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记述往事,评头品足,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 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这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时有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颇有借鉴和启迪价值。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 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 (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 B.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 C.《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 D.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共性。‎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诗话的发展历程,并纵向写出了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 C.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 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 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赶超国际水平。‎ ‎(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以突破底线、抄袭胡编、搜奇媚俗为创新,一切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选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4.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文艺作品粗制滥造是“工匠精神”缺失的最突出表现,所以我们在文艺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既不需要大家都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要内容是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只有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C.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D.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所以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6.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一的事例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头发的故事 鲁迅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①。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窝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他说:“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搬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②。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大天的上午。”‎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我也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坐立不稳了吧。”‎ ‎“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 ‎“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 ‎“我不堪纪念这些事。”‎ ‎“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 ‎“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 ‎“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 ‎“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州三日,嘉定屠城,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辩子。”‎ ‎“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③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没有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 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 ‎“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 ‎“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不太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 ‎“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忘却了罢?”‎ ‎“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 ‎“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撅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 ‎“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 ‎“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烙印。”‎ ‎“我呢?也一样,只是元年冬天到北京,还被人骂过几次,后来骂我的人也被警察剪去了辩子,我就不再被人辱骂了;但我没有到乡间去。”‎ 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 ‎“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④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预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以偏要在额上帖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回去么?”‎ 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他戴上帽子说:‎ ‎“再见!请你想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年十月 ‎(有删改)‎ ‎【注】①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举行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次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9月28日临时参议院议决10月10日为国庆纪念日,又称“双十节”。②斑驳陆离的洋布:辛亥革命后至1927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国旗,也叫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③洪杨:洪,指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都区人;杨,指杨秀清(1820―1856),广西桂平人。二人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④阿尔志跋绥夫:俄国颓废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鲁迅曾赞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达到极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辫子是旧习惯旧势力顽固守旧的标志,鲁迅借辫子寄寓了对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痛恨,对软弱、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激愤。‎ B.本文几乎通篇都是N先生的独白,鲁迅将人物独白作为构思这篇小说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独白来叙事抒情,而“我”是引发话题的配角。‎ C.作者将N先生的感情处理得起伏有致,由激愤到诘责,由沉痛到得意,由得意到沉痛,显示出一种心理矛盾错综到难以言状的复杂。‎ D.本文没有树立完整的人物形象,没有相对完整、紧凑、集中的情节,在艺术上不够丰厚精美,但是作品着力于一种观念的表达。‎ ‎8.N先生说:“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句话的艺术表现力。(6分)‎ ‎9.作者根据自己的遭遇和见闻塑造了一个经历过辛亥革命的前辈形象——N先生。请结合全文分析N先生的性格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后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由是大丰。二十五年,除梁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益州刺史。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时秀之从叔穆之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从用。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其年,迁尚书右仆射。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为土人所诛,遣秀之慰劳,分别善恶。事毕还都,出为安北将军。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赠侍中、司空,谥为忠成公。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赐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节选自《宋书·刘秀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B.‎ 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C.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D.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C.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皇帝的庙号,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D.从叔,指的是祖父亲兄弟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也就是父亲的堂弟,自己的堂房叔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秀之治理地方政绩显著。任梁州刺史时,善于纠正指摘隐藏的微小错误,声名卓著,受到上级称誉;任建康令时,厉行改革,以钱易绢,百姓受益。‎ B.刘秀之积极参与平乱并有战功。氐族贼人杨高侵犯,刘秀之率兵讨伐,斩杀了杨高兄弟;元凶弑君叛逆,刘秀之听到消息后当天就起兵请求赶赴襄阳。‎ C.刘秀之为官清廉,力纠敛财之弊。益州物产富饶,上下官员无不聚敛钱财,刘秀之就任益州刺史后,为政整肃,以身作则,深受人们拥戴。‎ D.刘秀之深受器重,逝后备极哀荣。他历任县令、刺史、右仆射等官职,赴任安北将军时,皇上亲自送别;去世后,皇上追赠官职、赐予谥号、赏赐钱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2)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 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15.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论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扬植物不畏艰寒,比喻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____________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3)杜甫《登高》沉郁顿挫,“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达年老体衰仍漂泊异乡的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与生命衰弱的顽强抗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秀、湘绣、蜀绣。其中苏绣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开始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南方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到了宋朝,由于苏州种桑养蚕业的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刺绣得到空前发展,表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各种绣品也逐渐从日常用品发展为观赏品。在元、明、清时期,苏绣都有不少创新与发展,在观赏品中,大多以名人书画为绣稿,( ),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在构图 上讲究平衡对称,花纹图案繁多,层次分明叠峦,画面 ,既有仙鹤,凤凰等表示吉祥的动物,也有玉兰,牡丹等 植物,还有人物历史故事画像,把苏绣的技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人们常用“惠女春风手,百花指端吐,菩萨观花中,自然结真果”的妙句来 明代苏州吴县秀女薛素素的画绣。此时的苏绣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细、雅、洁”的风格。‎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技巧 活灵活现 名贵 赞颂 B.策略 栩栩如生 显贵 颂扬 C.策略 活灵活现 显贵 赞颂 D.技巧 栩栩如生 名贵 颂扬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题材广泛,把国画与刺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 B.把刺绣和国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内容广泛 C.把国画与刺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题材广泛 D.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实现了国画与刺绣的有机统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苏州种桑养蚕业的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刺绣得到空前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B.苏州由于种桑养蚕业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使得刺绣得到空前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由于苏州的种桑养蚕业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刺绣得到空前发展,表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D.苏州由于种桑养蚕业蓬勃发展而成为丝绸之乡,城乡手工作坊林立,刺绣得到空前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0.以下是一名学生发给张教授的一条短信,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五处并修改或删除。(5分)‎ 张教授台鉴:欣闻先生拙作业已付梓,钦佩有加。回忆学习期间,承蒙先生惠顾,感激不尽。以前我多有浅陋垂青之语,请多包涵。谨祝您的家母健康长寿。至感不安。学生李明。‎ ‎21.下面是某单位文件借阅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克服万难,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奇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与时间赛跑,刻苦钻研,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科研文化水平。‎ 新世纪,互联网风起云涌,“企业家就应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务必要有创新精神”,马云带领员工改变观念,改变世界,阿里成为全球最具跨时代意义的公司之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劳动精神。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演讲稿,在“发扬劳动精神,逐梦新时代”的主题班会上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 ‎2.C ‎ ‎3.A ‎ ‎4.C ‎ ‎5.C ‎6.(1)掌握优秀的工艺技能;(2)追求尽善尽美;(3)执着于职人的荣誉;(4)坚守苛刻的标准;(5)关注细节;(6)坚持达成目标;(7)执着于科技创新。(答出其中的6点即可)‎ ‎7.C ‎8.(1)“双十节”是国庆纪念日,是千百万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果实,本应该郑重其事,欢欣鼓舞地主动庆祝,然而人们却对其这般冷淡;“挂旗”本是最一般的庆祝礼仪,然而却没有人愿意做,还要靠警察来吩咐,双方都十分被动,是不得已而例行公事。(2)“国民”懒洋洋的神态,慢慢地走出来的动作,说明他们是何等消极被动,敷衍应付;不说一个人而称作一个“国民”,寓谐于庄。(3)把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五色旗,说成是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并且用动词“撅”来加以描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活画出了人们冷漠、厌烦的神态。‎ ‎9.(1)冷中见热。在冷若冰霜中见忧心如焚,在冷话反语中有热情焦灼。‎ ‎(2)固执、不通世故。苦闷情绪的郁积使他显得似乎“怪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而又一时找不到出路使他“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而他不妥协地要与旧社会抗争的决心似乎令人觉得他固执而不通世故。‎ ‎(3)愤世嫉俗、率性而谈。他反对“理想家”主张女子剪发“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他执着于革新,但对于那种“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革新则报以冷峻的嘲笑。‎ ‎10.D ‎ ‎11.B ‎ ‎12.A ‎ ‎13.(1)东海何承天非常赏识、器重刘秀之,把女儿嫁给他。‎ ‎(2)皇上到新亭看刘秀之出发上任,朝廷将征调他为左仆射。‎ 参考译文:‎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刘秀之从小孤苦贫寒,但是有志向操守。刘秀之十岁左右时,和一群小孩在住处前水边嬉戏,忽然有条大蛇游来,势头非常凶猛,小孩没有不跌倒惊叫的,只有刘秀之站着不动,大家都很惊异。东海何承天非常赏识、器重刘秀之,把女儿嫁给他。景平二年,刘秀之被授予驸马都尉。后来,刘秀之离开京城担任无锡、阳羡、乌程县令,在任期间,他都以能干著称。元嘉十六年,刘秀之迁任建康令。他生性谨细严密,善于纠正指摘微小的隐藏的错误,为政有很好的名声。吏部尚书沈演之经常在太祖面前称赞他。世祖镇守襄阳时,任命他担任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堰内有良田数千顷,但堤早就溃决损坏,公田私田都荒废了。世祖派遣刘秀之整修,因此获得大丰收。元嘉二十五年,他被授予梁州刺史。当时汉川发生饥荒,境内动荡,刘秀之善于处理政务,亲自奉行俭约措施。这之前,汉川百姓都用丝绢充当货币,刘秀之命令用铜钱,百姓到现在还享受这一措施带来的好处。氐族贼人杨高侵扰,刘秀之讨伐他,斩杀杨高兄弟。元凶弑君叛逆,刘秀之听到消息,当日就起兵,请求率众军赶赴襄阳,司空南谯王刘义宣不允许。元凶被平定后,刘秀之迁任益州刺史。益州境内富足,前后担任刺史的人,没有不钻营谋私、聚敛钱财的,多的达到万金。他们所带来的宾客、幕僚,都是京城的贫寒之士,出任郡守县令,都想获求不义之财以摆脱贫困。刘秀之执政严整清正,以身作则,远近的百姓都安定欢乐。南谯王刘义宣占据荆州叛逆,派参军王曜到刘秀之那儿征调军队,刘秀之当天就斩杀王曜,宣布戒严。刘秀之凭借起义伐叛的功劳,被封为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大明元年,刘秀之被征为右卫将军。第二年,他迁任丹阳尹。那时,刘秀之的堂叔刘穆之时常赊买百姓的东西,不还钱,人们怨声载道。刘秀之认为这样做不应该,很诚恳直率地陈说自己的看法,刘穆之虽然接纳了他的意见,但最终没有听从、采纳。广陵王刘诞造反,刘秀之进入东城防守。那一年,刘秀之迁任尚书右仆射。大明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刘休茂造反,被当地百姓杀死,朝廷派刘秀之慰劳雍州百姓,分清善恶。事情完成后,刘秀之回到京城,又离开京城担任安北将军。皇上到新亭看刘秀之出发上任,朝廷将征调他为左仆射,这事没有实行,刘秀之于大明八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皇上非常痛惜,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为忠成公。皇上因为他为官清廉,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赐给二十万钱,三百匹布。‎ ‎14.B ‎ ‎15.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 ‎16.(1)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强虏灰飞烟灭 气吞万里如虎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17.D ‎ ‎18.C ‎ ‎19.D ‎20.①“拙作”改为“大作”;②“惠顾”改为“厚爱”;③将“垂青”删除;④“您的家母”改为“令堂”或“令慈”;⑤“至感不安”改为“顺颂时祺”。‎ ‎21.‎ 借阅文件,首先填写借阅申请,经过资料室审批合格,办理借阅手续,借阅结束后将归还资料室。如果借阅申请审批不合格,需要重新填写借阅申请,审批合格后按照相关流程办理。‎ ‎2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梦追梦圆梦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总书记提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的情况下,对于广大青年人来说,如何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自己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正能量,就是要以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把梦想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首先要扎扎实实工作,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用行动勾画自己的个人梦,个人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梦为实现个人梦指明了方向。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个人梦是设计自己人生理想、奋斗和出彩的目标,只有用强大的中国梦作为人生的航标,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中不迷失方向,才能树立追梦、圆梦的信心和勇气,使个人的梦想汇聚到中国梦的时代朝流之中。‎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如数个行业、如数个群体和无数个具体而微小的“个人梦”共同构筑,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如数个行业的一分子。如何放飞梦想、追逐梦想,这就需要我们聚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下,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确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豪情壮志,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坚持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意志品格和思想境界,思考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把自己的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在实现中国梦中享受人生的精彩。‎ 有梦才有方向,有梦才有希望。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服务中书写人生华章,既要我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又要用心感悟梦想与现实的无情差距带来的艰辛和感动,这样就不致于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所压垮。‎ 常言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有梦就是要为自己播种梦想搞好设计,在设计为个人梦想的时候,要切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雷锋和许多先进模范人物那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精神,在干好本职工作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争取成为本岗位的行家内手和排头兵,从而使梦想成为人生出彩的摇篮。‎ 追梦就是要为自己点燃梦想创造条件。要找准自己能力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我们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贫困地区、到工作最繁重的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们不论在什么岗位,不论官职大小,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点”和“位”的选择上不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圆梦就是要为自己实现梦想鼓劲加油。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但光有理想,没有真才实学,好梦也很难圆。可见,一个人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个人圆梦的进程。提高素质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就是要把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本钱,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圆梦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正能量。通过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只要我们付出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回报,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干好的事情,只要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充实、快乐和幸福,我们的梦想就会圆满和无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