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 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2.(2分)“魏之先( 祖),出自黄帝轩辕氏。 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材料中的“魏”当指(  )‎ A.西周时的魏国 B.战国时的魏国 ‎ C.三国时的曹魏 D.北朝时的北魏 ‎3.(2分)如图“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描述的场景说明(  )‎ A.画家对胡旋舞姿的感受 B.胡旋舞在唐代传入中原 ‎ C.胡旋舞是一种宫廷舞蹈 D.胡旋舞者的身份是胡人 ‎4.(2分)如图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5.(2分)与如图中的学堂创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6.(2分)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用的斗争策略是(  )‎ A.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 C.持久抗日 D.民族统一战线 ‎7.(2分)“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 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这首中国儿童歌曲产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8.(2分)美国歌手将 1949﹣1989 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创作了歌曲《We Didn't Start The Fire》。 其中,1949 年的歌词中提到的“红色中国”,应当是(  )‎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9.(2分)1972 年《人民画报》增刊页发布如图这一消息,意在告诉世人(  )‎ A.美国决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B.中美关系可能步入正常化轨道 ‎ C.美国赞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中国将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 ‎10.(2分)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科教兴国”战略 ‎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一国两制”构想 ‎11.(2分)15 世纪下半叶,英国有人形容“羊蹄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 这喻指的历史现象是(  )‎ A.圈地运动 B.手工工场 C.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 ‎12.(2分)英国某位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该思想家是(  )‎ A.培根 B.霍布斯 C.洛克 D.亚当斯 ‎13.(2分)英国工业化起步的最早迹象源于两大领域的联动发展,它们是(  )‎ A.棉纺织业﹣蒸汽机 B.蒸汽机﹣发电机 ‎ C.蒸汽机﹣交通运输业 D.通讯技术﹣化学工业 ‎14.(2分)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从旧世界中解放出来,推动世界出现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斯托雷平改革 B.十月革命 ‎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15.(2分)形成如图所示 20 世纪各国海军实力对比变化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 C.《五国海军协定》 D.《九国公约》‎ ‎16.(2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 为此提供示范效应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纳粹体制 ‎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17.(2分)如图为 1942 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题为《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的明信片。 标题中的“自由”当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18.(2分)如图漫画中的人物要挖掘的树根喻指(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雅尔塔体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19.(2分)英国小说家伊弗莱明从 1955 年创作了 14 部007 系列小说,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不是来自苏联、东德,便是来自中国。 由此推知其作品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波黑战争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两极格局 ‎20.(2分)促使图中 B﹣C 阶段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成立 ‎ C.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D.启用欧元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21.(15分)时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把握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1)完成下列结构图。( 将正确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2)将上述结构图中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与下图中所示的空间位置一 一对应 ( 填写字母)。‎ ‎①文艺复兴发源地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 ‎③“铁血政策”发源地 ‎④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 ‎⑤《人权宣言》诞生地 ‎22.(20分)图象中的“早期西学东渐”‎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对图象史料的辨析,可以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1)如果要研究明末清初引入“基督教神学”这一主题,上述哪些图象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 填写序号)‎ ‎(2)图象( 1)和图象( 6)作为史料,是否可以证明西方地理学知识已经传入中国?请说明理由。‎ ‎(3)有人认为,西方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也融入中国。 请仔细观察,选择出合适的图象史料,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23.(25分)报纸中的“身份认同”‎ 上海开埠五十年间,由人口二十多万的普通海滨县城,变成人口近百万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相伴而生的华洋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 年有一个寓沪多年的西方人,以“中国人呼吾为外国人”‎ 的落款致信《新闻报》馆称:‎ ‎“吾见中国人见我俱呼外国人,然吾在中国已二十余年矣。 虽皆以吾为外国人,而吾则相交已久,觉与本国无异。 且吾知中国圣人曾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语,故我西人在中国者,应与中国人和好如兄弟一般。 现为上海通商开埠迄今五十年,并非西人与中国开兵迄今五十年也。 回思五十年以前,本埠租界中荒落情形何堪言状,今试观沪城之南其间风气与五十年前无稍差异,独何以租界中马路如是其洁净也,房屋如是宽绰,人烟如是稠密,与沪南有过之无不及,是皆因中外通商和好,故有如是景象。 然此地仍为中国之地,虽曰租界,我西人并不能携带回国,无非使国家商埠商务日益隆,则彼此交易,均沾利益而已。 问如此大埠中华曾有几乎?”‎ ‎﹣﹣《新闻报》( 中外商人在上海合资兴办) 1893 年 11 月 16 日 材料二 针对该西人的致信,《新闻报》发表文章回应:‎ ‎“自开埠以来,商务振兴,惟我上海为盛,此五十年中,利必均沾,益必同受,尔无我乍,我无尔虞,合中外如一家,诚不啻四海皆兄弟焉。 ……中西官商此后辑睦常敦,澄清永保,官与官交涉共剂其平,商与商贸迁,咸沾其益,沪上幸甚,天下幸甚。”‎ ‎﹣﹣《新闻报》1893 年 11 月 18 日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上海开埠通商以来变化的认识。‎ ‎(2)指出材料二中《新闻报》针对“西方人”认识是如何回应的?‎ ‎(3)你如何看待《新闻报》中“西方人的身份认同”这一问题讨论?‎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 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考点】32:百家争鸣.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社会变革、百家争鸣,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2分)“魏之先( 祖),出自黄帝轩辕氏。 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材料中的“魏”当指(  )‎ A.西周时的魏国 B.战国时的魏国 ‎ C.三国时的曹魏 D.北朝时的北魏 ‎【考点】K8: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是“魏之先( 祖),出自黄帝轩辕氏。 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解答】“魏之先( 祖),出自黄帝轩辕氏。 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表明魏的建立者是鲜卑族,故材料中的“魏”当指北朝时的北魏,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孝文帝改革,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 ‎3.(2分)如图“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描述的场景说明(  )‎ A.画家对胡旋舞姿的感受 B.胡旋舞在唐代传入中原 ‎ C.胡旋舞是一种宫廷舞蹈 D.胡旋舞者的身份是胡人 ‎【考点】3T:中西方文化交流.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解题的关键是“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 ‎【解答】“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体现了画家对胡旋舞姿的感受,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分)如图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关键信息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据此依据材料“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可知D正确。‎ 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2分)与如图中的学堂创办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考点】A6:洋务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洋务运动,需要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解答】“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表明该实践活动是洋务运动,故A正确。‎ BCD和“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无关,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这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2分)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采用的斗争策略是(  )‎ A.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 C.持久抗日 D.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9N: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中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主要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 ‎【解答】根据所学,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走向井冈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主要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难度不大。‎ ‎7.(2分)“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 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这首中国儿童歌曲产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考点】9S:抗日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关键信息“一枪打东洋!”。‎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儿歌内容“一枪打东洋!”‎ ‎,说明是打击日本鬼子,在各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儿歌为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解读能力。主要对关键信息的提取理解。难度不大。‎ ‎8.(2分)美国歌手将 1949﹣1989 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创作了歌曲《We Didn't Start The Fire》。 其中,1949 年的歌词中提到的“红色中国”,应当是(  )‎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考点】F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1949 年”“红色中国”。‎ ‎【解答】“1949 年”“红色中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故D正确;‎ A是1921年,排除;‎ B是1936年,排除;‎ C是1945年,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9.(2分)1972 年《人民画报》增刊页发布如图这一消息,意在告诉世人(  )‎ A.美国决定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B.中美关系可能步入正常化轨道 ‎ C.美国赞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中国将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 ‎【考点】FP:中美关系正常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解题的关键是“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解答】“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意在告诉世入中美关系可能步入正常化轨道,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从关系正常化以后,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 ‎10.(2分)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科教兴国”战略 ‎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一国两制”构想 ‎【考点】FG:香港澳门的回归.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需要掌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等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随后香港的回归和澳门的回归实践了带构想,故答案为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分析能力。‎ ‎11.(2分)15 世纪下半叶,英国有人形容“羊蹄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 这喻指的历史现象是(  )‎ A.圈地运动 B.手工工场 C.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 ‎【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圈地运动,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圈地运动特征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应该是英国把土地圈起来养羊,获得财富的圈地运动。‎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圈地运动的时代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2.(2分)英国某位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该思想家是(  )‎ A.培根 B.霍布斯 C.洛克 D.亚当斯 ‎【考点】87:启蒙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英国某位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倡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科学。‎ ‎13.(2分)英国工业化起步的最早迹象源于两大领域的联动发展,它们是(  )‎ A.棉纺织业﹣蒸汽机 B.蒸汽机﹣发电机 ‎ C.蒸汽机﹣交通运输业 D.通讯技术﹣化学工业 ‎【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概况。‎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棉纺织业中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故本题选A。‎ BCD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14.(2分)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从旧世界中解放出来,推动世界出现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斯托雷平改革 B.十月革命 ‎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考点】C2:俄国十月革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十月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十月革命的影响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资本主义和社会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斗争局面长期存在,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5.(2分)形成如图所示 20 世纪各国海军实力对比变化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 C.《五国海军协定》 D.《九国公约》‎ ‎【考点】S4:华盛顿会议.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知,英美海军实力较强,日本要求提升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指的是《五国海军协定》,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16.(2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责任。 为此提供示范效应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纳粹体制 ‎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体制 ‎【考点】D4:罗斯福新政.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新模式,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7.(2分)如图为 1942‎ ‎ 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题为《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的明信片。 标题中的“自由”当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考点】TI: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法西斯联盟,要求学生结合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来分析。‎ ‎【解答】A.材料的时间是1942年,美利坚民族在这之前早就统一了。‎ B.确立和中国的联邦政体是美国宪法的作用。‎ C.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是19世纪60年代。‎ D.从材料的时间以及图片可以看出,这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表现。‎ 故选:D。‎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表现,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8.(2分)如图漫画中的人物要挖掘的树根喻指(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雅尔塔体制 D.布雷顿森林体系 ‎【考点】E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漫画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知,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体系,指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19.(2分)英国小说家伊弗莱明从 1955 年创作了 14 部007 系列小说,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不是来自苏联、东德,便是来自中国。 由此推知其作品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波黑战争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两极格局 ‎【考点】E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极格局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可以看,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所采取的措施,体现的是两极格局的时代背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极格局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0.(2分)促使图中 B﹣C 阶段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共同体成立 ‎ C.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D.启用欧元 ‎【考点】E6: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从图中可知,1952﹣﹣‎ ‎1973年西欧经济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故B正确;‎ A是1952年,排除;‎ C是1991年,排除;‎ D是2002年,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21.(15分)时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把握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可以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1)完成下列结构图。( 将正确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2)将上述结构图中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与下图中所示的空间位置一 一对应 ( 填写字母)。‎ ‎①文艺复兴发源地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 ‎③“铁血政策”发源地 ‎④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 ‎⑤《人权宣言》诞生地 ‎【考点】5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68:美国独立战争;6F: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85:文艺复兴;87:启蒙运动;M2:农奴制改革的内容;M6:明治维新的内容;N7:法国《人权宣言》.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欧洲思想政治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欧洲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欧洲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主要是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对应的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以后,出现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全球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应该是美国的独立战争,然后再是法国的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德国统一,以及美国内战,同时代的应该是日本明治维新。‎ ‎(2)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在英国,铁血政策发源地是德意志,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应该是在俄罗斯,《人权宣言》诞生地应该是在法国。‎ 故答案为:‎ ‎(1)①启蒙运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新航路开辟④美国独立战争 ⑤日本明治维新 ‎(2)①文艺复兴发源地﹣﹣E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地﹣﹣A③“铁血政策”发源地﹣﹣D ④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制法令﹣﹣B⑤《人权宣言》诞生地﹣﹣C ‎【点评】‎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2.(20分)图象中的“早期西学东渐”‎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对图象史料的辨析,可以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1)如果要研究明末清初引入“基督教神学”这一主题,上述哪些图象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 填写序号)‎ ‎(2)图象( 1)和图象( 6)作为史料,是否可以证明西方地理学知识已经传入中国?请说明理由。‎ ‎(3)有人认为,西方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也融入中国。 请仔细观察,选择出合适的图象史料,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考点】3T:中西方文化交流.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的过程,需结合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史料的重要作用来解答。‎ ‎【解答】( 1)从图中可知,图 2、3、4 均是一手史料,可作为直接证据。‎ ‎( 2)结合所学知识,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利玛窦在听取了李之藻建议后绘制的地图,属于一手史料;汤若望插图来自于其他人的著作,属于二手史料,但是在插图里可以看出地图在中国的使用,两者之间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互证关系。‎ ‎(3)从图中可知,图片 1 可以证明。理由是利玛窦接受中国士大夫的建议,把中国绘制在地图中央,迎合中国传统的天朝观念。图片 4 可以证明。从利玛窦的服装来看,利玛窦着汉服,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图片 6 可以证明。从汤若望的服饰来看,他着清朝的官服,融入中国的官僚体制之中。‎ 故答案为:‎ ‎(1)图 2、3、4。‎ ‎(2)是。 其理由为: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利玛窦在听取了李之藻建议后绘制的地图,属于一手史料;汤若望插图来自于其他人的著作,属于二手史料,但是在插图里可以看出地图在中国的使用,两者之间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互证关系。‎ ‎(3)图片 1 可以证明。理由是利玛窦接受中国士大夫的建议,把中国绘制在地图中央,迎合中国传统的天朝观念。‎ 图片 4 可以证明。从利玛窦的服装来看,利玛窦着汉服,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图片 6 可以证明。从汤若望的服饰来看,他着清朝的官服,融入中国的官僚体制之中。‎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5分)报纸中的“身份认同”‎ 上海开埠五十年间,由人口二十多万的普通海滨县城,变成人口近百万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相伴而生的华洋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 年有一个寓沪多年的西方人,以“中国人呼吾为外国人”的落款致信《新闻报》馆称:‎ ‎“吾见中国人见我俱呼外国人,然吾在中国已二十余年矣。 虽皆以吾为外国人,而吾则相交已久,觉与本国无异。 且吾知中国圣人曾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语,故我西人在中国者,应与中国人和好如兄弟一般。‎ ‎ 现为上海通商开埠迄今五十年,并非西人与中国开兵迄今五十年也。 回思五十年以前,本埠租界中荒落情形何堪言状,今试观沪城之南其间风气与五十年前无稍差异,独何以租界中马路如是其洁净也,房屋如是宽绰,人烟如是稠密,与沪南有过之无不及,是皆因中外通商和好,故有如是景象。 然此地仍为中国之地,虽曰租界,我西人并不能携带回国,无非使国家商埠商务日益隆,则彼此交易,均沾利益而已。 问如此大埠中华曾有几乎?”‎ ‎﹣﹣《新闻报》( 中外商人在上海合资兴办) 1893 年 11 月 16 日 材料二 针对该西人的致信,《新闻报》发表文章回应:‎ ‎“自开埠以来,商务振兴,惟我上海为盛,此五十年中,利必均沾,益必同受,尔无我乍,我无尔虞,合中外如一家,诚不啻四海皆兄弟焉。 ……中西官商此后辑睦常敦,澄清永保,官与官交涉共剂其平,商与商贸迁,咸沾其益,沪上幸甚,天下幸甚。”‎ ‎﹣﹣《新闻报》1893 年 11 月 18 日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西方人”对上海开埠通商以来变化的认识。‎ ‎(2)指出材料二中《新闻报》针对“西方人”认识是如何回应的?‎ ‎(3)你如何看待《新闻报》中“西方人的身份认同”这一问题讨论?‎ ‎【考点】H1: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列强侵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对西方事物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变化的特征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化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人依然认为华洋有别,对其身份认同不认可; 租界的城市建设水平远远超过华界( 领先中国);上海的巨变得益于开埠通商,租界是中国土地,租借的辟设带来了中外贸易,推动上海的发展与繁荣。‎ ‎(2)材料二中的报刊针对西方人,主要认为上海开埠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往是中外交往共同努力的结果;认同上海的发展是中外交往和平等互利的结果; 希望以后的官与商两个层面继续延续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 ‎(3)面对《新闻报》中“西方人的身份认同”‎ 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开埠是鸦片战争的产物,是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结果,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中西和谐的产物。寓沪上海的西方人的言论模糊了对上海开埠与租界辟设是一种殖民侵略行为的历史前提和性质。《新闻报》中的双方讨论都表达了希望中外和睦友好的愿望,上海绅商对于上海开埠没有赋予明显的负面意义,而是肯定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肯定其中中外双赢的通商效果,也折射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和夷夏之防观念的突破和质变。两则材料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的开埠与通商,一方面带来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租界的建设状况展示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与中国的传统治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另一方面材料中也折射了中西交往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协作融合双重属性。上海虽然开埠通商五十年,但是,其在中国的社会身份依然得不到普通人的认同,而上海绅商所持有的新型的国家观念与中外文明的和谐共处、平等互利等,代表了上海的开放性与国际性。‎ 故答案为:‎ ‎(1)中国人依然认为华洋有别,对其身份认同不认可; 租界的城市建设水平远远超过华界( 领先中国);上海的巨变得益于开埠通商,租界是中国土地,租借的辟设带来了中外贸易,推动上海的发展与繁荣。( 其它视角酌情给分,)‎ ‎(2)上海开埠带来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往是中外交往共同努力的结果;认同上海的发展是中外交往和平等互利的结果; 希望以后的官与商两个层面继续延续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 ‎(3)上海开埠是鸦片战争的产物,是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结果,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中西和谐的产物。寓沪上海的西方人的言论模糊了对上海开埠与租界辟设是一种殖民侵略行为的历史前提和性质。‎ ‎《新闻报》中的双方讨论都表达了希望中外和睦友好的愿望,上海绅商对于上海开埠没有赋予明显的负面意义,而是肯定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肯定其中中外双赢的通商效果,也折射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和夷夏之防观念的突破和质变。两则材料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的开埠与通商,一方面带来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租界的建设状况展示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与中国的传统治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另一方面材料中也折射了中西交往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协作融合双重属性。上海虽然开埠通商五十年,但是,其在中国的社会身份依然得不到普通人的认同,而上海绅商所持有的新型的国家观念与中外文明的和谐共处、平等互利等,代表了上海的开放性与国际性。‎ ‎【点评】‎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近代报刊事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8 13:25:56;用户:qgjyuser10169;邮箱:qgjyuser10169.21957750;学号:2198517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