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一轮编习题九月小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161122
人教版化学2019年高考一轮编习题:九月小练(3)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9·石家庄月考)常温下,在pH=5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右移动,CH3COOH电离常数增大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H+)减小 D.加入少量pH=5的硫酸,溶液中c(H+)增大 解析:加入水稀释,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但CH3COOH电离常数不变,A项错误;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B项错误;加入的少量NaOH固体与H+中和,c(H+)减小,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项正确;加入少量pH=5的硫酸,溶液中c(H+)不变,D项错误。 答案:C 2、已知难溶性物质K2SO4·MgSO4·2CaSO4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s)2Ca2++2K++Mg2++4SO,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向该体系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平衡的Ksp=c(Ca2+)·c(K+)·c(Mg2+)·c(SO) 解析:A项,已知K2SO4·MgSO4·2CaSO4(s)2Ca2++2K++Mg2++4SO,加入饱和NaOH溶液,OH-和Mg2+结合生成Mg(OH)2沉淀,c(Mg2+)减小,溶解平衡右移,A项正确;B项,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CO和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c(Ca2+)减小,溶解平衡右移,B项正确;C项,由图可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且c(K+)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D项,K2SO4·MgSO4·2CaSO4(s)2Ca2++2K++Mg2++4SO,则该平衡的Ksp=c2(Ca2+)·c2(K+)·c(Mg2+)·c4(SO),D项错误。 答案:D 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①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B.用图②装置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用图③装置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 D.用图④装置测定反应速率 解析:用图①装置制备Fe(OH)2时应将Fe作电解池的阳极,A项错误;根据2NO2(红棕色)N2O4(无色),用图②装置根据气体颜色变化可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B项正确;用饱和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发生的是吸氧腐蚀,C项错误;图④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应改为分液漏斗,才能测定反应速率,D项错误。 答案:B 4、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或分类正确的是( ) A.2,3-二甲基-2-乙基己烷 B.CH3CH2CH2Cl氯丙烷 解析:命名应该是2,3,5-三甲基庚烷,选取主链应最长;应为1-氯丙烷,指名官能团位置;不是苯环而是环烷烃,因此不属于芳香化合物,故选D。 答案:D 5、已知室温时,0.1 mol·L-1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解析:根据HA在水中的电离度可算出c(H+)=0.1 mol·L-1×0.1%=10-4 mol·L-1,所以pH=4;因HA在水中有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促进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c(H+)增大,pH会减小;C选项可由平衡常数表达式算出K==1×10-7,所以C正确;c(H+)=10-4 mol·L-1,所以c(H+,水电离)=10-10 mol·L-1,前者是后者的106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T °C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乙苯(g)和2 mol Cl2(g)发生反应: ΔH>0,乙苯(或Cl2)、 α氯乙基苯(或HCl)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0~2 min内,以HCl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HCl)=________。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6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乙苯、1 mol Cl2、1 mol α氯乙基苯和1 mol HCl,则此时该反应v正________(填“>”“<”或“=” )v逆;若12 min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则在0~12 min内,Cl2的转化率α=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0.05 mol·L-1·min -1 (2)升高温度 81 (3)> 86.7% 解析 (1)T ℃时,向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乙苯(g)和2 mol Cl2(g)发生反应,2 min时氯化氢的浓度是0.1 mol·L-1,则用氯化氢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2 min=0.05 mol·L-1·min-1。(2)制备α氯乙基苯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6 min时,乙苯、Cl2的浓度在减小,而α氯乙基苯和HCl的浓度在增加,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能是升高温度;该温度下达到平衡,依据题干条件可知,c(HCl)=0.18 mol·L-1,n(HCl)=1.8 mol, 起始/mol 2 2 0 0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转化/mol 1.8 1.8 1.8 1.8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平衡/mol 0.2 0.2 1.8 1.8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则平衡常数为K==81。(3)10 min时,乙苯、Cl2、α氯乙基苯和 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2 mol·L-1、0.02 mol·L-1、0.18 mol·L-1、0.18 mol·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乙苯、1 mol Cl2、1 mol α氯乙基苯和1 mol HCl,此时乙苯、Cl2、α氯乙基苯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2 mol·L-1、0.12 mol·L-1、0.28 mol·L-1、0.28 mol·L-1,≈5.4<81,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设转化的乙苯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1,则 起始/mol·L-1 0.3 0.3 0.1 0.1 转化/mol·L-1 x x x x 平衡/mol·L-1 0.3-x 0.3-x 0.1+x 0.1+x 平衡常数为K==81,得x=0.26,所以氯气的转化率是×100%≈86.7%。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查看更多