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实验题目经常考查实验操作
高考化学实验题目经常考查实验操作 高考化学实验在高考化学试题主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近几年的化学高考实验题,从考查能力要求看,实验原理、现象描述、操作过程的理解及文字表达能力逐年增加。 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如图A: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捂住烧瓶,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溢出(装有分液漏斗的要将其开关关好) 过一会儿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导管末端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2)如图B:用关闭K,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水面高于长颈漏斗末端,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如图C:关闭K1,打开活塞K2,从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水,过一段时间,水不再流下,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检验气密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先审题是检测全套装置,还是其中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若要装置较多时,可分段检测;②操作时一定要先将被检测装置变成一个密封体系(如关闭开关、导管口插入水中等),然后改变气压(如加热、注水等),观察现象;③回答问题时应先叙述操作步骤,再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现象得出结论。 2.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收集一试管可燃性气体,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可燃性气体。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可燃性气体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轻微的爆鸣声(或“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可燃性气体已经纯净。 3. 洗涤沉淀的方法: 在过滤器中加蒸馏水,刚好没过沉淀物,停止加水,静置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4. 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看沉淀颜色判断卤素原子是哪种(氯化银沉淀是白色的,溴化银沉淀是淡黄色的,碘化银沉淀是黄色的。) 5. 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洗净试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稀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AgNO3+NH3·H3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6. 醛基的检验: 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新制银氨溶液,再滴入几滴样品,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水浴加热。不久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证明样品中有-CHO。 注:(1)银镜反应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必须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③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④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⑤乙醛用量不宜太多.实验后,银镜可先用稀硝酸溶解(原因解释),再用水洗而除去。 银氨溶液有一个作用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也是发生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2[Ag(NH3)2OH]+R-CHOR-COONH4+2Ag↓+H2O+3NH3↑ 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 (2)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醛基也可被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所氧化,同时氢氧化铜本身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①硫酸铜与碱反应时,碱过量制取氢氧化铜;②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才有明显砖红色沉淀。 7.(1)如何判断强酸和弱酸(或强碱和弱碱)? ①可以根据相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来看,对于酸,pH值小的强酸。 ②取少量对应的钠盐溶液,测其pH,若溶液显碱性,则酸是弱酸;若显中性,则酸是强酸。 ③pH值相等的强酸和弱酸,加水稀释10n倍,强酸的pH值增加n,弱酸的pH值增加小于n,但是pH值都小于7。 (2)如何判断强碱和弱碱? ①可以根据相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来看,对于碱,pH值大的强碱。 ②取少量对应的盐酸盐溶液,测其pH,若溶液显酸性,则酸是弱碱;若显中性,则碱是强碱。 ③pH值相等的强碱和弱碱,加水稀释10n倍,强碱的pH值减小n,弱碱的pH值减小小于n,但是pH值都大于7。 8. 对于氯碱工业的具体描述: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电解精制的饱和食盐水。Fe作阴极。 阴极产生H2和NaOH,阳极产生Cl2。 离子交换膜只允许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也就是说只允许Na+通过,而Cl-、OH-和气体则不能通过),能阻止气体通过,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氢气和阳极产生的氯气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9. 接触法制硫酸: (1)三原料:黄铁矿(FeS2)、空气、98.3%浓H2SO4; (2)三阶段:造气、接触氧化、三氧化硫的吸收; (3)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4)三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 2SO2+ O22SO3 SO3 + H2O=H2SO4 (5)三原理:加快反应速率原理、热交换器原理、逆流原理。(三工艺:热交换器原理、逆流原理、气体循环利用) (6)三净化:除尘、洗涤、干燥。 10. 喷泉实验:以NH3为例 原理: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如图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的滴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溶于水使瓶内压强迅速下降,当瓶内压强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外界大气压就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上述喷泉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如果只提供如图(b)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 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11. ①NH4+的检验:(NH3的检验类似) 取含NH4+的盐或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后加热, 使产生气体接触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用玻璃棒蘸 上浓HCl接近上述气体时冒大量白烟) ②NO3-的检验:取少量待测液浓缩,加入浓硫酸和Cu片,加热,若产生红棕色气体,则证明原溶液中有NO3-。 ③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稀硝酸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④SO42-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 12. 启普发生器的操作原理: (1)使用条件:①块状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②不需要加热;③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 (2)优点: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装置(Ⅰ)—(V):若打开活塞,则酸液与块状固体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由支管导出;若关闭活塞,则酸液与块状固体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需要时再打开活塞,又可以使气体发生。 装置(Ⅵ):依靠铜丝向下或向上提取,使固、液接触或脱离,控制反应产生或停止,实现对反应的控制。 13. 由溶液制备晶体或固体的方法: (1)若溶液为强碱强酸盐溶液,且所得晶体不带结晶水,应将溶液蒸干,如KCl、NaCl、KNO3溶液等; (2)若溶液为挥发性强酸的弱碱盐溶液,且所得晶体不带结晶水,应将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干,如FeCl3、AlCl3溶液等; (3)若溶液为挥发性强酸的弱碱盐溶液,且所得晶体带结晶水,应将溶液保持对应的酸过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如FeCl3、AlCl3溶液等 14. pH试纸使用方法: (1)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判断溶液的性质。 尽管pH试纸检验溶液时,若溶液呈中性时润湿与否对pH值无影响,但是,检验溶液时pH试纸不能润湿。 (2)检验气体的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的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判断气体的性质。 15. 气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法:就是将气体通入带有刻度的容器中,直接读取 气体的体积。根据所用测量仪器的不同,直接测量法为倒置量筒法。 倒置量筒法:将装满液体(通常为水)的量筒倒放在盛有液体的水槽中,气体从下面通入,实验结束,即可读取气体的体积。 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步骤: ①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②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慢慢将量筒下移,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2)间接测量法:是指利用气体将液体(通常为水)排出,通过测量所排出液体的体积从而得到气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装置为:用导管连接的装满 液体的广口瓶和空量筒。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步骤: ①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②上下移动量筒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 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3)量气管测气体体积:为了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 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①读数 时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无论那种方法,准确读取液面是关键。在读数之前,必须保证气体的温度、压强均 与外界相同。为此,应等所制备气体的温度与环境一致后,通过调节两端液面,到两端液面高度相同时再读取体积。 16. 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锥形瓶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17. 合成氨条件选择:N2(g)+3H2(g) 2NH3(g) (1)合成氨反应特点: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的可逆反应;②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③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④N2极不活泼,通常条件下反应难以进行。 (2)合成氨反应条件的选择: ①压强——20MPa~50Mpa:增大压强既有利于增大合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又能使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NH3的合成,但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②温度——500℃左右:从平衡角度考虑,合成氨低温有利,但温度过低,速率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很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以平衡状态,这在工业生产上是很不经济的。主要是催化剂活性最大。所以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实际生产上,合成氨反应一般选择在50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 ③催化剂——铁触媒:合成氨工业中普遍使用的主要是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又称铁触媒。 ④浓度——减小生成物氨气的浓度 合成氨工业中氮气和氢气的比例1∶3,因为两种气体都不易得,所以不能采用增大其中任何一种气体的量来提高转化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氨气液化及时分离的方法来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提高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 18. 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19. 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②容量瓶: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③滴定管: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也可以写: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集气瓶(收集氯化氢):干燥集气瓶。 ⑤托盘天平调节零点。 20. (1)排水法收集满O2后,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并检验O2的实验操作是:把导气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2)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集气瓶口,将玻璃片与集气瓶一起移出水面,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21. 实验室时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①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②过滤时: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③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22. 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23. 氨催化氧化现象描述:铂丝保持红热,产生红棕色气体,有小水滴。(有时也看到白烟) 24. 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检查: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瓶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25. 乙酸乙酯 (1)制备时药品加入顺序和饱和Na2CO3溶液作用:加药品的顺序一般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即: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冰醋酸。 (2)饱和Na2CO3溶液作用: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酯分层析出,分离。 (3)乙酸乙酯的精制:①除去乙酸:Na2CO3粉末;②除去乙醇:饱和CaCl2溶液;③除去水:无水Na2SO4。 26. 如何检验离子是否沉淀完全:将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沉淀剂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未沉淀完全。 27. 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橡胶管的作用: 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入烧瓶中。 如果后边有测气体体积装置,则还有另一个作用“滴入烧瓶的溶液体积等于 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溶液引起的气体体积误差。” 28. Cl2泄漏防中毒的方法:可用浸透Na2CO3溶液或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逆风跑向高处。 Cl2泄漏的检查方法:喷洒浓氨水,有白烟。方程式为:8NH3+3Cl2=6NH4Cl+N2。 29. Fe3+的检验:(1)在含Fe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褐红色的沉淀, (2)在含Fe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生成血红色溶液。 30. Fe2+的检验:(1)在含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很快看到经灰绿色逐渐变成红褐色沉淀。(2)在含Fe2+溶液中先加KSCN,不变色,再加氯水(或H2O2),变血红色。(3)加入铁氰化钾K3Fe (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31. 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 从分液漏斗中放出少许下层液体于盛水的试管中。如果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为“油层”;如果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为“水层”。 32. 尾气吸收装置倒置漏斗或干燥管的作用:(1)利于气体充分吸收;(2)防倒吸。 33. 吸收CO2的盛碱石灰的干燥管后面再接一个盛碱石灰的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蒸汽进入第一个盛碱石灰的干燥管 34. (1)在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加热试管变红冷却后恢复无色这种溶液是:加有SO2的品红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红原因是:SO2与品红生成无色物质,但这种物质受热后不稳定,又分解成品红和SO2,于是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红。 (2)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什么?氨水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氨水碱性使酚酞变红。但加热,氨水挥发,溶液中的氨变少了,碱性减弱,酚酞的红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氨又溶解,溶液又变红。 35. 无水乙醇的制备:加入新制CaO蒸馏。 36. 如何识别两瓶红棕色气体分别为NO2和溴蒸气?可选择的实验药品:①水 ②湿润的淀粉KI试纸 ③酸性高锰酸钾 ④AgNO3溶液 ⑤四氯化碳 37. 判断固体秤量结果已准确的叙述: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值不超过0.1g为止。(连续两次秤量的质量基本不变。) 38. Cl2、Na2O2、O3、SO2、H2O2、活性炭的漂白原理: ①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 ②活性炭是物理吸附的原理。 ③氯气、O3、H2O2和过氧化钠都是因为它们具有强氧化性。 39. Cl2、Na2O2、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现象: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Na2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蓝后褪色;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只变红。 40. 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能快速制取氨气的理由:NH3+H2ONH3·H2ONH4++OH- ①与CaO反应,消耗了水,氨水浓度增大,利于氨水分解气释放出来氨;②氧化钙遇水反应,都会放出大量热量,减小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氨气释放出来;③c(OH-)增大,使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利于氨气逸出。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注:NaOH固体也可以:①NaOH固体遇水反应,都会放出大量热量,减小了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氨气释放出来;②c(OH-)增大,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利于氨气逸出。 41. 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原因:H2O2具较强的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H2O,对环境无污染。 42. Cu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叙述:铜片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在试管的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 43. 向Na2SO3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后,用充分混合后的溶液证明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是(写出操作、试剂、现象、结论):取少量混合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4.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45. 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加少量KClO3,在混合物中间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46. 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CCl4与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苯、直馏汽油也可作萃取剂;酒精由于和水互溶不可以,裂化汽油由于有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不可以。) 47. 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48.(1)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其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在纯碱溶液中, CO32- 水解:CO32-+H2OHCO3-+OH- 加入BaCl2后:Ba2++CO32-==BaCO3↓(白色),由于c(CO32-)减小,CO32-水解平衡左移,c(OH-)减小,酚酞褪色。 (3)为探究纯碱溶液中CO32-的水解是吸热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加热该溶液溶液的红色加深。说明CO32-水解是吸热。 49. 为验证乙炔与溴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某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50. 配制一定比例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 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51. 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稀 H2SO4 铁屑。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52. (1)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6H2O时,能得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了MgCl2水解,且带走MgCl2•6H2O受热产生的水气,故能得到无水MgCl2。 (2)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应怎样除去?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53. 根据右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 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 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 判断理由: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 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无法确定;判断理由: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 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 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54. 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 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先通入O2,后通入NH3。 其理由是: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55. 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慢慢滴加。 56. 长玻璃导管的作用:(1)连接反应发生装置时作用:冷凝回流、导气(或减少……的挥发);(2)通到收集装置时的作用:冷凝、导气 57. 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蒸馏方法。 58. 皂化反应:把油脂和NaOH溶液在皂化锅内加热,加食盐细粒发生盐析,使硬脂酸钠从甘油、水中分离出来。得到硬脂酸钠的操作是过滤,把甘油和水分离用蒸馏方法。 59. 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 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 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 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操作要领是: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然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止分层,将上口瓶塞凹槽对准仪器颈部小孔,然后打开下口活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然后关闭分液漏斗下口活塞,打开上口瓶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60. 渗析: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 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61.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端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62.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 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 少量的泥沙。 63. 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 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 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