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

绝密★启用前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思想政治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纯自然的东西有时候也是文化现象 ‎③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④文化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B.文化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 C.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3.方所书店是一家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多功能一体的实体书店,找一本喜欢的小说,点杯咖啡,慢慢翻看,享受慢生活,这里也成为了热门的旅行打卡地。方所书店的走红体现了 ‎①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们受文化的影响都是积极主动的过程 ‎③人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影视作品《半条被子》根据历史事实资料创作,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投宿于老乡徐解秀家的三个女红军,见到徐家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别前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首映式上,许多到场观众被半条被子的故事所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更多这样的优秀影视作品,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 ④优秀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9年5月,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日本的和太鼓、俄罗斯的风情歌舞、土耳其的……这些歌舞节目虽然语言和民俗风情各不相同,但却承载了共同促进亚洲文化繁荣的美好祈愿,它们用文化交融的创意编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材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B.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 C.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各国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同 ‎ D.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化蕴含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中 ‎7.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同时,外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减少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汉服,是穿在身上的“活文化”。江南小镇西塘举办汉服文化周至今已是第10年,礼乐表演、汉服走秀、传统婚礼等多种活动形式吸引了更多的90后、00后汉服文化爱好者参与到西塘活动中来。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决定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在第71届法兰克福书展亮相的《穿越时空的中国》数字影像展依托高3米、长20余米的高清巨幕呈现,将传统和高科技结合,以西方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价值。上述做法 ‎①表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融合的程度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说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有共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面对多元文化竞争中传统戏曲受到挤压、与大众出现鸿沟的情况,应该架起科技传播的桥梁。”中国戏曲学会原会长薛若琳表示,相比去传统剧院观看,可以探索利用短视频、融媒体等新方式,降低大众准入门槛,更好传播传承昆曲艺术。上述观点体现出 ‎①传承昆曲艺术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才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传播手段与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传统昆曲艺术的传承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一支来自埃及的乐队演绎着别有风味的中国歌曲。越来越多的埃及年轻人正在接触、学习汉语,并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埃文化的交流互鉴,正在不断拉近两国人民的距离。中国文化在埃及热折射出 A.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中功不可没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国界的影响力 C.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具有趋同性 D.中华优秀价值观念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12.2019年8月,《新闻联播》正式入驻短视频平台抖音。从1978年开播至今,《新闻联播》已经走过整整41个年头。从黑白录播到高清直播,从国家电视台到社交媒体,从电视新闻到短视频,时代的万千变化都一一印证在这档电视新闻节目中。由此可见 A.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D.主流媒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13.惠东渔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白丝丝》采用原生态惠东渔歌《五更叹》的曲调,并加入现代音乐元素和吉他弹奏的摇滚旋律,用女声三重唱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此歌曾获得岭南新音乐金奖、全国金奖。惠东渔歌获得成功得益于 ‎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②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 ‎③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根本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大庆“新铁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启民,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献石油,“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新铁人精神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②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③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 ④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下列诗句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是 ‎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女排在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冠,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说:“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关于女排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女排精神是中国的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中国女排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彰显 ‎③中国女排精神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中国女排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向时代精神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标,大桥第一高塔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大桥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者在青州航道桥设计中使用“中国结”的文化符号,寓意着三地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重大基础项目建设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③具有浓郁民族色彩,能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④丰富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9年1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全国上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这表明 A.现代传媒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 B.中国共产党应该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 C.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 D.丰富学习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1.“AI看相、算命”宜称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 为基础,能科学预测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明明是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却因为打着科学的旗号而具有欺骗性、迷惑性,致使很多人选择掏腰包。材料启示我们必须 ‎①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③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④提高科学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表示,“在文学日趋娱乐化的时代,司马迁等伟大作家明是非、正人心、传风俗的写作抱负对于我们是一个必要的提醒,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强调的是 ‎①文化创作要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奏响主旋律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漫画《如影随形》说明 ‎①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人的文明素养取决于成长的环境 ④培育文明风尚要从建设文明家庭开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18年10月8日起,《百家讲坛》开播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③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的新需求 ‎④要面向世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第II卷(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2019年10月18日,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迎来了发现120周年的纪念时刻。200多名中外学者齐聚一堂,回顾甲骨文发现历程,并就甲骨文字考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甲骨学研究等进行学术研讨。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展示馆藏甲骨。‎ 材料一 目前中国发现的甲骨文有4500多个单字,识别出的约1500个单字,约三分之一。这些识别出的甲骨文大部分为占卜性刻辞,通过卜辞我们可以了解商朝人所关心的祭祀、丰收、狩猎、战争、生育等日常事务。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经过数代学者不断进取,甲骨学已经发展成一个国际性学科,研究者遍布中、美、日等数十个国家,成为认知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二 由于甲骨文内容比较晦涩,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甲骨文,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多努力。馆藏甲骨展览通过图片、投影、视频等方式让甲骨文“活”起来,给参观者由浅入深了解甲骨文的体验;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团队建立的“殷契文渊”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为人们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便利;甲骨文中好认的字已经认的差不多了,之后人们会利用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来突破甲骨文研究的瓶颈,使全球范围内甲骨文研究呈现更加兴盛的局面。‎ ‎(1)结合材料一对甲骨文的介绍,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2分)‎ ‎(2)有人认为,“在甲骨文传承中,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生命信念。路遥的一生,诠释了“奋斗”二字的真正含义。路遥深情书写普通劳动者,颂扬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他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在献身集体事业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千千万万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的青年人,他们的人生因《平凡的世界》而被照亮。2019年9月,路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材料二 当初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开始了艰苦且漫长的写作准备。他集中阅读了近百部国内外的重要长篇小说,同时还广泛涉猎了各类“杂书”‎ ‎。为了解作品所涉的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各类重要事件,他集中阅读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全部合订本。这个工作完成之后,路遥再度“深入生活”,他又奔波在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了解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况,熟悉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内一年四季的作物等生活细部。此后,路遥开始了长达3年辗转于铜川陈家山煤矿、从陕西作协临时借来的小房间、新落成的榆林宾馆、甘泉县招待所等地的艰苦而漫长的写作。‎ ‎(1)结合材料,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分析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奋斗精神的文化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历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12分)‎ ‎(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开展“学习最美奋斗者”活动,请就具体活动形式提出两条建议。(4分)‎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二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A A C D D C D D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A B A D C C B D A B B ‎25.(1)(12分)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甲骨文得以呈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甲骨文的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甲骨文代表着中华文字和中华文明,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④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保持和传承,为世界文明做出中国贡献。(每个点3分)‎ ‎25.(2)(12分)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科技的使用,使得晦涩难懂的甲骨文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被参观者所了解和喜欢,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②科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甲骨文文化的继承。甲骨文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为人们传承和学习甲骨文提供了方便。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甲骨文的后续研究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研究瓶颈。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借助科学技术,甲骨文文化走向了世界,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每个点3分)‎ ‎26.(1)(12分)①奋斗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2分)②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奋斗精神,有利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分)③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3分)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4分)‎ ‎26.(2)(12分)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路遥“深入生活”,奔波于大街小巷了解各类人物的生活状况,熟悉各种生活细节,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文艺作品。②‎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同时又要面向世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路遥集中阅读了近百部中外书籍和文献,汲取智慧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平凡的世界》扎根人民,描写人民,才有了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给阅读者无限的力量。④文化作品创造要反对“民族虚无和历史虚无主义”,要反对“‘封闭和守旧’倾向”,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每个知识点3分)‎ ‎26.(3)(4分)举例:①举办“我身边的奋斗者——最美老师或最美学生”评选 ‎ ②新中国奋斗者精神宣讲进校园活动 ‎ ③奋斗者先进人物事迹展板 ‎ ④奋斗者先进人物电影、纪录片播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