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120学年高二下期6月份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迄今为止,在殷墟发现的近15万片带字甲骨中,其中除极少数为商王室记事之用外,其余的上至“国之大事”的祭祀战争,下至风雨的有无、出入的吉凶等,商王无不求之于占卜,一切依从占卜的结果而行事。这表明商代 A. 王权受到神权制约 B. 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C. 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D.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2.据《菏泽信息港》信息,山东鲁西南一带县区男女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县区甚至高达157:100,还有部分家庭因此破裂,从观念因素形成的源头考虑,根源当首推 A. 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 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 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 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3.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未行分封没有藩辅”,各级官吏非自家子弟,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刘邦 A. 分封了大量的同姓诸侯 B. 设立刺史以加强监督 C. 分化了地方政府的事权 D. 废除了秦朝的郡县制 ‎4.在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向上流动的途径,就会出现很多闲人整日无所事事,日久必然滋生事端的现象,而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这表明科举制 A. 摧毁了门阀政治 B.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 C. 促进了社会公平 D. —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 ‎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 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C. 交兵部出兵 D. 交内阁处理 ‎6.据《清会典》记栽:“每日钦奉上瑜,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这说明雍正时期 ‎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军机处、内阁分权制衡 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 A.量刑程序不统一 B.带有习惯法伸缩性的痕迹 ‎ C.崇尚秩序和平衡 D.平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8.英国学者斯宾塞称议会主权为“伟大的政治神话”,他明确指出:”过去,自由主义的功能在于对国王的皇权加以限制。今后,自由主义的功能将是对议会的权力加以限制。”英国出现这一情状是在 A.英国两党政治形成后 B.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Z-x-x-k.‎ ‎9.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日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 )‎ ‎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10.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领袖如曾、左、李及恭亲王、文诸人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对上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 ‎ A.政治领袖们的自强运动大大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 B.误国突出表现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败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政治领袖们避战的结果 ‎ D.时人多方掣肘是导致自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11.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发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材料表明( )‎ ‎ A.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形成 B.两党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 ‎ C.两党为共同利益实现联合 D.实现民权是两者共同目标 ‎12.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 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 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 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13.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4.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扭转了华中地区抗战的战略态势       B.体现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5.1950年,中苏签订条约时,斯大林即提出了保留旧的中苏条约(1945年8月苏联与国民党签订)而只对实际内容进行修改,而毛泽东则坚持“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最终中苏另签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说明 A. 苏联仍推行大国强权政治做法 B. 中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方针 C. “一边倒”不利于国家政治独立 D. 中苏存在着巨大矛盾与分歧 高二历史试题 第2页 (共6页)‎ ‎16.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 ‎。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17. 1954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 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 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18.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 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 ‎19.“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引起热烈反响。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D.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0.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伏击战 ②洛川会议 ③瓦窑堡会议 ④百团大战 A. ③②①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21.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迅速崛起为全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下列与之相关的推动因素有 ‎①农村改革的开展 ②经济特区的设立 ‎ ‎③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2.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下列对该法颁布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高二历史试题 第3页 (共6页)‎ ‎①“九二共识”达成 ②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脚步加快 ‎③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以下漫画反映的史实是 磨好刀再杀(华君武)‎ A.西安事变 B.国共合作 C.重庆谈判 D .北平谈判 ‎24.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 推动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B. 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 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D. 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高二历史试题 第4页 (共6页)‎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 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征。(7)‎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10)‎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图一),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它承载着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6)‎ 高二历史试题 第5页 (共6页)‎ ‎(2)依据材料一中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6)‎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4)‎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唐德宗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法已经崩溃,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朝廷连年对藩镇用兵,中央财税入不敷出。为了应付浩大的财政支出,政府先后增加了许多新的税目,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征敛搜刮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境,反而造成赋税制度的进一步混乱。建中元年,在宰相杨炎的主持下,新的赋役制度终于出台,这就是“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形势下中央与地方在财税分配上的矛盾,重新划定了中央与地方税收的比例,也确定了以土地为主要征收对象的基本原则,被视为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 ‎——摘编自宁欣《唐德宗财税改革为何困难重重》‎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9分) ‎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改革的影响。(6分)‎ ‎1.C【解析】根据材料“国之大事”“无不求知于占卜”,“一切依从占卜结果行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了商代神权政治的色彩十分浓厚,C项正确。材料无关神权对王权的“制约”,仅凭借材料不能得出当时的行政效率十分的低下,也无从得出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结论,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2.B【解析】男女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无关,所以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不是中央集权制的存在,故排除A项;男女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中国传统的父系家长观念,认为只有男孩能够保持血缘的延续,所以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是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故选B项;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应该减轻男女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故排除C项;男女婴儿比例的严重失调是从根源上来说是由于宗法观念的影响,而不是法律不完善的误导,故排除D项。‎ ‎3.A【解析】根据“当灭顶之灾到来时,皆自保其命,使中央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邦为了防备他所说的这种情况,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对宗族子弟进行分封,形成了郡县并行制,故选A项;设立刺史的是汉武帝,排除B项;分封同姓诸侯与分化地方政府事权无关,排除C项;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并没有废除,排除D。故选A。‎ ‎4.D【解析】根据“科举考试促使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忙于读书、参加考试”可知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的精力,是读书人集中精力于读书考试做官,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D项;ABC都是科举制的影响,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5.B【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故B项正确。‎ ‎6.D 7.C 8.D 9.A 10.B 11.D 12.D 13.D 14.B 15.B 16.A 17.B 18.B ‎19..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故C正确;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中共三大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排除B;八七会议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排除D。‎ ‎20.A【解析】平型关伏击战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伏击日军的一场战斗。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1940年秋,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21.C【解析】结合所学,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改革的开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长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包括江苏在内的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①③④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江苏没有经济特区,②错误;故选C。排除ABD项。‎ ‎22.B【解析】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根据所学,新时期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脚步加快,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上海协会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和态度,故①②④均表述正确;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意义的三通,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23.C ‎24.D【解析】依据材料“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可知,该条约是1955年的《华沙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在1947年6月,发生在《华沙条约》签订之前;B选项错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C选项错误,《华沙条约》的签订与欧共体的成立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5.(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主要特点:君权至上;地方集权于中央;官僚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 ‎(2)同:目的都是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分封了同姓子弟为王;诸侯国都有较大自主权。‎ 异:西周分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汉初分封的对象刘姓皇族子弟,当时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西周的分封拓展了疆域,有利于巩固统治,到后期随着诸侯国力量增强,周王室权威下降;汉初封国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26.‎ ‎(1)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在此定都,建立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关键: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4)意义:国内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多年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7.(1)背景:均田制遭到破坏;藩镇割据影响政府收入;军费开支增多,出现财政危机;前期税制改革的失败。(9分)‎ ‎(2)影响:扩大税源,一定程度缓解政府财政危机;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延续帝国统治;确定土地为赋税征收的原则,为后世改革提供借鉴。(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