG,亮氨酸的密码子有UUA、UUG、CUU、CUC、CUA、CUG,其中与色氨酸的密码子相差最小的是UUG,即可由UGG变为UUG,故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变化是由C→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