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学家们的研究,在海岱地区、太湖流域、澧阳平原等区域考古发现的刻画符号,既有简单的刻划、逼真的描摹,还有较为复杂的组合符号,既有陶工的标记,又有巫师创作的祭祀符……这些刻画符号或多或少均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材料表明了 ‎ A.图画艺术是汉字源头 B.汉字起源于黄河流域 ‎ C.巫师促成汉字的形成 D.汉字的起源是多元的 ‎2.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这表明在传统社会 ‎ A.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B.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 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尊卑观念根深蒂固 ‎3.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B.民贵君轻的主张 ‎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5.《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法律制度 ‎ C.促进了中国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D.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6.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 C.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经世致用”‎ ‎ C.“工商皆本”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8.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 “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仅限于官方刻书 ‎10.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11.宋代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建筑上追求砖木本色,诗文崇尚朴质平流,绘画以水墨山水为最高意境,瓷器造型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装饰。宋代艺术风格折射出 ‎ A.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民众审美倾向 B.理学思想已渗透到世俗生活领域 ‎ C.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大众生活水平 D.经世致用观念引导社会消费需求 ‎12.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1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 ‎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14.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5.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16.希腊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成为古希腊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          B.崇尚武力并热衷殖民扩张 ‎ C.重视城邦的集体荣誉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17.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 ‎ A.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        B.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 ‎ C.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        D.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 ‎18.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每一变化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世纪时的思想文化运动 ‎ A.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 ‎ C.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      D.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 ‎19.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 ‎ A.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20.“这是个受无知和迷信牵制的世界。社会有两股非理性的强大势力,一是教会,即天主教廷;二是国王,那位绝对专制的一国之君。他们的地位之所以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人民的无知。”这是某学者对欧洲某一时期的社会现状的评述。为此,欧洲社会兴起 ‎ A.启蒙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 ‎ C.文艺复兴运动 D.智者运动 ‎21.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解放       B.民主革命影响了全社会价值取向 ‎ C.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       D.启蒙思想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 ‎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3. 爱因斯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 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 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 ‎ 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24.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 ‎ 战国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士阶层。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人才。士人求仕最常用的办法是游说自荐。一个普通士人若通过游说国君,即可骤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就是通过游说得到秦孝公重用。公孙衍、张仪也通过过人的辩术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成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风云人物。随着聚徒讲学风气的盛行,收有门徒的士人往往被尊为“夫子”,其“率徒讲学,辩其谈说”,声势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战国士人有着较强的自尊自主意识,号称“从道不从君”,在后世大一统专制王朝的统治中,这种意识仍然长期存在。 ‎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 材料二 ‎ 每次公民大会开始后,传令官会向全体与会者发问:谁要发言?任何人都可以应声而起。柏拉图指出:当公民大会对有关城邦管理的事务进行审议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者普通人,没有人对这些人提出反对,即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和经验,他们也试图提出建议。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阿卡奈人》中,穿着破烂衣服、被称为叫花子的狄开俄波利斯也走上讲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少数走上讲坛的人,台下的数千名听众也可以自由行使他们的发言权,可以通过叫嚷、欢呼表示赞同,也可以通过起哄,嘲笑表示不满,甚至把演说者直接赶下台。 ‎ ‎ ——摘编自崔丽娜《演说自由与雅典民主政治》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其意义。(13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演说与战国士人游说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材料一 ‎ ‎ ‎ ‎ 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朱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入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 ‎ ——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材料二 ‎ ‎ 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来,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下的教育,是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 材料三 ‎ ‎ 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徳教育观念。教科书明确提出“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之真义”、“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以及“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的目的。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修身科”方针,也把“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上。‎ ‎ ——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道德教育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念的共同点,并说明两者形成的不同背景。(1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道德教育观念出现的意义。(6分)‎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A D A C C B C B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C D D C C A A C C D 二、 非选择题 ‎25.【答案】(1)原因: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广;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各国变法,重视人才。(7分,第四点1分其余一点2分)意义:推动各国变法,为各国提供了后备官僚人才;百家争鸣,推动文化的繁荣;自尊自主精神,塑造了知识分子的品格,影响后世。(6分) ‎ ‎(2)差异:士人参政主要是游说君主;反映了专制集权的发展倾向。公民演说主要在公民大会等场合;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时代风貌。(6分)原因:直接民主,城邦政治繁荣;工商业经济发达;人文精神的影响。(6分)‎ ‎26. 【答案】(1)特点:①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以寻求“天理”为目标)(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②重义轻利;③强调自我修身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学校专门教育);④因材施教;(不同的教育对象,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⑥重点是为把学生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 (任答三点,6分) ‎ ‎(2)共同点:突出个性解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突出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人(国民);反对封建道德观念(任答三点,6分)不同背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已经出现;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的奠基; 近代科学兴起推动理性思想的发展。(任答三点,4.5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传统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或进一步)发展;西学东渐,西方近代首先教育理念的传入;(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中华民国的成立。(任答三点,4.5分) ‎ ‎(3)意义:①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观念的传播②‎ 有助于唤醒国民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合格公民③推动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近代化)④有利于推动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推动救亡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或者适应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⑤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任意三点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