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桂林美丽的山水景观 B. 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 C. 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D. 超市开展节日促销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形式有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可见,“学校召开秋季运动会”属于文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自然现象,C选项属于政治现象,D选项属于经济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文化与文明比较: 文化 文明 区 别 从性质特征上看 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程度。 从成果上看 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文明主要是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联 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文明就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总之,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庙底沟彩陶罐”烧造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千年仍完好无,让我们得以一窺4000年前仰詔文化的风采。这反映出文化 A. 创新的根源是保护历史文物 B. 不因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C. 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发展基础 D. 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透过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庙底沟彩陶罐”,我们可以领略到4000年前仰詔文化的风采,这说明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故D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A错误;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会因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故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没体现文化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发展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3.170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国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印证了 A. 文化与政治发展完全同步 B.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C. 先进文化能推动政治进步 D. 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政治发展不完全同步,故A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故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的作用,没体现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故D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对世界范国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先进文化能推动政治进步,故C符合题意。故选C。 4.下边漫画(漫画中的文字为“文化传统”)体现出 A.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B.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C. 文化决定经济效益 D. 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没体现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C选项夸大了文化对经济效益的作用,故C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故D错误;漫画表示,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了“金矿”,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故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統、俄罗断格洛納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卫星导航系统。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技术有利于 ①维护国家安全 ②提升国民素质 ③提高科技竞争力 ④实现文化滲透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可见,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技术有利于提高科技竞争力, 维护国家安全,故①③正确;材料与提升国民素质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我国不搞文化霸权主义,不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故④错误。故选D。 6.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天然的遗传因素 ③多样的文化活动 ④不同的自然条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①③正确;②④都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排除。故选A。 7.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纏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秘事”。这是因为 A.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 人的知识结构影响认识 C. 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D. 人的思维方式不会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红楼梦》的看法不同,这是因为人的知识结构影响认识,故B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故AC不符合题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B。 8.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2008年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立法保护中秋节有利于 ①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②展示民族文化成就 ③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全面继承传统习俗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秋节是我国的民族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中秋节中的一些文化习俗至今仍在流传,经久不息,可见,立法保护中秋节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也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①③正确;中秋节作为我国的民族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不是民族文化成就的展示,故②不符合题意;传统习俗有精华也有糟粕,选项④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故选B。 9.裁至2017年12月12.日,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3个孔子课堂,各类学员累计达916万人。这里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外交活动 D. 教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材料中,我国在很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这样外国人可以通过在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学习我国的文化课程,了解我国的文化,这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可见,这里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故D正确;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外交活动,可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途径 具体表现 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其他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0.下图中亚运会会徽的不同设计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 ①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是各民族间冲突的根源 ③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维系了人类社会的稳定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亚运会会徽的不同设计,体现了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故①③正确;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是各民族间冲突的根源,故②错误;文化的多样性维系了人类社会的稳定,这一说法夸大文化多样性的作用,④选项错误,故排除④。故选C。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1.文化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的。大众传媒的出现 ①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②以印刷品的出现为标志 ③使互联网成为主要媒介 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故①错误;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可见,大众传媒的出现使互联网成为主要媒介的说法不正确,故③排除;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体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故②正确;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可见,大众传媒的出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故④正确。故选B。 12.2018年春,《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将进酒》《山居秋瞑》《青玉案》等一批经典古诗词谱以新曲,引起了人们对古诗的传唱热湖。节目形式的创新继承了 A. 中华传统习俗 B. 中华传统建筑 C. 中华传統文艺 D. 中国传统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可见,材料中,《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一批经典古诗词谱以新曲,引起了人们对古诗的传唱热潮,这说明节目形式的创新继承了中华传統文艺,故C符合题意;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可见,材料没体现继承中华传统习俗,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传统建筑的继承,也不涉及传统教育的继承,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地位 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3.下边漫画《“遗”失》启示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A. 放下包袱,重建新城 B. 保留遗产,维护旧城 C. 批判传统,大胆建城 D. 保护遗产,合理建城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漫画表明,某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文化遗产也一并拆除了,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大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因此,要保护遗产,合理建城,故D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不是包袱,故A错误;B选项中的“维护旧城”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没体现批判传统,同时“大胆建城”容易犯冒进错误,故C错误。故选D。 14.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是因为传统文化 A. 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B. 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物质基础 C. 基本内涵一经形成就不会再改变 D. 决定人们的行动选择和思维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故A符合题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不是物质基础,故B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C错误;传统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行动选择和思维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同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5.在影响文化发展的诸多要素中,给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存储带来根本变革的因素是 A. 社会制度的更替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思想运动的影响 D. 教育方式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存储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故B符合题意;ACD都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但都不是给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存储带来根本变革的因素,故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提醒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从文化自身角度讲的,属于内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属于外部因素。在回答有关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时,可以变通地从这几个角度提出,还可以从文化继承、传播、创新等角度分析。 1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作在本质上就是实践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创作的灵感源于文艺工作者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而不是文化创作的本质就是实践,故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故②正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故③正确;创作的灵感源于社会实践,故④错误。故选C。 17.2018年,袁隆平带领技术围队不断创新,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杂交水稻,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这证明了文化创新 A. 以文化传播为根本动力 B. 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D. 以促进生产发展为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A错误;材料强调,袁隆平团队通过不断创新,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杂交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这表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B正确,D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对本民族文化批判继承,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毛泽东的书法独创了集崇高、雄健、豪放、险绝、飘逸于一体的美学形象。赏析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回答下列小题。 18. 毛泽东书法突出展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A.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立足传统,服务文艺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融汇中西,以西为主 19.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据材料可以看出,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 ①方向保证 ②技术支持 ③物质保障 ④精神动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8. A 19.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8题详解】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毛泽东的书法独创了集崇高、雄健、豪放、险绝、飘逸于一体的美学形象,这说明毛泽东书法突出展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故A符合题意;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故B错误;材料没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C不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这说明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故①④正确;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材料不涉及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20.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A. 尊重外来,全面吸收 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 直接拿来,注重应用 D. 取代传统,全盘借鉴 【答案】B 【解析】 【详解】“全面吸收”的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故B正确;“直接拿来”表述错误,故排除C;传统文化中也有精华,“取代传统”的说法错误,同时,“全盘借鉴”的说法太绝对,故C错误。故选B。 【点睛】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承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因为每一国的文化都有良莠之别。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同时,也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二、简答题(共34分) 21.中国古语中蕴含着许多文化生活的道理。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完成下表。 古语 蕴含的文化生活中知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与善人居,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实践的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古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区域性、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写出表格中中国古语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中知识”。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分析如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可见,这体现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意思是相隔十里,两地的生活风气不同,相隔百里,习俗不同,可见,这体现了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与善人居,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花香气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可见,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写文章要贴近现实,贴近事实,要把握时代脉搏,可见,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实践的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阐释文化发展繁荣对国家、民族强盛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先进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③文化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讲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简要阐释文化发展繁荣对国家、民族强盛的意义”。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文化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3.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评析下边漫画。 【答案】①漫画反映出人们在春节活动中支出过多,成为负担的现象。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团聚、给晚辈压岁钱、走亲访友等中国春节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与鲜明民族性,对传承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但社交场合中要面子、讲排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因素,阻碍着社会发展。③今天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中发展春节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漫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设问是“评析下边漫画”。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三、生活践行题 24.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目的。 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为了实现国家的紫荣富强,无数英雄烈士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英烈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梁、祖国的功臣,他们身上凝聚着人类最宝黄的精神,是青年学生前行的向导,人生道路的明灯。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介绍一位英烈的事迹并谈谈他(她)对你的积极影响。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英烈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简要介绍一位英烈的事迹并谈谈他(她)对你的积极影响”。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在回答“介绍一位英烈的事迹”这一问题时,可结合实际,简单介绍即可。在回答“谈谈他(她)对你的积极影响”这一问题时,可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践探究题 25.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培养参与社会生活、收集运用信息、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学校图书馆是中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其キ富的藏书、静雅的环境、向上的氛围为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许多班级也在教室开辟了“读书角”,设置书架,展列优秀书籍,供同学们取阅,营造了班级内的“小型图书馆”。 (1)列举调查数据,简析你班同学去校图书馆(或班级读书角)读书、借阅的实际情况。 (2)结合调查结果,为你校图书馆(或班级读书角)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3)谈谈你今后进一步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打算。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着重考查考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列举调查数据,简析你班同学去校图书馆(或班级读书角)读书、借阅的实际情况”。其次,在列举调查数据时,要注意详实;在“简析你班同学去校图书馆(或班级读书角)读书、借阅的实际情况”时,注意要全面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结合调查结果,为你校图书馆(或班级读书角)撰写一条宣传标语”。其次,要注意围绕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撰写标语,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谈谈你今后进一步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打算”。其次,围绕“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素质”这一主旨,从不同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