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考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商丘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考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商业区 A.主要从事商品批发活动 B.主要沿河分布 C.位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会处 D.位于市中心,呈带状分布 2.下列拟建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是 A.甲: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B.乙:旅游休闲中心 C.丙:仓储物流中心 D.丁:化学工业中心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商业区主要接近居住区,主要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方便,从事的主要为零售活动,呈带状分 布, ABC错, D对,故选 D。 2.甲地位于规划范围之外,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小,空气清新,且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适合布局高 新技术, A 对。乙处于规划范围之外,靠近一座小山,风景优美,适宜布局休闲旅游中心, B对。丙地位 于居民区内,空间狭小,且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不适宜布局仓储物流中心, C 错。丁在当地最小风频的 上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区影响小,且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D对。故选 C。 考点:城市空间结构 2. 10 年被认为是刺槐林生长的速生点。下图为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不同林龄刺槐林以及 对照荒草地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图 ( 图中数据为各样地不同监侧点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的平均 值)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不同林龄的刺槐林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50-220 cm 土层, 10 年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耗水量大 B.生长旺盛,需水量多 C.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 D.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读图可知,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不同林龄的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先增加、后 减小的变化趋势。 C正确。 2.由材料可知, 10 年是刺槐林生长的速生点,因此相对 15 年和 20 年刺槐林, 10 年刺槐林生长旺盛,消 耗土壤水分多,所以 50-220 cm 土层 10 年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较小。 B 正确。 3. 兴凯湖属于中俄界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 90 千米,最宽处约 1 千米的沙 岗隔开,仅雨季连通,岗上树林茂密,两侧常出现 “大潮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 ”的景观。大兴凯湖平 均水深约 4 米,湖水较混浊,含沙量 5、6 月最高。图甲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图乙为沙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景观图的拍摄方位位于沙岗的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沙岗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湖水堆积 B.冰川堆积 C.风力堆积 D.人工堆积 3.大兴凯湖湖水 5.6 月含沙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A.湖水水量小 B.入湖沙量最大 C.风浪较大 D.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 1.B 2.A 3.C 【解析】 【分析】 1.读图甲小兴凯湖位于沙岗的东北方位,图乙中右下角为小兴凯湖,即表明图示景观图在小兴凯湖一侧 拍摄的,应位于沙岗的东北方位,故该题选 B。 2.本题考查沙坝 (堆积作用 )的成因。 一是要有沙, 二是动力, 可先排除 D,人工工程首先要有修建的价值; 再排除 B,冰川地貌应分布于高山、高纬地区;再排除 C,风力地貌应分布于 (半 )干旱地区,或地势较高的 河滩;图示沙坝分布于大兴凯湖的东北部,主要是夏季吹偏南风时,由于山地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导 致“大湖波浪滔天”,将湖底泥沙推向东北浅湖区堆积,故该题选 A。 3.湖水含沙量大,一是取决泥沙来源,二是湖水运动。泥沙来源主要为西南的河流,春季的季节性积雪 融水,夏季 7、8 月的雨水带来的侵蚀搬运作用。而 5、 6 月湖水水量不是太小,有积雪融水补给也不是 最大,应为 7、8 月雨季最大, AB排除;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流入湖中的河流流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 D不对。所以应是“大湖波浪滔天”,搅动湖底泥沙,使含沙量增大。故该题选 C。 4.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 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约 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A. 6 月 B.7 月 C.8 月 D.10 月 2.与其他时段相比, 7 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径流量小 ②蒸发或蒸腾量大 ③降水量小 ④表层土壤下渗量大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1.C 2.B 【解析】 1.土壤水分的变化取决于水分收人与支出的数量关系,若收入大于支出,则表层土壤水分增多,反之则 减少。据图可知, 8 月相对于 7 月表层土壤水分是增多的, 9 月相对于 8 月表层土壤水分也是增多的,但 是结合选项符合的只有 8 月,其他选项则相反都是支出大于收入。故本题选择 C。 2.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的收人主要是降水,支出主要有蒸发、蒸腾和雨水的渗漏。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 季, 7、8 月虽然雨水多,但由于前期土壤缺水,因此下渗到深层土壤的水分较多;随着气温的回升,尤 其是植被的旺盛生长,蒸发 (蒸腾量 )大增,从而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②④正确,故本题选择 B。 5. 贡嘎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主峰海拔高 256m,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重要过渡地带。 如图为贡嘎山地区部分植被垂直带谱。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甲处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导致其东西坡雪线高低差异的因素是( ) A.坡向 B.坡度 C.蒸发量 D.太阳辐射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的理解,并熟记基础 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1.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贡嘎山 1100-2200 米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甲位 于常绿阔叶林之上,依据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甲自然带为针阔混交林。故选 D。 2.一般而言,同一山体,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雪线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双重影响, 但往往降水因素对其影响更大; 读图可知东坡为迎风坡, 降水充足, 故雪线较低主要是坡向要素产生的影响,故 A 正确。 故选 A。 【点睛】 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山地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与当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 地区自然带更替规律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 ,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同一自然带阳坡 分布的海拔高, 因为阳坡获得热量多; 迎风坡降水多, 雪线低; 气温越高, 雪线越高; 阳坡雪线比阴坡高。 6. 古人利用 “竹木围篱 ” 技术,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其中南北向的河流称为溇港,河 道形态南宽北窄。在每条溇港与太湖交汇处建有一道水闸,水闸启闭是控制太湖南部灌溉与排水、排淤与 防沙的关键。太湖溇港现已载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图甲为溇港形成示意图,图乙为太湖流域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人利用“竹木围篱”技术修建溇港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的竹子和木头原料更丰富 B.竹子和木头筑墙更加结实耐用 C.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 D.竹子和木头质量轻,便于运输 2.关于水闸启闭的时间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启闸,利于排出溇港泥沙 B.该地盛行东南季风时闭闸,利于防止泥沙倒灌 C.太湖南部进入雨季时启闸,防止洪水冲毁良田 D.太湖南部进入伏旱时闭闸,防止溇港水位过高 3.关于溇港南宽北窄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灌溉水源 B.旱季减少水流对堤岸的冲刷 C.可创造别具一格的观赏景观 D.建造圩田,增加耕地的面积 【答案】 1.C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竹木围篱”为背景,考查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分析能力。 1.根据材料 “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沼泽地分离出河流与耕地 ” 得知,古人用竹子和木头筑墙 的主要原因是竹子和木头墙体便于水土分离。故选 C。 2.根据材料“水闸启闭是控制太湖南部灌溉与排水、排淤与防沙的关键”得知,水闸有引水、排水、排 淤与防沙的作用。太湖南部进入雨季时,水位上升,水闸应启闸放水,起到泄洪的作用, C对。故选 C。 3.溇港南宽北窄,可以起到狭管效应的作用。水道窄的地方,流水流速快,水道宽的地方,流水流速慢。 旱季,溇港水位低,太湖水流向溇港,水道先窄后宽,水流流速变慢,可以减少水流对堤岸的冲刷。故选 B。 7.据天津交通大数据统计,由于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上海等城市航段客流流失情况如下表。据此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对表格中各航段客流流失特点的归纳和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平均航距越大,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的比例越小 B.上海经济发达,在天津与上海间来往的旅客多,所以天津至上海航段流失旅客人数最多 C.平均航距越大,航空相对于高铁节省的时间越多 D.平均航距越小,高铁票价吸引力越弱 2.下列对机场乘客整体年龄水平高于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的原因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 A.飞机安全性差,年龄较小的人群不愿意乘坐 B.机票价格高,年龄较大人群收入都高 C.汽车、火车舒适性差,年龄大的人群不愿旅途劳累 D.飞机快捷,旅途所用时间短,但机票价格高 【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高铁与航空运输的优缺点比较。 1.读表格数据可知,受高铁影响天津至南京等城市航空段客流流失的特点应从平均航距与流失的旅客呈 负相关,平均航距越大流失的旅客占受影响航段的比例越小, A 正确;上海经济发达,天津与上海来往的 旅客相对于其他城市多,所以流失旅客人数天津到上海航空段最多, B 正确;平均航距越大航空相对高铁 节省的时间越多, C正确;平均航距越大,高铁票价吸引力越弱,选项中表述错误, D错误。故本题选 D。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飞机安全性高,但年龄较低的人群不愿意乘坐,因为机票价格贵, 年龄较大人群收入较高,飞机快捷,旅途所花时间短,因此机场乘客整体年龄水平高于火车站及客运站, 所以 D正确。飞机安全性高,年龄较小的人群也是愿意乘坐飞机的,和年龄小的人整体收入较少有关, A 错;不是年龄大的收入都高,过于绝对, B 错;汽车、火车舒适性差也过于绝对,且不能反映机场乘客整 体年龄水平高于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的原因, C错。故本题选 D。 【点睛】 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 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 路运输。 8.近年来美国一些低端制造业企业撤出中国,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国家政策的改变 B.创新环境的改变 C.生产成木的上升 D.生产原料的短缺 【答案】 C 【解析】 【详解】 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由于中国经济发展 , 劳动力价格上涨 , 引起生产成本上升 , 企业利润减 少, 因此美国低端制造业从中国撤离;中国的国家政策、创新环境以及生产原料没有大的变化。故 C正确, ABD错误。 9.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5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大气较稳定的是 A. 5 时、 20 时 B.12 时、 15 时 C.5 时、 15 时 D.8 时 2.在上述时刻,大气较稳定的原因是 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 B.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 C.随着高度上升气温保持不变 D.天气晴朗,盛行下沉气流 3.图中最有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5 时、 20 时 B.12 时、 15 时 C.5 时、 15 时 D.8 时 【答案】 1.A 2.B 3.B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5 时和 20 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上热下冷,出现逆温,大气上下对流较弱,大气 较稳定, A 对。 2.5 时和 20 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下冷上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不利于上下对流,大气较稳定, B 对。 3.读图可知, 12 时和 15 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上冷下热,大气上下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将近地面污染 物带到高空,通过对流扩散,稀释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污染程度, B 对。 10. 下图为四川贡嘎山东坡甲、 乙、丙、丁四地 (由低到高) 不同自然带某月总生物量及其乔木、 灌木及草本所占比例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灌木林带 2.造成甲自然带生物量低于乙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少 B.光照弱 C.降水少 D.土层薄 【答案】 1.C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1.结合材料可知,四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低到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基带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带带丙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 错误;图中 丁自然带内植被以灌木为主, 且生物量低, 而丙自然带位于丁自然带的下部, 根据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丙自然带可能为山地针叶林带,而非落叶阔叶林带, C 项正确; B 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层植被以乔木为 主,因此不可能为高山灌丛带,故 D 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 C。 2.植被生物量的高低与气候关系很大。由材料可知,该地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 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因地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量较大。而甲自然带位于山麓地区,由于 海拔较低,气流对海拔抬升弱,因而降水少,进而导致生物量低于乙处, C 正确;甲地海拔最低,与乙地 相比,热量充足,降水少,晴天较多,光照较强,位于河谷地区,沉积物多,土层厚,土壤肥沃,因此 ABD 错误。综上所述, 本题选择 C。 11.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 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 环境压力变大, 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 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 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在该山地 2200 米以下的区域,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 A.水源更充足 B.光照更强烈 C.生产活动更多 D.生态保护更好 2.山地 2300 米以上的区域,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丰富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 B.积雪量 C.气候类型 D.农业类型 3.在 2200 米的两条曲线交点处的阴坡、阳坡 A.植物数量相等 B.干扰程度相当 C.自然条件相似 D.种间竞争相近 【答案】 1.C 2.A 3.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在该山地 2200 米以下的区域,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向差别不大, A 错。光照不是影响植物 类型的主要因素, B 错。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生产活动更多,对优势植物存在干扰, C对。阳坡的生态保护差, D错。故选 C。 2.山地 2300 米以上的区域,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积雪量相似, B 错。位于苔原带,气候类型、农业 类型相同, C、D错。阴坡植物多样性更丰富的主导因素是土壤,阴坡土壤有机质积累多, A 对。故选 A。 3.在 2200 米的两条曲线交点处的阴坡、阳坡种间竞争相近,植物多样性相同, D对。多样性相同,不表 示植物数量相等, A 错。两坡的干扰程度不同, B错。降水量、坡度相似,不表示其它自然条件都相似, C 错。故选 D。 【点睛】 利用材料信息,分析判断。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阳坡植物多样性明显多于阴坡,其原因是生 产活动更多,对优势植物存在干扰。两条曲线交点处的阴坡、阳坡种间竞争相近,植物多样性相同。 1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 A 错 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 60 岁以上人口大于 10%, 65 岁以上人口大于 7% 2016 年相对于 2000 年虽有所上 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 5%,因此 B 错误。与 2000 年相比, 2016 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 25 岁人口占比 下降,而 26 至 50 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 C错误。劳动年 龄人口,是指 16 到 64 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 D 正确。 2.有第一题可知, 2016 年相对于 2000 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 26 至 50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 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 25 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 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 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 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 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 A B D错误。 【点睛】 人口的机械增长就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增长, 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变化, 主要指户籍人 口。 13. [ 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 2018 年 2 月 15 日除夕夜 ,2018 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通过荧屏在全国乃至全球亿万观众中惊艳 亮相。 20 时 56 分,随着黎平县万人侗族大歌合唱团及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合唱的侗族大歌 《尽情欢歌》 优美的歌声,贵州黔东南分会场演出正式登场。歌声飞扬、舞步翩跹中,舞龙嘘花、铜鼓、芦笙、长桌宴 等独特的贵州元素一一亮相。世外桃源肇兴侗寨民族文化扣人心弦。 指出在春晚充分展示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并分析其对该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铜鼓、芦笙、长桌宴等独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影响:利用春晚央视平台,贵州黔东南地区展 示给全世界,扩大了影响,提高黔东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旅游,促进旅 游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旅游资源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详解】 由材料“歌声飞扬、舞步翩跹中,舞龙嘘花、铜鼓、芦笙、长桌宴等独特的贵州元素一一亮相”可知,春 晚上充分展示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为舞龙嘘花、 铜鼓、芦笙、 长桌宴等独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由材料“ 2018 央视春晚贵州黔东南分会场通过荧屏在全国乃至全球亿万观众中惊艳亮相”可知,利用春 晚央视平台,可将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展示给全国及至全世界,提高黔东南地区的知名度;从而吸 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旅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4.下图示意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 5m等深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4-2007 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2.下列产业,不宜在图中沙洲发展的是 A.旅游休闲 B.生态农业 C.船舶制造 D.火力发电 3.2014 年 2 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的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答案】 1.B 2.D 3.B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等深线位置移动的因素,区域开发的措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1.读图,根据图例,图中年 5 米等深线位置不断向沙洲侵蚀移动,最可能是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泥沙 在库区沉积,河流入海口泥沙沉积减少,侵蚀增加, B 对。上游过度砍伐会导致泥沙沉积增加, 5 米等深 线向远离沙洲方向移动, A 错。围湖造田,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河口泥沙沉积多, C错。海平面下降,会 导致 5 米等深线向远离沙洲方向移动, D错。故选 B。 2.图中沙洲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适宜发展旅游休闲活动, A 适宜。地形较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发展 生态农业, B 适宜。沙洲临江,近海,港口条件优越,适宜发展船舶制造, C适宜。火力发电环境污染较 大且需要有充足的煤炭资源,该地煤炭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 D不宜。本题要求选择不适宜选项,故选 D。 3.咸潮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地水位较低,引起海水倒灌形成。所以应对咸潮措施,最合理的 是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 提升陆地地下水位, B 对。 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会加重咸潮影响, A 错。 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对水运交通产生不利影响, C错。海洋面积广大,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不 适宜, D错。故选 B。 15.下列气压带或风带,全年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凝形成降水的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中纬西风带 D.低纬信风带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A 错误;副热带高压带全年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难以冷凝形成降水, B 正确;中纬西风带、低纬信风带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从海吹向陆地可以形成降水, CD错误。故选 B。 16.下图为某日 6 时北半球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 单位 : 百帕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①比③气温高 B.①比④云量多 C.②比③风速大 D.②比④气压低 2.据图推断 A.①地受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 B.低压天气系统中,⑤地的强度最强 C.黄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D.北京位于冷锋锋前,出现大风降水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1.①纬度位置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比③气温低, A 错误。①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为 主,④受锋面气旋控制,降水概率大,云量多, B 错误。②等压线比③密集,风速更大, C对。②气压值 高于 1025 百帕,④气压值低于 1017.5 百帕, D错。故选 C。 2.①地受高气压控制,但是陆地形成高压,此时为冬季,气温低, A错误。低压天气系统中,⑤地气压 低于 1007.5 百帕,低压强度最强, B正确。读图可知,黄海海域天气晴朗,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 C错 误。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锋后, D错误。故选 B。 17.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与亚平宁半岛之间隔墨西拿海峡 , 这里盛产柑橘、 柠檬和油橄榄 , 由于其发展农林业 的良好自然环境 , 历史上被称为“金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被称为“金盆地”主要得益于 ①地形排水好②光热条件好③降水丰富④土壤肥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西西里岛北部降水比南部多 , 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气候类型差异 C.气压带风带影响 D.洋流影响 3.一游轮经过墨西拿海峡时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埃特纳火山上空 , 此时北京时间大约是 A. 12:00 B.15:00 C.19:00 D.22:00 【答案】 1.D 2.A 3.D 【解析】 1.西西里岛处地中海气候区,其夏季炎热干燥会对农作物造成光热充足但却干旱缺水的状况,排水条件 并不重要,可知①③错误。其位于板块交界处,加之图中有火山提示这里有肥沃的火山灰土。故选 D。 2.影响降水差异的因素很多,但该岛范围不大,全岛属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西风影响的地中海气 候,如果受洋流影响应是相同的洋流类型;其北部降水多主要是北部山地多而多地形雨。故选 A。 3.在墨西拿海峡看到太阳位于埃特纳火山上空,从图中可知太阳位于南偏西 45°左右,其地方时约为 15 时,该岛位于 15°E 比北京时间晚 7 小时。故选 D。 18. 峰丛洼地是岩溶在垂直方向上强烈发育的结果。广西西北部七百弄乡是峰丛洼地 ( 见下图 ) 的典型分布区,这里年降水量高达 1200mm--1600mm,地表却没有河流、湖泊和大面积水体。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文信息推断,图示地区 A.岩石抗风化 , 侵蚀能力差异大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下暗河的溶蚀作用弱 D.多断层、裂隙发育 2.推测当地饮用水的直接来源主要是 A.湖泊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雨水 【答案】 1.A 2.D 【解析】 1.图中岩溶侵蚀的岩石主要是岩层 1,对岩层 2 侵蚀较弱,说明该地区岩石抗风化、侵蚀能力差异大, A 正确。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错误。图中地下存在较多洞穴,这些洞穴是 地下暗河侵蚀形成的, C 错误。图中裂隙较多,没有断层, D 错误。故选 A。 2.“这里年降水量高达 1200mm--1600mm,地表却没有河流、湖泊和大面积水体”,说明此地湖泊水、河 流水不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水源,大气降水多,便于收集,应该是直接来源,地下水和雨水相比不便于直接 收集利用, D正确。故选 D。 19. 2018 年 12 月 1 日至 2019 年 2 月 18 日,我国江淮、江南许多地区降水日数超过了 60 天, 较常年同期偏多,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下图示意该时段内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日数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江淮、江南地区此次多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较弱,夏季风较强 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加 C.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多 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 2.与我国此次降水天气具有成因关联性的现象是 A.印度尼西亚降水异常偏多 B.美国东南部出现干旱 C.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多雨 D.澳大利亚遭遇洪涝灾害 3.此次连续性降水可能 A.降低土壤肥力,延误春播 B.农田水分偏多,作物成熟期延迟 C.降低气温,导致春小麦病虫害加剧 D.造成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2 月,北方冬季风势力较强,对南方影响较大,冷暖空气相遇易形成降水;加 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气温偏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西北,势力增强, 高压西侧气流北上,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形成长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 D 正确、 A 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但并不一定导致降水增多, B 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 多, C 错误。故选 D。 2.我国此次降水属于异常天气,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 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激增, C 正确。而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则是异常 干旱少雨 A、 D 错误。美国东南部位于大西洋西岸,与此关联不大, B 错误。故选 C。 3.我国此次异常降水发生在冬季,属于连绵的阴雨,导致光照减少,土壤湿度增加,会延误春播,使农 作物成熟期延迟,影响农事安排,但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小, B 正确、 A 错误。江南、江淮地区主要是冬小 麦, C 错误。此次降水量总量较小,并不会造成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D 错误。故选 B。 【点睛】 春小麦为春播秋收,不可越冬;冬小麦为冬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可越冬。因此,冬小麦的分布纬度较 春小麦低。 20.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 WMO)最新数据,全球新一轮厄尔尼诺可能即将到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会发生 A.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B.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减弱 C.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偏低 D.西太平洋沿岸出现暴雨洪涝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亚洲东部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 年份少,故亚洲东部沿海台风减少, A项错误。 B,厄尔尼诺扰乱洋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减弱,故 B项正确。 C,厄尔尼诺扰乱洋流模式及大气环流,使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升高,故 C项错误。 D,厄尔尼诺扰乱洋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 流加强。西太平洋沿岸变得干旱少雨,东亚、东南亚等地降水减少,故 D项错误。 故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环境保护 外伶仃岛位于珠海东南部,岛上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备,具有典型的亚热带雨林风景和 海岛伊甸园风光,是商务旅游的绝佳圣地。目前岛上共有居民 2036 人,多以捕鱼为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是当前岛上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下图示意外伶仃岛位置。 指出该岛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答案】来源:海岛旅游带来固体废弃物;捕鱼残留的渔网渔船等固体废弃物;岛上居民生活残留的生活 垃圾;洋流从大陆沿岸带来的其他固体废弃物;岛上居民发展种植业残留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生产生活,由材料可知,外伶仃岛的主要生产活动有旅游业(海岛旅游带来固体废 弃物) 、捕鱼业(捕鱼残留的渔网渔船等固体废弃物) 、种植业(岛上居民生活残留的生活垃圾) ,这些活 动都能带来固体废弃物污染。此外,海洋的洋流带来其他大陆沿岸区域的固体废弃物。从材料可知,岛上 共有居民 2036 人,说明日常生活垃圾也是一个固体废弃物很重要的来源。 【点睛】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为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 22. [ 地理 -- 选修 3: 旅游地理 ]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 , 是前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国之一,后在 1992 年初宣布独立。前不 久的国际权威旅游指南《 Lonely Planet 》公布 了十大最佳旅行国家 , 塞尔维亚脱颖而出 , 名列第 7 位。与 此同时 , 塞尔维亚也被美国一家权威杂志评为最值得去的 15 个目的地之一。曾在冲突中飘摇 , 浴火重生后 的塞尔维亚,如今以其多样的地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上最美的修道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完美 结合和塞尔维亚人的热情与好客,成长为欧洲新兴旅游胜地。下图为 “塞尔维亚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 试分析塞尔维亚旅游快速发展的优势。 【答案】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 旅游资源丰富,且游览价值高 ; 旅游宣传推广 力度大 ;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充足 ; 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也相对较好等。 【解析】 【分析】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巴尔干半岛, 自然环境优美及历史积淀厚重使其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分析其快速发 展的优势时,可通过其周边地理环境、区位特征、交通状况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而欧洲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充足、市场广阔。据材料可知塞尔维亚大力发展旅游业可 知其政府政策支持。此外,由材料还可知塞尔维亚有多样的地貌、丰富的历史等一系列的优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且游览价值高;且人民热情好客,接待能力相对较强,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 23.(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 近两年赴芬兰的中国游客数量大幅增长, 其人均消费额也居各国游客之首。 赫尔辛基机场是中国等亚 洲旅客前往欧洲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2016 年 1 月赫尔辛基机场成为首个启用支付宝服务的欧洲机场, 目 前该国多数城市的商家也开始接受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 , 图中左图为赫尔辛基位置示意图, 右图为 2016 ~ 2017 年中国大陆赴芬兰游客数量月度同比增速变化示意图。 说出 2016 ~ 2017 年中国大陆赴芬兰游客数量同比增速最快的季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冬季。该国纬度高,冬季旅游资源(观看极光、驯鹿,滑雪、滑冰等)丰富独特;中国的农历新 年在冬季,游客有较充足的旅游时间;赫尔辛基机场是欧洲的交通枢纽,交通通达度高;近年来中国经济 快速增长,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增强;多数商家使用支付宝服务,方便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 【解析】 【分析】 考查中国大陆赴芬兰游客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主要原因。 【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 2016~2017 年中国大陆赴芬兰游客数量同比增速最快的季节是冬季。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主要从资源、交通、时间、资金等方面分析。从资源分析,芬兰的纬度高,冬季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如观 看极光、驯鹿,滑雪、滑冰等。从时间分析,中国的农历新年在冬季,游客有较充足的旅游时间,可以远 距离出行。从交通分析,赫尔辛基机场是欧洲的交通枢纽,交通通达度高。从资金分析,多数商家使用支 付宝服务,方便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增强。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 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 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 漂浮房屋景观图和荷兰区域略图 (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 (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区域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 变为“与水共存”;先进技术的支持。 (2)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河流不结冰;降水季节变化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流水量平稳。 (3)赞同。建设条件适宜;缓解用地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生态恢复等。不赞同。可能对生 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等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荷兰自然环境特征、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详解】 (1)荷兰低地面积大,部分国土为填海造陆所成,整个国家地势低平。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 该国受洪水威胁严重。受人多地少的影响,不得不在受洪水威胁地区建房。此举也能体现该国区域发展思 想由 “围海造陆 ”变为 “与水共存 ”的理念,及先进的科技水平。 (2)与当地气候、地形、河流的水文特征相关。该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 位季节变化小。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冬季无结冰期等。 (3)建造漂浮房屋可通解当地用地紧张的情况,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当地自然环境也适宜建造,技术 条件具备等,以此理由可赞成扩大。如果从对河岸海岸生态系统的破坏及高成本造价角度分析则可反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