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地理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二次段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小题,总分60分) 碳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国内生产总会总量与同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反映了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读2000~2011年京津冀碳生产率变化趋势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三省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北能源利用率高 B. 北京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 C. 北京的碳排放量最多 D. 天津的碳生产率逐年增长 2. 提高河北省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控制人口规模 ②提高科技水平 ③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④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天津市大力提高碳生产率能( ) A. 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B. 增加城市热岛效应 C.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D. 减少酸雨发生频率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试题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 【1题详解】 从图中看,河北碳生产率最低,能源利用率低;北京的年均碳生产率增速最快,B正确;图中纵坐标表示碳生产率,无法判断碳排放量多少;天津的碳生产率波动增长。 【2题详解】 提高碳生产率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科技水平,改变能源消费结构,B正确;控制人口规模不会影响碳生产率;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不一定会提高碳生产率,受承接产业的导向型影响较大。 【3题详解】 天津市大力提高碳生产率可提高企业竞争力,C正确;对城市交通和酸雨发生频率没有影响;提高碳生产率,可减少碳排放,会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图示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四川、辽宁,资源丰富度高,经济发展水平低,①④对。河北资源较丰富,经济水平较高,不相符,②错。福建省资源少,经济水平高,不相符,③错。D对,ABC错。故选D。 【5题详解】 只是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不进行深加工,获得的经济价值比较小,①错;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摆脱“资源诅咒”,②对;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益,③对;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会阻碍经济增长,④错。B对,ACD错。故选B。 下表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洪涝灾害的频率增加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 大陆生生物多样性增加 D. 荒漠化土地大幅增加 7.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 推广菜基——鱼塘农业 B. 推广水稻种植 C. 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 D.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图中有11个”11”、8个”31”、4个”33”、1个”12”、1个”22”,说明该区域2005年比1979年湖泊面积大量减小而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较小,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陆生生物物种减少, 又由于该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空气湿度减少,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BC错误;会加剧荒漠化,但大幅度增加不准确,D错误,故选 A。 【7题详解】 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C正确;蔗基鱼塘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该区域草地资源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BD错误,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上图能正确表达区域特征为( )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某区域内部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9.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反映出( ) A. 区域环境的一致性 B. 区域环境的整体性 C. 区域环境的多样性 D. 区域环境的差异性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点: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B正确;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界,如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划分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旱地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界限。该图未表达出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A错误;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可划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该图未表达出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C错误;区域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 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的分析:结合材料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着区域间的差异性,D对。区域整体性反映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区域环境的一致性大致是以某种指标为衡量标准,区域具有同一属性;而区域多样性是指区域内部的多样,据此判断ABC错误,故选D。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山地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 下图为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下列与运城盐池的形成不相关的是( ) A. 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泊 B. 地壳运动,岩层断裂下陷 C. 降水带来盐分在湖内累积 D. 地处内流区,蒸发较旺盛 11. 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 关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运城盐池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堤—蓄洪和滞洪的作用 B. 渠一导流和分洪的作用 C. 河一供水和泄洪的作用 D. 滩—阻挡隔离山洪的作用 【答案】10. C 11. B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可知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地质构造活动,导致岩层断裂下陷;附近河流流水汇入形成湖泊,加之本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底部累积。盐分主要来自河流注入,并非来自直接降水,故选 C。 【11题详解】 依据材料“南风起,盐始生”,材料中南风即我国夏季风(东南季风)。本地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东南方向有山脉),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是一年中晒盐的最佳时间。故选B。 【12题详解】 “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堤可以用来阻挡洪水进入盐池,A错误;渠可以在当洪水发生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B正确;河流并不属于护宝堤堰体系的一部分,C错误;滩可以在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组以运城盐池为背景,图文材料新颖,设问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决此类综合性、创新性较强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审清图文材料,调动思维。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要河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10个梯级水电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②平行水系,支流多③地势落差大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4. 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 A. 形成了不同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会明显增强 B. 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C. 可减轻长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 D. 为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15. 除水电之外,红水河流域可综合开发 A. 汽车工业 B. 有色金属冶炼 C. 蔗糖加工 D. 甜菜种植 【答案】13. A 14. D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红水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故多峡谷,水流湍急;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该区属于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A①③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A.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会形成不同的库区,水流变缓,库区两岸冲刷力量会明显减弱,故A错误; B.红水河不流经四川,因此不会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故B错误; C红水河主要注入珠江,不会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洪水灾害产生影响,故C错误; D红水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产生的大量水电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15题详解】 红水河流域锰矿、锡矿,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高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河流流城还可以开发水域资源,搞水产养殖,故B正确,汽车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不适合在红水河流域发展;蔗糖加工无法发挥红水河流域能源充足的优势;甜菜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红水河流域不适合种植,故ACD错误。 故选B。 在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下图是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漏斗区 B. 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 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 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7. 在乙地区,该地区大面积土地沙化的原因是 A. 沙尘暴频度增加 B.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 人口和牲畜增加,大规模掘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D. 生物生产能力降低 18.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林体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16. D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在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由于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通常集中了大群牲畜,过牧现象尤其严重,D正确;地下漏斗区与沙地的形成无直接联系,A错误;以井为中心形成的沙地,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的,与地下水含盐量高无关,B错误;沙地的形成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无关,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乙地区是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图中井数目较多,沙地面积大,应该是由于当地人口增长快,牲畜数量大量增加,为满足人畜用水,大量打井,导致水资源减少,草场因过度放牧出现了沙化,C正确。沙尘暴频度增加和井关系不大,土壤有机质增加一般不会出现沙化现象,沙化导致生物生产能力降低,而不是生物生产能力降低导致沙化,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人口大量外迁,会增加另一地区的环境压力,而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不切实际,①错误。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可以缓解、防止土地荒漠化,②正确。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不能完全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大力开发水能,可能影响到区域的水循环,③错误。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可以导致荒漠化加重,④错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⑤对。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林体系,可以减少荒漠化,⑥对。②⑤⑥正确,D正确。故选D。 【点睛】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 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9. 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0. 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晒米粉应该选择降水量小、气温高的月份,盐边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排除C;冬季气温较低,排除A;10月正值稻米收获时节,大米新鲜,且此时气温相对较高,同时雨带已退出中国大陆,晴天多。所以正常年份,当地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10月份。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晒米粉最好的月份是10月份,在晴朗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因此位于山的西南坡光照充足,所以丙地是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地方。故C正确,ABD错误。 隧道平导是指与隧道平行的导洞,是为隧道施工而增设的工作面,与正洞有通道相连,施工超前于正洞(左图)。云南大(理)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全长14.5公里(右图)。经过11年的艰难施工,大柱山隧道平导于2019年6月26日顺利贯通,为整条隧道2020年全面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对大柱山隧道施工面临的困难描述正确的是 A. 隧道起伏大 B. 穿越断裂带,地质状况复杂 C. 沿途多冻土 D. 花岗岩广布,掘进速度缓慢, 22. 关于隧道平导施工超前于正洞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正洞开挖提供地质情况参考 B. 正洞施工遇险时,提供救援和逃生通道 C. 为正洞施工物资提供运输通道 D. 作为备用洞,正洞施工遇阻时改做正洞 23. 隧道建成后,隧道平导应 A. 进行填埋,减小正洞坍塌风险 B. 继续保留,用做应急避险、线路维护 C. 进行填埋,减少正洞渗水可能 D. 继续保留,建成特色宾馆、旅游景点 【答案】21. B 22. D 23. B 【解析】 本题组以隧道修建方式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1题详解】 图中显示,大柱山隧道位于横断山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断山地区位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B正确。为了火车能够平稳行驶,隧道起伏不大,A错误。图中显示,大柱山隧道所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且隧道离地表较深,沿途冻土不多,C错误。花岗岩坚硬对隧道施工造成的难度有限,且当地多石灰岩分布,D错误。所以选B。 【22题详解】 通过对隧道平导的挖掘,可以了解当地的地质状况,为正洞开挖提供地质情况参考,A不符合题意。隧道施工具有高风险,常遇到塌方、透水等事故,因此正洞施工遇险时,隧道平导可以提供救援和逃生通道,B不符合题意。正洞施工所需要大量物资可以通过隧道平导运输进去,C不符合题意。隧道平导的建设要求相对较低,线路不同,不可能改做正洞,D符合题意。 【23题详解】 图中显示,隧道平导与正洞有一定距离,对正洞坍塌的风险影响小,且填埋成本较高,A不符合题意。隧道平导具有应急避险、线路维护的功能,所以应继续保留,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正洞建有专门的泄水洞,隧道平导对正洞渗水影响不大,C不符合题意。隧道平导设施比较简单,为了安全考虑,且噪声较大,不宜建成特色宾馆、旅游景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下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与气候要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①〜④条曲线表示地形剖面、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其中表示年平均降水量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有关图中乙地形区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使甲地夏季气温明显高于丁地 B. 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使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多于西部 C. 阻挡了西伯利亚方向吹来的冬季风,使四川盆地冬季较温暖 D. 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使得丙地区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26. 有关丙地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B. 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国 C. 我国著名的煤炭产区 D. 我国著名的橡胶产区 【答案】24. B 25. C 26. C 【解析】 本题解题的前提是要先进行区域定位:由图中所提供的经度108oE,纬度范围是32o~34o即可知当地纬度应为北纬(南半球108oE该纬度范围应为海洋),故可判断当地应是位于我国西部的秦岭、大巴山地区。据此即可做答。 【24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地位于秦岭、大巴山地区,当地地形由南至北依次为大巴山、汉水谷地、秦岭,故可知曲线④为地形剖面;山区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观察曲线①~③的变化特点,可发现曲线①和曲线③在山地其值有明显的降低,故可知①、③为气温曲线,由于曲线①的气温值高于曲线③,故曲线①应为七月平均气温,而曲线③应为一月平均气温;其中乙山为秦岭,秦岭为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即乙山以南年降水量应高于800mm而向北则年降水应低于800mm,由此即可知曲线②表示年降水量曲线,故B选项符合题意。 【25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乙山为秦岭山脉,我国气候特点是夏季全国普遍高温,秦岭对夏季风的阻挡主要体现在对乙山南北两侧降水的差异上,对夏季气温并无明显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秦岭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因对夏季风的阻挡作用,会造成山脉南北两侧降水差异,而不是东西差异,故B选项错误;冬季秦岭能阻挡北方南下的冬季风,使位于秦巴山地以南的四川盆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冬季气温较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故C选项正确;但秦岭对冬季风的阻挡不是绝对的,位于秦岭南侧的丙地(汉水谷地)不可能完全不受冬季风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26题详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丙地为汉水谷地,属陕西省,而陕西省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煤炭主产区之一,故C选项正确;鱼米之乡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天府之国一般指四川盆地;橡胶产区为海南,故A、B、D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为了降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国际社会和美国民众的反对,不断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增加关税,中国被迫采取对一等措施。下表示意中美两国互相加征的部分关税产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 中美互相加征关税的产品差异表明 A. 我国科技实力雄厚 B. 美国为原材料出口国 C. 中美经济互补性强 D. 美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28. 造成中美贸易产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水平 B. 市场容量 C. 资源禀赋 D. 政策因素 29. 为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相关企业实行的最可行措施是 A. 主动搬迁工厂到美国 B. 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 C. 大力拓展业务渠道 D. 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答案】27. C 28. A 29. C 【解析】 【27题详解】 据表中数据分析,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产品多为劳动力、原料导向型工业产品,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产品中农产品集中于农产品、高技术产品,美国是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高技术工业发达,因此中美经济互补性强,C正确;我国科技实力差,美国科技实力雄厚,A错误;中国为工业原材料出口国,如稀土等矿产,B错误;美国工业出口产品附加值高,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中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经济发展的优势因素不同,如劳动力价格、科学技术水平等差异较大,因此造成中美贸易产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A正确;市场容量相差不大,B错误;国土面积相差不大,资源禀赋、政策因素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搬迁加工厂到美国,避开关税,可以提高竞争力更强,但美国可能出台到更多贸易保护措施,大量工厂搬迁或导致中国就业机会减少,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A错误;中国部分产品的优势是价格低,再降低销售价格,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B错误;拓展业务渠道,开拓其他市场可以减轻美国贸易保护措施的不利影响,C正确;中国部分高技术产品质量较高,受到了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制裁,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对进入美国市场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C。 30.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 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洪涝灾害加剧 B.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 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 湖泊是湿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湿地的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的调蓄功能下降会导致区域的洪涝灾害增多,农业灾害增多,粮食产量下降,为了获取足够的粮食,人们会开垦荒地用来耕种;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为1100~1500 m,大部分为山前冲积扇平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丰富,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近年来,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示意图。 (l)说明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的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必经地的自然条件。 (3)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案】(1)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位于峡谷地带,有狭管效应,风速大等。 (2)河西走廊的南侧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劣;河西走廊的北侧为沙漠,气候干旱,淡水补给困难,且通行困难;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工农业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等。 (3)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夏季冰雪融水减少,工农业需水量大;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等。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河西走廊 【详解】(1)由材料“现已建成多个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被称为风电走廊”可知,河西走廊被称为风电走廊是因其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河西走廊地区地势高,光照时间长;晴天多,空气稀薄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靠近西北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位于峡谷地带,狭管效应,风速大等,风能资源丰富。 (2)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来分析;河西走廊的南侧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恶劣;河西走廊的北侧为沙漠,气候干旱,淡水补给困难,且通行困难;河西走廊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且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相对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3)荒漠化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人为原因为工农业需水量大;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玫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的特产。沙漠玫瑰耐酷署不耐寒,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最适应透气性强、土质疏松的土壤条件。每年的5、6月份是玫瑰开花期,要求水分充足。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栽培面积约5.5万亩。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并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是世界公认的出油率最高、香型最佳的玫瑰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东部、西亚以及欧美地区。近年来,于田政府着力打造玫瑰花产业,建设玫瑰花种植园。玫瑰花已成农民增收的“致富花”、“幸福花”。下图示意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区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于田县有利于沙漠玫瑰生长的气候条件。 (2)分析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可以远离消费市场的原因。 (3)为于田沙漠攻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于田深居内陆,多晴天,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于田沙漠玫瑰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的原料;并就地加工,因此无需保鲜;而且加工后的成品便于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所以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可以远离消费市场。 (3)以沙漠玫瑰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展经营方式,发展沙漠玫瑰园区的生态观赏和风情旅游等活动;利用优良的品质,打造品牌,开发于田沙漠攻瑰的系列产品;注重种植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保证可持续发展。(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1)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气候条件分析: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温差、降水等方面。结合图示分析,该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少,因此降水不是其有利条件。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夏季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沙漠玫瑰的品质。 (2)鲜花一般都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或者靠近市场,但该地交通不便,远离市场。结合材料可知,沙漠玫瑰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并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行业工业原料,是世界公认的出油率最高、香型最佳的玫瑰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东部、西亚以及欧美地区。说明沙漠玫瑰用途广,就地加工可以方便运输,不需要保鲜等。 (3)本题为开发性试题,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所以主要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入手。回答的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主要可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入手,从经济方面看,玫瑰种植属于第一产业,要寻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可将其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可以发展富有沙漠玫瑰特色的观光旅游。从生态方面看,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问题,该地最主要的问题是荒漠化、盐碱化,所以要注意植被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 33.中原经济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特征,而且区内各地在饮食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河南省已发展为全国著名的食品加工业基地。该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的崛起。 (1)简述郑州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经济条件。 (3)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特点,为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城市等级高,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郑州科技力量强、经济发达;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起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2)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原经济区为背景,考查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及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注重学生区域分析思路的培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郑州位于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位,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对周围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分析,结合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即可。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区,地处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为食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地区,处于南北和东西交通的枢纽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同时河南省人口众多,为食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以及河南省本身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该区域产品面向全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市场。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河南省产业特点: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约为全国的3倍),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其自身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占比偏小。其所在区域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因此中原经济区未来可以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应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