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全国)1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 教案(全国) 断句3步流程——怎么断 [典例示范] 用“/”给下面文言语段断句。 时 帝 姊 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主 曰 宋 公 威 容 德 器 群 臣 莫 及 帝 曰 方 且 图 之 后 弘 被 引 见 帝 令 主 坐 屏 风 后 因 谓 弘 曰 谚 言 贵 易 交 富 易 妻 人 情 乎 弘 曰 臣 闻 贫 贱 之 知 不 可 忘 糟 糠 之 妻 不 下 堂 帝 顾 谓 主 曰 事 不 谐 矣 [解题流程] 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 反复诵读文段,先抓住要点,如文中说的是什么人,办的是什么事,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湖阳公主(“帝姊”),帝(刘秀),宋公弘(因有“弘曰”,可断定是同一个人)。这样可断定文中共提到三个人。分析全文内容,说的是湖阳公主死了丈夫(新寡),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通过了解湖阳公主的意向和宋弘的态度,帝(最后)曰:“事不谐矣。”可知这件事没有成功。由此可分四个层次: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 ①依名词、代词断句 确定文中出现的名词、代词,初步断定它们所做的成分。“湖阳公主”“帝”“朝臣”“主”“宋公”“臣”“事”等,由此判定主语、宾语停顿的断点。 ②依对话词断句 依据对话词语“曰”确定语句断点。 文中的“主曰”“帝曰”“弘曰”“谚言”等,但这时要注意“曰”后的文字到什么地方为止。如“谚言”后的文字,只能是“贵易交,富易妻”六字,“人情乎”是帝的问话,不是谚语。 ③依虚词断句 文中的“方且图之”的“之”,“人情乎”的“乎”,“因谓弘曰”的“因”,“事不谐矣”的“矣”,然后判定它们所处的位置,作为断句时的参考。 ④依句式断句 文中句式“后弘被引见”是被动句,“人情乎”为疑问问,均为断句的标志点。 ⑤依对称和修辞断句 文中帝引用的谚语,依据对称性应断作“贵易交,富易妻”,不能断为“贵易交富”,而使“易妻”属下。这里的“易”是更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易”。又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依据对称和对偶修辞特点应断为“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答案: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 反复诵读可以判定以上两步断句符合语意,符合要求。 参考译文: 那时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死了丈夫,光武帝便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悄悄地揣摩公主的想法。公主说:“宋公的威容与道德,所有的朝臣都比不上。”光武帝说:“待我想一个办法。”后来宋弘被光武帝引见,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到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谚语讲‘人升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老婆’,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答道:“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光武帝便回头对公主说:“事情不好办了。” 特别提示: 断句选择题的快捷解题技法——先缩后排法 一、先缩小范围 选择题的4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4个选项中也有很多断开的位置是一样的。因此,找出选项之间的区别点,根据语感先缩小范围。 二、再重点排除 依据前面讲到的6大断句着眼点,寻找标志词,结合语境就可以确定最终答案。 [应用体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解析:选A 对照四个选项,关键是“时”和“咏”,“时”如与前面连接,就解释为“……的时候”,与后面相连,就理解为“当时”或“这时”,根据上下文显然应该与后者相连顺畅;“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咏”应该属于后一句的主语。 参考译文: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领兵马讨伐,却让军队停滞不进。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前进,并且隆重地设宴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定出兵深入,大多克敌制胜。当时叛军侵犯劫掠的时候,老百姓多数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发一道文书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去种田。 2.用“/”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太_宗_谓_太_子_少_师_萧_瑀_曰_朕_少_好_弓_矢_得_良_弓_十_数_自_谓_无_以_加_近_以_示_弓_工_乃_曰_皆_非_良_材_朕_问_其_故_工_曰_木_心_不_直_则_脉_理_皆_邪_弓_虽_劲_而_发_矢_不_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得到了几十把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与它们相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