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第一部分专题十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第一部分专题十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讲义

专题十二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理主干·联系通]‎ ‎[研高考·考法明]‎ ‎1.(2018·江苏高考)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选A “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强调了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不符合题意。‎ ‎2.(2016·江苏高考)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选C 本题的题眼是“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户能够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表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改革的目的在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 ‎[释疑难·认知清]‎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方法论 尊重社会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同时要确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1)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解决基本矛盾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不会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主要方式),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题组练·验能力]‎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落后的社会生产”到“‎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认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②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实践决定认识,真理因实践经历不同而不同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选D 我国进入新时代,随着国情的变化,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表明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③错误;实践决定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错误。‎ ‎2.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国务院机构改革(  )‎ ‎①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说明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③体现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印证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国务院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它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①正确;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完成的,②不选;国务院机构改革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④不选。‎ ‎3.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 ‎①“厕所革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指导作用 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反映了这一指示的指导作用,②‎ 符合题意;推进“厕所革命”是根据社会实际状况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④属于认识论角度,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主体 ‎[理主干·联系通]‎ ‎[研高考·考法明]‎ ‎1.(2017·江苏高考)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体现了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①③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②④与题意不符。‎ ‎2.(2016·江苏高考)0.015~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  )‎ 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选D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呼唤工匠精神,要重视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的力量,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物质生产的重要性,A项排除。材料不仅仅强调劳动群众,故B项排除。C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释疑难·认知清]‎ ‎1.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表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基 本 内 容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地 位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全面认识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依据 ‎ [题组练·验能力]‎ ‎1.酒令是宴席娱乐的常见形式,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比如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当背不出诗、作不出诗或背错、作错诗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飞花令寓诗词于娱乐,实现了文学与生活的艺术统一。这表明(  )‎ ‎①社会生活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丰富与创新 ‎②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③诗歌作为艺术形式是人们对生活的如实反映 ‎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离不开诗歌这种文学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诗歌不一定都是对生活的如实反映,③错误;④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题目表明了社会生活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丰富与创新,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并且享用着这些财富,①②入选。‎ ‎2.《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党员干部划定了道德高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领导机关,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加强监督,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这要求党员干部(  )‎ ‎①工作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②做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③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④注重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领导机关,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加强监督,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这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注重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③④正确;①②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3.(2018·淮阴中学月考)塞罕坝从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以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55年来,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作出价值选择 ‎②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 ‎③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创业,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这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主体的作用,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④符合题意,排除①;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三 人生价值观 ‎[理主干·联系通]‎ 价值观导向作用 ‎[释疑难·认知清]‎ ‎1.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原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但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实际 运用 材料多涉及先进人物事迹或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中出现了选择方向与态度的变化 ‎2.正确认识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2)世界观是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正确的世界观作指导,才能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历史观决定着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看待人生和评价事物的价值。‎ ‎[题组练·验能力]‎ ‎1.(2016·江苏高考)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日行一善”的特别群规鼓励人们行善,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故①符合题意。“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强调了要注重量的积累,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选择的变化,③排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说法错误。‎ ‎2.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恶的横行,而是善的沉默。如果大家都对善举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既无向善之念,更无行善之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恶压倒善”。这告诉我们(  )‎ ‎①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②向善、行善体现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③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导向作用 ‎④善恶判断要以相关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的向善、行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要发挥正确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①③符合题意;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强调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与题意无关;④颠倒了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的关系。‎ ‎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唯物史观看,不忘初心就是要(  )‎ ‎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不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不断推进改革,以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不忘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①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释疑难·认知清]‎ ‎1.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角度把握其客观依据 社会历史性 主体差异性 特 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价值冲突(差异性):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侧重点 强调的是纵向变化 侧重于横向的差异 原因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求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全面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范畴 阐释 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历史观 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唯物论 意识由物质决定,正确的意识是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论 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法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题组练·验能力]‎ ‎1.(2018·江苏高考)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由此可见(  )‎ A.真理都是具体的   B.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解析:选B 人们的价值判断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真理开始时不被认可说明了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近期,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不同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③我国房价问题过于复杂,因而对其真理性认识并不唯一 ‎ ‎④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这说明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不是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认识,①不选;“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②正确;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③错误;“租购同权”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因而它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④正确。‎ ‎3.简除烦苛,禁察非法。某地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采取“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份证照”的流程,大幅度缩短企业办证时限。从价值观角度看,这一改革启示我们(  )‎ ‎①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②要以实践作为改革创新成败的唯一检验标准 ‎③完善社会管理要以方式创新、激发活力为遵循 ‎④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符合题意,改革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不能把实践作为改革创新成败的唯一检验标准;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④符合题意,改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漫画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价值观取决于人们的立场②价值观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③正确;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不同的行为,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②正确;人们的立场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但不决定人们的价值观,①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错误。‎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释疑难·认知清]‎ ‎1.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的内涵 ‎(2)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 原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 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实际运用 材料多涉及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 ‎2.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原因 如何做 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个人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 ‎①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个人素质: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理想信念: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易错易误 ‎(1)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判断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的贡献,“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的观点是片面的。‎ ‎(2)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而不是主观努力。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但并不意味着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题组练·验能力]‎ ‎1.(2018·全国卷Ⅱ)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①入选,奋斗即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入选,奋斗有利于帮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帮助我们争取更有力的客观条件,从而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②错误,奋斗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但并不能减少。③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奋斗能让我们争取有利于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但不能让理想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2.2018年3月1日,“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揭晓,黄大年榜上有名。作为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当他得知我国开始实施“千人计划”时,毅然辞职回国。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提高了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他曾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的事迹表明(  )‎ ‎①要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要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要顽强拼搏,在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④要坚定信念,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黄大年带领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体现了他顽强拼搏,不怕苦不怕累,在奉献自我中创造价值,③当选;“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以及黄大年毅然回国奉献的事迹体现了他坚定信念,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④当选。①②材料没体现出来,排除。‎ ‎3.廖俊波同志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2017年4月,习近平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价值观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①不选;廖俊波同志带领当地干部扑下身子、苦干实干,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这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正确;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不取决于价值观的引导,③不选;廖俊波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这说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正确。‎ ‎4.孙影,一个普通的辽源女孩,抛弃高薪工作单身前往贵州大山深处支教,用柔弱的双肩为山里的孩子担起沉甸甸的梦想。有人叫她“最美女支教老师”,也有人叫她“撵不走的支教钉子户”。她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去完成他们的理想。她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艰苦的社会环境方显人生价值 ③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④要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孙影抛弃高薪工作单身前往贵州大山深处支教,她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大山,去完成他们的理想。她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②说法错误;孙影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与题意不符。‎ 常考点 历史唯物主义 ‎[考情透析]‎ 考什么 怎样考 如何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结合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重大改革措施、政府简政放权等 如何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结合我国改革的价值取向、年度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说明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典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农村改革举措,分析如何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集体经济改革等。从材料逻辑看,主要涉及小岗村推进农村改革的做法(从时间维度):大包干、三权分置、发展集体股份经济等。这些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改革带来集体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 ‎[答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分指导]‎ 一、如何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记公式]‎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社会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背术语]‎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如何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问题 ‎[记公式]‎ 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背术语]‎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全面认识改革的哲学依据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用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2.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 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多角度突破社会发展的动力 ‎(1)精神动力——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生产动力——生产活动。‎ ‎(3)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4.全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社会 本质上是实践 投身于实践 ‎①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发展是有规律的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人生价值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 ‎5.图示历史观、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中晏子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通机变”中的“时务”“机变”是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的规律 B.贯穿一切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 C.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 解析:选B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识时务”“通机变”意指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为B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项错误;阶级斗争并非存在人类社会的始终,C项错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项错误。‎ ‎2.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中华民族进入重大历史转型期,有识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展开了一场跨越300余年的诸子大辩论。对此,有学者指出,诸子的思想固然深刻,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社会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的思想仅仅是“治之术”,而非“治之道”。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道”应该(  )‎ ‎①着重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②自觉遵循支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④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 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当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④当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而非主要矛盾,①‎ 错误;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而非先导作用,社会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③错误。‎ ‎3.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这是因为(  )‎ ‎①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③生产关系变化是引起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发展只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题意强调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是在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也说明改革的作用,②④正确。①说法绝对化,③颠倒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4.(2018·南京、盐城一模)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这一要求(  )‎ ‎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通过完善上层建筑以巩固经济基础 ‎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④表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通过完善上层建筑以巩固经济基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  )‎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起到推动作用,不是唯物史观的范畴,①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②‎ 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③④正确。‎ ‎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社会未来发展大局与大计极为重要的新论断。这一论断(  )‎ ‎①是对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的秉承 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③认清了人民的需求和现实生产力状况的对立 ④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史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知,这一论断是对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的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①②正确;③中“对立”表述错误;④属于辩证法,不属于唯物史观,不选。‎ ‎7.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强调,面向未来,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努力实现持久和平;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说明我国(  )‎ ‎①高瞻远瞩,善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②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③以人为本,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④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题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面向未来,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努力实现持久和平;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这说明我国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②④符合题意;①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排除;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 ‎8.电影《横空出世》是一部反映中国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影片。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中华儿女,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做出了令人敬仰的选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种选择 (  )‎ ‎①把人民利益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②把国家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前面 ‎③说明人总是要屈从和受制于现实 ‎④说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难以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电影《横空出世》中,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中华儿女,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做出了令人敬仰的选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荒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种选择把人民利益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把国家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前面,①②入选;③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错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是可以统一的。‎ ‎9.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这告诉我们(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C.只有能力卓越的人才能创造卓越的人生 D.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解析:选A 材料告诉我们为实现人生价值要“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要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C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项错误。‎ ‎10.“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涵的哲理与上述古语相一致的是(  )‎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D.“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 解析:选B 题目中诗句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符。A项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哲理。C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项体现了世界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理。‎ ‎11.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启示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④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12.“只有把勤勉的汗水滴进实践的土壤里,机遇的奇葩才会吐艳。”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②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 ‎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有利条件 ‎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只有把勤勉的汗水滴进实践的土壤里,机遇的奇葩才会吐艳,这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正确,“勤勉的汗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正确;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表述不准确且不符合题意;④题意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 ‎13.在我国,宣誓的历史源远流长。“盟誓之辞”作为国家信用的载体和证明由来已久。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增加了宪法宣誓相关内容。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随后新当选人员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宪法宣誓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在当前,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宣誓,具有超出一般法律文本的政治意涵,有利于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知识,说明我国制定宪法宣誓制度的依据。‎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制定宪法宣誓制度分析意义。‎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宣誓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制定宪法宣誓制度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制定宪法宣誓制度是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制定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特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解析:第(1)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可以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作答范围限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作答可以从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回答。‎ 答案:(1)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能提升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②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 ‎(2)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纽带作用。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做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④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